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根据1987年2月至1988年2月的调查资料,讨论了珠江河口水体pH、碱度和比碱度的变化规律及它们与盐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从虎门外至桂山岛的珠江口主水道上,pH随盐度增加而增加。pH与盐度的相关性最好,均在99.9%的置信水平上显著;pH与碱度的相关性次之。珠江河口水的碱度是保守的;在从虎门外至桂山岛的珠江口主水道上,比碱度与氯度是密切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用pH法测定了杭州湾海水的碱度。结果表明,1994 年5 月份,杭州湾海水在盐度12 .097~26 .397 之间的碱度变化范围为1.55 ~2.23mmol.dm - 3 ,平均值为1 .757mmol.dm - 3 。相应的比碱度变化范围为0.106 ~0 .324,平均值为0.202 . 碱度高值出现在北岸上海石化总厂附近。因受北岸工业废水排放影响,湾内碱度自西北向东南降低。丰水期湾内海水比碱度显著增大,主要受径流的影响。枯水期湾内碱度和比碱度与盐度或氯度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珠江口海水碱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pH 电测法测定了珠江口区表层海水碱度。发现珠江河口区表层海水碱度,在盐度0 .080~25.722 范围内,变化范围为0.670 ~1 .94mmol·dm - 3 ,碱度平均值为1 .43 ±0 .33mmol·dm - 3 。相应比碱度变化范围为0.106 ~68 .667 ,平均为11 .3 ±22 .6 。自湾北到湾外碱度随盐度增大而增大,与盐度呈密切正相关。并讨论了比碱度、碳酸碱度与硼酸碱度的分布变化。  相似文献   

4.
5.
通过淡水白鲳(ColossomabrachypomumCuvier)幼鱼(L=2.9cm±0.05cm)对氯化钠浓度(pH=8.21±0.07)及碱度(pH=8.85±0.18)的急性毒性试验。用概率单位法求得其24、48、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氯化钠浓度分别为12.0、11.4、10.4g·L-1;碱度分别为83.25、56.99、45.70mmol·L-1,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盐碱混合正交试验,经统计分析得出碱度致死作用显著。在此条件下24hLC50值时碱度与氯化钠浓度的关系为:Alk(mmol·L-1)=256.24-24.69Sal(g·L-1)。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探讨酸雨对台湾地区湖泊、水库等自然水域酸化的影响程度。主要内容为建立水域酸化程度之资料,以及不PH值湖水中,铝离子释放的情形。  相似文献   

7.
云贵高原湖泊沉积物─水界面碱度扩散通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1991-1995年间5次在云贵高原泸沽湖,洱海湖和贵州阿哈湖,百花湖的湖心采集沉积物柱芯,界面水和湖水样品,通过其pH值和HCO3浓度剖面及界面碱度扩散通量的研究,首次定量评估高原湖泊界面扩散作用上不体碱度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云贵高原某些湖水寄宿时间对较长,湖水深度相对小的湖泊,界面扩散作用是水体碱度的重要来源之一,湖水寄宿时间较短,深度较小的湖泊,界面扩散对上覆水体的影响可以忽略不地。  相似文献   

