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 1996~ 1997年间深圳海域 (大亚湾和大鹏湾 ) 13种贝类 (华贵栉孔扇贝、马氏珍珠贝、翡翠贻贝、波纹巴非蛤、毛蚶、栉江瑶、联珠蚶、文蛤、棕带仙女蛤、僧帽牡蛎、菲律宾蛤仔、习见蛙螺和近江牡蛎 )体中的麻痹性毒素的检测数据 ,阐述了贝类麻痹性毒素的含量水平、年际变化、PSP中毒事件以及与其它海区贝类 PSP的比较  相似文献   

2.
根据1990~1997 年间广东沿海17 个采样点的牡蛎体的麻痹性毒素检测数据,阐述了广东沿海三个岸段牡蛎体中的麻痹性毒素的含量水平、地理分布、季节差异以及麻痹性毒素在牡蛎体中的分布。为我国沿海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事件的防治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广东沿海牡蛎体的麻痹性毒素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1990~1997年间广东沿海17年采样点的牡蛎体的麻痹性素检测数据,阐述了广东沿海三个岸段牡蛎体中的麻痹性毒素的含量水平、地理分布、季节差异以及麻痹性毒素在牡蛎体中的分布。为我国沿海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事件的防治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海洋中可利用的食物资源有鱼类、贝类、海藻类、节肢动物类等等。其中贝类因其味道鲜美、品种多、产量大、价格低等特点而倍受青睐。南海贝类资源丰富 ,主要双壳贝有近江牡蛎 (Crassostrearivularis)、翡翠贻贝 (Pernaviridis)、文蛤 (Meretrixmeretrix)、马氏珠母贝 (Pinctalamartensii)、栉孔扇贝 (Chlamysfarreri)、波纹巴非蛤 (Parhiaundulata)等。这些贝类肉以鲜食为主 ,加工利用相对滞后 ,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和低值流通 ,甚至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5.
以企鹅珍珠贝、菲律宾蛤仔和锯齿巴非蛤全脏器为原料,经酶解、离心去蛋白、醇沉、分离、洗涤、干燥,得糖胺聚糖(GAG)粗制品.分别测定并比较3种贝类的GAG的含量和得率。结果表明,企鹅珍珠贝的GAG质量分数为22.35%.菲律宾蛤仔为18.69%.锯齿巴非蛤为20.36%,由此得出企鹅珍珠贝的GAG的含量比其他两种贝类高.是较好的GAG来源。  相似文献   

6.
雷州半岛大珠母贝贝壳凿孔贝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雷州半岛海域大珠母贝贝壳凿孔贝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雷州半岛海域大珠母贝贝壳凿孔贝均为小型的双壳类,褶白蚶Acarplicata(Dillwyn)、偏顶蛤Modiolussp.、翘鳞蛤Irusspp.(两种)、单韧穴蛤Vulsella sp.、杯石蛏Lithophaga calyculata(Carpenter)、蝶铰蛤Trigonothracia sp.、短壳肠蛤Botula silicula(Lamarck)、楔形开腹蛤Gastrochaena cuneiformis Spengler等共9种,其中短壳肠蛤(Botula silicula(Lamarck))的出现频率最高,达50%左右,为雷州半岛大珠母贝贝壳凿孔贝类的主要种类;大珠母贝年龄越大,寄生凿孔贝类数量越多;凿孔贝类可以在孔穴中生活较长时间,最长为6a,生长过程中分泌腐蚀性物质腐蚀贝壳,在贝壳内侧形成斑痕,或凿穿贝壳。  相似文献   

7.
流沙湾贝类资源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流沙湾潮间带及湾内浅水地带(20°22'103″~20°28'526″N,109°55'341″~109°59'185″E)的贝类资源进行周年调查,定性、定量分析该海湾贝类种类、生态分布、区系性质、群落结构及生物量的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流沙湾采集到的贝类有3纲7亚纲13目42科79属104种,其中帘蛤科24种,牡蛎科、贻贝科各6种,汇螺科和蜒螺科各5种,其他各科均小于5种;贝类组成表现出温带性质,温带种类占绝对优势,该海湾贝类区系属印度—西太平洋的中国-日本亚区,生物量的季节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8.
以企鹅珍珠贝、菲律宾蛤仔和锯齿巴非蛤全脏器为原料,经酶解、离心去蛋白、醇沉、分离、洗涤、干燥,得糖胺聚糖(GAG)粗制品,分别测定并比较3种贝类的GAG的含量和得率。结果表明,企鹅珍珠贝的GAG质量分数为22.35%,菲律宾蛤仔为18.69%,锯齿巴非蛤为20.36%,由此得出企鹅珍珠贝的GAG的含量比其他两种贝类高,是较好的GAG来源。  相似文献   

