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生物制剂浸金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浸金制剂对氧化型金矿金的浸出率大于95%,对经过细菌预氧化的难浸金精矿金的浸出度与氰化法相同。  相似文献   

2.
冯军  毛俊丽 《甘肃地质》1999,8(2):88-93
肃北县黑刺沟金矿属砾岩型金矿,该矿矿石属典型的含砷、硫微细粒难选金矿石。通过各种选矿试验,该矿矿石用全泥氰化法金浸出率低于17% ,浮选、焙烧氰化法浸出效果也不好,而用细菌预氧化、碱浸预氧化氰化法效果较好,金浸出率最高可达92.4% ,是处理该类矿石较有效的选矿方法。  相似文献   

3.
小河金矿的细菌预氧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存江  熊英 《陕西地质》2000,18(2):93-97
陕西旬阳小河金矿的浮选金精矿含砷(20-27%),采用细菌预氧化时较为困难。采用不同方式对有T.f菌进行驯化,有效地提高了细菌的氧化活性,金的浸出率从0.6%提高到85.12%。  相似文献   

4.
由西安综合岩矿测试中心承担的《含砷硫化金矿微生物提金试验研究》经过一年的试验研究国满完成了任务。今年《月该成果通过了地矿部科技司组织的专家鉴定。该中心的预氧化一浸出试验结果证明,所选用的菌种对含砷硫化物金矿石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预氧化7天,脱砷率87~98%,金的渣汁氰化浸出率达85%以上,比直接氰化浸出提高了67~70%。菌种的培养、驯化条件试验表明,改良的培养基中细菌的繁殖速度较其它培养基快,对含砷金矿石的氧化效果好;驯化后的细菌可在r(As+3)为17g/L的溶液中生存,用于含砷13%的金精粉的预氧化,细菌的…  相似文献   

5.
0引言近年来世界各主要产金国不但注重易选冶金矿的来冶,而且对难选冶金矿的开发利用也B益加紧.其中含砷金矿石在世界范围内及我国的难浸金矿石总储量中均占有一定比例。国内外矿业界对该类难选冶含砷金矿石来用预处理方法主要有:氧化焙烧、化学氧化、压热浸出和细菌浸出等,其目的主要是提高这类顽金矿的综合回收率。氧化焙烧、任热浸出的投资费用高,化学氧化对有害杂质组分比较复杂、且含量较高的含砷、破难浸金矿石也不易提高其余的回收率;而生化处理技术,则不但适于处理高合砷、硫的金精矿和富矿,也由于其生产成本较低,并具有…  相似文献   

6.
张永奎  宋航 《矿物岩石》2003,23(4):80-84
四川某金矿是一种难浸金矿,因为矿石中的金被包裹于含铁硫化矿物中,而且含有机炭质物。细菌Hst能有效氧化金矿中的硫化矿物以提高金的浸出率。如果细菌氧化矿石中铁的浸出率大于90%,金几乎完全解离,金的氰化浸出率大于90%。研究表明,该金矿的难浸特性是因为金包裹于含铁硫化矿物中,有机炭质物和粘土矿物对金浸出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7.
黄铁矿型难浸金精矿细菌预氧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黄铁矿型难浸金精矿440kg/d连续细菌预氧化进行了研究。脱硫率为52.04%,金氰化浸出率92.55%,并对试验的控制参量提出探讨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细菌氧化在难处理含砷硫金矿石中取得重大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简要地介绍了国外细菌氧化技术在处理矿石中的应用,特别是金矿。重点介绍了我国原地矿部陕西地勘局堆浸技术中心和河南省岩矿测试中心应用细菌氧化技术对开发难处理含砷硫金矿所取得的突破性成果。  相似文献   

9.
在陕西某难浸含砷硫化物金矿生物预氧化实验室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吨级扩大试验,经7d生物预氧,金的浸出率由直接氰化的15%提高到86%,对毒砂的氧化率达到87.0%。  相似文献   

