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红义 《地质与勘探》2023,59(3):557-569
合峪萤石矿矿集区是河南省萤石矿田相对最集中的地段。近年来,多个地勘单位对周边十多个萤石矿权在进行勘查,共提交CaF2矿物量1000万吨以上。本文从该区萤石矿的成矿地质背景、赋矿岩性特征、成矿构造特征分析入手,详细论述不同方向的构造对萤石矿体的控矿作用。研究认为NW向断裂为区域的主要控矿构造及容矿构造,占区域萤石矿资源量的80%,其次是NE向断裂在马丢矿区形成了规模巨大的萤石矿床,并对萤石矿体沿走向、倾向的赋存特征、矿石质量特征进行论述,指出断裂构造破碎带和合峪花岗岩基的出露区及其内外断裂构造破碎带中硅化、绢英岩化和玉髓化等蚀变特征是找矿的直接标志。通过对比鱼池岭钼矿床的矿床特征,初步总结了萤石矿成矿地质背景,为在该区开展萤石矿找矿指明靶区和方向。  相似文献   

2.
矿区位于武夷山成矿带之北部Cu-Pb-Zn-Ag-萤石成矿亚带,成矿条件优越。该文通过地质测量、槽探工程和钻探工程相结合的工作方法,结合已有的坑道工程,总结矿体的空间分布、赋存状态及控矿因素,开展成矿规律和成矿作用研究工作;通过对成矿地质体及成矿构造的综合研究,判断成矿时代,探讨成矿机理。研究表明:该矿床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床,印支晚期的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体为成矿提供物质来源,NE向主断裂及次生的压扭性断裂是矿区的主要导矿、贮矿构造。运用研究成果探明该萤石矿床资源储量达中型规模,扩大了萤石矿床的资源前景,并指明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3.
辽宁是国内萤石重要产地之一,分布着阜新哈尔套-义县地藏寺、辽阳隆昌—金州杏树屯两个萤石成矿带,带内已发现大中型矿床7处、中小型矿床和矿(化)点60余处。通过对辽宁萤石成矿特征和地层、侵入岩、构造等控矿条件与成矿关系的分析,认为萤石成矿类型为中低温岩浆期后热液充填交代型,围岩类型主要为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萤石成矿时期为燕山期、印支期和华力西期,且以燕山期为主;萤石矿体多赋存在花岗岩岩体内部断裂带或与围岩外接触带的断裂带位置。依据萤石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结合构造、岩石与围岩、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等找矿标志,圈定出6个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4.
阿尔金卡尔恰尔一带近年来萤石找矿取得重大突破,新发现卡尔恰尔、小白河沟、库木塔什、拉依旦北、盖吉克等多处萤石矿,形成超大型萤石矿带。矿带内萤石矿与肉红色碱长花岗岩关系密切,矿化主要赋存于岩体内外接触带附近,赋矿围岩主要为阿尔金岩群中的黑云斜长片麻岩、碳酸盐岩等富钙质岩系,矿体明显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矿石类型主要有脉状、角砾状、块状、条带状矿石,矿物组成主要是萤石、方解石,矿床成因类型属于热液充填型。LA–ICP–MS锆石U–Pb测试结果表明,卡尔恰尔超大型萤石矿区与成矿有关的碱长花岗岩成岩年龄为(455.8±2)Ma,结合区域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认为该萤石矿带形成于加里东期中—晚奥陶世,为挤压造山转变成伸展构造背景下岩浆活动的产物。矿区片麻状钾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914.5±4.1)Ma,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期,与Rodinia超大陆汇聚事件有关。稀土元素特征显示,卡尔恰尔、小白河沟、库木塔什3个矿床的萤石、方解石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均为右倾的LREE富集型,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与成矿岩体、围岩地层十分相似,表明萤石、方解石的稀土可能继承了岩体、地层的稀土配分模式。各矿床萤石均为热...  相似文献   

5.
韭菜沟萤石矿床位于处于小秦岭—外方山Au-Mo-W-Pb-Zn-Ag-萤石-重晶石成矿亚带上,是河南省重要的萤石矿集区之一。本文在野外地质勘查和室内资料综合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进行了初步研究。韭菜沟萤石矿床受合峪花岗岩基内接触带附近的NE、近EW向断裂带控制,为浅成中低温岩浆期后热液型萤石矿床;区内F2含矿构造带15线北东方向深部、F4含矿构造带415线以东深部为下一步萤石矿的有利找矿区域。  相似文献   