9.
于2008年3月~2009年1月在流沙湾设7采样站,对底栖贝进行了6次采样调查。用Lenat耐污值估算方法对流沙湾底栖贝类耐污进行分析,建立16个分类单元(科)贝类的耐污值谱。结果表明,16个分类单元(科)的耐污值均在6.5以上,其中骨螺科、织纹螺科和汇螺科的耐污值为10.0;马蹄螺科、笔螺科和帘蛤科耐污值在9.0~9.9之间;蚶科、贻贝科、牡蛎科、樱蛤科、竹蛏科、绿螂科、牙螺科和钥孔虫戚科在8.0~8.9之间;蟹守螺科与滨螺科在6.0~7.0之间。流沙湾大多数贝类的耐污值集中于耐污值谱的高端(≥8.0),水体的环境梯度值处于较高值,说明流沙湾已处于中度到高度的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湄洲湾海域贝类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其健康风险。【方法】测定湄洲湾海域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文蛤(Meretrix meretrix)等5种贝类中的Pb、Cd、无机As、Cr、Hg、Cu含量,对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5种贝类的健康风险。【结果】Hg与Cu之间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923,其他各元素间相关性则无统计学意义;Pb、Cd、无机As、Cr、Hg、Cu的平均含量均未超过食品中污染物限量,5种贝类的综合污染指数为0.28~0.35;5种贝类的复合目标危害系数TTHQ值为0.370~0.532,均小于1。【结论】湄洲湾海域5种贝类均未受重金属污染,重金属暴露的健康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1.
寻氏肌蛤 Museulus senhousei(Benson),福建俗称“海(虫间)”、“土鬼”或“乌(虫念)”,广东称为“薄壳”。它广泛地分布在我国南北沿岸,肉供食用,并可作农肥和饲料。在沿海一带,以往把寻氏肌蛤列为野生贝类,关于它的养殖和利用,仅局限于福建和广东两省的部分地区,没有引起普遍的重视。寻氏肌蛤资源丰富,产量高,生产周期短,养殖方法简易,是一种值得发展养殖的新品种。为了充分利用贝类资源,扩大养殖  相似文献   

12.
1975年4月,我们在海南岛三亚采集贝类标本,从浅海捞起的珊瑚中,采到一种奇特的双壳类软体动物,经鉴定其学名为拟海菊足蛤 Pedum spondylioideum(Gmelin)。这种贝类属瓣鳃纲(Lamellibranchia)、异柱目(Anisomyaria)、扇贝超科(Pactinacea),扇贝科(Pectinidae),足蛤属(Pedum)。足蛤属全世界目前唯有报导过这一种,在我国是首次纪录,现简介如下:1.标本采集地广东省海南岛崖县(三亚)。  相似文献   

13.
施氏獭蛤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氏獭蛤(Lutraria sieboldii Reeve)俗称象鼻螺,隶属瓣鳃纲(Lamellibranchia)、异齿亚纲(Heterodonta)、帘蛤目(Veneroida)、蛤蜊总科(Mactracea)、蛤蜊科(Mactridae)、獭蛤属(Lutraria),自然分布于热带、亚热带的海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浙江、广东、广西和海南的部分沙或沙泥底质的海区。施氏獭蛤足部和水管非常发达,肉质鲜美,经济价值较高。其生长速度较快,一龄贝平均壳长可以达到6cm以上,养殖1.5a即可达到理想的商品规格,适于人工养殖。李琼珍等对大獭蛤的胚胎、幼虫及稚贝发育及盐度对大獭蛤胚胎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蔡英亚等对施氏獭蛤的生态进行了研究,但至今还没有关于施氏獭蛤人工育苗取得成功的报道。由于施氏獭蛤的自然资源有限,目前只是在广西和广东的部分地区进行小规模养殖,养殖所用的种苗绝大部分为天然苗种,种苗成为制约施氏獭蛤规模化养殖的瓶颈。为此,笔者2004年4月进行了施氏獭蛤人工育苗实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进一步挖掘海洋贝类潜在的降血糖功能。【方法】选用华贵栉孔扇贝闭壳肌为原料,以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α-葡萄糖苷酶抑制肽的制备工艺。【结果】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和栉江珧(Atrina pectinate)等三种海洋贝类的闭壳肌酶解产物均对a-葡萄糖苷酶、a-淀粉酶和脂肪酶具有抑制活性;正交试验和响应面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华贵栉孔扇贝闭壳肌制备a-葡萄糖苷酶抑制肽的最佳工艺:复合蛋白酶酶添加量5 500 U/g,酶解温度57℃,酶解pH=7,酶解时间4 h,其酶解液中小肽含量21.64 mg/mL,a-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达到31.53%。【结论】利用响应面法可优化制备α-葡萄糖苷酶抑制肽的工艺。  相似文献   

