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2 毫秒
1.
拉嘎蛇绿岩位于西藏雅鲁藏布板块缝合带中段。通过野外地质考察,首次对该蛇绿岩进行较系统的分析测试和综合对比研究,提出拉嘎蛇绿岩类似于非典型大洋中脊玄武岩(MORB)的大陆边缘洋盆成因蛇绿岩,是新特提斯大洋岩石圈在俯冲消亡过程中的残片。  相似文献   

2.
西藏拉嘎蛇绿岩壳层熔岩的岩石地球化学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夏斌  洪裕荣 《地球化学》1997,26(4):53-60
拉嘎蛇绿岩位于西藏雅鲁藏布板块缝合带中段。通过野外地质考察,首次对该蛇绿岩进行较系统的分析测试和综合对比研究,提出拉嘎蛇绿岩类似于非典型大洋中脊玄武岩(MORB)的大陆边缘洋盆成因蛇绿岩,是新特提斯大洋岩石圈在俯冲消亡过程中的残片。  相似文献   

3.
杨高学  朱钊  刘晓宇  李海  佟丽莉 《地质学报》2023,97(6):2054-2066
蛇绿岩记录了大洋岩石圈形成、演化、消亡的全过程,是刻画区域板块构造和洋 陆格局演化的关键证据。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前人相关研究,总结西准噶尔蛇绿岩最新研究成果,探讨大陆地壳增生方式、恢复古大洋演化历史,从而对西准噶尔构造体制转化提供新制约。西准噶尔地区发育多条震旦纪—石炭纪被构造肢解的蛇绿岩带,具有典型的岩块 基质结构,绝大多数蛇绿岩包括正常洋壳组分和海山/大洋高原残片,其中基性岩具有MORB和OIB的地球化学特征。基于前人研究,本文认为在西准噶尔古大洋发育过程中,发育不同时代与地幔柱有关的海山/大洋高原,同时存在增生型和侵蚀型两类汇聚板块边界。另外,大洋高原增生不仅是大陆地壳增生的有效途径之一,还可能诱发俯冲极性反转和传递。而在大洋高原形成初期,还可能存在地幔柱诱发俯冲起始机制。  相似文献   

4.
蛇绿岩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及思考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史仁灯 《地质论评》2005,51(6):681-693
20世纪70年代建立的蛇绿岩(Ophiolite)概念认为出露在缝合带中的一套镁铁一超镁铁岩组合是大洋岩石圈的残留,其岩性单元可以与现代大洋岩石圈各个层圈一一对应,所以蛇绿岩是确定古板块边界的重要证据,该认识促进了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近年来完善的MOR型和SSZ型蛇绿岩理论体系认为MOR型蛇绿岩形成于洋中脊(MOR),SSZ型蛇绿岩形成于俯冲带上(Supra—Subduction Zone),二者的地幔橄榄岩、堆晶岩组合及上部熔岩在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方面均有不同的特征,洋陆俯冲和洋内俯冲是形成SSZ型蛇绿岩的两种机制,较为合理地解释了蛇绿岩的多样性及其与大洋岩石圈的差异。由于大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在缝合带中MOR型蛇绿岩很少被保存下来,保存较好的大多数为SSZ型蛇绿岩。本文探讨了蛇绿岩研究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思路,同时认为Rodinia超大陆前是否存在蛇绿岩、太古宙绿岩是否为蛇绿岩均为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已有研究实例阐明了蛇绿岩产出的构造环境及构造侵位机制的多样性 ,其中发育完整的蛇绿岩套具有与现代大洋岩石圈剖面相似的四层结构模式 ,它们形成于洋中脊扩张构造环境。由于构造运动使蛇绿岩套肢解 ,构造侵位于大陆造山带缝合线地带 ,沿断裂构造以构造岩片和构造混杂岩产出。蛇绿岩提供了洋壳形成和破坏的重要证据 ,蛇绿岩带或古缝合线是确定造山带中古洋盆存在及陆块边界的直接标志  相似文献   

