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3 毫秒
1.
最不利地震动在网壳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文献提供的最不利地震动,对网壳结构等大跨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分别考察了仅水平输入和三向地震波输入的两种情况,对最不利地震动在网壳结构抗震设计中的适用性进行了探讨,并在一实际工程设计中进行了应用。大跨度空间结构在水平地震动输入时,宜按照的最不利地震动进行设计;在三向地震动同时输入时,应同时分别按所推荐最不利设计地震动和按常规选用的地震动,对大跨度空间结构进行抗震分析。  相似文献   

2.
多点激励下大跨度斜拉桥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跨斜拉桥是交通运输的枢纽工程,一旦在地震中遭到破坏,将会造成巨大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由于大跨斜拉桥的跨度大,在地震中地震波到达不同桥墩的时间存在差异,这会对大跨斜拉桥的地震反应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对大跨斜拉桥在多点输入下的反应开展研究,对进行正确有效的抗震设计,确保其抗震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多点激励下大跨度斜拉桥的地震反应,并与一致激励下大跨度斜拉桥的地震反应进行了对比,研究了多点激励对大跨度斜拉桥地震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曲线梁桥只有在某一特定方向输入地震动时,结构某点或某截面的内力(或应力)才能达到最大值,需要沿多个可能方向输入计算才能确定地震动最不利输入方向。根据隔震曲线梁桥受力特点,将桥梁上部结构和桥墩简化均具有两个水平自由度和一个围绕质量中心轴扭转自由度的堆积质量模型,建立双质点六自由度简化分析模型,通过求解曲线梁桥的动力学方程研究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动行为。算例表明,双质点模型计算结果与传统的有限元模型基本一致,且计算方法简单,可以考虑各种敏感因素的影响,借助编程更适合提出规律性的设计方法。进而在双质点模型基础上应用MATLAB编程探讨多维地震作用下曲线梁桥地震波最不利输入方向的问题,针对不同参数的隔震曲线梁桥,改变相关参数后只需运行一次就可以实现最不利输入角度的确定,可为有限元法最不利地震波输入方向的确定提供参考,并大大减少多个方向输入试算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4.
最不利设计地震动研究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礼立  翟长海 《地震学报》2003,25(3):250-261
实际记录到的真实地震动在工程结构的抗震研究、分析和设计中往往作为一种施加到结构上使结构振动,直至破坏的地震荷载.如何合理选择真实的地震动记录作为研究结构地震反应的输入,一直是国内外抗震研究和设计中引人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提出了最不利设计地震动的概念;然后在收集到的国内外5000余条被认为有重要意义的地震动记录基础上,利用综合估计地震动潜在破坏势的方法,对4种场地类型分别给出了长周期、短周期和中周期结构的国内外最不利设计地震动;最后通过几类不同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初步验证了本文所确定的最不利设计地震动的可靠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复杂结构地震动输入方向的基本原理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复杂结构,在动力分析中地震波的最不利输入方向对应着结构的最不利反应。本文从叠加原理出发,详细论述了用反应谱法求解结构的最不利输入方向问题,并通过工程实例来说明其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6.
时程分析是目前最精确的桥梁抗震分析方法,可以监控结构在地震动下每一时刻的加速度、位移等地震反应。但其计算耗时较长,并且只能反映当前输入地震波下的结构响应,对于桥梁抗震性能评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受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启发,文中利用卷积神经网络预测了线弹性结构的地震反应,以一座三跨连续梁桥在50条地震动下的结构反应为数据样本,通过神经网络训练出墩顶位移的预测值,并与时程分析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种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墩顶位移的预测值与时程分析结果均十分接近,卷积神经网络可以准确预测该桥在随机地震动下的结构反应,同时优化神经网络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分析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周媛  赵凤新  霍新  张郁山 《中国地震》2006,22(4):418-424
根据同一加速度反应谱拟合了加速度峰值相同、速度峰值相同、位移峰值不同的两组地震动时程。以大跨斜拉桥的三维模型为例,在以上两组时程的激励下,应用有限元立法,对斜拉桥的地震反应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弹性阶段,地震动位移峰值时斜拉桥的动力响应影响不明显;但当结构进入弹塑性阶段时,在位移峰值较大的一组地震动激励下,桥梁的墩底弯矩和塔顶位移会有更大的响应。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随机地震动场多点激励作用下宽幅大跨桥梁结构的地震响应,基于二维相干模型,考虑地震波非平稳性合成桥址各支承点的人工地震加速度时程波,采用多项式拟合法在时域内对各支承点处的人工合成加速度波进行校正,并对校正前后加速度波的响应谱进行比较校验;随后以某大跨自锚式悬索桥为例,利有限元软件中线性时程分析模块,将所合成的加速度地震波施加于结构,对比研究一致激励与随机地震动多点激励下宽幅大跨桥梁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表明,考虑二维相干和地震波非平稳性合成的各支承点地震加速度时程波可采用多项式拟合法进行基线漂移现象的校正,同时应对修正前后加速度波的反应谱进行比较校验;对于大跨且横桥向支承点相距较远的桥梁结构应考虑横桥向地震波的非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6种半主动控制算法,采用黏滞阻尼器,对一座三跨简支梁桥进行了不同地震动输入下的半主动控制地震反应计算分析,比较分析了不同地震动输入和半主动控制算法对简支梁桥地震反应控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半主动控制能有效地减小桥梁结构的大部分地震反应,同时可能会放大另外部分地震反应,这与地震动输入密切相关,不同地震动输入下的控制效果各不相同。所提六种半主动控制算法中,算法2、5、6对该简支梁桥地震反应的减震效果相对最好,这与各种算法的阻尼器耗能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10.
工程场地地震安评中加速度反应谱标准化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中计算了不同地震输入模式下的拱桥地震反应,讨论了输入指定地震波进行时域计算结果和按对应的反应谱进行计算所得结果之间的差异,特别分析了分别按地震波的实际反应谱和经过标定的反应谱计算得到的拱桥地震反应之间的不同.数值结果表明:在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中,采用标准反应谱的方式所提供的场地地震加速度参数,将会抹杀土层场地动力特性对地表地震动的影响.因此,按此地震动参数进行结构反应计算时,有时会低估结构的地震反应,留下结构抗震不安全的隐患.  相似文献   

