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13.5米管子钻塔是配属北京600-1型岩心钻机的一种专用钻塔,其天车安装高度为13米、主腿与付腿之间的跨距为4.5米、顶宽1.2米,提升重量正常载荷可达7000公斤以上,滑车组为(2×2),适用于钻孔倾斜范围在90°~70°之间。  相似文献   

2.
北石城新华夏系断裂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所述断裂带南从北白岩村附近起,北经梨树沟、北石城、年鱼沟、上峪等地,于牛郎峪附近消失,长约22公里。呈北东15°—25°方向展布;上峪以北变为北东30°—40°左右。断层倾向南东,倾角40°—60°,局部地段小手30°。断层中间被伴生的北西、北东向  相似文献   

3.
一、序言鄂尔多斯地台系指大青山以南,秦岭以北,贺兰山以东,吕梁山以西,约东经106°—110°,北纬34°—41°间之地而言。在行政区划上包括内蒙伊克昭盟、陕北及部分甘肃东部地区。本文所讨论的问题限於地台北沿北纬40°以北地区,但为说明问题,本文所引用  相似文献   

4.
昆仑山口西M_s8.1级地震前兆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2001年11月14日在中国青海、新疆交界地区(35.93°N,90.54°E)发生了M_s8.1级地震。在此地震前,距震中超过2000km的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所(39.88°N,116.47°E)收到3种非常清晰的临震信息:次声波异常信号、地应力突变信号及虎皮鹦鹉跳动频率异常信号。 (1)次声波异常信号:2001年11月3日至8日次声波连续出现异常信号,最大值为1240mV(相当于9.92 Pa的声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板块西南缘晚侏罗世古地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板块西南缘托云、奥依塔格晚侏罗世古地磁研究,获得了托云地区特征磁化方向:Ds=1.5°,Is=50.8°;古地磁极:λ=81.0°,ψ=247.0°,古纬度31.5°N。奥依塔格地区特征磁化方向:Ds=118.4°,Is=55.9°;古地磁极:λ=4.9°,ψ=120.6°,古纬度=36.4°N。从古地磁结果认为:①托云和奥依塔格相对托云地区产生顺时针旋转;②这两个地区古纬度为31°~36°左右,与塔里木平均古纬度30°N是基本一致的,但与现在纬度差达8°~10°左右,造成纬度差主要原因是构造运动造成的;③塔里木晚侏罗世古地磁亦与华北、华南基本一致,说明晚侏罗世塔里木、华北、华南三板块已联合成一个整体,拼合成统一的中国大陆,其位于热带—亚热带古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6.
祁连山石—一种新的硼碳酸盐矿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世清  王立本 《矿物学报》1993,13(2):97-101
作者在鉴定青海省居红图硼矿床的矿物标本时发现了祁连山石,经系统测试确定为一种含硼的碳酸盐新矿物,并经国际新矿物及矿物命名委员会批准,现予以报道。祁连山石呈无色透明的板状或柱状晶体,多以集合体产出。矿物具玻璃光泽,硬度约等于2,D=1.706。{100}和{010}解理完全。矿物的化学分子式为NaHCO_3·H_3BO_3·2H_2O。该矿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晶胞常数:a=1.6119 (8),b=0.6928 (4),c=0.6730 (3) nm;β=100.46(4)°,V=0.7390nm~3,Z=4。二轴晶(-),a=1.351(计算值),β=1.459,γ=1.486,2V=50°,光性方位x=b,y∧a=1°,z∧c=9°,中等色散r相似文献   

7.
酒樽石     
项长兴 《地质学刊》2005,29(2):101-101
进入燕子矶公园,有一石阶蹬道通往矶顶,经乾隆御碑亭,向北行至矶头,地形险峻,左侧和前方都是悬崖峭壁,安装有安全护栏,脚下错落有致的紫红色砾岩、砂砾岩属于距今约0·97亿年至0·65亿年河床相沉积形成的浦口组岩石,称为“丹霞地貌”。岩石形态各异,其中有一奇石,呈椭圆形,内壁长0·7m,宽0·46m,深0·35m至0·40m,壁厚约10cm,酷似古代酒樽,故名“酒樽石”。现今,经风化后出现一条裂隙,走向85°~265°,倾向北西,倾角约80°,在酒樽石南侧(照片上右下方)有一条走向130°~310°,倾向南西,倾角65°的风化形成的大裂缝。照片上酒樽石左侧一条大缝…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及其邻区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利用CDSN、IRIS、GEOSCOPE等台网 33个数字台站及部分数字流动台的长周期面波资料 ,采用改进的Occam网格反演方法 ,在获得中国大陆及其邻近区域 (5°~ 5 5°N ,6 8°~ 15 0°E) 1°× 1°的 7~ 184s周期Rayleigh波群速度频散的基础上 ,进一步反演青藏高原及邻区 (2 0°~ 40°N ,75°~ 10 5°E)内每个经纬度节点介质的S波速度结构 ,获得了 0~ 42 0km深度地壳上地幔的三维速度分布。研究结果显示 :青藏高原不但具有厚壳 (6 0~ 70km)和厚岩石圈 (超过 2 0 0km) ,而且高原深部结构和速度分布存在明显的横向变化和分区特征。  相似文献   