6.
蛇绿岩及蛇绿岩构造侵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已有研究实例阐明了蛇绿岩产出的构造环境及构造侵位机制的多样性,其中发育完整的蛇绿岩套具有与现代大洋岩石圈剖面相似的四层结构模式,它们形成于洋中脊扩张构造环境。由于构造运动使蛇绿岩套肢解,构造侵位于大陆造山带缝合线地带,沿断裂构造以构造岩片和构造昆杂岩产出。蛇绿岩提供了洋壳形成和破坏的重要证据,蛇绿岩带和古缝合线是确定造山带中古洋盆存在及陆块边界的直接标志。  相似文献   

7.
北祁连山和柴北缘是典型的早古生代大陆造山带,分别发育有北祁连山大洋型俯冲缝合带和柴北缘大陆型俯冲碰撞带.作为早古生代大洋冷俯冲的典型代表,北祁连山经历了从新元古代-寒武纪大洋扩张、奥陶纪俯冲和闭合及早泥盆世隆升造山的过程.高压变质岩变质年龄为490~440Ma,证明古祁连洋经历了至少50m.y.的俯冲过程.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是大陆深俯冲的结果,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表明,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中榴辉岩的原岩分别来自洋壳和陆壳两种环境.高压/超高压变质的蛇绿岩原岩的年龄为517±11Ma,与祁连山蛇绿岩年龄一致.榴辉岩早期的变质年龄为443~473Ma,与祁连山高压变质年龄一致,代表大洋地壳俯冲的时代,而柯石英片麻岩和石榴橄榄岩所限定的超高压变质时代为420~426Ma,代表大陆俯冲的年龄.从大洋俯冲结束到大陆俯冲最大深度的转换时间最少需要20m.y..自420Ma起,俯冲的大洋岩石圈与跟随俯冲的大陆岩石圈断离,大陆地壳开始折返,发生隆升和造山.北祁连山和柴北缘两个不同类型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反映了早古生代从大洋俯冲到大陆俯冲、隆升折返的造山过程.  相似文献   

8.
从全球对比探讨华北克拉通早期地质演化与板块构造过程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板块构造理论为 2 0世纪取得的重大科学成就。如何在新世纪发展板块构造、推动大陆动力学研究成为新的挑战。世界古大陆前寒武纪地质研究在花岗岩绿岩带、高级变质区 ,新太古代造山作用 ,早期大洋地质记录与古板块构造 ,以及超级大陆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在此全球构造背景下 ,华北早期地质演化的相关重大问题包括 :新太古代典型造山带地质演化、碰撞过程及其盆山耦合作用。围绕新太古代蛇绿岩的研究 ,特别是豆荚状铬铁矿及地幔岩 ,将提供早期大洋岩石圈性质、扩张运移过程的重要线索 ,并提出早期板块边界划分标志及其洋陆作用过程。华北中部造山带及蛇绿岩混杂带的洲际对比 ,对认识华北与最古老超级大陆聚合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班怒带)分割了北部的羌塘地体和南部的拉萨地体,代表曾经消失的大洋——班公湖-怒江洋(班怒洋)。蛇绿岩从西部的日土到东部的丁青断续分布,是记录班怒洋演化的重要载体。长期以来关于班怒带蛇绿岩何时形成、在哪里形成、如何就位的研究薄弱。本文基于对班怒带中段东巧蛇绿岩之上的一套海陆过渡相地层(东巧组)的地层学、沉积学和物源研究,认为东巧蛇绿岩在晚侏罗世Oxfordian-Kimmeridgian之前仰冲到一个亲拉萨的被动大陆边缘之上。在此基础上,结合蛇绿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数据,重建了东巧蛇绿岩从形成到仰冲至地表的过程,探讨了东巧蛇绿岩仰冲的动力学机制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Re-Os同位素体系应用于蛇绿岩研究之前,一直认为蛇绿岩的地幔橄榄岩是古大洋岩石圈地幔的残留.近年来,随着Re-Os同位素测试技术的提高和广泛运用,在现代大洋以及蛇绿岩中均发现有古老大陆岩石圈地幔(SCLM)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蛇绿岩岩石组合及洋脊下岩浆作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蛇绿岩的岩石组合从下至上分为4个单元,即:变质橄榄岩单元、深成杂岩单元、席状岩墙群杂岩单元和喷出岩单元。各单元的岩石组合是多种多样的:变质橄榄岩单元主要由方辉橄榄岩、二辉橄榄岩和少量纯橄岩及斜长二辉橄榄岩组成;深成杂岩单元单元包括辉长岩-镁铁质堆晶岩和超镁铁质堆晶岩,在深成杂岩和席状岩墙群杂岩单元内在复杂的岩浆侵入事件;喷出岩单元不仅仅由玄武岩组成,还包括安山岩、玻安岩、钠长岩以及乐砾岩、凝灰岩等  相似文献   

