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锌赤铁矾是1964年在我国首次发现的一种硫酸盐类新矿物。它的实验化学式是(Zno_(0.64)Mg_(0.27)Mn_(0.11)Fe_(0.05)~(2+))_(1.07)Fe_(1.00)~(3+)(SO_4)_(1.96)(OH)·6.61H_2O,理论分子式为ZnFe~(3+)(SO_4)_2(OH)·7H_2O。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四圆衍射仪对其结构进行了精测。根据所得实验资料,着重对如下晶体化学问题做了讨论;(1)氢键;(2)多面体的畸变;(3)原子的热运动;(4)结构和物性的关系;(5)Zn~(2+)和Mg~(2+)的类质同象等。同时,对锌赤铁矾的某些谱学特征和它与类同矿物的关系做了对比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普遍存在环境中的低分子有机酸盐对氧化亚铁硫杆菌的矿化产物(施氏矿和黄钾铁矾等铁矿物)会产生影响,从而导致环境中有毒重金属迁移转化发生变化。本文探讨了低分子有机酸钠盐对铁细菌HX3成长过程中代谢产物铁矿物的影响,并利用XRD、FTIR、FESEM和EDS对形成的铁矿物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低分子有机酸钠盐的加入对细菌氧化Fe~(2+)的影响不明显,但可加速黄钾铁矾的形成;苹果酸钠的加入较柠檬酸钠和草酸钠更利于施氏矿向黄钾铁矾转变。高浓度低分子有机酸钠盐(苹果酸钠、柠檬酸钠和草酸钠依次为20、40和40mmol/L)的加入对细菌培养过程中Fe~(2+)的氧化有抑制作用;抑制影响从大到小的顺序为:苹果酸钠柠檬酸钠草酸钠。该研究结果可为含氧化亚铁硫杆菌等铁细菌的酸性矿山废水中铁矿物的形成转化和生物矿化机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蔡长金 《地质论评》1983,29(5):465-476
水绿矾(FeSO_4·7H_2O)和泻利盐(MgSO_4·7H_2O)都是较常见的矿物。它们的化学成分、形态和物性特征、光学性质、晶体结构以及人工合成等,前人已有较详细的描述。水绿矾中的Fe~(2+)被Mg~(2+)取代及其在自然界的含镁变种——镁绿矾,文献中也有过报导。在自然界  相似文献   

4.
黄钾铁矾族矿物是干旱地区硫化物矿床氧化带中常见的表生矿物,是重要的示矿标志,其详细研究可以为解剖与之相关矿床的次生富集过程提供重要依据。东昆仑中东段驼路沟钴(金)矿床主要出露一套纳赤台群哈拉巴依组变火山-沉积岩,其中的石英钠长石岩是重要的含矿主岩,前人认为其为一套热水喷流沉积岩,并由此提出驼路沟为喷流沉积型钴(金)矿床。文章重点选择矿区内玉女沟矿段的黄褐色-赤红色土状-块状破碎氧化带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显微观察、扫描电镜、全成分分析、电子探针和X射线衍射技术,揭示氧化带中主要矿物有钠铁矾、白云母、钠长石、石英、石膏和赤铁矿,其中以钠铁矾发育为显著特征。矿区发育的黄铁矿和石英钠长岩在氧化淋滤过程中析出的S、Fe、Na为钠铁矾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钠铁矾可作为指示高原干旱地区热水喷流沉积型矿床氧化带的标型矿物。  相似文献   

5.
黄钾铁矾类矿物沉淀去除Cr(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黄钾铁矾类矿物沉淀对Cr(Ⅵ)的去除效果,利用黄钾铁矾类矿物沉淀对模拟含Cr(Ⅵ)废水进行了初步实验处理,结果表明,黄钾铁矾类矿物沉淀对含Cr(Ⅵ)废水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都在70%以上,最高可达85%。黄钾铁矾与黄铵铁矾沉淀对Cr(Ⅵ)的去除率差别不大;溶液酸碱度对去除率有明显影响,在pH值为2.5~3.2时,时间相同,较高的pH值比低pH值的去除率高。黄钾铁矾类矿物的沉淀过程可用来处理矿山及其他工业废水,去除S、Fe和Cr(Ⅵ)等有毒有害元素。  相似文献   

6.
作者在柴达木北緣某鉛鋅矿床氧化带中找到两种合鋅高的硫酸盐矿物。經过詳細的矿物学研究,定名鋅赤鉄矾(zincobotryogen)和鋅叶綠矾(zincocopiapite)。前者是赤鉄矾的变种矿物,后者是叶綠矾的变种矿物。  相似文献   

