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加强我国富油煤合理开发对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提升油气自主保障能力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查明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典型矿区富油煤赋存特征,基于煤炭勘查资料和样品测试结果,对比了可采煤层焦油产率变化特征,分析富油煤时空分布规律,探讨富油煤赋存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可采煤层焦油产率均值呈北高南低趋势,古城矿区为9.22%~11.6%,府谷矿区为8.49%~11.02%,吴堡矿区为5.15%~6.89%;古城–府谷矿区主要发育富油煤,古城矿区富油煤分布以环带状为主,府谷矿区含油煤呈分散状发育于富油煤之间,吴堡矿区以含油煤为主、富油煤少量分布、高油煤不发育;府谷矿区7煤属富油–高油煤,其高油煤分布面积占比高达23%,且3、4、8煤中富油–高油煤分布面积占比均超过94%;随煤化程度升高,富油煤发育频率降低,中低阶煤分布区最有利于富油煤的赋存;煤焦油产率与活性组分、氢含量、灰成分中钙、镁、硫氧化物含量及镜惰比(V/I)、H/C原子比、挥发分产率呈正相关,与惰质组、石英、黏土矿物含量和灰分产率呈负相关;沉积环境的闭塞、还原和碱性程度越高,越利于富油煤生成和赋存。煤化程度、成煤物质、沉积环境和无机沉积作用共同影响着富油煤赋存特征。古城–府谷矿区富油煤资源潜力巨大,建议加强富油煤保护性开采和高效化利用。   相似文献   

2.
石灰煤矿位于云南省大关县,矿区地质构造为一简单的宽缓向斜;矿区煤系地层为石炭系下统旧司段(C1dj),该地层中产2层煤,从上至下编为M1煤层和M2煤层,M2煤层为可采煤,厚0.71m~1.75m。煤层结构单一,厚度及层位相对稳定,煤质牌号属无烟煤类WY3。  相似文献   

3.
洛旺煤矿区是云南重要的煤产地,煤类以贫煤为主,局部为无烟煤。根据地质勘查成果及煤质测试资料,系统分析了该区主采煤层C5煤层的煤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探讨了影响煤质变化的地质因素。结果表明:区内C5煤层硫分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增大,灰分产率自东向西逐渐降低,这一规律主要受自西向东陆相到海陆交互相沉积环境变化的控制。在平面上煤类表现为煤矿区中部为无烟煤三号,东西两端逐渐变为贫煤,分析认为深成变质作用是造成煤类变化的主要原因。矿区中部煤层埋深较东、西两端大,煤变质程度相对高,根据构造条件推测,后期的动力变质作用对矿区中部煤变质程度的加深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技术,对乌达矿区低温氧化和新鲜煤样进行了红外光谱测试,通过两类煤样的特征官能团吸光度的对比分析.揭示了煤在氧化前后特征官能团的变化规律:氧化后的煤样中脂肪族和芳烃CH减少,酸酐C=O从无到有,芳烃骨架C=C基本不变,进而研究了其对煤自燃倾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脂肪族和羟基含量越高,煤自燃倾向性越大。  相似文献   

5.
该矿区为上二迭系地层组成一复向斜,在主勘对象C煤组约300米的区间内,含煤2层以上,其中主要可采4层,次要2层,由于沉积环境和后期构造影响,煤层厚度多不稳定,分叉、复合、尖灭现象较普遍,如C5煤层的厚度变化由0~8.4米,各主煤层平均厚度  相似文献   

6.
为了深入探究不同煤岩类型储渗空间的特征及其差异性,选取了韩城矿区4种不同煤岩类型的中煤阶样品,采用低 场核磁共振技术,实现了对韩城矿区不同煤岩类型孔裂隙的识别和有效孔隙度差异性的精细描述和定量表征,并在此基础 上基于离心前后累计振幅曲线求取了孔裂隙系统划分的阀值T2C1和T2C2,实现了对不同煤岩类型孔径结构分布的重构。实验 结果表明:不同煤岩类型煤样的T2谱形态差异较大,从光亮煤到暗淡煤,T 2谱由双峰大孔隙型逐渐过渡到双峰小孔隙型, 且T2C截止值和有效孔隙度均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并由求取的阀值T2C1和T2C2计算得到的三大孔裂隙系统孔径分布可知, 从光亮煤到暗淡煤,储层的孔裂隙结构由渗流孔型逐渐向综合型和扩散孔型过渡。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古叙矿区石宝矿段详查水文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阐述了C17煤层开采的充水含水层的富水性,采用突水系数法分析了C17煤层的底板突水危险性,为下步矿段内井田勘探阶段水文地质工作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大峰矿地质勘探煤质资料为基础,采用Surfer和AutoCAD绘制了下组煤五煤灰分、挥发分、硫分、发热量等值线图,总结了五煤煤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灰分、发热量在矿区中心变化最明显;从矿区边缘向中心,灰分逐渐增加,至矿区中心达到最高;发热量逐渐降低至矿区中心达到最低。矿区中心部位的煤质相对稍差,东西靠近边界部位煤质稍好。圈定的无烟煤范围为大峰煤矿下组煤五煤的合理配采和煤炭产品质量调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石嘴山煤田汝箕沟矿区侏罗纪的二煤、三煤和石炭井矿区二叠纪的四煤、五煤为研究对象,采用低温灰的化学组成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对煤中矿物特征做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汝箕沟矿区样品与石炭井矿区样品在化学成分、灰成分指数、Si和Al比值上,都具有明显差异;汝箕沟矿区样品X衍射图谱的波峰最大值远远小于石炭井矿区的样品值,两者的图谱形态也存在很大差异;汝箕沟矿区样品中以高岭石、伊利石、石英为主,其它很少,高岭石约占65%;石炭井矿区样品中以高岭石占绝对优势,约占85%,其他矿物含量较少。化学组成分析的结果和X射线衍射分析的结果具有较好的对应性。  相似文献   

10.
K2灰岩是开采本矿区下组煤的直接充水水源,为查明开采下组煤时的矿井涌水量,在本矿区进行了专门水文地质勘探,根据其计算结果进行可行性分析认为,本矿区开采下组煤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