8.
黄明祥  陈镇东 《台湾海峡》1995,14(2):124-134
为探讨南海的海水碳酸盐现况,本文利用“海研一号”三个航次(第266、287及316航次)的机会,搜集南海东北角的碳酸盐因子,如温度盐度、pH值、总碱度及总二氧化碳等。南海深层水具有西菲律宾海水深约2200m的水团特性,实测结果显示此两水团的碳酸盐因子并没有明显的差异。由滞留时间、无机碳及有机碳分解速率计算结果显示,南海深层水的滞留时间以40a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9.
The results of field observation carried out in May 2003 were used to examine pH and total alkalinity behaviors in the Changjiang Estuary. It was showed that pH and total alkalinity took on clear spatial variations in values with the minima in the low salinity region. Like salinity, transect distributions of pH and total alkalinity (TA) in a downriver direction had a sharp gradient each. These gradients appeared in such a sequence that the TA gradient was earlier than salinity and pH gradients, and the salinity gradient was earlier than the pH gradient. Thes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seemed to b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mixing process of freshwater and seawater, for both pH and total alkalinity had significant linear relationships with salinity and temperature. For pH, phytoplankton activities also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upon its spatial distribution. During a period of 48 h, pH and total alkalinity changed within wide ranges for every layer of the two anchor stations, namely, Stas 13 and 20, which were located at the mixed water mass and seawater mass, respectively. For both Stas 13 and 20, pH and TA fluctuation of every layer could be very wide during a 4 h period. As a whole, the data of the two anchor stations showed that neither variations in salinity and temperature nor phytoplankton activities were the main factors strongly influencing the total alkalinity temporal variability on a small time scale. The data of Sta. 20 implied that both salinity variation and phytoplankton activities had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pH temporal variability, but the same conclusion could not be drawn from the data of Sta. 13.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索了基于电位滴定原理的海水总碱度分析仪的校准方法。利用称量法可以实现进样管容量误差的校准,盐酸容量误差小于等于0.1%;分别利用海水总碱度标准样品和标准物质碳酸钠作为参考标准物质进行校准方法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海水总碱度标准样品和碳酸钠两种参考标准物质均可用来校准海水总碱度分析仪,相对误差绝对值均小于0.1%,首次...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银鲫(Carassiusauratusgibelio)幼鱼(L=3.56±0.28cm)的NaCl浓度(pH=8.80±0.10)及碱度(pH=8.84±0.26)的急性毒性试验,用概率单位法求得其24,48,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值)NaCl浓度分别为11.53、10.77、8.58g/L;碱度分别为98.74、79.49、64.19mmol/L。在此基础上采用水生毒理联合效应相加指数法进行了氯化钠与碳酸氢钠浓度的联合毒性实验(浓度=11),结果在96h内二者的关系全部为协同作用,且其协同性逐渐减弱并趋向于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2.
青岛近海碱度的研究及其测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春季以青岛近海为研究海域,采用pH单点法、自动电位滴定法及溶解无机碳(DIC)计算法测得海水总碱度(Alk),并对这3种方法进行比较;探讨该海域海水Alk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对过滤前后样品的Alk差值与叶绿素(Chl-a)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DIC计算法和pH单点法得出的Alk误差较大,电位滴定法测定的Alk结果精密度较高;青岛近海海域表层水体中Alk范围为2 070~2 364μmol/kg,其平均值2 310μmol/kg;过滤前后样品的Alk差值与Chl-a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表明浮游植物和颗粒物对Alk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根据大亚湾核电站运输运转后对大鹏澳海区春,夏,秋,冬4季的现场调查,通过测定pH和碱度计算了大鹏澳海区二氧化碳体系各组分浓度,并比较了核电站运转前和运转后的差别,对核电站运转前和运转后的∑CO2,HCO3^-,CO^2-3和CO2与水温,盐度以及与DO和Chla的相互关系作了讨论和比较。  相似文献   

14.
青岛近海冬末春初海水碳酸盐体系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青岛近岸海域采集海水样品,测定了海水pH、总碱度(TA)、溶解无机碳(DIC)以及溶解钙离子,并根据这些参数计算了海水中的碳酸氢根、碳酸根等分量以及海水二氧化碳分压(pCO_2)、碳酸钙饱和度等参数。各站点海水pH范围为8.09~8.18,平均8.13;TA范围为2309~2345(mol/kg,平均2325(mol/kg;DIC范围为2158~2200(mol/kg,平均2180(mol/kg;海水中溶解钙离子的浓度为0.3700~0.3732g/kg,平均0.3716g/kg。求得海水pCO_2范围为371~476(atm,平均415(atm;方解石和文石的饱和度范围分别为2.31~2.84和1.45~1.78,平均值分别为2.57和1.61。通过与温度、盐度进行比较,发现冬末春初青岛近岸海域海水总碱度、溶解无机碳和溶解钙离子具有较为均匀的特征,是冬季混合导致的结果。海水pH有一定的变化性,与营养盐和叶绿素a的关系显示,观测区西部已开始增强的生物生产使海水pH升高,pH是该季节影响海水pCO_2、碳酸钙饱和度等参数的主要因素。该季节青岛近海总体上表现为大气CO_2的弱源,但西部海区是大气CO_2的弱汇。  相似文献   