6.
浙西北寒武系碳酸盐岩内找萤石矿地质因素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在浙西北一带寒武系碳酸盐岩内断续发现新类型萤石矿,矿床严格受围岩的岩性、构造、岩浆岩、矿化蚀变等地质因素所制约;其中寒武系上、中统大理岩化灰岩、泥质灰岩为主要含矿围岩。层间滑动破碎带、岩体接触面和断裂构造是主要的含矿构造,它控制了矿体的形态和产状。燕山期超酸性、富碱性、富含氟元素的花岗岩"杂岩体"是区内萤石矿床的库源和热源。矿床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少数达到大型,矿体形态以似层状、透镜状为主,部分为陡倾斜脉状矿体。矿床成因具有多期次、多成因、多类型的特点,以中、低温热液成矿期为主,其次矽卡岩期亦是伴生萤石矿成矿期之一,成矿作用具有明显的交代和伴有充填作用的特点。对今后浙西北乃至国内其它地区具备和上述地质背景相似的区域,开展同类型萤石矿普查找矿和寻找深部隐伏萤石矿体具有启发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兴隆钨钼矿床属高中温热液矿床,矿体呈脉状产于燕山期花岗岩的断裂之中,矿体与云英岩化和硅化关系密切,矿化类型主要为石英脉-蚀变岩型,矿体主要受北西向构造控制.本文总结了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确定了该区矿床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林西萤石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内蒙古林西县萤石矿产资源丰富,已知萤石矿床(点)68处。萤石矿床产出于中生界火山-沉积岩地层中,矿体主要受近 SN 向或 NNE 向断裂破碎带控制。为了研究水头地区萤石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和成矿机理,文章对矿床稀土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萤石和方解石的稀土元素总量(∑REE)为4.37-159μg/g, LREE/HREE比值为0.24-1.80,δEu =0.57-1.60,具弱Ce负异常(0.81-0.98)特征, Y/Ho比值为21-78,平均41。从成矿早阶段到晚阶段,∑REE值及LREE/HREE比值均逐渐减小,晚阶段萤石具有重新活化、重结晶的特征。结合赋矿地层及矿区外围花岗岩体REE特征分析,认为其成矿流体迁移距离较远,稀土元素和成矿元素可能来自下伏高F地体和含Ca赋矿火山-沉积地层,为热液成因-破碎带充填交代型萤石矿床。  相似文献   

9.
杨继权  杨钦 《地质与资源》2015,24(5):428-432
从小兴安岭特殊的盆岭构造地貌景观、复杂的构造交叉、多期北西向及南北向成矿构造的继承延续、中生代花岗岩带和火山岩带对成矿的控制、北西向独特的地球物理异常构造趋势等客观存在的特征,确立了黑龙江右岸北西向构造-成矿带的存在.通过大量矿床实例论述了多期活动的北西向构造带具有控岩、控矿、导矿、容矿的多项成矿功能,矿床(体)呈北西向带状分布.矿床的展布具有明显的水平分带现象.为黑龙江右岸找矿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甚低频电磁法在某萤石矿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内蒙古海力敏萤石矿属热液脉型,萤石—石英矿受花岗岩体内NW向断裂破碎带控制。矿区开展了甚低频电磁法找矿勘查研究,在已知矿体上测得明显的甚低频电磁异常,证实了该方法对寻找此类萤石矿床的有效性。在不易识别开采的掩盖区,所测甚低频电磁异常显示控矿断裂带仍存在,极可能赋存萤石矿体。  相似文献   

11.
闽西北地区萤石矿成矿地质规律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西北地区萤石矿几乎均分布在闽西北隆起带的次一级浦城-洋源隆起和邵武-建宁拗陷带上,带内发育的北东—北北东向压扭性断裂通过燕山早期花岗岩的部位,是矿床的集中分布区域,控矿断裂中破碎带发育且蚀变(硅化)强烈地段是最有利的成矿地段,该地段应成为今后找矿重点。  相似文献   

