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玲珑金矿床是胶东地区最大的石英脉型金矿床之一。经过近50年的开采,资源量几近枯竭,因此开展深部资源量评价和找矿预测具有重要实际意义。笔者基于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理论,采用矿物学和矿物地球化学方法对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的标型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黄铁矿标型特征具有如下重要找矿意义:(1)细粒不规则五角十二面体或复杂聚形黄铁矿晶体含金性高;(2)黄铁矿S/Fe比值随矿体延深有增高趋势;(3)黄铁矿微量元素总量高是富矿段的找矿标志,其中黄铁矿稀土元素特征显示成矿物质具深源特征;(4)西山矿区55号脉P型黄铁矿出现率多在60%以上、剥蚀度为36.67%~47.73%,指示该矿脉向下仍有良好的找矿前景;(5)东山矿区自上而下黄铁矿微量元素组合(As+Sb+Te)、(Cu+Pb+Zn)和(Co+Ni+Ti+Cr)沿垂向呈旋回震荡变化规律,同时P型黄铁矿平均出现率39.63%,剥蚀度为32.92%~75.40%,指示-770 m标高以下仍具较好的找矿潜力;(6)东山大开头矿区47号脉黄铁矿热电性填图结果显示,-670 m标高以下,第93至75勘探线之间及第72至63勘探线之间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上述黄铁矿标型特征对于玲珑金矿床深部找矿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黄铁矿霍尔效应测量及载流子参数标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邵伟  寸海鸿 《现代地质》1998,12(3):360-366
用范德保法研制了半导体矿物霍尔系数及电阻率测量设置。阐述了天然半导体矿物样品通常具有质地甚不均匀、性质参数变化范围甚大等特殊性及与此有关的霍尔效应测量技术要点。以山东省东部乳山地区9个石英脉型金矿床黄铁矿的霍尔效应测量及其标型研究为例,首次提出了黄铁矿载流子参数标型特征及在预测金矿床成矿规模、矿物学填图等方面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二道沟金矿床不同矿脉黄铁矿形态、成分、热电性及石英成分、晶胞参数、热发光等方面的找矿标型特征.并且可作为评价地质体含矿性。判断矿体剥蚀程度以及预测金矿床深部找矿远景的指示标志.为寻找和评价二遭沟式金矿提供找矿矿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黄铁矿找矿矿物学在白乃庙金矿床远景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铁矿是矿区主要的矿石矿物,也是主要的载金矿物,其标型特征与金矿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通过对黄铁矿成分、晶体形态和热电性标型特征的研究,提出了几个找矿指标,并用于金矿床远景评价,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李洪梁  李光明 《地学前缘》2019,26(3):202-210
黄铁矿作为成矿热液活动的产物,是热液金矿床中最为重要的载金矿物,其成分标型特征记录了大量矿床成因信息。在分类总结了各类型热液金矿床关键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比较矿床学的研究思路,较为系统地分析了不同类型热液金矿床中主成矿期或与金矿化同期的黄铁矿的主微量元素及组合特征、(Fe+S)As特征、δFeδS特征、AsCoNi特征以及热电性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热液金矿床中的黄铁矿成分特征具有显著差异,彼此显示出特征性的成因标型特征,可作为判别热液金矿床成因的依据。结合各类热液金矿床形成的构造背景,提出热液金矿床是研究大陆动力学的理想对象。通过这些研究,初步建立了不同类型热液金矿床地质与黄铁矿成分标型特征之间的耦合关系,为今后热液金矿床成因的判别和黄铁矿标型特征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康古尔金矿是新疆东天山成矿带严格受韧-脆性剪切带控制的金矿床。基于成因矿物学理论,采用矿物学和矿物地球化学方法对康古尔金矿床L2-2东矿段载金矿物黄铁矿的标型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金矿中黄铁矿导电类型主要表现为N型、N-P型和P-N型,从矿体顶部到底部(1 000→400 m)P型热电系数出现率呈现明显减少的趋势(37.04%→9%);通过热电参数计算得到矿床的形成温度为75.43~382.79℃,集中在80~340℃;结合P型黄铁矿出现率和金品位等值线的垂直纵投影图,得出22号勘探线400 m以下及其西部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分析黄铁矿微量元素组合(As+Sb+Se+Te、Cu+Pb+Zn和Co+Ti+Ni+Cr)等值线图,可知在400 m标高以下,22勘探线和14勘探线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上述黄铁矿标型特征对于康古尔金矿深边部找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桂东金矿中黄铁矿具有不同的热电性标型特征。黄铁矿的热电性标型特征在判断成矿温度、矿体剥蚀深度、热电性填图、判别成矿阶段和矿床规模以及矿床远景评价等方面均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河南小秦岭金矿田寻找金矿的矿物学标志问题,诸如石英、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等主要矿物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形态特征和晶体构造等方面之标型特征。这些标型特征有助于研究小秦岭金矿田中金矿床的岩浆热液成因。作者对金矿床的变质热液成因观点持反对态度。这些矿物标型特征提供了寻找金矿的指示信息。  相似文献   

