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海南农村民居以砌体结构为主,具有门窗开口大、层高较高和整体性强等特点.为了研究分析这类民居的抗震性能与抗震对策,在收集大量当地农村民居样本的基础上,综合出典型结构模型,并对该典型模型及基于该模型的隔震模型和加强结构模型分别进行了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隔震技术能明显降低结构地震反应,在高烈度地区应适当推广和运用.原结构模型基本满足7.5度设防标准.在8度大震作用下,结构遭遇严重破坏但未倒塌,说明其具有一定的抗倒塌能力.结构加固后,整体抗震性能得到了加强.结合试验结果,给出了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香港现役钢筋混凝土连梁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5个钢筋混凝土连梁模型的伪静力试验,初步考察了香港地区未考虑抗震设防的现役钢筋混凝土连梁的抗震性能,讨论了不同设计参数对连梁抗震性能的影响,并与国外其他学者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木结构榫卯节点的抗震性能及其加固后性能的变化,进行了6个榫卯节点的拟静力试验,并对试验后的榫卯节点分别采用扒钉、碳纤维、钢销、U型铁箍、角钢、弧形钢板进行加固。对比研究加固前后榫卯节点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耗能能力及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加固前节点滞回曲线有明显的捏缩现象,木结构良好的抗震性能正是依赖于节点的滑移摩擦耗能;加固后榫卯节点的抗震性能良好,可以达到破坏前的抗震性能;其中弧形钢板加固后的节点初始刚度较大,滞回环饱满,累计耗能为加固前的3倍,承载力提高70%,加固效果明显。根据试验结果给出了基于转角的震损榫卯节点加固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结构抗震试验方法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地震荷载极大的破坏性,使得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成为一个被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提高结构抗震研究的试验能力和试验水平,近年来在传统结构抗震试验方法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些新的试验方式和方法.本文总结介绍了目前结构抗震试验方法的一些发展趋势,包括:(1)地震模拟振动台的大型化和多台化,以进行大比例模型甚至足尺模型试验或考虑大跨度结构地震动的非均匀性;(2)进行子结构试验的实时化,以实现数值子结构模型和试验子结构模型的实时结合;(3)进行试验设备的网络化,以提高试验设备的利用率,实现资源共享等,供有关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一种新型抗震耗能剪力墙结构—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两个十层新型抗震耗能剪力墙结构模型的振动台试验结果,研究了这种结构的地震反应、变形特性和耗能机理、提出了进行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的计算模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参数研究,分析了结构主要参数的变化对抗震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针对用于代替粘土砖住宅结构的新型人字支撑复合结构进行了模拟地震作用的拟静力试验,研究了其结构性能.试验采用1∶ 2的缩尺模型,根据抗震试验规程设计了试验方案.基于试验结果,将新型复合结构的受力特征分为4个阶段,绘出了试件的滞回曲线及各部分钢筋的滞回曲线,计算了结构的耗能系数,分析研究了复合结构的受力性能及破坏机构.得出复合结构具有"强柱、中梁、弱支撑"多道抗震防线的抗震性能及较好的耗能能力,可以用于多层住宅结构.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北京地区农村砖砌体结构住宅的抗震能力,本文选取了一种典型的砖木结构房屋作为研究对象,该类房屋以砖垛作为前檐支撑柱,屋架采用木构件,围护结构采用砖墙砌筑.振动台试验模型采用2/3缩尺设计,并按照北京地区8度抗震设防的要求,分别进行了小震(0.072g)、中震(0.2g)和大震(0.4g)条件下的振动台试验.通过分析试验后的结构破坏现象和相关参数,得出了试验模型的抗震性能.基于试验的破坏现象提出了北京地区农村此类建筑相应的抗震加固原则.  相似文献   

8.
北京地区农村砖木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北京地区典型砖木结构(木柱支撑,木屋盖,外砖墙)农村住宅结构的抗震能力,根据北京地区这类农村住宅结构的调研结果,本文介绍了一座典型砖木结构单层三开间农村住宅2/3缩尺振动台试验结构模型的设计与动力试验结果。按照北京地区8度抗震设防的要求,分别完成了模型在设计小震(0.072g)、中震(0.2g)和大震(0.4g)条件下的振动台动力试验,量测了模型的动力响应,记录了不同激励水平下模型的开裂情况。基于试验结果,分析了这种结构的抗震能力以及该类型房屋的抗震薄弱点,为制定这类结构的抗震加固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再生混凝土高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再生混凝土剪力墙适用于多层住宅结构.为了研究再生混凝土剪力墙和再生混凝土带暗支撑剪力墙的抗震性能,进行了5个剪跨比为2.0的高剪力墙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试验模型包括:1个用作比较的普通混凝土高剪力墙,3个再生混凝土高剪力墙,1个再生混凝土带暗支撑高剪力墙.分析了其承载力、刚度及其退化过程、耗能、延性、破坏特征和破坏机制等.试验表明:与普通混凝土高剪力墙相比,再生混凝土高剪力墙的抗震性能略差;随着再生骨料掺量的增加,再生混凝土高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呈下降趋势;这种再生混凝土高剪力墙,经过合理设计可以满足多层剪力墙住宅结构抗震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中高层大开间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对一中高层大开间钢筋混土异形柱框架结构1/6比例模型进行了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结构从弹性,开裂,屈服直至破坏等各地震反应,揭示了结构的动力特性及破坏形态,结果表明,该结构体纱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1.
地震造成房屋倒塌是我国农村地区的主要震害和人员伤亡重大的直接原因。本文基于对甘肃省农村民房的调查结果,按不同结构对农村房屋进行了分类,分述了各种结构类型房屋的地震破坏机理。对今后农村房屋的改造与新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MATLAB神经网络方法的多层砖房震害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利用MATLAB人工神经网络工具箱建立基于贝叶斯正则算法的BP神经网络模型,以地震区多层砖房震害调查数据为因子的震害预测方法.神经网络模型输入震害因子包括建筑的层数、施工质量、房屋整体性等,输出值为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程度.结果表明,本方法可以对多层砖房的震害样本进行预测并达到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项研究通过模型结构的振动台模拟地震试验和计算分析,对采用无腹杆钢筋混凝土拱型屋架的单层砖墙柱厂房的抗震性能作出评价,春成果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并被新修订的《建筑抗震鉴定标准》所采纳。在本项试验研究中特别注意输入地震动的频谱特性与模型结构动力特性的关系,以使试验结果有效。  相似文献   

