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内蒙古地区雪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康玲 《内蒙古气象》2007,(1):10-11,14
分析内蒙古地区雪灾的形成特点和影响成灾因素,综合归纳大雪、暴雪形成机理、气候特点、天气形势和客观预报方法,以及新技术在雪灾监测和评估中的应用,最后给出雪灾的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2.
2008年安徽省雪灾农业影响定量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筠  马晓群  许莹  陈金华 《气象》2010,36(1):85-90
分析了安徽省2008年1—2月雪灾的发生特点,和历史上较大雪灾相比,极端最低气温明显高于历次雪灾年。利用实时雪情和灾情资料建立了安徽省单站和全省的农业经济损失定量评估模型,并进行了误差分析和试应用。评估结果表明:单站评估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在30%左右,全省评估模型为20%左右,全省评估模型的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应用灾害学研究的基本观点,继续对近十年来我国牧区雪灾防御体系建设中雪灾成因、监测、预报、预防、救援,尤其是对监测评估、暴雪和强降雪阶段预测预警、雪灾防御综合系统等技术的新进展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估,并预测在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雪灾防御技术面临的形势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青海高原雪灾预警模型与GIS空间分析技术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GIS的空间分析技术, 可以将分析对象的最小单元细化到具体的地理单元上, 从而提高空间分析精度。雪灾分析中危险度函数的建立, 可以实现雪灾的综合分层次预警评估。应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 和遥感 (RS) 技术, 沿用前人研究的降水量与积雪深度关系成果, 定义了青海高原雪灾畜牧业生产危险度函数和社会经济危险度函数, 并建立了青海高原天气学雪灾预警模型和遥感雪灾预警模型, 对青海高原雪灾进行分层预警, 以期明确各地区雪灾发生的机理, 提高雪灾预测精度, 有针对性地提出减灾防灾措施。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快速、准确地实现高原雪灾预警,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青海高原雪灾的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5.
青海高原牧区雪灾综合预警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周秉荣  申双和  李凤霞 《气象》2006,32(9):106-110
应用灾害学的理论和观点,以青海牧区为研究对象,对造成青藏高原雪灾的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等要素综合分析。建立从降水、积雪、成灾、灾情评价的综合判识模型,在地理信息背景数据库的支持下,从产生降水之后,进行快速监测,并对不同地区的雪灾发展趋势做动态预测,最后实施灾情评估。结果表明:在青藏高原的雪灾形成过程中,除积雪的直接致灾作用之外,孕灾环境的脆弱性和承灾体的敏感性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提出保护草场、加强草原畜牧业配套设施建设等措施,可以发挥人类抗灾的能动性,降低雪灾级别。最后应用综合预警模型,对发生在青海境内的雪灾过程进行了预测,效果较好,模型具有业务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基于实际灾情的青海高原雪灾等级(评估)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晓宁  李林  王军  李兵  李海凤 《气象科技》2012,40(4):676-679
利用1951—2008年青海高原雪灾实际灾情资料,通过统计计算各年份雪灾造成的牲畜死亡率,并进行排序,参照了计算SPI(标准化降水指数)不同等级干旱在全部干旱中所占比例的过程,确定了不同雪灾等级的阈值,制订了基于实际灾情的雪灾指标。并对几次典型雪灾过程进行评估检验,结果表明:本研究确定的雪灾等级与DB63雪灾标准基本一致。在青海高原牧区,用雪灾造成的实际牲畜死亡率来确定雪灾等级指标,评估雪灾受灾程度,是一种较为科学和具有很好的现实指导意义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牧区雪灾等级指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定牧区雪灾标准,气象条件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因子,此外,雪灾还与牧草丰歉、牲畜状况、草场类型、草场载畜状况以及承受灾害的能力有关。要对幅员辽阔的广大牧区发生的雪灾迅速作出评估,除气象因子外,其它致灾因子就目前条件还难以及时、准确地获取。所以本评价标准仅限于考虑气象因子与雪灾的关系。本文依据积雪掩埋牧草程度、积雪持续日数和积雪面积比等三项指标,来制定中国牧区雪灾发生的等级指标,将灾情等级分为轻灾、中灾、重灾和特大灾四级。  相似文献   

8.