15.
牡蛎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世界重要海水贝类养殖对象之一。随着各种生物技术在水产领域的广泛应用,牡蛎的遗传育种工作也备受重视,尤其自Stanley首次人工诱导美洲牡蛎(Crassostrea virginica)三倍体成功以来,大大加快了对牡蛎的遗传学背景和育种进程的研究步  相似文献   

16.
牡蛎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世界重要海水贝类养殖对象之一.随着各种生物技术在水产领域的广泛应用,牡蛎的遗传育种工作也备受重视,尤其自Stanley[1]首次人工诱导美洲牡蛎(Crassostrea virginica)三倍体成功以来,大大加快了对牡蛎的遗传学背景和育种进程的研究步伐.笔者就牡蛎遗传育种研究的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皱纹蛤Periglypta puerpera(Linnaeus,1771)隶属帘蛤目Veneroida、帘蛤科Veneridae、皱纹蛤属eeriglypta。目前国内只有分布和外部形态上的一些描述,对其生态习性尚无详细的研究。笔者从2004年1月至2005年3月,对雷州半岛西部流沙湾皱纹蛤的生态进行了实验和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氯化钾对西施舌眼点幼虫变态的诱导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贝类,对其生物学方面的研究(生态分布、形态构造、生活习性、食性、繁殖习性等)[1]已经比较全面,其苗种的生产在福建省、广东省已有一定的规模[2,3],但对诱导其附着变态方面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 国内外研究表明,KCl对多种海产无脊椎动物如诗博加蓑海牛(Phestilla sibogae)、红鲍(Haliotis rufesens)、凤螺(Strombus gigas)、悉尼岩牡蛎(Saccostrea commerialis)、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等幼虫的变态有诱导作用[4~7],且因其价格便宜、毒性小,在贝类苗种生产中逐渐受到重视.笔者探索KCl对其幼虫变态的作用,不仅可为其附着变态方面的研究提供数据,而且可为生产上提高其附着变态率、降低死亡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蛤蜊科3种贝类16SrRNA基因片段及ITS2核苷酸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PCR技术分别扩增连云港及启东沿海蛤蜊科的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和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3种双壳贝的16SrRNA基因片段和ITS2核苷酸序列.测序后用DNAstar软件分析了核苷酸差异。结果显示:三种贝类16SrRNA基因片段长度相同,均为306bp(去除引物).核苷酸存在多态性。共有45个变异位点,54个核苷酸发生了变异。全部为碱基置换。西施舌与中国蛤蜊此片段核苷酸的同源性为88.9%.与四角蛤蜊的同源性为88.6%.中国蛤蜊与四角蛤蜊的同源性为90.6%。三种蛤蜊ITS2序列分别为390bp(西施舌)、441bp(四角蛤蜊)和466bp(中国蛤蜊)。存在长度多态性.ITS2核苷酸差异分析结果显示.西施舌与中国蛤蜊的同源性为70.9%-71.1%,西施舌与四角蛤蜊的为70.5%-71.0%。中国蛤蜊与四角蛤蜊的同源性为88.1%-88.8%。ITS2序列分析结果与16SrRNA基因片段分析结果一致.2种分子分析法均显示中国蛤蜊与四角蛤蜊的亲缘关系近。  相似文献   

20.
利用线粒体16SrRNA基因和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vtocllrome oxidase Ⅰ,COI)基因片段初步研究钦州湾牡蛎(Ostxea)的物种组成。以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纯化、测序,分析表明,16SrRNA基因部分长度为413bp,COI基因部分长度为535bp,2种牡蛎序列的碱基组成均显示出较高的A+T比例:16SrRNA基因598%;COI基因605%。对位排序比较表明,16SrRNA片段种内个体间变异较小,存在7个变异位点,4种单倍型,其中包括5个转换位点突变,2个颠换位点突变;COI片段有30个碱基存在变异,7种单倍型,其中包括16个转换位点突变,14个颠换位点突变。运用MEGA4软件计算出不同个体间的遗传距离,并构建了NJ和UPGMA系统树。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16SrRNA和COI序列与白肉牡蛎的遗传距离均为0000,有明巨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16SrRNA和COI序列和红肉牡蛎(redmeatostxea)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00和0011,白肉牡蛎16SrRNA和COI序列和红肉牡蛎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35和0146。结果表明,钦州湾牡蛎分为2个不同的种,线粒体16SrRNA和COI基因在种间存在明显的多态性,证实了16SrRNA和COI基因序列适用于牡蛎的系统学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