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陇东盆地洛河组深层地下水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陇东盆地水资源匮乏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近年探明陇东盆地白垩系洛河组地层赋存巨厚地下淡水,这对缓解该地区水资源短缺有实际意义.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深层地下水资源,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分析陇东盆地深层承压水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深层地下水的更新能力、含水介质的水力特性及地下水资源开采实质等属性特征和深层地下水的可利用性.通过对典型水源地的参数求解、解析法试算等探讨了陇东盆地深层地下水的开采.陇东盆地白垩系深层地下水资源开采虽以消耗弹性储存量为主,但地下水储量丰富,开采条件好,可适度开发利用;同时,提出分散部署中、小型水源地,采用分阶段、分区域的开采方案,最后对开采井的成井工艺和深层地下水的保护措施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深层地下水及其可利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层地下水是指地质历史时期特定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现代补给来源很少、恢复更新速度极其缓慢的地下水。国内外专家对区域大型沉积盆地中的深层地下水的运移机制存在不同的认识,根本的分歧在于是否存在水力连续性。尽管在学术上存在着主张和反对开采深层地下水的争论,但实际情况却是世界上许多干旱国家和地区正在开采或计划开采深层地下水,并且作为主要的供水水源。深层地下水的开采主要是开采其储存量,其可利用限度取决于是否允许消耗其储存量及允许消耗多少储存量。开采战略要么是选择长期开采要么是选择替代解决办法,如果选择前者,那么分阶段、分层位开采并给予其足够恢复、更新的时间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2016,(5)
衡水市区深层地下水严重超采,引起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基于地下水均衡理论,建立地下水均衡模型,确定浅层地下水对深层地下水越流补给量,提出深层地下水开采资源的资源构成,为合理开采深层地下水资源,保护地质生态环境,完善地下水压采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尹念文  刘心彪 《地下水》2012,34(6):19-20,41
通过对陇东盆地长庆桥白垩系深层承压水水文地质勘探,采用非稳定流抽水试验资料,对长庆桥深层承压水的渗透系数和弹性释水系数等重要水文地质参数进行计算,并分析其可靠性。为陇东盆地深层承压水长庆桥水源地地下水资源的评价求取必要参数,对今后陇东盆地深层地下水的勘查工作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滨州市深层地下水开采量主要由弹性储存量、越流补给量、径流量、压密释水量组成,地下水滞留时间长,更替时间缓慢.通过40年来深层地下水水动力场、水化学场和开发利用状况分析,认为过量开采是深层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和降落漏斗形成的主因,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快速扩展是咸水入侵的根本原因.采用解析法计算两个约束条件下深层地下水的允许开采量2001.9 m3/a.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和防止成水入侵,提出了限量开采、回灌补源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赵文敏 《地下水》2008,30(6):19-21
运城盆地中深层地下水是当地工农业及城乡人民生活最主要的供水水源,多年来由于不合理的开采已形成了千余平方公里的下降漏斗,通过对多年地下水动态资料的分析研究,确定了运城盆地中深层地下水的可开采资源量,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中深层地下水可更新速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缓解鄂尔多斯能源基地的供水压力和为当地水资源评价、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研究该区主要供水水源地的白垩系盆地地下水可更新能力。地下水中溶解无机碳的动力行为可以近似认为与地下水相同,因此,地下水系统中14C的输入、输出浓度可以提供地下水系统可更新能力的重要信息。利用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中、深层地下水14C数据,以地下水更新速率为指标,通过同位素数学物理模型定量评价了盆地中、深层地下水的可更新能力。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可更新能力随埋藏深度的增大而减弱,中层地下水更新速率多为0.1%/a~1%/a,可更新能力较强;深层地下水更新速率绝大多数都小于0.1%/a,可更新能力较弱;盆地北区地下水可更新能力整体高于盆地南区。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天然水体的环境同位素组成表明,区内各种地表水体(河流和湖淖)在δ18O和δD图上主要分布在雨水线右侧,其关系线的斜率明显小于雨水线的蒸发线,集中反映蒸发作用对地表水体的影响。盆地内地下水大致集中沿雨水线分布,反映了白垩系盆地内地下水为大气降水成因。盆地南北两区地下水的环境同位素具有明显差异性特点,集中体现了盆地南北两区水循环条件的差异。盆地北区各含水岩组间地下水垂向水力联系比较密切,垂向运动特点比较明显,现代水积极循环带的深度为200 m;南区地下水分层性明显,以水平径流为主,现代水积极循环带的深度为160 m。区内浅层地下水以富氚和高14C含量为特征,反映为现代水补给;而中、深层地下水则以贫氚和低14C含量为特征,反映为地质历史时期补给。  相似文献   

9.