9.
根据秦岭地区金矿床中黄铁矿特征,总结出典型的微细浸染型和含金石英脉型两种类型矿床特征。黄铁矿与金矿关系密切,含金黄铁矿多产于成矿的富集地段。通过对该区黄铁矿标型特征(晶形、粒级与热电性和微量元素)的系统研究,认为黄铁矿标型特征的研究,对深部找金矿与远景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山西堡子湾金矿床黄铁矿标型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从成因矿物学及找矿矿物学观点出发,系统研究了堡子湾金矿床黄铁矿的产状,形态,化学成分,热电性质和热爆特征,该矿床黄铁矿富含Co,Ni,As,Ag,Au与W,Cu,Hg,Ag,As,Bi,Ni,Co,Pb相关性较好,构成特征元素组合,与通常认为的与火山-次火山热液有关的明矾石-高岭土型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特征元素及其组合基本一致。黄铁矿空穴型导电性与明矾,石-高岭土型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特征元素圾其组合基本一致。黄铁矿空穴型导电性与As,Au正相关,与Co,Ni呈明显的负相关,P型和N型导电性是由As/(Co Ni)值决定的。利用黄铁矿热电性及热爆特征空间分带与赋矿空间的对应关系进行成矿预测,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利用黄铁矿进行找金是一种新的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其特点是黄铁矿在矿化作用的早期对金及其伞生元素的富集,使金矿外围散染状黄铁矿中出现的金的异常;在金的成矿时期,由于自然金的形成,黄铁矿中金的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12.
系统研究了夹皮沟地区二道沟、庙岭、大猪圈、下戏台和东坨腰子等矿床矿体和近矿围岩微量元素、矿石矿物组合和黄铁矿热电系数等的垂直变化特征,认为三者具有相互一致的变化规律,即:与热液金矿床通常的分带性相比,具有逆向分带的现象,这种特征被认为是多层次正常分带上下叠加的产物,反映夹皮沟地区金矿床在垂向上普遍存在着多个富集地段.据此预测二道沟、庙岭、大猪圈、下戏台和东坨腰子等矿床在目前的开采深度下部仍有发现深部矿体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华北克拉通若干脉状金矿的黄铁矿标型特征与流体成矿过程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李晶  陈衍景  刘迎新 《矿物岩石》2004,24(3):93-102
通过对华北克拉通若干典型脉状(造山型)金矿流体成矿过程的研究分析发现:其可分为3个阶段,对比不同阶段黄铁矿的矿物学、微量元素和热电性等方面的特征,显示中阶段细粒黄铁矿(烟灰状黄铁矿)微量元素成分复杂,含量较高,金含量也明显较高,相应的金矿石品位较高;中阶段黄铁矿多呈灰绿-黄绿色,晶形常为五角十二面体,自形程度低(他形-半自形),粒度细小,晶体表面平滑度差,凹入角发育,表面自由能高,吸附金的能力强,载金能力增强;中阶段黄铁矿热电性较强。结合理论和实验研究成果,认为杂质元素加入导致黄铁矿晶格畸变,电荷不平衡,热电性增强等一系列现象;使黄铁矿的结晶学特征、成分和热电性构成了“三位一体”的标型特征,可作为有效的金矿勘查的直接标志。富金的烟灰状黄铁矿快速沉淀于热液瞬时过饱和或物理化学性质瞬时巨变的条件下,流体沸腾和混合是最重要机制。鉴于黄铁矿标型特征的演化和形成机制与陆陆碰撞体制流体成矿作用的3阶段模式(即CMF模式)完全吻合,借助CMF模式进一步分析烟灰状黄铁矿在脉状造山型金矿床中的发育时间和空间,为CMF模式补充了矿物学方面的支持,同时,赋矿断裂带的脆韧性转变带、挤压向伸展转变期最有利于流体沸腾和混合,是高品位脉状金矿床形成的最佳空间和时间。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我国主要金矿类型中黄铁矿导电类型的分析表明,黄铁矿“电子。空穴心”与金矿床的成因类型具有密切的联系,华北地台太古代变基性火山岩中的金矿床(绿岩带型)、热水淋滤型(卡林型)金矿床,黄铁矿多为单一的“电子心”型导电。大多数产于中生代岩体中的中深脉状金矿、火山次火山岩中的金矿床,黄铁矿为“电子心”、“空穴心”混合型导电,个别的为单一的“空穴心”导电。黄铁矿的“电子.空穴心”受杂质成分As、Co、Nl在成矿背景中的丰度,进入黄铁矿品格中的替代能力的差异、补偿类质同象现象、成矿时温度以及.f(S2)等多种因素的耦合制约。  相似文献   

