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1981年8月至9月,我队完成了南海-东海-菲律宾海-南海综合地球物理剖面调查.测线总长6000公里.在完成上述工作期间,我们在台湾浅滩海区进行了综合地球物理踏勘,完成近南北向主测线三条.近东西向联络测线两条,测线长600公里,测区西距广东潮汕、东距台湾省台南均不足200公里(图1).测区水浅滩多,工作条件极为复杂,为此相应地采取了一些浅水作业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海洋磁力测量中,因受测量环境及各项改正的残余量等因素的系统性影响,不同测线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系统差,这种测线系统差会使测区磁场水平不统一,导致磁异常等值线图失真。为此,研究了基于虚拟检查线的海洋地磁测量数据调差方法,该方法尝试在不使用检查线数据情况下,沿垂直于测线方向选取一定数量的虚拟检查线,根据测线数据拟合出各条虚拟检查线上场的分布规律,并将测线方向拟合前后残差的平均值作为各条测线上的测线系统差,对各条测线数据进行改正。仿真计算与分析表明:对于磁异常变化较平缓的测区,该方法可以有效消除测线系统差;当磁异常变化剧烈时,该方法可以部分消除测线系统差。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海洋磁测中东西测线和南北测线信号幅位差异进行了探讨。发现东西测线比南北测线信号幅值低,其原因不是仪器主体故障,也不是地磁场突变所造成,而是传感器三只线圈的人工磁场H_0与地磁场的夹角θ所造成的。本文同时对仪器某些部分,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南海南部陆缘的地壳结构, 研究其张裂-破裂机制, 开展共轭陆缘对比, 我们在南沙地块礼乐西海槽附近的洋陆转换带上完成了OBS2019-2测线的探测工作。相较于北部陆缘, 南部陆缘已有的海底地震仪(ocean bottom seismometer, OBS)测线较少, 对深部地壳结构的研究也较少, 因此OBS2019-2测线就尤为重要。文章重点阐述了OBS2019-2测线的数据处理工作, 包括UKOOA文件制作、数据格式转换、位置校正、单个台站综合地震记录剖面的生成等, 然后在剖面图中对各类深部震相(Pg、PcP、PmP、Pn)进行识别追踪, 并建立初步的模型; 使用Rayinvr软件进行走时试算工作, 验证了震相识别的准确性。处理结果显示OBS2019-2测线的深部震相清晰, 最远震相可以连续追踪到120km以外, 数据整体质量良好, 能为后续速度建模和构造解释等工作提供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海道测量中测线定位精度进行评估,以及为补偿测线系统误差的需要,提出了实测定位折线模型,同时在利用小波降噪算法求得拟合航迹线的基础上,提出了拟合定位测线的概念,针对测线的不同形态给出了拟合测线的另外两种模型,即拟合直线和拟合折线。仿真实验表明:提出的三种测线模型均满足1:2 000以下比例尺测图要求;在满足定位精度和测线正横水深梯度不超限的约束条件下,可以用拟合测线代替原始测线进行数据的后处理;三种测线模型对系统误差不存在"淹没效应";拟合折线可以方便地减弱测线内受方向、船速等系统误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1993年在勘探南海石油天然气资源中,坚持“油气并举,拿储最,向气倾斜”的勘探方针,在钻探石油天然气中又有新的发现。 该公司通过采集石油地震测线19000多公里,处理石油地震资料27000多公里,解释地震资料74000多公里,钻探石油天然气勘探井7口等一系列工作,新发现石油地质构造和  相似文献   

7.
ORCA导航定位系统是目前海洋多道地震勘探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导航系统,但并未集成测线设计功能,需特有的坐标文件才能导入测线信息。对测线设计所用的数学模型进行研究与实现,结果表明,所开发的软件能完全满足ORCA导航定位系统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基于国际共享MW9006航次船载实测资料,针对目前已经被广泛运用的最小二乘和半系统差调整两种平差模型进行讨论,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不规则复杂测网下重力测线数据的平差方法。规则测线网下,随着半系统差调整平差次数的增加,其结果趋近于最小二乘平差。然而,在实际应用于不规则测线网平差中时,由于存在斜交主测线和联络线的补充测线,最小二乘平差只能损失部分交点数据不参与平差而降低精度,而半系统差调整可通过遍历测线的方式计算全部交点并参与平差,但存在交点差重复参与计算的问题。所以两种平差方法又均有局限,亟待提出一种新的方法来处理解决上述问题。基于补充测线与主测线、联络线交点的分布及大小等因素,将不规则测线网分为6种类型开展最小二乘平差和半系统差调整平差工作。在对6种结果进行评价时,选取了测线精度、交点差均方根及平差结果整体均一性等三个要素进行分析评估,并最终确定不规则测线网下的平差方式及结果,最终航次内114个交点均方根降为(±1.84×10-5)m/s2。  相似文献   

9.
从侧扫声纳原理出发,深入分析XTF格式侧扫声纳数据文件组织结构与内容,通过软件开发实现对批量XTF格式侧扫声纳数据的自动解码,进而实现批量XTF格式侧扫声纳数据文件自动航迹提取、测线长度、测线走向、测线用时等统计信息计算,在短时间内不使用专门软件即可获取大量XTF格式侧扫声纳数据的基础信息,大大提高了此类数据的判读效率。  相似文献   

10.
测线布设方向的不同对海底显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几种典型海底沿不同方向布设测线所得到的拟合海底与原海底进行比较,发现测线布设方向的不同对海底显示的影响可归结为两种效应:平滑效应与伸缩效应。同时指出:对非线性平坦海底,沿梯度总方向布设测线、对于海底闭包按极坐标法布设测线可以很好地消除这两种效应的影响,从而达到完善海底显示的目的。实例分析结果验证了结论的正确性,该法可用于实际作业提高测深线布设对海底显示的准确度,同时直接构成海道测量智能设计系统的测深线自动布设建模。  相似文献   

