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南京玄武湖地名考文/商伟凡玄武湖,为六朝古都南京首屈一指的风景名胜区。这片广阔达6000多亩的水面,古名桑泊,曾用名不下十个,其中“玄武湖”之称始见于南朝刘宋时期,又以地处钟山之后而俗称“后湖”。湖上,散布着名曰环洲、樱洲、菱洲、梁洲、翠洲的五座...  相似文献   

2.
玄武湖史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玄武湖是南京著名的风景区,位于钟山与长江间的一座大湖,原来直通长江,后来几经变迁,湖面逐渐缩小,现在全湖面积472公顷,其中水面368公顷,陆地104公顷,平均水深1.5米左右,环湖周长10余公里,是南京市区的第一大湖。 玄武湖古名桑泊,秦汉时比较荒凉,湖边的山麓地带都是丛葬地,如南朝时曾在湖滨发掘出一座王莽时期高级官吏大司徒鄄邯的墓葬(距今约2000年前)。东吴定都  相似文献   

3.
中华门城堡     
中华门城堡,是南京十里秦淮的一处景观,由于它居世界古城堡之冠,又可称为十里秦淮胜迹中又一个“世界之最”。 站在古城堡前,我不禁深深地被这座古城堡所感染,只见城门上方“中华门”三个字格外引人注目。透过中华门又可见到里面三道瓮城,雄伟壮观,令人称绝。 为我们作导游的中年男子深情地介绍说:“这座古城堡,原初是南唐都城的正南大门,1366年再次动工兴建,历时21年。由于它形似陶瓮,古称瓮城”,到了明朝改称为“聚宝门”,因为它正对聚宝山(即现在的雨花台),直到1931年,才叫“中华门”。一段不寻常的历史就是…  相似文献   

4.
南京,历史上曾有十个朝代先后在此建都,素称十朝都会。南京城历史悠久。远在6000多年前,在玄武湖湖畔,就出现了原始的村落。这个村落便是名城南京的雏形。到了春秋时代,公元前495年,吴王夫差在现今朝天宫后山上建立冶铁作坊铸造兵器取名冶城,这是最早出现于南京的一座土城。公元前306年,楚  相似文献   

5.
南京城名史     
南京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曾有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和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在此建都,素有“十朝古都”之誉,南京这座城市的名称也伴随着历史的变迁,经历了多次城名更迭,南京最早的城名要追溯到6000年前的冶城。  相似文献   

6.
风景名胜区的景点景物,大体包括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中国的风景园林,在构造中,似乎更注意在优美的自然景物中,建造一些诸如佛寺、楼阁、陵墓、亭廊、台榭、雕刻等建筑,以增添它的人文内涵。 随着历史的变迁与时代的变化,很多古代的景点消失了。以致游人只能在古籍的记载中知道它们。这真是一种遗憾。近日报载:南京各家园林都在发掘一批有历史典故的古代景观,以凸现公园的文化内涵。这里面除古林、清凉山、燕子矶、栖霞山外,自然也包括全国著名的城市湖泊风景区──玄武湖。 玄武湖的古代景点十分丰富。这些古景点有的至今尚存,…  相似文献   

7.
南京汤山温泉因“四季如汤”而得名,水温不受季节影响,常年保持在摄氏50度至摄氏60度之间。 西安骊山温泉即华清池,水温常年保持在摄氏43度左右。这座温泉发现于西周时代,644年唐太宗在此  相似文献   

8.
一、清代沈阳城概况 清代沈阳城是在明代沈阳中卫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据《辽东志》记载:“沈阳城,洪武二十一年,指挥闵忠因旧修筑,周围九里三十步,高二丈五尺。池二重,内阔三丈,深八尺,周围一十里三十步;外阔三丈,深八尺,周围一十一里有奇。城门四:东日永宁,南日保安,北日安定,西日永昌。”顺着四座城门,城内形成由南向北、自西向东的两条大街,  相似文献   

9.
南闾 《中国地名》2011,(4):72-73
朱自清先生曾经说过:“逛南京就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时代的遗痕。”南京的每一条“老地名”,或附载一个古老的动人故事,或镌刻一段不凡的历史,或彪举一个杰出人物,或蕴含某种意义,或表现某种民俗史实。南京地名,承载了古都千年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在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地名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具有相对稳定性,往往实体变化了,而反映历史的文化信息仍然保留在地名之中。透过纷繁复杂的地名,  相似文献   