11.
武芳文  薛成凤  赵雷 《地震学报》2010,32(2):193-202
斜拉桥地震反应不同于其它桥型,具有明显的空间耦合效应.利用有限元理论对苏通长江公路大桥的空间抗震性能进行分析,重点研究行波效应对结构响应的影响,并与一致激励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为大跨度斜拉桥抗震分析采用随机方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行波效应对斜拉桥结构内力有显著的影响,大跨度斜拉桥抗震性能分析必须考虑行波效应.而行波效应的影响与结构自身动力特性、视波速、构件位置及研究响应类型(位移与内力)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山区超高墩三塔大跨斜拉桥在地震作用下各关键构件(桥塔、支座、基础和桥墩)的破坏顺序,以在建的贵州平塘特大桥为工程依托,首先基于OPEENSEES软件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然后基于概率理论建立斜拉桥地震易损性模型,最后以混凝土应变和支座相对位移为易损性指标进行增量动力分析,得到各构件易损性曲线,并基于各构件的易损性曲线对此类桥型的构件破坏顺序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横向地震对该斜拉桥造成的破坏程度要大于纵向地震;在纵向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最易发生破坏的是中塔支座和边塔基础,在横向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最易发生破坏的是边塔支座和过渡墩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一座主跨为820 m的双塔非对称单侧混合梁斜拉桥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动力特性分析。运用相对运动法进行多点激励地震响应计算,分析行波效应对塔顶、主梁、塔底等关键位置动力响应的影响,同时对比分析入射角方向(即斜拉桥两侧相对方向)对其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一致激励分析结果相比,多点激励使得主塔内力结果偏小,而使得主梁内力结果偏大;不同入射角地震激励对非对称大跨度斜拉桥的内力也会产生较大影响,内力变化可达20%。因此,在进行该类型非对称混合梁斜拉桥设计中,应考虑非一致激励效应和地震动输入方向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澳门澳凼第三大桥斜拉桥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一座澳门澳凼第三大桥斜拉桥的工程设计实例,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程序ANSYS,选取空间BEAM188、BEAM4及SHELL63单元建立动力计算模型,对比研究了主塔墩底在假定固结和考虑桩土共同工作这两种边界约束处理方式下的动力特性;并选取三条地震波在桥的纵、横向分别进行桥梁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分析,给出了主梁和中塔的内力、位移及时程响应。  相似文献   

