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全球地质矿产数据建库方法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球地质矿产数据库建设是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及保障资源能源安全的策略,其建设数据包括地理、地质、矿产、物探、化探、矿业开发及法律法规等内容,具有数据内容丰富、涉及国家多、语言多样化等特点。本文以多年地质矿产数据库建设实践为依据,研究建立了基于数据库驱动理念的全球地质矿产数据建库方法技术,在中国地质行业空间数据生产中首次实现了地质图空间数据和制图数据一体化,具有生产效率高,成果易于更新和应用等优点,在行业多家单位得到了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马明  吴涵宇  陈刚 《华东地质》2017,(3):228-233
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是国家基础地质数据库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数据库,其数据质量直接受数据库建库流程和质量控制影响。文章以778幅华东地区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成果为基础,论述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的技术流程、工作方法、质量控制及数据库的应用效果。严谨的数据库数据模型、统一的建库技术方法、全面的质量控制程序是确保数据库数据质量的前提,地质图数据库管理系统平台可实现华东地区1∶5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系统化管理与共享。  相似文献   

3.
在已制定的《地质矿产分析测试元数据建库工作指南》的基础上,设计了地质矿产分析测试元数据库管理系统模型和库结构内容,研究开发了相应的数据管理软件,介绍了软件各部分功能。该管理软件已在内部网站上运行。  相似文献   

4.
矿产远景调查空间数据库的建立对于基础地质矿产图件的更新、信息资源共享、基础地质矿产科学研究和政府矿产资源战略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数字填图系统分级目录的描述,系统地阐述了空间数据库的建库流程。  相似文献   

5.
杨东来  李军  史辉 《地质论评》2000,46(Z1):234-238
以ARC/INFO为技术平台建立的120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是GIS应用分析的重要数据源,空间数据库建设的质量和有效性是数据库建设的关键.切实有效的建库工作流程,数据采集初期的细心程度和采集方式,可靠的数据转换方式以及对数据误差的正确分析处理,针对图形数据的特征并根据图形建库目的建立质量评价标准,是对数据库建设质量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6.
西北地区1:5万区域地质图数据库建设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北地区1:5万区域地质图数据库建设工作起始于1999年,经过15年建库工作,至2013年底西北地区已完成801幅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元数据库及相关文档,编制了西北地区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程度图。通过数据积累,已形成西北地区大型综合性大比例尺基础数据库阶段性成果,修复抢救了西北五省(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资料。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采用了统一的建库标准、合理的技术路线和可靠的数据质量监控方法,形成了完善的空间数据库建设质量控制体系,从数学基础、空间精度、拓扑一致性、属性正确性等方面保证了数据质量。该数据库信息量丰富,具备面向对象特点,数据模型符合地质实际,形成了可满足政府和社会公益需求的系列产品。目前,已在地质调查研究、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生态环境评估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1:5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立梅  杨正萌  周文瑾  王峰 《吉林地质》2007,26(2):63-66,81
根据1∶5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建库要求及质量检查标准,本文从空间数据库建库的各个阶段的质量控制、建库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错误及处理方法、空间数据库质量检查几方面详细论述建库过程中的质量监控过程,以提高数字化生产成果的质量,从而更有效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之中。  相似文献   

8.
王春水 《山西地质》2010,(1):26-27,35
山西省金土工程一期数据整合和建库,是山西省金土工程一期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山西省金土工程一期数据整合建库的工作依据、设计思路、技术路线和取得经验的阐述,为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基础数据库建设,历史数据库整合等方面提供借鉴和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地层数据库是地矿部“八五”重点研制课题的组成部分,是全国地层数据库的一个子库。近日,在“江西省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成果通过评审的同时,在江西省地质矿产信息中心完成建库工作。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信息技术和空间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过程的数字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它能更好地实现信息共享和数据更新,为地质工作服务.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建设为基础地质调查规划部署、地方资金找矿勘探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是地质调查成果数字化、信息化及国土资源部数字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组织模型、空间存储及属性继承、辅助建库工具、质量监控的阐述,为建库提供了技术保障,保证了数据的精度,有效提高了建库效率.  相似文献   

