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成矿背景出发,在分析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等成矿条件的基础上,提取该区控矿条件和找矿标志,进行矿体预测和工程布置.研究表明该区内矿化与中生代火山岩浆活动密切相关;东西向断裂(带)与南北向断裂交汇部位的火山机构控制着岩体的空间展布,火山机构成为矿区内主要的控矿构造.圈出Ⅰ级和Ⅱ级靶区各3处,并进行了工程验证,在Ⅰ级靶区内发现矿体1条、Ⅱ级靶区内矿化体2处.  相似文献   

2.
箭猪坡铅锌锑矿位于江南古陆南缘、右江再生地槽北部边缘的丹池多金属成矿带上。矿区出露地层以泥盆系泥岩、泥灰岩、砂岩为主。地区构造是由NNW走向呈弧形展布的压扭性构造形迹组合而成,在扭裂带产生的部位,形成矿床的构造形态。包裹体及同位素分析矿床属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矿床,隐伏的花岗岩为该区岩浆后期热液多金属矿床成矿提供物质来源。矿床形成于统一的构造成矿场与构造应力场,矿体侧伏规律一致,铅锌锑矿化带产于NNW向张扭性断裂构造剪切带内,矿化作用的方式以热液充填为主,在裂隙网络系统较发育而复杂地段铅锌锑矿化强。主矿体在延伸方向上未控制,随着深度的增加矿化元素的组合发生变化,且在深部存在有似层状矿化体,这为该区深、边部找矿提供了重要信息和指向。  相似文献   

3.
金窝子金矿床动力热液成矿雏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动力成矿观点对金窝子金矿区的矿体形成提出了新的解释,在分析该区成矿地质环境、构造变形特征、动力成矿特点的基础上,较详细地讨论了该区金矿体的成因和找矿标志,该矿床是构造动力对矿源层再造的动力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4.
庐枞盆地西南部矿体和矿化体常成群成带分布,矿化多以金、铜为主.本文结合区内已有的勘查成果,对区域地质背景及典型金铜矿(化)带(体)的地质特征进行了阐述,对区内成矿条件进行了分析,并对该区找矿潜力和找矿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冰湖沟金矿区岩浆活动频繁、构造较为发育,区内有Ⅴ号角砾岩等赋矿岩体.角砾岩体矿化规模大,离矿体越近,矿化蚀变越强.标本测定表明,角砾岩体矿化蚀变后极化率显著增大,因此本区具有开展激电找矿工作的物性基础.在该区开展的激电工作成果得到了钻孔验证,指导了该区的地质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6.
余超 《地质与勘探》2010,46(2):261-266
研究认为,窑沟-下拉地铅锌成矿带是在晚古生代中期伸展构造体制下的产物,构造控矿在该区主要表现在裂陷期断裂对成岩成矿的控制上,根据时间承接关系和不同时段构造控矿侧重点不同,可将构造控矿分为三期四方面:即构造-含矿地层沉积、构造-基性火山活动及矿化、构造-次火山作用与成矿和区域构造演化对成矿的控制。这些认识在腰路湾铅锌工业矿体的发现过程中得以很好应用,故深入研究构造控矿规律对该区地质找矿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盐源官房沟含金铜银共生矿位于扬子地台西缘,盐源木里推覆构造的前缘。矿体受官房沟石碓窝脆韧性剪切带控制。矿体赋存在寒武系竹林坪组黑色岩系中。通过初步普查已经发现具有工业价值的含金铜银共生矿体。该区成矿条件好,矿化标志明显,通过进一步工作可望找到大型含金铜银共生矿床。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团结沟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及电法勘查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成矿地质条件研究对于隐伏矿体预测及电法勘查评价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团结沟金矿的研究认为其成矿地质条件是老基底变质杂岩、斜长花岗斑岩、构造破碎带及裂隙带,其中构造破碎带是最主要成矿地质条件.构造破碎带为该区电法勘查提供前提.地质及电法勘查结果表明:金矿石是本区主要极化体;在团结沟及张才沟地区均获得低阻高极化异常体和高阻高极化异常体(ηs≥4.5%);高阻高极化异常体可能找到含金石英脉,而低阻高极化异常体可能找到含矿破碎带.该区的验证孔中发现了矿体,证明了在团结沟电法找金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构造破碎带及裂隙带、斜长花岗斑岩体和老基底变质杂岩是团结沟金矿床主要成矿条件,其中构造破碎带是最主要成矿条件。矿化富集与含金玉髓状石英细脉或细网脉、黄铁一白铁矿脉和碳酸盐脉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含金矿脉的产状受构造破碎带和裂隙带控制,经过多期次叠加,往往造成矿化的进一步富集。金矿体呈脉状、复脉状、扁豆状等。在团结沟矿区外围张才沟矿区获得低阻高极化和高阻高极化异常,通过钻探工程验证,在该区深部控制了一个3m厚的金矿体。事实证明,在找矿难度越来越大的今天,激电法在覆盖区寻找隐伏金矿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疆鄯善县石英滩金矿床位于东天山康古尔塔格金成矿带.通过近年来对该矿床成矿条件、控矿因素与隐伏矿体预测专题研究中,我们尝试用控矿构造分析-原生晕地球化学组合预测法对该区深部隐伏矿体进行研究预测,经过多年综合研究,提出该矿区成矿条件、控矿构造、原生晕特征、深部矿体存在叠加晕等新认识和新资料,为该成矿带金矿床开展深部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借鉴样本.  相似文献   