7.
李錫林 《地质科学》1959,2(1):26-28
一、引言黄钾铁矾是硫化矿床氧化带最发育的矿物之一,以数量而论,它仅次于褐铁矿而居第二位。如果以矾类矿物而论,可以说是矾中之王。一般来说,在硫化矿床氧化带中或多或少都有黄钾铁矾的存在。祁连山金属硫化矿床中的黄钾铁矾是相当发育的,而某些硫化矿床(例如锡铁山、照壁山等)的氧化带中黄钾铁矾的数量占绝对优势,这种情况在苏联乌拉尔等矿床中也同样见到。黄钾铁矾在质纯量多的情况下经煅烧后可以作研磨原料,亦可制造明矾和肥料之用。  相似文献   

8.
李锡林 《地质科学》1963,4(3):163-168
一、前言柱钾铁矾(Goldichite),是1955年在美国犹他州发现的一种新矿物。其化学成分为 K2O·Fe2O3·4SO3·8H2O。在以后的国外文献中尚未发现柱钾铁矾的报导,它在我国的发现可能是文献中的第二次报导。我国西北某矿床氧化带产柱钾铁矾的事实早巳被人们知道。在地质部地质博物馆,北京地质学院陈列馆及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等单位均保存着这种矿物标本。前人曾将柱钾铁矾误定名锰明矾,或更形象地称它叫紫矾。  相似文献   

9.
贵州安龙戈塘氧化带中自然铝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贵州省西南部安龙县戈塘乡一带的黄钾铁矾化交代石英岩中,发现了极其罕见的天然矿物——自然铝。 本自然铝主要分布在黄钾铁矾的端点、边缘或充填在空洞中,少数分布在石英颗粒间。自然铝常与自然铜、自然硫等密切伴生,并交代黄钾铁矾。 本文详细介绍了自然铝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及矿物共生组合等。  相似文献   

10.
黄钾铁矾的形成条件研究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黄钾铁矾的化学合成实验表明,调整合适的pH值及介质浓度,常温常压下可以实现黄钾铁矾的快速形成。影响黄钾铁矾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pH值、温度及硫酸铁介质的浓度。常温下,当pH值在2.60~3.10时,24h内即有黄钾铁矾沉淀出现,2d内则有大量黄钾铁矾生成;在90℃左右时,形成黄钾铁矾的溶液pH值范围增大至1.20~3.10,而且在该范围内,pH值越大越利于黄钾铁矾的形成。高硫酸铁浓度有利于黄钾铁矾的形成,硫酸铁浓度较高(大于0.05M)时,形成较纯的黄钾铁矾矿物;而低浓度时,生成的黄钾铁矾常常含有水绿矾及胶体状的红色无定形羟基硫酸铁杂质。黄钾铁矾的沉淀过程可以用来治理矿山及工业废水,去除其中的S、Fe及As、Cr、Hg、Pb等有毒有害元素。常温常压下黄钾铁矾快速形成的实现为在产生酸性废水的矿山废石堆上形成黄钾铁矾类矿物胶体隔离防渗层提供了良好的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Two new varieties of sulfate minerals, zincobotryogen and zincocopiapite, belonging to the botryogen group and the copiapite group, respectively, were found in the oxidation zone of a lead-zinc deposit, situated on the northern border of the extremely arid Tsadam basin. – Authors.  相似文献   

12.
The texture and mineral chemistry of trachytic lavas from Camel's Hump and Turntable Falls have been studied as an extension to bulk rock geochemical studies by previous workers. Three texturally distinct varieties are recognized: trachyte flows, chilled alkali trachytes, and pegmatoidal veins. Although each assemblage has a distinctive mineralogy, remnant features and similar zoning within minerals show the varieties to be related. Variations of mineral chemistry and stability within the three types are discussed. Data on the chilled alkali trachyte and the residual pegmatoidal phases indicate the development of a peralkaline residual liquid rich in volatiles. The data also provide further information on the mineralogical changes which occur as trachytic rocks become peralkaline.  相似文献   