11.
乌蒙山区划跨云南、贵州、四川三省,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主战场之一,五角堡背斜位于乌蒙山区中部,分布于绥江县五角堡至屏山县楼东一带,背斜周边共出露天然泉点45个,幸福泉位于五角堡背斜北西翼,距离核部2km,枯水季流量141L/s,丰水季流量822L/s,为新滩镇供水水源地。根据前人调查,此泉的成因机理研究主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一种为"上升泉理论",一种为"下降泉理论",针对这两种理论,以现场调查、示踪试验及地球物理勘探为依据,对幸福泉成因机理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幸福泉为岩溶裂隙上升泉,为此后同类富水性背斜泉群的研究及该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信息熵原理的区域用水结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水结构是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需求差异的集中体现。选取广东省1980~2015年用水数据,运用信息熵理论研究该区域用水结构时空演变特征,并采用重心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1980~2015年间,广东省用水结构信息熵总体呈上升趋势,用水系统的稳定性和均衡性增强;(2)用水结构空间演变呈现显著的区域性差异,用水结构信息熵重心逐步向珠三角地区转移。农业用水重心逐步向粤北地区转移,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和城镇公共用水重心逐步向珠三角地区转移。  相似文献   

13.
城市代谢是物质、能量投入并且产生经济、环境产出的过程,能够有效解析城市化—水资源系统之间复杂的耦合交互作用。基于城市代谢理论,将城市化—水资源系统代谢过程分解为同化过程和异化过程,并采用DEA模型研究了珠江三角洲近15年来城市化—水资源系统同化、异化效率,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资源系统协同演化情况进行分析,指出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的方向。研究表明:(1)对比同化效率,近15年来珠江三角洲异化效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城市化对水资源系统的输出扰动作用明显。(2)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率,经济水平和消费水平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前提下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发展应该从提高技术水平方面去入手,而非一味地增加资源投入。  相似文献   

14.
刘淼  周荣  辛朋磊  陈海峰 《水文》2019,39(4):24-28
以南通市为研究对象,以31年实测降雨资料作为样本,采用年最大值法、年多个样法进行选样,通过皮尔逊-Ⅲ型频率曲线分析和高斯-牛顿法对暴雨强度公式进行求解,以绝对均方差作为暴雨强度公式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年最大值法选样使其得到的暴雨公式较年多个样法得到的暴雨公式精度要高。新编暴雨公式与现有公式的比较表明,新编公式比现行公式雨强总体偏大8.5%左右,体现了南通市城区短历时降雨强度较20世纪80年代增幅明显的现实,说明新公式更能反映南通城区现状降雨情况。  相似文献   

15.
赵冰雪  王雷  胡和兵 《水文》2019,39(4):34-39
以皖南山区秋浦河流域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OLI影像和DEM数据,针对山区水体提取中出现的阴影问题和河流断线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思路。首先通过比较单波段阈值法、NDWI水体指数法、谱间关系法以及SWI阴影水体指数几种水体提取方法,显示SWI能够剔除大部分山体阴影;其次使用基于数学形态的膨胀滤波和Pavlidis图像细化算法对SWI提取结果进行处理,较短水体的断线得到连接;最后对于水体断线严重的上游河流,利用DEM进行河网的提取,并以提取的河网代替水体指数的提取结果。结果表明,基于OLI和DEM数据进行山区水体的提取,方法简单,提取的面状水体齐全,线状水体连续,精度达到83.2%,该方法可为其他山区地形水体提取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穆海振  徐卫忠 《水文》2019,39(4):40-46
采用1981~2015年上海地区11个气象台站逐时降水资料,对上海汛期(6~9月)降水的日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上海地区汛期日降水频率呈现出明显的双峰型特征,其中17~19时降水频率最高;降水强度呈现出单峰型日变化特征,在15~16时降水的强度最大。(2)上海8月局部降水事件发生最为频繁,绝大多数时次降水强度均较其他月份偏强;6月全区性降水事件所占比例较其他月份明显偏多,各时次降水频率均较其他月份明显偏高。(3)近30年来上午至中午上海全区性和区域性暴雨事件有增多趋势,导致大多数站点的降水频率在该时段呈现出明显增加趋势,但强度变化不显著;在下午到傍晚局部降水事件增多,导致大多数站点降水强度增强。  相似文献   

