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云南陡坡地优化利用若干问题研究—以滇西北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陡坡垦殖较为严重,滇西北地区尤为突出。主要原因有宜耕地缺乏、社会经济发展滞后、粮食单产低、人口增长较快、交通不便等。陡坡垦殖导致植被破坏、土壤侵蚀;环境变劣,部分地区失去生存条件;灾害频繁,威胁中下游地区生命和财产安全。退耕还林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尚未大规模开展之前,应认真落实应退耕地面积和退耕还林地块,积极解决群众温饱,减轻土地压力。退耕还林规划应与区域发展规划协调一致;建立农林复合系统,实现陡坡地优化利用;组织技术培训,建立技术保障系统;发展交通事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2.
孙传谆  李鹏  邓羽  张昌顺 《地理学报》2022,77(11):2902-2919
落实“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提出美丽中国生态建设优化途径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需求。因地制宜地做好美丽中国建设的生态区划,提出生态建设分区方案,是实现美丽中国愿景的重要路径。目前,生态区划对于新时期系统性生态建设内涵,以及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变化双重背景对生态系统空间异质性影响的考虑不足。本文通过构建“景观美、服务美、安全美”的三位一体美丽中国生态建设分区的理论框架,综合考虑生态系统结构、格局、质量、服务、胁迫等因素的空间异质性,建立美丽中国生态建设分区三级指标体系,以及对生态现状本底和退化程度进行评估的生态建设综合指数和生态退化综合指数。以全国第三级流域为基本单元,基于指标现状特征及生态综合评估结果,通过空间聚类分析将全国划分为5个一级生态建设区和13类22个二级生态建设区,并在二级分区的基础上选择典型区划分出三级生态建设区。分区结果为美丽中国生态建设提供应用支撑。此外,未来生态建设分区的指标构建应当更加注重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多样性,并进一步耦合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双重干扰。  相似文献   

3.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若干问题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61,自引:11,他引:61  
程国栋  张志强  李锐 《地理科学》2000,20(6):503-510
西部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的脆弱地区,生态建设是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必须首先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十分复杂,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迥异、生态退化问题千差万别,对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基本现状进行了评价,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分析了生态环境建设中面临的亟等研究和解决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问题,并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的若干政策建议,并特别指出,应充分发挥科技对生态建设的支撑作用,科学实施生态建设工程;必须采取基于不同生态经济类型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特点和生态退化问题的分类指导的生态建设策略;建立西部地区生态安全体系,开展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立法,以实现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神府—东胜矿区地质—生态系统结构与组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神府-东胜矿区地质-生态系统结构与组成的分析,揭示了煤炭开发引起地表植被破坏的内在规律,指出了地表植被破坏的潜在危害性,为矿区今后生态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逆转近年来生态退化趋势,中国实施了一系列国家级生态建设项目,植被恢复是其核心目标。基于MODIS NDVI数据产品、气象站点观测数据及统计年鉴等资料,分析了2002—2016年陕西省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并采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了归因研究。结果表明:(1)实施退耕还林及天然林保护工程以后,陕西省植被覆盖状况总体呈改善趋势,但存在明显的时间波动与空间差异。(2)生态建设项目对陕西省植被恢复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且存在时滞效应;造林率增加1个百分点,3 a后各县NDVI值将平均增加0.012 3(p<0.01),等同于年降水量增加56 mm的作用。(3)降水、气温的提高对陕西省植被恢复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而人口与经济增长则产生了显著负向影响。因此,陕西省应继续加大生态建设项目投资力度,并加强监督与监测评价;积极推行生态移民政策,缓解人类活动带来的生态压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摒弃消耗资源牺牲环境的粗放型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以金沙江下游河谷地为例,系统地论述了山地土地生态建设的研究步骤和方法。山地土地生态建设工作包括理论研究工作和生产实施工作两个环节。理论研究工作主要是:(1)土地生态系统的划分;(2)土地生态结构、功能及演替的评价;(3)土地生态规划和设计。以此为据,进行土地生态建设的实施工作。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和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西部农村贫困和产业落后等影响经济、生态的制约因素,提出了西部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互动的一些有效途径,以期对最终实现西部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双赢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湿地生态恢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正>湿地生态建设包括生态保育、生态修复和生态重建,后两者统称生态恢复。湿地生态恢复指对退化或丧失生态功能的湿地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进行修复或重建,使其发挥原有的或预设的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9.
西北地区生态建设及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随着西北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并成为当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限制因子。根据西北地区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条件和生态系统结构特点在空间上的差异,将研究区划分为5个一级分区、16个二级分区;在分区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各生态分区的生态建设措施和方案;叙述了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并以维持现有植被状况为建设目标,计算出各分区的生态需水量,结果显示西北地区总的生态需水量为2.88×1010m3,其中塔里木盆地亚区是生态需水量最大的地区。最后结论为,生态环境退化是目前西北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实施生态建设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是生态建设中关键的环节,要针对各分区的实际情况来选取树种、并尽可能保障生态需水量的供给。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伊犁河流域生态建设战略与互动模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运用流域生态学和生态恢复学理论与方法,分析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背景和利弊因素,划分伊犁河流域为河谷次生林封育治理区、伊犁河谷平原农业和农林牧综合生态建设区、沙漠防风固沙林建设区、逆温带生态经济林建设区、山地水源涵养林建设区、高山冰雪及高寒荒漠生态区等生态建设区,以及乌孙山北部山前平原生态建设重点区;通过对各建设区的分析评价以及流域生态环境特点、资源配置结构、生态服务建设功能耦合关系的研究,提出流域垂直立体的生态建设格局、方向、重点等战略措施,以及流域生态与大农业"双赢"互动模式。为实现流域生态良性循环与大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水土保持研究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pre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il and water resources is one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Throughout the course of history, all the social improve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deeply concerned with soil los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t is now a common sense that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s the safety insurance for national ecology and its development. For the past long period of time, soil and water loss has been recognized as “the No. 1 killer“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nation is on the stage of the critical conditions for its development. China has massive mountain and upland area with complicated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accelerated human destruction and serious soil and water loss.Based on rich historical documents, renovating experience and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data collected in field experiments and field surveys for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this paper aims to review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and water los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o provide relevant strategies for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China.  相似文献   

