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平桂地区的地壳结构由硅镁层、硅铝层组成。硅铝层又可分为不同的层次。硅镁层相对均匀和稳定,自加里东期以来,极少基性、超基性岩的岩浆活动。硅铝层结构相对较为复杂,印支期和燕山期的花岗岩、花岗闪长岩是由硅铝层重熔而形成的。北部W、Sn成矿区,南部Sn、W成矿区,东部Au—Ag成矿区分别与重磁异常的分布吻合。两种不同构造线交汇部位的东岭、里松是成矿预测区。  相似文献   

2.
笔者从长期野外地质观察,对柿竹园钨多金属矿床成岩成矿作用提出了新的认识。花岗岩体由燕山期地壳重熔的再生岩浆,经5次侵入而成。其中第一次γ_5~(2-1)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对本矿床形成起决定作用;含矿云英岩脉是由各种花岗岩脉,通过含矿气水溶液交代改造而成;面型云英岩是γ_5~(2-1)岩浆演化到后期气水溶液在岩体顶部富集交代的结果;并认为造成早期矽卡岩的动力是熔融硅铝层的“岩汁”和首次熔融γ_5~(2-1)岩浆所产生的气化物;晚期复杂矽卡岩的形成是γ_5~(2-1)岩浆侵入演化时所产生的气液交代早期矽卡岩形成。  相似文献   

3.
江西彭山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关系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彭山岩体是由白云母碱长花岗岩、二云母碱长花岗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的钙碱性花岗复式岩体。其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是一种富硅、富碱、贫钙、过铝且轻稀土相对富集的陆壳重熔型花岗岩。通过与典型矿区铅、硫同位素及稀土元素的对比,发现其侵位与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区域上基底深断裂的活化及板块间的相互作用,为该区燕山晚期的岩浆活动创造了条件。岩浆活动在提供了大量热动力的同时,也为本区带来了丰富的成矿物质,岩浆在侵位过程中进行了较为彻底的结晶分异,最终成矿物质在彭山穹窿构造及各级次级构造中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4.
试论贵州矿床分类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砚耕 《贵州地质》1999,16(3):207-212
本文首先根成矿物质来源的不同,将贵州数以千计的矿床分为源于上地幔硅镁层的岩浆矿床,源于硅铝壳重熔-再熔混合岩浆矿床,源于上部地壳的矿床,源于地表的矿床和源于硅铝壳重熔-再熔混合岩浆矿床,源于上部地壳的矿床,源于地表的矿床和源于上地幔与地表的叠生矿床5大类;  相似文献   

5.
研究矿床的复合成矿作用和矿床组合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理论意义.作者认为,矿床是与由硅铝层(包括部分绿岩带)深熔而成的花岗岩有成因联系,为绿岩带中的金、银、铁等元素经岩浆的混合作用和后期火山-次火山热液的活化迁移而成的.金矿床的多种成因类型和不同地质特点,与成矿的多期性和阶段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几年来野外实地调查和室内大量的实际资料表明,我国东南部中生代含铀花岗岩体大多数属原来大陆壳硅铝层浅海相陆源沉积岩和火山沉积岩,以及少量的花岗岩等物质在深部增温增压下经受重熔作用而产生的酸性岩浆侵入于距当时地表约为2—4公里深处,经过充分而完善的结晶分异作用和射气  相似文献   