对1970~1990年共21年41次川西高原雪灾天气过程的分析研究,从气候分布、大气环流特征、影响天气系统等方面探求川西高原雪灾发生发展的规律性,对提高雪灾天气预报准确率,做好为畜牧业生产的气象服务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东部牧区雪灾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30,自引:21,他引:30  
通过对 196 7— 1996年 2 5个测站的雪灾资料分析 ,揭示了青藏高原东部牧区有雪灾期从上年10月到当年 5月长达 8个月 ,雪灾在一年之中有 3个高发月 :11月、3月和 2月 ;雪灾主要发生在巴颜喀拉山南缘和东麓地区 ,近 30a来呈上升趋势。 196 8— 1976年冬春为一较长时段的雪灾发生的低值期 ,从 1977— 1992年有 3个高峰期和 2个低谷期 ,从 1993年开始又进入高发期 ;高原东部牧区冬春雪灾存在着明显的 5 6a的和较弱的 2 3a周期变化。本文中定义发生在 15月的雪灾为后冬雪灾 ,发生在10 12月的雪灾为前冬雪灾。研究表明 ,70年代是前冬雪灾的高发期 ,80年代末到 90年代是后冬雪灾的高发期。雪灾期西太副高的年际差异是雪灾发生年际振荡的一个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0.
青海高原1961-2008年雪灾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青海高原45个气象站1961-2008年冬季(10月至翌年2月)和春季(3-5月)积雪深度资料,按照DB63雪灾标准分类的等级,并结合实际灾情研究了青海高原雪灾时空尺度、强度及发生频次等的变化。结果表明:近50年来青海高原除了特大雪灾发生频次变化趋势不明显外,其他等级的雪灾发生频次年际变化均呈现上升趋势。青海高原南部的玉树、果洛、黄南南部、海南南部及海西东部地区是雪灾发生的高频区,柴达木盆地和青海东部地区极少发生雪灾。雪灾发生频次从20世纪60年代到2008年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月19日开始至3月8日期间,果洛地区连续出现了6次大范围降雪天气过程,造成果洛地区大面积积雪和持续低温天气,全州六县相继发生了雪灾。其中达日发生特大雪灾,玛沁、玛多、甘德发生重度雪灾,久治发生中度雪灾,班玛发生轻度雪灾。此次雪灾是果洛地区1993年以来出现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影响程度最深的一次雪灾。雪灾造成果洛大范围公路交通严重受阻,牧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并造成了大量牧民群众冻伤和雪盲,同时雪灾造成大量牲畜死亡,给全州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在果洛地区6次大范围降雪天气过程中,其中1月19日-26日、1月29日-2月1日和2月9日-13日前3次降雪过程对果洛地区发生大范围雪灾和连续低温天气起到了重要作用。利用气象信息综合处理系统(MICAPS)提供的资料对引发果洛地区大范同雪灾的前三次降雪过程的大气环流特征和物理量等要素进行了天气学分析。  相似文献   

12.
带着党中央、国务院对牧区群众的关怀,我国第一次牧区雪灾气象服务工作研讨会,于1996年9月11~14日在西宁召开。来自19个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共6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40篇论文,在会上宣读了6个省区气象局的工作报告及25篇论文。国家气象局颜宏副局长在会上发表了“总结经验,加强研究,提高水平,全面做好雪灾气象服务工作”的书面讲话。会议以雪灾气象服务和雪灾科研相结合的形式,对我国雪灾的防灾减灾工作进行了检查和研讨,重点对今年元月发生在西藏、青海、四川等地的严重雪灾的成因、监测及预报服务工作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青南牧区连阴雪天气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80-1990年青南地区连续降雪天气过程的分析研究,从气候特点、大气环流特征、物理量场等方面探讨青南雪灾发生发展的规律性,对提高雪灾天气预报准确率,做好为牧区生产的气象服务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05年,青海省发生的气象灾害主要有雪灾、雷电灾害、旱灾、洪灾、雹灾、低温冻害、霜冻、风灾;由气象因素诱发的衍生灾害有雪崩、病虫害、地质灾害。一、雪灾2005年,全省共发生雪灾20起,大多是由局地降大雪或连续降雪形成的雪灾,受灾人口约26.97万人,死亡牲畜约11.27万头(只)(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利用内蒙古地区119个气象观测站1981—2013年冬季(11月至次年3月)的降雪、气温和风的资料、近14a的雪灾灾情资料及牧草资料,运用GIS软件和层次分析法并采用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部的风险度模型,对内蒙古牧区49个旗县的雪灾风险指数进行评估,并做出内蒙古牧区雪灾风险区划。结果表明,雪灾风险等级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陈巴尔虎旗、阿巴嘎旗、东乌珠穆沁旗、苏尼特左旗;满洲里市、鄂温克旗、苏尼特右旗、镶黄旗、锡林浩特、正蓝旗、乌拉特后旗雪灾风险次之;牧区雪灾中等风险、较低风险和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中西部和东南部。  相似文献   

16.