12.
The pre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il and water resources is one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Throughout the course of history, all the social improve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deeply concerned with soil los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t is now a common sense that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s the safety insurance for national ecology and its development. For the past long period of time, soil and water loss has been recognized as "the No.1 killer"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nation is on the stage of the critical conditions for its development. China has massive mountain and upland area with complicated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accelerated human destruction and serious soil and water loss. Based on rich historical documents, renovating experience and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data collected in field experiments and field surveys for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this paper aims to review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and water los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o provide relevant strategies for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China.  相似文献   

13.
海岛旅游业已成为许多海岛地区的支柱产业,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是当前这一领域研究的焦点。本文首先在定义区域刚性生态足迹和区域弹性生态足迹含义的基础上,构建了广义海岛旅游地生态安全模型和狭义海岛旅游地生态安全模型,进而提出了海岛旅游地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评估框架和判断标准;接着以生态足迹思想方法为基础,构建了海岛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并以舟山群岛为例,以2008 年为评价基准年份,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 舟山群岛广义海岛旅游地生态安全系数为0.6816,生态赤字为287849.0216 hm2,占生态承载力的46.71%,已处在生态不安全-不可持续发展状态;② 舟山群岛狭义旅游地生态安全系数为0.9806,生态赤字为12189.2343 hm2,占生态承载力的1.98%,已处在威胁生态安全-威胁可持续发展状态;③舟山群岛旅游地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处在第VI 类型(生态不安全-不可持续发展,威胁生态安全-威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区域尺度生态功能网络构建——以中国台湾岛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网络的构建具有保护环境、稳定生态及提高城市开放空间价值等功能。以行政单元 为基础的区域尺度生态网络, 可整合区域自然环境特性与生态功能差异, 进而指导区域景观生态 建设工作。本研究选择台湾岛为研究区, 以县、市为研究单元进行全岛生态功能网络构建, 通过能 值分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及景观格局分析等方法, 整合全岛生态效益、生态格局等数 量、空间指标, 目的在于明确各个县、市在全岛尺度的景观功能网络中的功能定位, 以作为制定各 县市发展策略的参考。目前, 台湾岛生态功能网络以东部花莲县、中部南投县为中心, 向西部功能 逐渐减弱。通过与生态需求的对照分析可知, 台湾岛以台北市及台北县迫切需要改善境内的生态 环境。  相似文献   