7.
下庄铀矿田构造特征及与热液铀矿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下庄热液铀矿田位于贵东印支-燕山复式花岗岩体的东部,主要有北西西、北北东和北东-北东东向3组断裂。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论文着重对断裂构造进行了野外考察和显微构造分析,初步查明了不同方向断裂自印支期以来的活动历史、性质以及所反映的区域应力场。运用花岗岩的原地重熔原理,提出了下庄铀矿田构造控矿规律。北西西向断裂由晚侏罗世剪切发展成早白垩世追踪张性活动,主要控制辉绿岩浆侵入,晚白垩世时转化为压性,形成北西西向挤压破碎带。北北东向断裂由晚侏罗世剪切发展成早白垩世张剪性活动,控制了粗、细晶石英脉及多种蚀变分布,早白垩世晚期发生了韧性剪切变形,晚白垩世时部分北北东向断裂控制了辉绿岩浆侵入。北东-北东东向构造侏罗纪主要发生褶皱、逆冲,早白垩世主要为左旋压剪活动,晚白垩世转化为拉张,控制了晚白垩世红盆发育。早、晚白垩世之交,主压应力方向由北西 南东转化为北东 南西。贵东岩体经印支、燕山早、中期的多次重熔,为铀的活化迁移及富集成矿准备了良好的前提条件。早、晚白垩世两次铀矿化,与花岗岩层的两次重熔相关。重熔界面上升时,花岗岩层熔化,断裂切割深度小,构成了岩浆热液的通道;重熔界面下降时,花岗岩层固结,断裂深切至重熔层下方,成为基性岩浆上侵的通道。北西西向断裂拉张强度大,是基性岩浆的主要通道,北东-北东东向断裂规模较小,构成容矿构造,而北北东向断裂规模较大,在早、晚白垩世主要作张剪性活动,构成含矿热液主要运移通道,是下庄矿田重要的导矿构造。沿北北东向断裂向上运移的含矿热液遇到北西西向基性岩脉时,铀被还原而富集,含矿热液进入北东-北东东向断裂时,铀被“拥堵”而滞留,两者均是成矿的有利部位。层状花岗岩+“成矿壳层”+断裂构造,是下庄铀矿田下一步“攻深找盲”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系统研究了矿床中石英的产状、成因类型及标型特征,结果表明: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千里山花岗岩体是地壳硅铝层物质经重熔生成的岩浆冷凝后形成的;成矿流体为花岗岩浆分异演化的产物;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气成-高温热液阶段;含矿溶液是一种中盐度和密度、含有较多CO2、F和Cl等挥发组分的弱酸性气液;在主要成矿阶段,体系处于一种封闭状态。外压降低引起成矿流体沸腾和少量深循环大气降水的渗入导致成矿的两个重要因素。成  相似文献   

9.
福建将乐一带白云母化花岗岩成因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天寿  黄新鹏 《福建地质》1989,8(3):225-234,T001
本文以野外地质学、岩石学、岩石化学及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等大量的实际资料为基础,从白云母化花岗岩的形成方式、物质来源和岩体形成的构造环境等方面来探讨将乐一带白云母化花岗岩的成因问题。论证了福建加里东期白云母化花岗岩是地壳深部硅铝质重熔的花岗岩,具有典型的岩浆型花岗岩特征。将乐一带白云母化花岗岩形成于加里东旋迥地槽回返封闭的晚期,因碰撞而闭合所产生的强烈褶皱促使地壳增厚,深部温度升高,从而局部产生重熔形成富铝花岗岩浆,沿构造上侵定位于震旦-寒武纪变质岩中。属陆-陆碰撞后花岗岩。  相似文献   

10.
赫德钨锡矿地处滥泥坝花岗岩体北端,矿床类型主要为云英岩-石英脉型。文章分析了赫德矿区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认为成矿具有地层、构造、岩浆岩多种因素及其复合控矿的特点。赫德钨锡多金属矿成矿物质主要源于地壳硅铝层,成矿时代为印支晚期(210.0 Ma—213 Ma),钨的主要成矿作用发生在岩浆期后气成-热液作用期。  相似文献   

11.
李文贤 《铀矿地质》2001,17(4):226-230,225
剑川-老君山地区新生代岩浆岩尾轻稀土富集型,各岩类稀土元素标准化配分曲线显示相互平等的特点,稀土含量大致同步变化,表明它们是由地壳硅铝层物质重熔形成的同源岩浆结晶分异而成。岩浆在上侵之前曾发生过分异作用,轻重稀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分馏,并导致了铕的轻微亏损。各单元岩石具同源性,岩浆活动发生在板块会聚区造山晚期和造山后阶段。  相似文献   