西北地区水资源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对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如何认识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如何评价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怎样看待深层地下水资源以及开采地下水可能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等,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论述,指出进一步查清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尤其是中深层地下水资源,并加以科学、适度的开发和合理利用,是解决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地下水开发利用中的环境地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地下水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由于开采布局不合理和存在"三集中"以及水文环境地质条件脆弱等因素,出现水位逐年下降,并形成区域性超采漏斗,致使部分地段地下水资源枯竭、水质咸化和诱发地面沉降、地裂缝、岩溶塌陷等诸多环境地质问题。本文着重分析全省深层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四个阶段、主采层区域水位降落漏斗的发展过程和因深层水超量开采诱发的水资源枯竭、水质咸化和地面沉降、地裂缝、岩溶塌陷等环境地质问题的发育特征及演化趋势,从地下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地下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西部额济纳盆地土地荒漠化发展态势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查明额济纳盆地荒漠化的发展趋势及其成因,通过野外调查、遥感解译、样品测试及资料收集对比,从环境地质学的角度对额济纳盆地荒漠化的发展态势和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目前额济纳盆地土地荒漠化呈发展态势,环境在进一步恶化。认为荒漠化过程主要受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青藏高原隆升所引起的西北地区的干旱化趋势,是研究区荒漠化发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盆地内的构造沉积背景决定着荒漠化的类型,水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额济纳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速度。同时,当前人为因素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很大,人类对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加速了荒漠化的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12.
王明健  潘军  高红芳  黄龙  李霞 《地学前缘》2022,29(2):294-302
目前的勘探成果表明,南海北部到东海南部的广阔海域普遍发育中生代地层,但是除了在台西南盆地发现工业油气藏之外,其他地区的中生界尚未有大的勘探突破。本次研究将中生代南海北部—东海南部作为一个整体,开展大地构造背景分析,厘清各构造时期盆地的性质及其形成演化机制,探讨油气资源潜力。结果表明:南海北部—东海南部从晚三叠世到白垩纪整体为一个大型盆地,盆地的演化受其周围板块相互运动所控制;晚三叠世(T3)主要受特提斯构造域控制,发育被动陆缘边缘海沉积盆地;从早侏罗世(J1)到早白垩世均受古太平洋板块(伊泽奈崎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机制的控制,其中早—中侏罗世(J1-2)发育弧前坳陷盆地,晚侏罗—早白垩世(J3—K1)盆地性质为弧后断陷盆地;晚白垩世(K2)受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的联合控制,性质依然为弧后断陷盆地,与前期相比,裂陷强度加大;海水由东南方向侵入,地层垂向上由海相向陆相逐渐过渡,由东南向西北和东北方向,水体逐渐变浅,亦由海相向陆相逐渐演变;中生界在南海北部潮汕坳陷等地区发育深海相和海湾相泥岩,在东海南部基隆坳陷也发育良好的海湾相泥岩,生烃潜力大,具有形成大型油气藏的物质基础和地质条件,勘探潜力巨大。本次研究结果可以为南海北部—东海南部中生界的油气资源勘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龙正发  李国然 《云南地质》2007,26(3):347-351
平远盆地属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特别复杂的高原裸露型岩溶盆地,洞穴资源十分丰富,但找水十分困难。盆地大水量的水文井与地质构造有关,特别是与断裂构造关系密切。富水块段都处在特殊地质构造位置和水文地质单元上,这些规律性对探索平远盆地找水方向和选择供水井位置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4.
