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真立  陈刚  刘雄  李宇 《测绘通报》2016,(11):93-98
结合武汉市东湖隧道工程中大跨度钢板桩围堰的变形监测数据,对大跨度钢板桩围堰的形变特征及预测模型进行了研究,针对其大量级、强趋势和波动性的数据特点,探索出与之相适应的高精度、高稳定的单项与组合预测模型,并采用Matlab编制相应的实用预测软件,获得了良好的预测效果。可为今后同类工程大跨度钢板桩围堰的形变分析预测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结合南京市水中墩基坑监测工程开挖和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情况,对钢板桩的水平位移和竖向沉降、钢支撑轴力以及土体深层水平位移和基坑钢板桩形变进行了数据分析,总结了实际基坑监测中的注意事项和施工中监测数据的变化规律,为基坑监测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北京地铁车站某明挖深基坑在砂卵石地层的工程实例,首先论述了该工程的工程概况、基坑监测的内容、监测频率及监测周期;其次通过基坑开挖引起基坑周边土体荷载变化原理理论分析了地表沉降、桩顶水平位移、桩体水平位移分布的特点;最后通过实际监测数据总结了监测结果,运用监测时程变化曲线图表了说明监测结果与理论分析的不同与吻合之处,为今后同类工程设计、施工、处理风险事务和工程安全事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烟台港三期工程围堰的变形观测方法分析,论证距离交会法在吹填围堰位移观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南通境内常见的大跨度混凝土变截面连续箱梁桥和系杆拱桥的变形监测技术进行了研究,从监测网点布设、监测周期、监测精度、变形指标控制、变形监测的主要内容、监测方案实施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已完成的工程项目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精密工程测量技术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通市体育会展中心和园博园的钢结构工程精密测量项目为例,较全面地对大跨度钢结构安装测量、坐标检测及变形监测的多种精密测量技术方案进行研究,着重对具有独创性的切线投影法等非接触式检测方案作详细阐述,对我国正在兴起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精密测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朱健 《四川测绘》2009,32(1):46-48
根据实际公路边坡工程的特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断面和该边坡位移监测的跟踪监测点,用位移监测桩监测边坡的表层位移和多点位计监测边坡的深部位移,反映出边坡在开挖过程中的实际状态。监测数据与研究结果表明,位移监测对边坡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评价具有指导作用,得出了边坡实际变形方式,监测结果与实际调查相吻合。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变形监测方法在土石围堰表面仅从单点位置进行监测,而不能反映土石围堰整体变形情况的不足,本文提出采用基于基因表达式(GEP)的自动聚类方法(GEP-Cluster)。运用GEP在解决聚类问题时强大的全局搜索能力,及在用户不需数据先验知识的状态下仍可在未知簇个数等先验知识的前提下进行自动聚类分析并获得精确的聚类结果。本文通过对某土石围堰进行变形监测获得监测数据,利用GEP-Cluster方法对所获数据进行研究分析,从而预测监测区土石围堰的变形情况,为新建水利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科  李建 《北京测绘》2015,(5):122-125
基于GPS技术的优点,为防滑桩监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数据采集手段。本文结合重庆市蔡家组团B标准面分区防滑桩监测实践,介绍监测网技术设计、外业观测、数据处理、变形分析等内容。实践结果表明,采用GPS静态定位技术能够满足高精度滑坡监测的要求,为滑坡灾害的预报预测提供有效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悬臂箱梁平面变形监测的必要性及其方法,精度分析和监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同类桥梁型施工中的变形监测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杜兵  岳东杰 《现代测绘》2007,30(1):10-12
苏通大桥南主塔墩承台钢吊箱长117.35 m,宽51.7 m,高14.4 m,总重量达5 800t,是目前世界上体积及重量最大的桥梁钢吊箱,本文阐述了在钢吊箱的拼装、下放及就位三个关键施工环节中,以GPS RTK卫星定位技术为主要测量手段的钢吊箱施工测控技术.  相似文献   

12.