12.
按照现有的概念,在成矿物质由地球深处搬运上升的过程中岩浆起着主要的作用。阐明岩浆中金属元素的来源对于认识成矿作用很重要。所有岩石学研究都可说明,花岗岩浆按成因可分为两个基本类型:1)由地幔物质选择性重熔而成的玄武岩类岩浆的酸性分异物;2)由地壳物质经再熔作用而形成的岩浆。  相似文献   

13.
岩体位于南岭中段,为由加里东、海西、燕山各期花岗岩组成的复式岩体。铀矿化主要富集于燕山期各阶段花岗岩中,系产于断裂破碎带中的热液脉状铀矿床。由于岩浆活动频繁,断裂构造发育,地表铀矿化普遍,铀矿点、铀异常也成群成带出现。通过地质研究结果表明,区内铀矿化受燕山期花岗岩浆及新华夏系晚期断裂构造制约。本文主要从岩浆岩及构造特点,结合矿床某些地质特征,对本区铀矿床的热液成矿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杭州泗岭铝质A型花岗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初步研究表明,以往被认为是典型的S型花岗岩或改造-重熔型花岗岩的泗岭岩体应为铝质A型花岗岩。该岩体高硅、碱、钾而明显贫钙、镁;高(K2O Na2O)/CaO值(平均16.79)和AKI指数(平均0.92);FeO*/MgO比值大(平均13.95),高于M型、S型和I型花岗岩,而与世界A型花岗岩平均值(13.4)相近;岩石为弱碱性、准铝-弱过铝质,富含稀土元素、HFSE元素,高Rb、F和Nb,反映其具A型花岗岩的成分特征。泗岭岩体氧同位素δ18O为 8‰~ 9‰,反映岩浆主要起源于下地壳。该岩体侵位于拉张的构造环境,是晚白垩世早期一次重要的构造-岩浆热事件,同时也反映了区域性孝丰—三门湾大断裂与学川—湖州大断裂在晚白垩世早期处于拉伸阶段。  相似文献   

15.
衡山复式花岗岩由南岳岩体和白石峰岩体组成,形成于西缘大断裂的剪切阶段,并与韧性变形变质岩、断裂混合岩构成了紧密共生的(两期)三位一体组合。研究表明,白石峰岩体是由早期眼球状混合岩高程度熔融而成的,南岳岩体则是高变质相韧性断层岩重熔的产物,二者均属断裂重熔。重熔过程是一种流体开放体系,重熔作用沿断裂呈线带状发生,与深部高温热流体沿断裂带的注入、聚集有关。断裂重熔是地洼花岗岩的形成方式之一,其实质是地洼块断(造山作用)重熔。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南部中生代含铀花岗岩成岩物质来源与铀成矿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景福 《岩矿测试》1984,(2):112-119
几年来野外实地调查和室内大量的实际资料表明,我国东南部中生代含铀花岗岩体大多数属原来大陆壳硅铝层浅海相陆源沉积岩和火山沉积岩,以及少量的花岗岩等物质在深部增温增压下经受重熔作用而产生的酸性岩浆侵入于距当时地表约为2—4公里深处,经过充分而完善的结晶分异作用和射气分异作用而导致的产物。为了进一步阐明和解释含铀花岗岩成岩物质来源与铀成矿作用之关系,作者在本文里试图首先对含铀花岗岩成岩物质来源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对铀成矿作用的不成熟看法。  相似文献   