选取西藏高原北部牧区的13个气象站冬半年(11月—次年4月)的1980—2007年逐日积雪深度和最高、最低、平均气温资料,对藏北牧区草场的融雪量与气温关系进行了分析。利用线性回归模型建立融雪率和最高、最低气温的方程,给出了藏北草场的融雪日数、逐日积雪深度的计算方法,得出草场雪灾等级评估产品,实现在一场降雪后根据日常天气预报业务制作草场逐日积雪深度的预报产品,并实时评估雪灾的严重程度,为草原雪灾气象服务提供定量化参考产品。对2008—2009、2009—2010和2010—2011年的三个冬半年进行了预报效果评估,1~15d的逐日积雪深度的平均绝对误差不超过2cm;积雪日数误差不超过9d,误差在1d以内的占78.5%;雪灾等级的准确率约为84%;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预报效果,能为藏北雪灾评估提供参考。该方法的缺陷在于,由于没有准确的定量降雪预报产品,故没有考虑后续降雪量的新增积雪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利用西藏高原高海拔牧区1979年10月至2013年4月19个气象站逐日积雪资料、月降水量和月平均温度资料,依据积雪深度和积雪持续日数组合的雪灾指标,分析了不同等级雪灾的气候变化特征及温度和降雪对雪灾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1月至翌年2月是西藏高原雪灾多发期且灾害程度重,全年发生中度以上雪灾的概率大,占总站次的54%;1979年以来雪灾变化总体呈现减少趋势,但存在着年代际变化,即1980 1997年代表现为波动性上升,1998 2007年呈显著减少趋势,此后略有回升,突变点在1999年和2008年;温度与雪灾相关性比降雪更高,温度具有显著增暖而降雪变化不明显,温度对雪灾气候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分析了大气环流系统与雪灾变化关系得出:西风带南支槽活跃和东半球极涡偏强、东亚大槽和副热带高压偏西时雪灾易发生,反之则然;西风带南支槽和东半球极涡的变化趋势及突变点与西藏高原雪灾的变化趋势和突变点非常一致,是西藏高原雪灾变化的一个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8.
2012年1-2果洛由于持续降雪致使中北部发生雪灾,其中甘德达到了重度雪灾标准。本文利用实况观测资料及各种物理量场对造成此次雪灾的五次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和归纳,以期获得一些对果洛冬季降雪有指导意义的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东部牧区大-暴雪过程及雪灾分布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49,自引:13,他引:36  
青藏高原东部牧区26个台站在近三十年中共发生大-暴雪过程1689站次,按本文标准形成雪灾410站次。通过统计和诊断分析,揭示了大-暴雪过程及其雪灾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久治是大-暴雪过程和雪灾的频发中心,清水河是雪灾及成灾几率的高值中心;后冬成灾几率高达80.3%,春季成灾几率仅14.3%;大-暴雪过程次数和降水量线性增加势趋十分明显,导致雪灾危害日趋严重,90年代进入雪灾的频发时期。  相似文献   

20.
我国牧区雪灾灾害学研究进展的综合评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我国是世界上畜牧业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草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40%,约有60亿亩,可利用率为68.4%。主要分布在内蒙、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四川、宁夏、黑龙江、云南和陕西等十省区。雪灾是牧区冬春季节的主要气象灾害之~。近年来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多民族聚居牧区发生了十分严重的雪灾,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重视和关注,表达了全国人民的关心。为进一步做好牧区雪灾的减灾防灾工作,我们将收集到的有关资料作一简要评述,供防灾减灾工作部片河和科研、教育部门借鉴、参考。牧区雪灾中的雪崩、风吹雪类型不在本文介绍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