15.
杜悦悦  彭建  高阳  赵会娟 《地理科学进展》2016,35(10):1186-1196
生态足迹是区域可持续评估的重要方法,三维生态足迹模型能区分并追踪自然资本存量的消耗与流量的占用。目前三维足迹与自然资本利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全球和国家尺度。本文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开展区域尺度研究,核算并分析了2010年研究区13个城市的人均区域足迹深度、足迹广度及其组成差异与影响因素,揭示了京津冀城市群自然资本利用格局及生态可持续现状。结果表明:13个城市普遍生态赤字,足迹深度差异受能源消费数量和结构的突出影响,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呈“倒N型”库兹涅茨曲线关系。京津冀城市群内4种自然资本利用类型分别为存量资本消耗水平相对于流量资本占用水平严重超前(北京、天津、唐山)、显著超前(石家庄、邯郸)、一般超前(沧州、廊坊、衡水、邢台、保定)及基本一致(秦皇岛、张家口、承德)。上述4种类型地域的区域生态持续性依次从最弱转向较弱、较强、最强。本文在城市群自然资本持续利用的刻画和表达方面取得了较优于传统二维足迹模型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6.
多年冻土地区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研究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年冻土地区工程建设的研究在国际上开展很早,而关于工程建设项目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则相对滞后。在对生态环境要素所受影响角度的考察中,相关研究集中于工程建设项目对冻土层以及多年冻土地区植被、湿地、土地荒漠化、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的影响上;在对生态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方法角度的考察中,相关研究集中于冻土层和多年冻土地区水土流失的影响预测和评价上。从既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多年冻土地区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研究应向体系化、定量化和全面化发展,具体的工作包括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综合性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制定等。  相似文献   

17.
王子琳  李志刚  方世明 《地理科学》2022,42(10):1685-1694
以武汉市为例,通过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敏感性、景观连通性及生态需求识别武汉市陆地和水域生态源地,利用遗传算法获取最优生态源地。在此基础上,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分别提取陆地和水域生态廊道,将生态源地与生态廊道叠加构建2017年武汉市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表明:2017年武汉市生态源地总面积约为1 917.342 km2,其中陆地和水域生态源地面积分别为780.217 km2和1 137.125 km2;利用遗传算法识别的最优陆地和水域生态源地分别为65和32个,所提取的生态廊道总长度为2 305.37 km,其中陆地和水域生态廊道长度分别为1 497.86 km和807.51 km;武汉市生态安全格局呈现“三横、三纵、三团簇”特征。此外,分别新增了8个陆地和水域生态垫脚石及5个生态源地,运用图论法对比优化前后相关指标,发现优化后可构建更完善的生态安全格局,优化方案可行。该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优化方法可为高速发展的大都市的生态安全格局研究提供更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玛曲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分区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该文以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信息获取与处理工具,并利用2000年TM遥感影像为基础信息源,分析玛曲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特征。根据整体性、发生统一性、生态功能相对一致性、主导性和方便管理等分区原则,依照研究区生态服务功能的不同以及生态系统受胁迫程度的差异,运用自上而下的序列划分法对其进行了两级分区,得出了4个一级区6个二级区的分类系统,针对区域的特征和主要生态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设目标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区域生态环境定量评价初探--以广东省龙门县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以广东省龙门县为例,综合运用景观生态学、生态学等学科原理和方法,探讨区域生态环境定量评价的内容、方法和标准等,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措施和建议,探讨区域生态环境评价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生态农业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生态农业的目标是有效地协调农业实践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其关键途径包括在景观层面的生态规划,在生态系统层面的循环体系设计,以及重建重要的生物多样性。有利的社会经济环境对于中国生态农业发展至关重要。在社会体系方面,中国的生态农业发展需要通过教育、立法和评估体系建设建立必要的道德标准。在经济环境方面,中国生态农业发展需要有效的政府补助政策,有效的污染排放市场体系,以及生态友好产品销售的成熟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