9.
康滇地轴东缘铅锌矿研究的若干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滇地轴东缘铅锌矿成矿带在地质上位于凉山一昆明轴缘拗陷区内,地理范围北起康定—宝兴,中经荥经、汉源及凉山地区各县,南止会理—会东,位于东经102°10′-103°30′与北纬26°00′-30°30′之间的狭长地带。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弹性力学和库仑-摩尔破裂理论基础上,用数学解析方法剖析三轴不等应力状态,以及三轴全拉、三轴全压和最大最小主应力一拉一压三种情况下,斜截面上剪应力与抗剪阻力之差——"剪切差函数"的极值。进而探讨了剪切破裂趋势面方向与三主应力轴,及岩石(体)内摩擦角φ和内聚力C的关系。给出了不同应力状态下发生剪切破裂面的可能方向。在全压状态下,剪切破裂趋势面与最大主压应力轴夹角γ=±(45°-φ/2),即共轭角χ=±(90°-φ)。在一拉一压状态下,±(45°-φ/2)≤γ≤±45°,具体数值视拉主应力与压主应力比值确定。以上三种不等主应力下的剪切破裂面都是平面,且平行于中间主应力轴。构造拉张力的存在是无可争议事实,通过一拉一压状态下剪切破裂面趋势面分析,给出了构造地质实践中为什么有时剪切面共轭角χ>±(90°-φ),甚至接近90°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中新生代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鄂尔多斯盆地是位于华北克拉通西部的保罗-白垩纪沉积盆地。本文利用中、小型构造的解析成果重建了该盆地中、新生代的区域构造应力场,其中,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运动最大主压力轴的产状分别为179°~359°∠2°~3°,130°~310°∠2°~4°,30°~210°∠1°~2°。这一成果为解释它的形成与演化机制提供了一个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2.
77-1型开口式活楔子,不仅具有开口式死楔子的优点,而且还具有闭口式活楔子的优点,是死活两种楔子的择优产物。自1977年9月至1978年7月,已用过近百个孔次。纠斜效果较好,很受欢迎。每次可纠方位角±2°至±13°;可纠倾角±2°左右。最深纠斜孔深达450米。岩石可钻性为8级左右。一个楔子经过反复修理后可用15次左右。部分钻孔的纠斜效果如表所列。  相似文献   

13.
南海东北部下地壳高速层的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安  武国忠  吴世敏 《地质论评》2008,54(5):609-616
通过对南海北部大陆边缘地壳结构分析,指出南海东北部存在下地壳高速层,大致分布在112°E~120°E,19°N~22°N的陆坡和拉张程度大的陆架地区,呈NEE向延伸,在海底地震仪剖面上最大的厚度有8km,向南海海盆方向减薄。通过对比综合分析认为,高速层物质组成是底侵作用形成的熔岩垫,由于伸展作用,南海海底扩张(30Ma)前后底侵作用形成了熔岩垫,并促使南海北部大陆边缘地壳抬升,导致区域性抬升剥蚀。  相似文献   

14.
《地质论评》1965,23(6):509-509
一九六五年五月,我们于江西抚州坪山村(东经116°28′北纬27°58′)一带进行地质实习时,在中生界侏罗-白垩系火山岩中发现大量大型硅化木。硅化木产于灰白色凝灰质砂岩中,岩层厚度一般6—8米,其分布受该层严格控制,与岩层产状一致,倾向310°倾角24°。含硅化木地段出露  相似文献   

15.
笔者对苏南东部及上海地区的北西向断层作了系统的野外观察,并对断裂带内构造岩作了详细地研究;对北西向断层的力学性质、构造地质特征及地质意义作了初步探讨。现介绍如下,如有不当,敬请指正。一、北西向断层的野外观察 (一)太湖大东岛,石炭系灰岩中发育了三条北西向压性断裂(图1、2),间隔40~50m。其中断层A走向北30°西,倾向北东,倾角75°;断裂带宽度为7m。断层B走向北35°西,倾向南西,倾角70°;断裂带宽度为8m。断裂C走向北35°西,断面近直立;断裂  相似文献   