15.
Unseating of bridge girders/decks during earthquakes is very harmful to the safety and serviceability of bridges. Evidence from recent severe earthquakes indicates that in addition to damage along longitudinal direction, lateral displacement and rotation of bridge girders caused by pounding to adjacent girders can also lead to unseating. To simulate this effect, 3D modelling of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of whole bridge structures, including pounding, is needed strongly. This paper presents a 3D model that is practically suitable to precisely analyse pounding between bridge girders. Experiments have been conducted to verify the proposed pounding model. The 3D non‐linear modelling of steel elevated bridges is also discussed. A general‐purpose dynamic analysis program for bridges, namely dynamic analysis of bridge systems (DABS) has been developed. Seismic analyses on a chosen three‐span steel bridge are conducted for several cases including pounding as a case study.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proposed pounding model is illustrated by the computations. The effects of poundings on the response of bridge girders are discussed and the computation results are given. Copyright © 200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6.
利用有限单元法,基于力学原理和几何协调条件,导出了非对称箱型截面梁单元的弯扭耦合刚度矩阵,建立了斜拉桥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横向动力分析模型。由于考虑了箱梁的约束扭转,该模型能够分析复线或多线铁路桥在偏载作用下的横向振动问题。以桥梁轨道随机不平顺作为激振源,进行了机车过桥的实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桥梁的车激横向动力响应随车速及轨道不平顺样本的不同而变化,并随桥跨的增加而快速变得显著,车辆偏载对箱梁扭转振动有显著影响,所建立的力学模型是斜拉桥车桥耦合振动分析的实用模型。  相似文献   

17.
The dynamic non-linear behaviour of three-dimensional long-span cable-stayed bridges under seismic loadings is studied. The cases of multiple-support as well as uniform seismic excitations of these long and flexible structures are considered. Different sources of non-linearity for such bridges are included in the analysis, as outlined in the companion paper. In this accompanying analysis a tangent stiffness iterative procedure is utilized to estimate the non-linear seismic response. Numerical examples are presented in which a comparison between a linear earthquake-response analysis (based on the utilization of the tangent stiffness matrix of the bridge at the dead-load deformed state which is obtained from the geometry of the bridge under gravity load conditions) and a non-linear earthquake response analysis using the step-by-integration procedure is made. In these examples two three-dimensional bridge models representing recent and future trends in cable-stayed bridge design are utilized. The study sheds some light on the salient features of the seismic analysis and design of these long contemporary bridges. In addition, parameters affecting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these bridges are discussed: other factors considered are non-linearity, uniformity and spatial variation of ground motion inputs and structural configuration.  相似文献   

18.
在大震或特大震下,黏滞阻尼器可能因某个极限状态的出现而发生破坏。现有在斜拉桥上设置黏滞阻尼器的研究多集中在阻尼器的参数优化上,很少考虑到阻尼器失效对斜拉桥抗震性能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以某三塔斜拉桥为背景,利用OpenSees平台建立斜拉桥有限元模型和可以考虑承载力及行程极限的黏滞阻尼器模型;分析黏滞阻尼器的阻尼系数和阻尼指数对斜拉桥地震响应的影响,确定阻尼器参数的取值;对不安装阻尼器、安装不考虑极限状态及考虑极限状态阻尼器等多种工况的斜拉桥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对比各工况斜拉桥的地震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在大震下,考虑极限状态阻尼器的耗能能力及减震效果将显著降低;不考虑阻尼器达到极限状态后失效的情况将高估耗能减震设计斜拉桥的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19.
位于高烈度区的深水斜拉桥在地震下不仅会受到强震的作用,还会受到附近水体的作用,结构抗震要求高,选择合理的抗震体系非常重要.以云南格巧高速双河特大桥为工程实例,分析动水作用对斜拉桥地震响应的影响及其与地震强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斜拉桥的纵、横向抗震体系展开研究并给出合理建议.结果表明,动水作用会增大索塔塔底内力和结构整体位移响应,且对剪力的影响最大;动水对结构各响应的放大作用随地震强度增加呈现出增减不一的变化趋势,抗震设计时应分别考虑各级地震下的动水效应;索塔、辅助墩和桥台处均设置黏滞阻尼器等阻尼约束的纵向协同抗震体系能够最有效减小墩、塔底纵向内力及结构纵向位移,建议作为斜拉桥纵向抗震体系; 斜拉桥横向推荐采用索塔处设置固定约束、墩台处设置钢阻尼器等弹塑性约束的组合约束体系,该体系能同时降低墩、塔底横向内力,并有效控制结构整体横向位移响应.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