17.
Chondrules and matrix are the major components of chondritic meteorites and represent a significant evolutionary step in planet formation.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chondrules and matrix and, in particular, the mechanics of chondrule formation remain the biggest unsolved challenge in meteoritics. A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of these major components not only helped to understand these in ever greater detail, but also produced a remarkably large body of data. Studying all available data has become known as ?big data? analyses and promises deep insights – in this case – to chondrule and matrix formation and relationships. Looking at all data may also allow one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of chondrule formation or, equally important, what information we might be missing to identify this process. A database of all available chondrule and matrix data further provides an overview and quick visualisation, which will not only help to solve actual problems, but also enable students and future researchers to quickly access and understand all we know about these components. We collected all available data on elemental bulk chondrule and matrix compositions in a database that we call ChondriteDB. The database also contains petrographic and petrologic information on chondrules. Currently, ChondriteDB contains about 2388 chondrule and 1064 matrix data from 70 different publications and 161 different chondrites. Future iterations of ChondriteDB will include isotope data and information on other chondrite components. Data quality is of critical importance. However, as we discuss, quality is not an objective category, but a subjective judgement. Quantifiable data acquisition categories are required that allow selecting the appropriate data from a database in the context of a given research problem. We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n the contents of ChondriteDB. The database is available as an Excel file upon request from the senior author of this paper, or can be accessed through MetBase.  相似文献   

18.
EH4电导率成像系统在金属矿找矿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清华 《地质与勘探》2016,52(4):695-702
EH4电导率成像系统是音频大地电磁探测系统之一,该方法多应用于大地构造、石油、水文、地热和工程等领域,在金属矿找矿领域中应用尚不成熟。本文概述了EH4电导率成像系统的方法原理、数据采集和后期数据处理方法。用该测量系统对西藏山南和新疆阿勒泰两个铜矿区的岩性、构造、含矿地质体位置进行了解释,其结果与钻探结果基本吻合。尤其是对于新疆铜矿区规模较小的矿体赋存位置-断裂破碎带,EH4系统能够对此有很好的解释,说明EH4测量系统是金属矿找矿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区域地球化学样品分析质量管理计算机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连和  李曼 《岩矿测试》2008,27(3):219-222
使用通用的Microsoft Office系统中的Excel软件,根据不同项目及不同元素的内检质量和一级标准物质质量,判断分析测试质量。对区域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测试质量进行计算机及局域网质量控制,利用Access工具建立数据库,编制一级标准物质质量控制表、密码检查质量控制表,制作质量监控图及打印检测报告等质量监控体系,实现对化探样品分析数据质量的管理。  相似文献   

20.
Recentl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hazard prevention. Lego has released a programmable module, which many educ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micro-operation robots have used. This has given rise to a new topic of study, how to use Lego NXT?in education.?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n application of Lego NXT in the subject of mathematics. The principle is based on Kolb??s innovative learning cycle that the user??s active learning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concepts complete the whole process of learning experience.?In order to compare the effectiveness of learning, we use a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and give then pre- and posttests.?In addition, we proposed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o investigate users?? degree of acceptance of Lego.?The results show that our approach can improve the users?? mathematical achievements and strengthen the users?? intention to u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