16.
四川盆地西部是指东经103°—106°31′和北纬28°40′—32°40′之间,包括北自广元、旺苍,南至犍为、自贡,西起雅安、灌县,东抵南充一带的广大地区,面积约8万平方公里。 该区是四川盆地早期雏型所在地域,是整个四川盆地生成和发展的基础。它处于上扬子地台边缘邻近巴颜喀拉地槽的膝状转折处。 中三叠世末印支早幕运动的发生,使具有碳酸盐岩台地相沉积特点的上扬子地台开始了解体转化,为四川盆地的形成铸造了基础格局。在以往平缓开阔的地台上开始形成相对独立的有封闭边框的一面邻水、三面封闭的箕状海湾盆地,这就是四川盆地的雏型。  相似文献   

17.
<正> 一、区域、矿区及矿床地质概述合川锶矿地处川东褶皱带的西部,华莹山帚状褶皱束的西北分支,沥鼻峡背斜的东北段。背斜长约28km,轴向北东45°~50°,北西翼倾角60°~85°,南东翼倾角30°~40°。背斜轴部出露少量二叠系长兴组(P_2c),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_1f)。两翼分布有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T_1j),中统雷口坡组(T_2l),上统须家河组(T_3xj)。矿区位于沥鼻峡背斜北东段的西北翼,地层走向北东50°~55°,呈带状出露(见图1)。  相似文献   

18.
直立的尖棱褶皱出露于宜兴市善卷乡汽修后采石场废址的陡壁上,薄层状灰黑色灰岩强烈褶皱,岩性破碎。褶皱呈直立的尖棱状,轴线走向215°,向南西倾伏42°,陡壁中部背斜两翼倾角为295°∠65°和140°∠56°,褶皱中可见近直立的轴面劈理。(朱道尊)直立...  相似文献   

19.
刘新秒 《华北地质》2001,24(2):116-122
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重建中的SWAET连接方式及后来我国旅澳学者李正祥博士等人的修正和补充 ,近年来受到了许多研究者的高度重视。最近 ,澳大利亚的专家们对Rodinia的裂解时间以及华南地块在Rodinia中的位置又提出了新的证据和观点。Wingate和Gidding通过对澳大利亚Pilbara克拉通上的MundineWell岩墙群的地质年代和古地磁的研究 ,得出大约在 75 5Ma时 ,该地的古磁极 (MDS)大约在 135°E ,4 6°N ,A95=4°。从而推断东冈瓦纳和劳伦古陆的裂解时间大约在 75 5Ma之前 ,比原来 72 3Ma约提前了至少 30Ma。李正祥对澳大利亚西北部的Kim berley地块南部新元古代的Walsh冰碛层中的粉色“白云石冒”进行了研究 ,得到古磁极 (WTC)为2 1.5°S ,2 82 .4°E ,dp =12 .2° ,dm =15 .4° ,从而认为Walsh冰川与Marinoan冰川不同期 ,而更类似于Sturtian冰川 ,推断两大陆的裂解时间发生在大约 75 0Ma之前 ,与前者的结论相似。Evanse,李正祥等人通过对华南地块大约 (74 8± 12 )Ma的三峡地区震旦纪的莲沱组的 15 7个样品的分析研究 ,并结合前人在云南的工作结果 ,得到华南地块的综合古地磁极为 0 4 .4°N ,16 1.1°E ,A95=12 .9° ,Q =7。依据这个新磁极 ,推断出华南地块和澳大利亚及劳伦古陆的连接方式可能有 3种。但他  相似文献   

20.
甘肃玉门地区二叠系-三叠系古地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门大山口白杨河一带古地磁研究结果:下二叠统的特征磁化方向为Ds=108.1°,Is=-46.1°;极点位置为λ=30.5°N,ψ=18.6°;古纬度为27.6°N.上二叠统的特征磁化方向为Ds=139.4°,Is=-47.4°;极点位置为λ=54.7N,ψ=359.9°;古纬度为28.2°N;下三叠统的特征磁化方向为Ds=150.8°,Is=-48.1°;极点位置为λ=63.7°N,ψ=351.1°;古纬度为29.1°N.说明二叠纪玉门地区所在的阿拉善地块已是华北地块的一部分,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华北地块大体处于吐哈地块和华南地块之间,与俄罗斯地块的古纬度相近;华北、吐鲁番-哈密和塔里木地块都大体位于劳亚大陆的东南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