10.
广西难处理金矿固化焙烧氰化提金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广西六梅金矿、明山金矿、金牙金矿含高砷高硫难浸金矿石进行固化焙烧-氰化提金的试验研究,获得了砷、硫固定率分别为99.03%、97.04%、97.04%,金浸出率92.35%的较好指标,为这类难浸金矿的开发,展示了一种经济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东大滩锑金矿微生物预氧化提金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金祥 《陕西地质》2001,19(1):93-98,102
介绍了东大滩难浸金矿石微生物预氧化的方法及结果。东大滩石英脉型锑金矿石因金被毒砂包裹而难浸,采用微生物预氧化处理后全泥氰化金的浸出率由原来的17.04%提高到70.80%,柱浸由15.39%提高到63.02%,且酸耗较低,各项指标合理,是解决该类矿石难浸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江山铅锌金矿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光发 《安徽地质》2015,(2):119-122
针对江山铅锌金矿品位低,矿物组成复杂的特点,采用"铅-锌-硫优先浮选,硫(金)精矿氧化焙烧预处理-焙砂氰化浸金"的工艺,金在铅(金)精矿、锌精矿、硫(金)精矿中的总回收率为81.25%。可使硫(金)精矿中96.89%的硫以二氧化硫的形式得到回收,对原矿的回收率为73.25%;金的作业浸出率达84.76%,对原矿的回收率为31.91%;浸渣中的铁品位达57.99%,对原矿的回收率为26.71%。通过试验研究与分析,确定适宜的选矿工艺及药剂制度,为今后合理开发该区矿石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3.
栾川潭头高硫金精矿工艺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艳芳 《河南地质》1996,14(4):300-304
随着易选金矿资源的日益枯竭,难处理金矿则成了专家们研究的热点。作者对栾川潭头高硫难浸金精矿工艺矿物学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其难浸的原因是由于黄铁矿中存在着大量的晶格金,并发现交互连生金以及金包裹其他矿物的金的赋存状态,这是该金精矿的独有特征。  相似文献   

14.
张益魁 《青海地质》1998,7(2):34-40
对青海省五龙沟含碳,砷,硫,锑微细粒难选冶金矿石的浮选金精矿进行二段焙烧-焙砂氰化浸出提金的试验研究,获得了金浸出率89.90%的较好指标,为该矿山浮选金精矿的提金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5.
邹开顺 《云南地质》2001,20(1):81-85
黄铁矿类硫化矿物是影响镇沅金矿金浸出率的首要因素,黄铁矿的氧化率与金的氰化浸出率密切正相关,其炭浆法的氰化浸出率的影响范围为:10.6%-86.7%,碳物质(原生的和残留浮选药剂,微生物营养液,细菌残骸)在消除典铁矿的影响后即上升为主要影响的因素,即碳物质的“窃金”可达10%左右。  相似文献   

16.
1国家级民品技术开发项目的进展(1)西北地质局211大队陕西庞家河金矿100t/dl业试验厂已建成投产。该试验厂是在国家计委批准的《微细浸染型难处理金矿加压处理——树脂矿浆提金工艺研究》军转民国家级重点科技开发项目的基础上开设的,是我国黄金行业第1条采用加压浸出工艺技术的生产线,其特点是工艺新、难度大,针对庞家河金矿由氧化、半氧化、原生矿3部分组成的实际情况,采用加压氰化浸出——树脂矿浆提金工艺。经过几个月的运行试验,该工艺处理氧化矿石和半氧化矿石金浸出率在85%以上,但处理原生矿石时浸出率较低。为了解决原生…  相似文献   

17.
针对青海省某金矿采用常规的氰化浸出效果不佳(金浸出率仅为8.19%)和含较高的砷、硫的情况和特点,进行了可选性试验研究。摇床重选虽然可获得品位较高的金精矿,但其回收率太低。浮选试验表明,采用一粗三精三扫的浮选闭路流程,可获得品位为72.72g/t,回收率为88.74%的浮选金精矿,选别指标较为理想。确定的最佳操作条件为...  相似文献   

18.
含有机碳、粘土物质、砷、铜较高的难处理原生硫化金矿石广泛分布于石棉西部地区。多年来该区该类型金矿的选矿一直采用混汞法收金或原矿浮选、产品销售冶炼厂的办法。本文根据矿石特性选择原矿氢氧化钠碱浸预处理→次氯酸钙氧化处理→氰化提金工艺进行探索性试验,获得金浸出率86.9%的结果,为石棉地区该类型金矿石的开发利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难处理金矿石堆浸的预处理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难处理金矿难浸的原因,指出该类金矿浸出前必须进行预先氧化,才能取得理想的浸出效果。介绍目前已在国内外获得工业应用的几种预氧化方法的原理、应用概况及优缺点。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晴隆县王家湾金矿池浸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志 《贵州地质》2002,19(2):118-122
本文对砷、锑含量高的王家湾金矿红土型金矿难处理矿石提金的工艺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在浸池泡矿工业生产中,先进行洗矿预处理,清除部分砷、锑等有害杂质,然后按一次性加氰化的方法,进行浸池泡矿生产。初步总结出适合该矿浸池泡矿提取金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