12.
对地质类图件编(填)图而言,合理厘定不同级别的编(填)图单元,是保证所编(填)图件质量的关键.俯冲增生杂岩带的物质组成,主要是来自洋盆不同构造环境下洋岩石圈的构造-岩石建造,可区分出洋脊建造(蛇绿岩)、深海平原建造、洋岛(OIB)-海山建造、洋内弧建造、海沟建造、源自洋岩石圈的高压-超高压岩石建造.另外,还有混入到俯冲增生杂岩带但不源自洋岩石圈,而是源自陆岩石圈的裂离地块建造、高压-超高压岩石建造、陆缘岩浆弧建造和楔顶盆地建造等.因此,查清并厘定出不同来源的地质体建造,是开展俯冲增生杂岩带编(填)图单元划分与图件编绘的基石.本文从区分出俯冲增生杂岩带内不同来源物质建造之科学目标为出发点,将它们的编图单元划分为3级:俯冲增生杂岩带(一级单元)、岩片(二级单元)、岩块和基质(三级单元).对各级编(填)图单元类型进行了具体划分和命名,规定了其代号、用色和岩性花纹的使用要求.简述了俯冲增生杂岩带构造形变的图面表达要求,强调俯冲期和碰撞期的构造变形是俯冲增生杂岩带的两大主期变形,必须合理编(填)绘.  相似文献   

13.
Ophiolites in different tectonic settings are underlain and overlain by characteristic rock units which bear similar relationships to each other and to the ophiolite. Consideration of these relationships in three settings, an active arc (Burma), a continental margin (Oman) and an island ridge-basin system (Cyprus) suggests that in all three settings they resulted from ophiolite detachment at a spreading ridge in a narrow oceanic basin with passive margins. In Burma and possibly in Oman and Cyprus, detachment was related to regional compressive stress associated with an earlier collision. Following detachment and loss of the spreading system, perhaps accompanied by deposition of stratiform sulphides, the rock relationships can be explained by subduction of the remnant oceanic basin beneath the ophiolite forming an island arc, accretion of continent-derived turbidites in front of and beneath the ophiolite, and collision of the ophiolite and overlying volcanic arc with a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Subsequent collision-related events include emplacement of serpentinite diapirs, rise of mud matrix melange and its extrusion as debris flows, elevation of a foreland ridge, and subsidence of a basin on the internal side of the ridge. In Taiwan, olistostromes with local ophiolite clasts in the Lichi mélange could be explained as debris flows of extruded mud-matrix mélange diapirs, generated by tectonic burial of wet sediments during collision-related back-thrusting.  相似文献   

14.
南天山榆树沟麻粒岩地体的尖晶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榆树沟麻粒岩地体中发育两类尖晶石:一类见于中、基性麻粒岩体中,其化学成分富 Al 贫 Cr ,属铝尖晶石,镜下为深绿色,呈半自形至他形粒状,与其它变质矿物共生,表现为麻粒岩相的新生变质矿物;另一类发育在空间上与麻粒岩体紧密相邻的超镁铁质岩体中,为铬尖晶石,镜下为深褐红色,呈不规则粒状分布于橄榄石、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之间,为麻粒岩相变质过程中稳定的残余矿物。后者属于 Dick 等人划分的 I 型尖晶石,它的存在说明超镁铁质岩体为大洋岩石圈地幔的组成部分。这两类尖晶石的特征一方面说明该地体遭受了麻粒岩相的变质作用改造,另一方面也提供了榆树沟麻粒岩相蛇绿岩套属洋盆构造环境的直接矿物学证据。  相似文献   