15.
山东烟台南张家金矿黄铁矿的标型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对烟台南张家金矿黄铁矿的形态、成分和热电性标型的分析和测试 ,对金矿的深部成矿远景进行了评价。南张家金矿黄铁矿的形态以 { 1 0 0 } +{ 2 1 0 }为主 ,反映了成矿溶液中硫浓度较高 ,金具有明显的亲硫性。黄铁矿成分贫 Co、Ni,富 As、Hg。热电导型主要为 P型 ,表明所采矿体为浅部矿 ,深部仍有远景。同时 ,黄铁矿 P型导型出现率由上到下变化很小 ,成矿环境稳定 ,显示矿体向下继续延伸。另外 ,矿石中的黄铁矿与磁山二长花岗岩中的副矿物黄铁矿在形态、成分和热电性上具相似性 ,表明二者具有继承关系 ,佐证了金矿的形成与岩体的演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含金黄铁矿的拉曼光谱特征及其找矿意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贾建业  潘兆橹 《地球科学》1997,22(6):575-578
黄铁矿的拉曼光谱特征长期被人们所忽视,经研究发现含金性不同的黄铁矿,其拉曼光谱特征存在诸多显著差异,其中尤以拉曼散射强度和相干度反应最敏感,反之,利用这些差异就可以对金矿床的含金性作出评价,此外,还对含金黄铁矿拉曼光谱产生的差异进行了理论剖析。  相似文献   

17.
金矿床中黄铁矿的化学元素、晶体形态、粒度等标型特征与其形成的物理化学环境及介质条件密切相关.通过对陕川丁家林-太阳坪金矿区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在韧性剪切变形-构造分异热液期与脆性剪切变形-构造分异热液期化学元素含量对比,以及黄铁矿形态、粒度分析,研究黄铁矿与金矿物关系.丁家林-太阳坪金矿黄铁矿形态以{100}、{210}单晶及{100} {210}聚晶为其标型.黄铁矿在空间分布特征来看,深部成矿的可能性不大.应沿丁家林-太阳坪脆-韧性剪切带寻找金矿.  相似文献   

18.
湘西金矿黄铁矿的谱学研究及其意义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含金性不同之黄铁矿进行了电子顺磁共振谱(EPR谱)及远红外吸收光谱的研究表明:含金性不同的黄铁矿,它们的谱学特征也各异。黄铁矿的含金量与其EPR谱的峰数及强度有关,与其远红外吸收光谱的光密度值(D)成密切的负相关关系,据此可评价黄铁矿的含金性,以指导金矿床的找寻。  相似文献   

19.
纳米金的迁移富集与黄铁矿富金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铁矿是金矿床中常见的矿物,也是重要的载金矿物之一,有的黄铁矿富金,有的黄铁矿不含金或含微量金。为什么黄铁矿对纳米金的吸附作用强?讨论了纳米微粒金与黄铁矿的关系后指出,半导体型黄铁矿有N型和P型两种。前者具负热电动势、带负电;后者具正电位带正电荷。当其与SiO2水溶液迁移时,若与带正电荷的P型黄铁矿相遇,即被P型黄铁矿吸附沉淀成矿。带负电荷的黄铁矿不能吸附带负电荷的纳米金,因而不能成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