11.
《海洋学研究》1989,(4):20-29
海上布设的9条地震测线(为综合地球物理测线,包括重力、地磁和水深测量等)中,SO49-17、18、20、22、23、25为主测线,走向北西—南东;其余测线为联络测线,走向近东西向。上述测线穿越了南海北部陆坡,中、西沙和深海盆(图1—1)。  相似文献   

12.
简讯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5年4月27日—5月1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学一号”海洋考察船进行了贯穿南黄海、东海至琉球海沟的连续海底地形调查。调查所设的两条测线历时近四天四夜,总长约1600海里,是目前从南黄海通过东海,经久米岛以西直至琉球海沟最长的测线。测线所取得的资料完善地反映出南黄海、苏北浅滩、长江水下三角洲、东海大陆架、冲绳海槽、琉球岛架和琉球海沟的各类地形特点。  相似文献   

13.
《海洋测绘》2019,(4):83-86
<正>坝址勘查dam site investigation为查明拟规划、设计区域内的岩层种类与性质,研究地下水的现状和运动情况,对选址所进行的地形测图、纵横断面图等测量工作。堤坝施工测量dam construction survey对堤坝的施工放样、设备安装及变形监测等所进行的测量工作。库容测量reservoir storage survey对水库容水量的测定。水库淹没线测设setting out of reservoir flooded line  相似文献   

14.
针对海洋区域离岸距离5~30km的范围内船载重力测量数据覆盖空白的现状,基于已有测线数据,对其进行不同空间距离采样形成对应的采样序列。利用动态时间规整算法计算其与初始测线数据的相关系数,依据相关系数与采样距离之间的关系,确定了最优重采样空间距离新方法。以最优重采样空间距离对测线数据进行重采样,利用拉格朗日插值算法,沿测线方向将测线数据向陆地推估。经过不同测线的内外部检核,结果表明船载重力测量向陆地方向扩展的保守距离约为5~10km,减少了船载重力测量数据在近岸海域覆盖空白的面积。本研究成果可为建立陆海一致垂直基准工作提供更全面的基础数据,技术方法可为航空重力、地磁等测线数据的精细处理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 在港池及泊位测量中,我们常采用导标法进行定位。其基本原理是:在一规则的码头岸线两端布设一条平行于码头的基线。测量时在预计测线的测站点上安置一台经纬仪,垂直基线的方向上安置前后两导标,测船沿着导标方向按指定测线进行测量。通过观测测站点至测船的距离和与预计测线的偏角,从而计算出偏移距,在图板上按距离一偏移距,定出船位,然后连成航迹线。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多参数化学传感器的海底热液探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热液及其羽状流的化学异常提出了一种海底热液的化学式探测方法。根据自行开发的Eh.Ag/Ag2S和pH三种化学电极,设计了多参数化学传感器系统。通过海试证明多参数化学传感器可灵敏地检测出由热液异常引起的化学量变化,并在长达半年的多次使用中表现出其稳定性好、寿命长的特点。在东太平洋中脊(EPR)赤道区域和西南印度洋中脊(SWIR)的60条测线中,获得有效测线55条,其中在29条测线上发现明显或可能的热液异常。研究表明,应用多参数化学传感器探测进行海底热液化学异常,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水深测量中,合理地采集水深数据是确保高质量测图不可或缺的环节。为了高效合理采集水深数据,测量前的测线合理布设和测量中的航迹控制是两个关键点。本文提出了用于计划测线布设与航迹控制的算法,并对其进行了理论上的推导与分析,同时在新研制的水深数据采集系统中得以应用,证明以所提出的算法进行测线布设与航迹控制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SDH-13D型测深仪声速设置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所测水深数值的精度,根据其设计原理对仪器工作声速、模拟声速、数字声速、校准线及声速线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浅水与深水域声速校正调整及补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地磁日变改正是海洋磁测资料处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利用地磁场综合模型与IGRF模型联合计算了西太平洋某调查工区的地磁日变数据,对比分析了相同位置的海洋地磁日变站观测数据。使用两种不同类型的地磁日变数据,分别对该测区中15条测线进行了磁测数据处理,并对这些测线及其56个交叉点进行了误差分析。研究结果认为:①当用计算数据做海洋磁测的处理时,其交叉点内符合精度在调差前基本满足海洋地质规范的要求,在调差后完全符合海洋地质规范的要求,但使用计算数据的精度低于实测数据。②磁静时,计算日变曲线和实测日变曲线拟合程度高;磁扰时,两者幅值差异较大,磁扰越强相关系数越小。磁情指数K4时的模型计算数据,建议谨慎使用或不使用。  相似文献   

20.
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氮的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分级浸取分离的方法获得了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不同形态的氮,首次探讨其分布的区域性特征: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各形态氮在不同测线上均呈现出波状分布。B测线的基本上呈现出中部海域高,两边海域低,而西部海域又略高于东部海域的趋势,D和E测线的基本上呈现出西高、东低的趋势,C测线的则呈现出西低、东高的趋势,F测线的变化趋势比较平缓,从整体上看,SOEF—N和TN的分布呈现出西部海区比东部海区低的趋势。受各测线上沉积物种类差异的影响,自北向南各形态氮的变化幅度逐渐减小,其中SOEF-N在各测线上的变化幅度最大,且自北向南降幅最大。受水动力及沉积物粒度的影响,不同形态氮在黄海槽内各站位沉积物中的含量较高。沉积物中各形态氮在不同测线上的分布还表明,陆源输入对南黄海沉积物中氮测线分布有较小的影响,海洋自生氮对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氮的形态、含量与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