15.
日喀则蛇绿岩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张旗 《岩石学报》2015,31(1):37-46
日喀则蛇绿岩是中国最著名的蛇绿岩,但是,许多问题存在争论,许多现象没有搞清楚。文中讨论了日喀则蛇绿岩中一些重要的现象以及对目前发现的许多矛盾如何考虑的问题。例如,(1)日喀则蛇绿岩中是否存在席状岩墙群?是否存在席状岩床群?本文认为,席状岩墙群应当是存在的,因为有不对称冷凝边出现。而席状岩床群可能是有问题的,岩床作为侵入体可以出现在许多地方,但是,蛇绿岩中不可能出现席状岩床群,尤其还把它作为蛇绿岩岩石组合的一个单元。笔者认为,所谓的席状岩床群可能是席状岩流群,它不是一个独立的单元,是玄武岩单元下部的成员。(2)日喀则蛇绿岩是否统统是蛇绿岩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雅鲁藏布江东西两段出现的岩石组合及其产出背景与日喀则地区的蛇绿岩明显不同,其中有些可能未必是蛇绿岩。(3)自1972年彭罗斯会议以来,蛇绿岩研究发展到现在,可能已经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文中回顾了蛇绿岩的定义及其构造意义,指出1972年彭罗斯会议关于蛇绿岩的定义仍然是适用的。蛇绿岩可以概括为洋壳+地幔,这个洋壳来自板块扩张脊,是年轻的;这个地幔是大洋岩石圈地幔,也可能保留有古老岩石圈地幔的印记。蛇绿岩产于板块扩张脊,这是蛇绿岩构造含义的唯一解,蛇绿岩不存在多解性。(4)日喀则蛇绿岩的许多基本观点主要是法国学者提出来的,如关于岩床群的见解,慢速扩张的见解等。但是,上述见解是否都是对的是需要思考的。日喀则蛇绿岩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应当很好利用这个条件,努力把我们的研究做好,为全球蛇绿岩研究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6.
柴北缘赛坝沟增生杂岩组成与变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泊  闫臻  付长垒  牛漫兰 《岩石学报》2019,35(4):1015-1032
柴北缘构造带由高压-超高压变质岩、蛇绿岩、增生杂岩、火山-岩浆弧及前寒武纪中-高级变质岩共同构成。该构造带内的"滩间山群"岩石组合与构造属性复杂,其岩性包括中基性火山岩、碎屑沉积岩以及超基性岩和中酸性侵入岩,普遍遭受低绿片岩相变质作用和强烈构造变形。结合区域资料和地质填图结果,综合分析认为该构造带东段赛坝沟地区的"滩间山群"由火山-岩浆弧、增生杂岩、蛇绿岩三个不同构造单元岩石组成。其中增生杂岩主要是一套深海-半深海沉积组合,夹玄武岩、灰岩、硅质岩等块体,自南而北总体呈现出来自洋壳、海山和海沟环境的大洋板块地层的岩石组合特征,同时呈现与日本西南部增生杂岩极为相似的岩石组合类型。该套组合构造变形强烈,主要表现为2期构造变形。其中第一期构造变形(D1)主要表现为双冲构造和同斜紧闭褶皱,断层和褶皱轴面主体倾向为NE,形成于大洋俯冲阶段;第二期构造变形(D2)主要表现为不对称褶皱和S-C组构,可能是晚期柴达木与祁连地块发生陆-陆碰撞过程中形成的,形成时间为440~400Ma。空间上,该增生杂岩与出露于其北侧的蛇绿岩、火山-岩浆弧共同构成了相对完整的沟-弧系统,指示了寒武-奥陶纪时期,柴北缘地区曾发生古洋盆向北俯冲造山作用。  相似文献   