17.
花岗岩构造岩浆组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花岗岩的构造岩浆组合主要反映花岗岩的岩浆类型与大地构造环境之间的成因联系。从全球范围来看,结合中国的地质实际,花岗岩的构造岩浆组合可以区分为5种主要类型:(1) 洋壳俯冲消减型,如太平洋两岸的大陆边缘;(2)陆—陆碰撞型,如喜马拉雅—冈底斯碰撞造山带;(3)陆缘伸展型,如中国东南部伸展型大陆边缘、北美西部盆岭省;(4)陆内断裂拗陷型,如长江中下游断裂拗陷、钱塘江—信江断裂拗陷;(5)裂谷型,如东非裂谷、攀西裂谷。通过钙碱指数(CA)和铝饱和指数(ASI)的计算,可以大体获知花岗岩的岩浆类型。造山带花岗岩的时空演变规律是:俯冲型→碰撞型→伸展型。亦可表述为:前碰撞花岗岩→同碰撞花岗岩→后碰撞花岗岩。但不能一概而论,只有在对不同造山带花岗岩的具体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对比之后,才能对花岗岩的构造岩浆组合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花山花岗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质学特征,确定了花山岩体是一个由三期独立的、不同时代、不同成因和不同物质来源的花岗质岩浆岩所组成的复式岩体。第一期印支期牛庙石英二长岩和同安石英二长岩,属以幔源物质为主的壳幔混合来源,由上地幔分异岩浆上侵并同化混染了地壳物质而形成;第二期燕山早期花山主体花岗岩亦属壳幔混合来源,但其壳幔物质比值有所增高。上地幔沿东西向区域性深断裂的上拱和地壳物质(包括沉积组分和火成组分)受热重熔,是该期花岗岩的可能成因;第三期燕山晚期细粒花岗岩小岩体是由以沉积组分为主的地壳物质经部分熔融、重熔或深熔而成。  相似文献   

19.
花岗岩研究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岗岩是地壳生长、发展以及再循环的地质见证,是地质科学中壳–幔相互作用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也是流体与固体地球化学相互作用领域的研究前沿。近二百年来,有关花岗岩的研究经久不衰,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1)混合花岗岩派与岩浆花岗岩派的论争,代表花岗岩成因研究开始进入理性认识阶段。一派以变质作用条件下地壳重熔的地质观察为基础,另一派以简单的玄武岩浆分异为依据,而展开论争。(2)地壳重熔实验阶段。以地壳岩石为源岩的热力学实验的开展,是花岗岩热力学研究的开始。(3)随着重熔实验的全面开展,包括了微量元素及同位素的研究,促使热力学熔融体系在花岗岩成因研究上进入全面应用阶段,使地质上的共生组合法则得以与热力学接轨。同时由于微量元素应用于花岗岩,它的多元机理(multiple stage mechanism)进一步确立,为动态研究的开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4)花岗岩成因与大地构造结合阶段,属于近代花岗岩研究的范畴,代表着花岗岩体系与动态地质演化过程的接轨,并开始建立一个地质实际的观察模式,为进一步向动力理论发展做好准备。为此,对花岗岩研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几个问题,如平衡热力学的应用,流体在花岗岩中的重要性,花岗岩成因与大地构造的结合以及热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的变化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穿地壳岩浆系统理论和晶粥模型为研究中国东南部白垩纪岩浆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大衢山岩体位于浙闽沿海东北部,主体由钾长花岗岩组成,其中发育大量暗色微粒包体(MME),局部可见中—基性岩脉穿插其中,潮头门附近出露少量二长岩。MME具细粒结构,发育针状磷灰石。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大衢山岩体出露的钾长花岗岩、MME、二长岩、中—基性岩脉均结晶于~100 Ma。钾长花岗岩硅含量较高(SiO2=68.45%~73.82%)。岩体东端可见不含MME的晶洞花岗岩(DQS-7),具有更高硅含量(76.27%),其全岩化学成分与Sr-Nd同位素组成与大衢山周围同期出露的高硅花岗岩体(SiO2>75%,小洋山岩体,普陀山岩体等)类似。大衢山钾长花岗岩中可见斜长石、钾长石聚晶,与大衢山晶洞花岗岩及周边高硅花岗岩具有Ba、Sr、P等微量元素“互补”的地球化学特征。进一步研究显示大衢山钾长花岗岩是由受到岩浆补给的起源于古老地壳基底重熔的长英质岩浆,经分离结晶和高硅熔体抽离后的残余堆晶固结而成,而高硅熔体形成了大衢山晶洞花岗岩及周边高硅花岗岩。大衢山基性岩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