为提升对长江流域水文地质和地下水资源的认知程度,突破以往单独从地表水或地下水角度进行评价的局限性,长江流域水文地质调查工程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和水循环理论为指导,充分考虑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化关系,将水文地质单元和地表水流域有机结合,划分长江流域地下水评价单元,建立典型地下水资源评价模型,开展了新一轮长江流域地下水资源评价。评价结果表明:(1)长江流域水循环要素时空分布不均,降水以中游最多,并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地表径流主要集中在夏季,且长江北岸比南岸集中程度更高;蒸散发量总体上呈现东部高于西部的特征,最大值集中在长江中游一带;长江流域地下水位总体保持稳定,丰枯季水位变化总体不大,一般小于2 m;长三角超采区的地下水漏斗面积已明显减小,相关环境地质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2)2020年长江流域的地下水资源总量2421.70亿m~3/a,其中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2092.79亿m~3/a,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331.35亿m~3/a;地下水储存量较2019年整体略有增加趋势,其中四川盆地最为明显,共增加23.72亿m~3。(3)长江流域的水质上游优于下游,优质地下水主要分布在赣南地区和大别山南麓一带,部分地区水质较差的主要原因是原生劣质水的广泛分布。长江流域地下水开发利用水平整体很低,局部地区由于过往不合理的开发所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已得到缓解,岩溶塌陷、地面沉降等问题得到了较好控制。建议适当开发利用赣南地区和大别山南麓一带优质的基岩裂隙水。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东部勃利盆地在早白垩世为陆缘断陷盆地。经晚白垩世和新近纪的构造反转改造后,呈改造残留型含油气、含煤盆地。该盆地在下白垩统发育有厚度较大的暗色泥岩和多套煤系地层。盆地内源岩有机质以生气为主,煤系地层为重要的气态烃的来源。在研究了勃利盆地中生界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运用蒙特卡罗法初步估算了盆地内的油气资源量,得出盆地油气资源量的概率分布函数图,取得不同概率下的油气资源量值。盆地的中部断陷为有利含油气区。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在松辽盆地外围寻找油气资源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安塞-靖边-吴旗地区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东北部,地下水赋存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型潜水、白垩系潜水及承压水。南部黄土梁峁区第四系潜水十分贫乏,北部沙漠-冲积平原潜水资源较为丰富。白垩系含水层广泛分布,水质好,水量丰富,是区内工业用水主力开采层位,安塞-坪桥以东白垩系地层缺失,地下水资源十分贫乏,为严重贫水区。地下水资源计算结果表明:该区白垩系地下水静储量巨大,达2 462.35亿m^3,但调节储量较小,仅为4.816亿m^3,地下水资源总体较为贫乏。  相似文献   

17.
王宇  张华  张贵  蓝芙宁  王秀艳  万龙  刘宏 《中国岩溶》2021,40(4):644-653
在调查研究典型喀斯特断陷盆地水文地质特征、地表水文过程、“五水”转换及水资源均衡,研发地下水高效开发利用、地表水调蓄、水污染风险评估与水质修复、农田节水灌溉及土壤保墒、水资源优化调控等系列技术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和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构建了喀斯特断陷盆地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模式,包括理论与技术支撑体系和开发利用工程体系两个层次。前者的基本构成及内涵为: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作流程、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撑,是模式的理论与技术内涵;后者为沿着盆地地表、地下水的形成、运动和转换过程,从上游山区到下游河谷区,逐级分区部署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体系,工程布局做到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大、中、小、微型并举,集中供水与分散供水兼顾,同时系统推进水质修复、水循环利用、节约用水等措施,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和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8.
燕山地区土城子组划分、时代与盆地性质探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燕山地区土城子组分布广泛,顶底清晰,是本区最具特色的岩石地层单位之一。区域地质对比研究表明,燕山西部土城子组与燕山中东部土城子组在地层、时代上有较大的不同,西部盆地中髫髻山组火山岩不发育或很少发育,土城子组在地层划分上常包含九龙山组或髫髻山期火山岩,时代为中晚侏罗世(J2—J3);东部盆地普遍发育髫髻山组火山岩浆或火山-沉积地层,土城子组划分与层型剖面一致。古生物化石和同位素年龄研究表明:土城子组时限在156~139Ma之间,属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土城子期盆地沉积的不对称性,相分布特征,古水流等指示其形成在一个挤压作用下的陆内火山-沉积盆地环境。  相似文献   

19.
Comprehensive analyses were made based on seismic prospecting data, electrical prospecting data and basin simulation data as well as regional geological data and thorough discussions were conducted about the complicated structures, features and evolution of Hefei Basin in Early Cretaceous in this study, and it was derived that that Hefei Basin was a composite basin formed dur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tress field from compressive toward tensile in Early Cretaceous. In other words, this basin was a foreland basin of gliding-thrust type, which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Dabie orogenic belt in the south side in the early to middle period of Early Cretaceous, while being a strike-slip basin of pull-apart type, which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activity of Tanlu fracture in the east side in the middle to late period of Early Cretaceous. Moreover, the potential Lower Cretaceous oil and gas system in the pull-apart basin and the vista for its prospecting were explored in this study. Tectonism of the Tanlu fracture was further discuss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basin, and it was pointed out that this is beneficial and instructive to the oil and gas prospecting in Hefei Basin.  相似文献   

20.
松辽盆地咸含水层埋存CO2储存容量初步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沉积盆地深部存在体积巨大的咸含水层,是很好的埋存CO2的地质储体。可靠合理的估计CO2储存容量是选择场址的重要前提。目前国际上较为通用的评价CO2储存容量是金字塔评价方法。松辽盆地咸含水层岩性以白垩系的嫩江组砂岩和青山口组砂岩为主,空隙发育较好,盖层连续完整且封闭良好,决定了其可以作为储存CO2的地质储体。以松辽盆地为实例,估算了咸含水层CO2理论储存容量大约为6916G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