14.
西北地区农村房屋抗震设防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魏英祖  郭金贵 《地震工程学报》2005,27(4):351-353,356
西北地区是中国地震活动多发区,由于经济落后农村多数房屋达不到抗震设防要求。本文分析了不同类型农村民房的抗震性能,总结了主要存在问题,提出了抗震设防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以中国县级尺度房屋结构数据库为基础,基于B/S(Browser/Server)架构,利用地震烈度图、地震烈度与房屋受损关系研究成果,构建了区域房屋震灾脆弱性模拟评估系统,实现了对各区域在不同等级地震发生时的房屋受损、受灾人口等情况进行模拟评估,分行政区和地震烈度区对灾害损失进行各种统计与GIS可视化表达,以及根据损失情况对灾害影响区进行脆弱性等级划分等功能。基于B/S架构的系统便于系统的应用普及,将进一步促进研究成果向应用的转化。本系统的构建将为从全国尺度和区域尺度把握房屋震灾脆弱性,以及制定各地区的防灾、减灾规划和灾后应急对策提供有效支撑,并为实现灾害防治的信息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何照全 《华南地震》2007,27(2):86-89
根据海口市房屋现状及施工调查情况,分析了地震时由于施工质量问题造成工程结构抗震能力破坏的主要原因,探讨了如何提高建筑物施工质量及抗震性能问题。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study friction pendulum system (FPS) bearings and precast-prestressed pile (PPP) isolators are considered as base isolation devices for a Chilean confined masonry house. The house is numerically modeled using a multiple degree-of-freedom approach that is calibrated with experimental data. Dynamic behavior of the FPS and PPP isolators is simulated using analytical formulations based on laboratory testing. Optimization of the isolators is performed using an earthquake that is generated to match the design spectrum for the house based on Chilean seismic code. A 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 (NSGA-II) is applied to carry out the optimization. Seismic response of the base-isolated structure subjected to a suite of ground motions is compared to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raditionally-constructed structure by means of several performance indices (PIs). Numerical simulations indicate that the PPP isolation system is more effective in reducing the base and structural shear, interstory drift, and floor acceleration of the structure than the FPS isolation system, although both systems result in substantial reductions of the response.  相似文献   

18.
鉴于我国砌体结构抗震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主余震序列作用下砌体结构易损性研究存在的不足,以汶川地震中1栋典型砌体房屋为依托,开展考虑主余震序列作用的砌体结构易损性研究。首先,建立了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从结构动力特性与损伤等方面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 其次,选取整体损伤耗能作为结构性能参数,并给出了对应不同破坏等级的结构整体损伤耗能界限值; 最后,基于IDA方法对结构进行了不同主余震序列作用下的易损性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层间位移角,整体损伤耗能更适用于描述余震对结构的累积损伤效应; 随着结构主震损伤程度的加深,余震对结构造成的影响越明显,且主余震序列作用下结构呈现出比主震单独作用下高一个破坏等级的趋势; 当ΔPGA小于0.6时,结构的极限状态超越概率最大增幅不超过10%,此时余震的影响较小; 当ΔPGA大于0.6时,结构的极限状态超越概率最大增幅可达到33.1%,此时余震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蔡正坤 《华南地震》2019,39(2):112-117
现有的抗震避灾韧性评估模型存在着评估精准性差、模型灵活性差的缺陷,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标致性景观设计抗震避灾韧性评估模型分析与研究。通过对现有模型的分析,对构建的抗震避灾韧性评估模型整体架构进行提出,以此为基础构建整体结构数值分析模型,并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非线性动力时程进行分析,得到标致性景观抗震避灾韧性评估指标-损伤指数,采用pushover分析方法对损伤分布系数进行计算,以得到的损伤分布系数为依据建立标致性景观性易损性曲面,由其推导出抗震避灾韧性指数公式,从而实现标致性景观设计抗震避灾韧性的评估。通过实验得到,与现有的抗震避灾韧性评估模型相比较,构建的抗震避灾韧性评估模型极大的提升了评估的精准性与模型的灵活性,充分说明构建的标致性景观设计抗震避灾韧性评估模型具备更好的评估性能。  相似文献   

20.
通过观测,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探讨了固原地电台测区内搭建蔬菜大棚后北东及东西测道视电阻率测值快速上升的原因,定量解释了搭建蔬菜大棚对固原地电观测的影响,并研究和总结了这种影响的机制。从而认为,2008年3月下旬固原视电阻率出现的高值变化不属于地震异常,并为今后判断引起地电测值变化的原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