11.
江西范家坳铅锌矿矿区是由两条主边界断裂控制,其内发育的北东向的脆性剪切破裂带为所夹块体内的P型剪切破裂——北东向压扭性剪节理系,该剪节理带控制着本矿区的矿化(点)的分布.通过构造解析后认为,江西范家坳铅锌矿控矿构造为节理型脆性剪切带,成矿构造类型主要为构造细脉型,本文试图从构造控矿的角度出发,去探讨成矿构造控矿的本质及其内在的成因联系.从该区铅锌矿床成矿构造类型的划分及控矿构造类型的研究,初步讨论了江西范家坳铅锌矿主要矿化异常(点)的成矿前景.  相似文献   

12.
经资料整理与实地调研,老挝现已发现76处铅锌矿床(点).其中:矿床5处、矿点41处、矿化点27处、异常点3处.重要矿床为帕龙(Pha Luong)铅锌矿、卡伊索(Kai So)铅锌矿.矿床成因类型以热液型占绝对优势.据地层条件、岩浆岩条件、构造条件、铅锌矿床(点)的分布情况,将老挝划分出7个铅锌矿成矿远景区.万荣(Vangviang)为重要的一级铅锌矿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3.
火山村铅锌矿属中低温热液铅锌矿床,矿体产于构造裂隙带中,围岩蚀变有碳酸盐化、硅化、褐铁矿化、萤石化、泥化.其中尤以硅化、碳酸盐化、褐铁矿化、萤石化与矿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高永伟 《甘肃地质》2013,22(4):58-62
甘肃岷县耳阳沟铅锌矿处于西成矿田西延地段,茶埠一沟脑里帚状构造撒开部位,铅锌矿体主要分布在耳阳沟背斜北东翼的中泥盆统榆树坪组地层中,主要岩性为硅化灰岩、板岩、钙质粉砂岩,矿体的顶底板围岩均为泥灰岩.矿体与围岩界限比较明显。矿床平均品位Pb+Zn为5.13%;伴生组分Ag、Cd等。文章通过探讨该矿床地质特征,从地质、化探等方面分析成矿条件,认为泥盆系是本区的矿源层;矿体赋存于NW向断裂蚀变带中,断裂为导矿、容矿构造,区内化探异常均与已知矿体相对应,是地质找矿的重要标志。区内围岩蚀变发育,也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5.
孟贵华 《云南地质》2014,33(3):380-383
会泽铅锌矿近矿围岩主要为下石炭统摆佐组碳酸盐岩,矿区顺层的层间构造破碎带为最佳的容矿构造.矿床经历了早期热水沉积,主期热动力叠加成矿、以及后期表生氧化淋滤改造等多期,多阶段复杂的成矿过程.  相似文献   

16.
杨宗文  刘灵 《云南地质》2014,(4):503-507
通过对镇远地区金堡、都坪、小溪铅锌矿床开展碳、氧、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显示:都坪和小溪矿床成矿物质来自于海相蒸发岩或沉积地层,金堡矿床成矿物质很有可能来自于地壳深部的岩浆源.结合区域构造及矿床特征分析,可以认为镇远地区铅锌矿床可分为与海相沉积地层及深部岩浆作用有关的两种成因类型的矿床.  相似文献   

17.
澜沧老厂银铜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澜沧老厂银铜铅锌矿床为我国西南三江地区重要的多金属矿床.文中综合分析了该矿床的地质特征,认为其成因与火山喷流沉积作用、火山期后热液改造作用密切相关,成矿流体为岩浆水和大气降水或海水的混合水,成矿物质主要为幔壳混合来源.  相似文献   

18.
西邑铅锌矿取得深部隐伏矿找矿的重大突破,为扩大找矿成果,在其外围有利成矿地段开展地质勘查工作.应用激电中梯、激电测深和EH4等综合物探方法预测找矿靶区,在深部隐伏矿勘查中能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赵准 《云南地质》2007,26(1):1-14
矿床形成于兰坪-云龙古新世湖盆东部,沘江同生断层西侧的次级坳陷。容矿岩系为古新统云龙组中、上段。中段为重力滑塌岩块及角砾岩相-构造活动型冲积扇相沉积;上段为河口砂坝相沉积。矿床两层结构明显:上部是化学沉积成矿系统;下部是补给成矿系统。两系统的矿体形态、矿石类型、结构构造、矿化及蚀变强弱均有显著差异。矿床显示SEDEX型(Sedimentary Exhalation喷气沉积的缩写)矿床特征。成矿物质系深源,硫来自硫酸盐经分解而产生的还原硫,成矿介质属混合水。矿床在有利的聚矿次级坳陷、导矿同生断层、有利矿化沉积岩相、上下屏蔽层圈闭及外来岩系掩埋等条件下耦合形成。属陆相SEDEX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20.
四川大梁子和天宝山铅锌矿床地球化学差异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矿床宏观地质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的讨论,认为天宝山和大梁子矿床是构造-岩浆-热液形成的矿床,形成于晚燕山期-喜马拉雅期,与印度-欧亚板块碰撞作用诱发的陆内造山有关.天宝山和大梁子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差异,是构造-岩浆-热液运移路径所在地质环境的差异所致,反映了双会地区在复杂地质演化过程中,沿构造带走向所形成的地质环境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