17.
Ophiolites worldwide show striking diversities in their rock assemblage and structure (i.e., ophiolite diversity), raising a question whether ophiolites are originally similar before intense tectonic dismemberment. Comparison between ophiolites and oceanic lithospheres at modern mid-ocean ridges may provide key constraints on the origin of ophiolite diversity, because oceanic lithospheric structures are inherently controlled by spreading rates. Here, we present a case study of the Xigaze ophiolite in southern Tibet focusing on its gabbroic intrusions outcropping in three localities, i.e., Dazhuqu, Baigang and Jiding. Compared to the Jiding sequence, the Dazhuqu and Baigang gabbroic rocks are less evolved, characterized by higher Cr2O3 contents but lower contents of TiO2 and rare earth element in both clinopyroxene and bulk compositions. It is evident, hence, that the Xigaze ophiolite is characterized by variably evolved and discontinuously distributed gabbroic intrusions, rather by a continuous lower oceanic crust between the mantle and sheeted dike complex as the Penrose-type ophiolites. Our study, along with the identification in previous studies of oceanic detachment faults within the Xigaze ophiolite, demonstrates that the Xigaze ophiolite shows close similarities to oceanic lithospheres at modern slow- and ultraslow-spreading ridges. Hence, the significant structural distinctions between the Xigaze ophiolite and the Penrose-type ophiolites (e.g., the Oman ophiolite) may be inherently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preading rates of paleo-ridges. Considering the limited scale of the Xigaze gabbroic rocks, here we suggest the Xigaze ophiolite a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fossil ultraslow-spreading ridges.  相似文献   

18.
江错蛇绿岩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 位于切里湖蛇绿岩亚带的最东端, 南邻蓬湖西蛇绿岩.江错蛇绿岩岩石组合相对较全, 主要由变质橄榄岩、辉长岩和辉绿岩等组成.江错蛇绿岩辉长岩-辉绿岩与N-MORB相比具有较高的Mg#、低Ti、K、Na和P的特征, 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Sr、Rb、Ba和亏损高场强元素Th、Hf、Ta、Nb, REE配分图总体显示为平坦型分布模式.通过地球化学元素分析认为江错蛇绿岩是形成于SSZ之上的弧后盆地扩张脊环境.对其进行辉长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 得出加权平均年龄为189.8±3.3 Ma(MSWD=0.97), 该结果代表了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江错地区特提斯洋的扩张时代, 与中段东巧地区蛇绿岩年龄一致, 但晚于东段洋盆发育时代且早于西段洋盆发育时代, 表明整个班公湖-怒江洋盆发育时代存在东早西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祁连山地区镁铁——超镁铁岩的多样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祁连山地区出露有不同类型的镁铁-超镁铁岩,包括蛇绿岩,阿拉斯加型岩体,橄榄岩-闪长岩型岩体以有产于北祁连西部的一种特殊的镁铁-超镁铁岩组合。不同的镁铁-超镁铁岩形成于一同的构造环境,蛇绿岩代表洋壳的残片,阿拉斯加型岩体产生岛弧或活动陆缘环境,橄榄岩一闪长岩体则是板块碰撞之后形成的,根据蛇绿岩与大致同时代的阿拉斯加型岩体产出的位置,推测在北祁连早古生代时存在向南的消减事件。  相似文献   

20.
对新疆北部蛇绿岩及相关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总被引:21,自引:9,他引:12  
蛇绿岩是作为大陆古板块划分及洋壳存在的重要佐证,同时也是许多地质问题争论的焦点之一。关于新疆北部地区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尽管从不同理论、不同专业角度进行了许多研究和论述,但也因对区内蛇绿岩的认识不同而仍存在诸多争议。本文针对以区内蛇绿岩形成时代来确定洋盆出现所存在的一些可变因素的阐述,提出在新疆北部地区于震旦纪-石炭纪期间可能只存在一个水域相通的统一大洋~准噶尔-天山洋的认识。并以此为基点,对新疆北部地区的构造单元进行了初步划分,划分出两个被动陆缘带和三个弧盆带,同时将其构造演化概括为陆壳拉张(Z—C)、洋盆形成(O-S)及洋盆消减(D—C)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