12.
悦洋银多金属矿与紫金山特大型铜金矿仅一江之隔,二者具有相似的成矿环境。矿体均贮存于燕山早期花岗岩中;通过高精度LA-MC-ICP-MS锆石年龄测定获得中细粒花岗岩年龄为(152.4±1.4)Ma,细粒花岗岩年龄为(145.3±1.5)Ma,与成矿密切关系的次流纹斑岩年龄为(100.6±1.5)Ma;根据何屋多个钻孔出现岩层重复且似层间断裂发育,首次提出区内存在推(滑)覆构造,其中滑覆断裂与成矿紧密相关;综合研究认为区内北东向宣和复式背斜的轴向断裂和北西向上杭—云霄深断裂的次级断裂均十分发育,这2组基底断裂交会处控制燕山晚期火山-次火山活动和含矿溶液运移的构造空间;低级别、低序次的北西向断裂带、裂隙密集带、层间破碎带等是矿体的定位空间,进而分析区域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3.
九户林陶瓷土(瓷石)矿床为碱长花岗岩脉型矿床,矿体赋存在晚白垩世碱长花岗岩体中,严格受张性断裂构造控制,矿体两侧具钾长石化带-纳长石化带-云英岩化带等蚀变分带,矿体与岩体、断裂构造组成了三位一体的成矿条件,属岩浆期后结晶分异作用形成的热液型矿床,成矿条件独特,晚白垩世碱长花岗岩(κργK2)岩体中,是该区瓷土(瓷石)找矿的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14.
德安县金家洞萤石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家洞萤石矿位于彭山背斜构造北西翼,萤石矿体赋存于中奥陶统汤山组的硅化破碎带内。受区域北东-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矿体具中等规模,埋藏浅、质量好。矿石类型以纯萤石型、石英-萤石型、硅化灰岩-萤石型为主,次为方解石-萤石型、方解石-石英-萤石型。矿床成因属岩浆期后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成矿作用与燕山期岩浆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光泽县测家山-罗家坑一带萤石矿位于闽西北萤石成矿带内的光泽司前-李坊萤石矿成矿远景区内,分布有罗家坑、测家山萤石矿,以及富家坪、早洲、测家山南萤石矿点和早洲东萤石矿(化)点;本文通过综合分析研究区地质背景,分析萤石矿的矿区、矿体地质特征,结合研究区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成果,认为区内萤石矿为沿断裂充填的中低温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床,萤石矿主要分布于晚侏罗世花岗岩内的北东、北北东向,次为近南北向断裂构造中。该区具有很好的形成中低温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床的条件,具有形成中大型萤石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蕉坑坞矿段位于浙江省八面山萤石矿田南东侧,为浙江省首次发现的新型萤石矿.17号矿体为该矿段的主矿体,赋存于花岗岩体接触面及其外接触带碳酸盐岩中.通过对该矿体的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并从岩浆岩、围岩和构造3方面讨论了矿床的控矿因素,认为矿床成因为岩浆期后热液充填矿床并伴随交代成矿作用,据此提出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7.
阿尔哈达铅锌矿床是内蒙古二连浩特—东乌珠穆沁旗多金属成矿带中的代表性矿床之一,矿体主要赋存于安格尔音乌拉组中,呈脉状、透镜状产出,受北西向断裂控制。成矿期断裂发生多次构造活动,形成不同的矿物组合,可划分为石英-毒砂-黄铁矿阶段(Ⅰ)、贫硫化物-石英阶段(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及少量方铅矿-萤石-方解石阶段(Ⅳ)4个成矿阶段。控矿断裂以左行正断层的运动方式为主,剖面上断裂产状较陡部位、平面上断裂走向偏西部位是矿体产出的有利地段。蚀变带厚度、厚度×品位及矿体厚度高值中心与断裂面产状变化部位基本一致,表明断裂面产状变化地段是矿体赋存及矿化富集的有利位置。矿化富集规律显示矿体与蚀变带均具有向南西侧伏的趋势,表明矿区深部仍有一定成矿潜力。在详细地质调查基础上,结合矿化富集规律,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阿尔哈达铅锌矿床I号矿脉两侧及深部进行成矿远景评价和矿体定位预测,共圈定了6处进一步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8.
甘肃安西县寒山金矿床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寒山金矿位于甘肃北祁连造山带西段、阿尔金大断裂带南侧.矿床受控于由阿尔金大断裂派生的北西向韧脆性剪切带中.文章从成矿地质条件、矿床地质特征等入手,分析了矿床的控矿因素,认为该矿床受含矿地层、韧脆性剪切带构造、岩浆岩等因素的制约.提出了新的找矿方向,认为韧脆性剪切带中的次级断层和矿体深部勘探,是该矿床今后找矿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三架山萤石矿位于新疆北山造山带,矿化赋存于早石炭世二长花岗岩与蓟县系平头山组大理岩接触带内。矿体多沿接触带产状变化处呈脉状、透镜状产出。矿石具有粒状、碎裂、碎粒-碎斑结构,团块状、角砾状、条带状构造。矿石中矿物组合主要为萤石、方解石、石英。其中萤石-方解石型矿体是勘查区分布的主要类型。岩石稀土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区内萤石矿主要含钙矿物(萤石、方解石)成矿物质来源相同,与二长花岗岩围岩物源具相似性和继承性。综合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和地质特征分析认为,该区矿床成因属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充填型脉状萤石矿床。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喀喇沁旗大西沟萤石矿为20世纪40年代发现的一处大型萤石矿床。矿区内共有9条矿体,均赋存于断裂破碎带内,其形态、产状受构造严格控制。通过对该矿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围岩蚀变以及矿石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认为大西沟萤石矿属于比较典型的热液裂隙充填型矿床。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应该在萤石矿化带、硅化蚀变带以及构造破碎带发育位置开展找矿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