石华胜  吴兆福 《测绘通报》2017,(10):124-127
桥梁是交通运输网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工程建设快速发展,大跨度桥梁层出不穷,对桥梁工程质量水平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针对大跨度钢桁梁桥施工监测,运用有限元法,建立了有效的有限元模型,并通过理论分析和模型计算,推演了钢桁梁桥在落架工况下的挠度变化。结果显示,该模型能较好地预测自然条件下钢桁梁挠度变化,符合实际变化规律,对确保施工安全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大连期货大厦高层钢结构施工放样工程论述了高层钢结构主体施工控制和监测的工艺方法,具体介绍了首层控制网建立,内控点投测、轴线控制,标高控制、标高传递的步骤,以及钢柱扭转、错位、垂直度纠正的方法,对其它高层钢结构施工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我国隧道建设工程的日益增加,为隧道变形监测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大径高隧道变形监测的高新要求,本文在分析了传统监测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一种利用铟钢丝进行隧道变形监测的新方法,详细阐述了该方法的特点、实施过程和要求,结合工程实例验证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和高精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介绍了崇启长江大桥主桥钢连续梁大节段整体安装的施工测量控制对水上大跨度构件安装施工中起重船舶定位及移动、吊装过程中的安全监控、精调位控制作了较详细的阐述;并对现场安装误差的消除及控制误差不累积作了叙述,为以后水上进行大型构件安装施工定位提供了可借鉴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大型塑像的自身特点,按照工程建筑物安全监测的要求,提出塑像变形监测的内容、平高精度、点位布设及观测要求,并对首次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表明,项目的实施满足了设计要求,为后续变形监测打下了基础,也为类似项目的开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京津冀地区1992—2014年三阶段地面沉降InSAR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红  吴宏安  康永辉 《测绘学报》2016,45(9):1050-1058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地面沉降灾害发育最严重的地区,几乎每年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提出了改进的时间序列InSAR技术——多主影像相干目标小基线干涉技术(MCTSB-InSAR),利用4颗卫星摄取的3个时段的时间序列SAR影像:ERS-1/2 SAR(1992—2000年)、ENVISAT ASAR(2003—2010年)、RADARSAT-2(2012—2014年),获取了京津冀地区1992—2014年间3个时段的地面沉降信息。经与京津两地120个以上水准测量数据进行比较,3个时段的地表监测结果的精度分别为8.7、4.7、5.4mm/a。分析了北京和天津两市22年间地面沉降的时空变化特征,其中北京市地面沉降呈不断加重趋势;天津市地面沉降在1992—2010年间发展迅猛,在2010年以后有所减缓。同时,本文也表明MCTSB-InSAR技术是有效可靠的,在大区域地面沉降监测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大跨径斜拉桥结构刚度小、变形大,为保证主梁顺利合龙,施工过程必须快速精确定位主梁上各个节段的平面和竖向线形。区别于传统的极坐标主梁平面线形测控方法,本文提出采用全站仪自由设站法测控主梁平面线形;同时区别于传统的水准测量方法,提出采用全站仪间接高差传递的方法测控主梁竖向线形。介绍了两种新方法的测量原理,通过工程实例论证了新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且能够大幅度提高测控效率,可为其他大跨径桥梁主梁线形的测控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根据广深港客专福田站超深超宽基坑施工监控量测的需要,应用远程数据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和GIS技术设计并建立了工程监控量测信息管理管理系统,统计和分析功能提高了监控量测信息的反馈效率,解决了监控量测与施工配合的问题,工程实践表明系统提高了监控量测信息的反馈效率,达到了福田站基坑监控量测信息化管理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在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的基础上,武汉市开展了地理国情动态监测。本文结合武汉市国情监测项目实施过程,对地理国情监测方案的流程框架进行了阐述,针对重要技术难点进行了探讨,为将来开展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撑,以保证其按时、快速、高效地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