13.
围绕巨型花岗岩带与大地构造之间的成因联系,回顾了人们对全球超大陆聚合与裂解作用的研究进程,总结了古元 古代哥伦比亚超大陆、新元古代罗迪尼亚超大陆、新元古代晚期-早古生代原冈瓦纳大陆以及晚古生代-中生代潘吉亚超 大陆形成与演化过程的研究进展,结合收集自中国华南、塔里木、华北、青藏等构造单元的地质资料,分析了四期大陆聚 合作用与裂解过程的基本特征和发生时间的不等时性,及其对巨型花岗岩带形成与分布以及矿产资源的制约关系,明确了 超大陆演化对巨型花岗岩带及其矿产资源研究的重要意义。同时,提出了已有研究中的若干薄弱环节,对今后可能实现的 创新与突破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当前地质找矿工作的某些新动向与岩矿测试的新贡献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王登红  屈文俊 《岩矿测试》2013,32(4):532-537
近年来地质找矿取得了一系列的新进展,也出现了以人为本的新趋势,现代的矿产地质工作面临着不分地区、不分矿种、不分专业的新动向,开拓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利用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的新格局,要求地质找矿工作与岩矿测试工作密切结合.地质人员要充分了解现代测试技术的特点,充分发挥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作用;实验室也需要主动为地质找矿工作提供支撑,针对“现、散、快、廉、难、全”的新特点研发相应的分析测试技术与设备,而不是被动地“来样品、出数据”;主管部门也需要在制定政策、规划立项时就安排好地质与测试工作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全国重要固体矿产重点成矿区带数据集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成矿区带是具有丰富矿产资源及其潜力的成矿地质单元。全国重要固体矿产重点成矿区带数据集是在以往矿产区划研究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建立的一套完整的数据集。本数据集借助23个矿种圈定的成矿靶区、重要矿产地、物化遥异常等信息,基于最新的90个三级成矿区带,划分了26个全国固体矿产勘查重点成矿区带,其中主要包括:主要拐点坐标、面积、典型矿床、重要矿产资源潜力(矿种、累计查明资源量、预测资源量)、成矿远景区(远景区名称、主攻矿种、主攻矿种类型)、新发现(或有重大进展)矿产地等方面数据。该数据集不仅是对已经取得的矿产资源区划和资源潜力评价工作的整理和总结,也为科学地引导国家地质找矿部署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大兴安岭地区是我国陆域19条重要成矿带之一,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有色金属勘查基地。2006至2008年,笔者参加了内蒙古兴安盟哈拉黑等四幅1:5万矿调项目,通过对以往地质资料和本次工作成果的总结,本文阐述了区域地质背景、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及区域矿产特征,分析了控矿地质因素,对区域成矿模式进行了探讨,以期开阔该地区的找矿思路,为今后矿产勘查工作的部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2012—2014年老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成果数据集是对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老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计划项目实施的168项勘查类项目成果数据进行整理而得。本数据集提供经费、工作量和成果三部分数据。经费数据为项目实施中实际投入经费,包括中央财政投入、地方财政投入、企业投入经费数据。工作量数据是项目实际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包括钻探、坑探、槽探数据。成果数据包括168个勘查类项目新增的资源量、延长矿山服务年限、稳定职工就业人数等数据(铀矿信息未列出)。全部数据均是实际投入和完成的,成果数据是经过国家和省级储量评审机构评审或备案的,数据质量可靠,已经公开出版、可共享并提供下载。老矿山找矿成果数据可以反映中国近年来矿产勘查投入和矿山地质工作现状,为分析当前中国矿产资源形势、提出矿产资源勘查对策建议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8.
在利用遥感技术找矿中,矿化蚀变信息识别与提取起着重要作用。选择具有典型蚀变特征的安徽铜陵凤凰山矿田作为研究区,从分析地物波谱,尤其是岩矿光谱特征出发,根据ETM+和ASTER数据的光谱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PCA),设计了相应的粘土矿化蚀变信息提取方案,成功地进行信息提取。对两者的提取结果进行比较后表明,ASTER数据较之ETM数据在粘土类矿化蚀变信息提取中具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煤中矿物质在燃烧过程中的演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煤中矿物成分的研究,综合评述了煤中矿物质在燃烧过程中的演化特征即矿物质对温度的变化特征和硅铝酸盐矿物、黄铁矿的转化特征,研究表明,在不同的燃烧工况条件下煤中矿物质转化为不同的矿物质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20.
Mineral identification is an important task of geological survey, which can be a big challenge in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this research, the color and brightness are distinguished using mineral knowledge firstly, which is used to bring out the texture features more obviously. Next, the deep learning model and transfer learning method are applied to build a mineral identification model with enhanced features. Meanwhile, a color model for mineral identification using K-means is also established. Finally, a comprehensive model combining deep learning model and color model is built and a framework of identifying minerals is proposed. In the model establishing process, 6203 images with 19 labels are trained and the top-1 and top-3 accuracy reach 72.2% and 91.2%, respectively. Furthermore, a mineral identification application is developed on the Android system. The application is made up of three modules including mineral knowledge, mineral identification and data storage, which provide real-time recognition, mineral knowledge and data storage. © 2020, Science Press. All right reser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