15.
第三节 海水总碱度及其示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水总碱度是指中和1升海水中的质子接受体所需强酸的毫克当量数。一对海水总碱度贡献最大的弱酸阴离子是HCO3^-,其次是CO3^2-和H2BO3^-。在大多数情况下,各种有机酸根及活性无机磷酸盐对海水总碱度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海水总碱度通常在2.3-2.4meq/l的水平上。它与海水氯度的比值称作比碱度。总碱度和比碱度都是相对保守的水化学指标,它们的示性特征在海洋学研究中是非常有用的。  相似文献   

16.
对南沙海区部分站位微表层和次表层的pH、碱度、密度和表面张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微表层的表面张力低于次表层的表面张力,并且表面张力与溶解有机碳(DOC)相关;微表层的pH低于次表层的pH,并探讨了其原因;微表层的碱度和密度一般高于次表层,同时对其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自动电位滴定仪高效高精度测定海水碱度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海洋碳循环和海洋碳酸盐系统,需要测定样品的碳酸盐碱度。利用电位滴定仪(万通~(?)798MPT Titrino)配合软件tiamol.1检测了海水总碱度。根据碳酸盐解离常数计算出了海水碳酸盐碱度,相时标准偏差低于0.1%(±2μmol/kg),单个样品用量约25 mL,检测时间约9 min。实验结果表明,用自动电位滴定仪测定海水总碱度速度快,精度高,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8.
由于海上油气田目前应用行业标准在现场水质检测时存在缺陷,特别是CO3^2-和HCO3-等离子的特殊易变性,因此开发出一套适合于现场的快速、准确全新水质分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上海采油技术服务公司首次利用CO2等离子选择性电极对海上油田水中易变离子用仪器直接测定,得到了现场验证。该离子进行测定并与传统的酸碱滴定方法进行对比发现,CO2电极法测定与酸碱滴定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且方法更简便,更适合现场测定。  相似文献   

19.
实验研究氯化钠、碱度对罗氏沼虾仔虾的急性毒性作用。用概率单位法求出了其氯化钠2 4、4 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 8.58、 5.32、 3.4 7、 2 .19g/ L;碱度的 2 4、4 8、72、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 51.0 2、 37.0 7、 2 7.19、 2 1.54mmol/ L。对氯化钠和碱度混合作用的结果进行的方差分析表明 ,氯化钠和碱度对仔虾的死亡率影响显著 ,而两者的交互作用不显著。碱度 (AL K)与罗氏沼虾仔虾氯化钠 2 4、4 8h L C50 (S)关系式分别为 S=- 0 .12 78AL K+ 9.2 346 ,S=- 0 .0 715AL K +5.530 1。  相似文献   

20.
于1991-1995年间5次在云贵高原泸沽湖、洱海湖和贵州阿哈湖、百花湖的湖心采集沉积物柱芯、界面水和湖水样品,通过其pH值和HCO-3浓度剖面及界面碱度扩散通量的研究,首次定量评估高原湖泊界面扩散作用上覆水体碱度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云贵高原某些湖水寄宿时间相对较长、湖水深度相对小的湖泊,界面扩散作用是水体碱度的重要来源之一;湖水寄宿时间较短、深度较小的湖泊,界面扩散对上覆水体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