10.
薛光 《中国方域》2004,(3):28-29
眼下,南京长江上的第三座跨江大桥正在夜以继日加紧施工,媒体时有这座桥梁进展情况的报道,市民们都在热望这座大桥早日竣工通车,使与之连接的绕城公路名实相副。虽然大桥仍在建设之中,由于“南京长江三桥”的名声早就饮誉全国,它的取名问题是否妥当合适已引起许多人的极大关注,连人大代表也提案此事。笔者从事地名管理多年,对此深有同感,谈几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1.
距河北省玉田县城东20公里处,有一座清代所建的庙宇——净觉寺。该寺占地100亩,规模宏伟壮观、工艺精巧,独具风格,现为河北省重点古迹保护单位。 这座古刹,最初取佛教净业悟真空而得名。据乾隆年间《重修碑记》载:“惟兹净觉寺,僧众师祖居于此,传始于唐,阅乎五代炎宋,历元明而底于今。”可知其历史久远,  相似文献   

12.
东南名园──上海豫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园,坐落在上海市区城隍庙附 近,为江南园林艺术瑰宝之一,始 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是 原明代四川布政使潘允端为侍奉他 的父亲明嘉靖年间尚书潘恩所筑, 取“豫悦老亲”之意,因名“豫 园”。解放后,为了保护这一珍贵 的文化遗产,党和政府拔专款对豫 园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1982年被批准列为全国重点文明保护单位。全国大体分为仰山堂、大假山景 区、万花楼景区、点春堂景区、会 景楼景区及玉玲珑景区,每个景区都有独特的景色。 从豫园的大门进去,首先映入 眼帘的是一座宏敞的万堂,名日 “三穗堂”,面宽五间,…  相似文献   

13.
赫图阿拉城——故宫的“故宫”? 中国现保存完好的故宫有两座——北京故宫和沈阳故宫,有关史学家称,赫图阿拉城是故宫的“故宫”。 “赫图阿拉”,满语是“横岗”的意思。1559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在此地出生。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人部落后,在这座城里龙袍加身,建立了清王朝的前身——后金。之后,清王朝从这里挥戈中原,这座“龙兴之地”也由此而驰名神州。  相似文献   

14.
在深圳西部新改建一座“中山公园” ,这座公园景观与其他地方同名公园不同 ,它是以纪念孙中山先生为主 ,集纪念、历史和休闲为一体的公园 ,并且还真正体现出纪念性主题公园的真谛。公园的南入口 ,并没有大门 ,是根据原来的地形 ,建成的一开放式的广场 ,园前大量的棕桐树、椰子树让人感受到南园情调。进入园区 ,由坡上至坡下在轴线上设有流水和喷泉 ,流水与喷泉两侧是盛开的万紫千红的花卉 ,在花卉两侧各有数十米宽的台阶引导而上 ,在台阶两侧均是依山塑石 ,塑石有相连多种形状的山洞。在进入园区的右边山石的石壁上刻有我国著名书画家关山月…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全社会的地名意识,弘扬南京优秀历史文化,宣传地名管理法规,提高南京城市形象,反映该市建设新成就,南京市地名委办公室、南京市区划地名学会和《南京日报》社于1月5日至16日联合举办了2004年“南京十佳新地名”评选活动。这次“南京十佳新地名”评选活动是继“2002、2003年南京十佳新地名”后的又一次全市性的地名评选活动。2004年南京11个市辖区内依法新诞生了道路、居民区、高层建筑、综合性建筑、广场等地名358条,此次评选就是在这些新增的地名中选出十个最佳地名,其中选出5条道路名称和5个高层建筑、住宅区名称,组成2004年“南京…  相似文献   

16.
湘西龙山县里耶古城出土的2200 年前的乘法口诀表等2万枚秦简,以文 字的形式将秦王朝的历史生动地“复 活”了!刚从考古现场匆匆赶回的湖南 省考古研究所所长袁家荣向记者披露 了这一令人振奋的消息。 “这是一座价值不可估量的文化宝库。这些秦简记载的丰富历史内容是继 兵马俑后,秦代考古的又一惊世发现, 蕴涵着巨大的学术价值。可能改写战国 历史,也给自称为‘本地人’的中国土家 族起源提供了直接的佐证。” 袁所长在众多的简牍中带回4片 木简,木简上刻有清晰可辨的黑色字 体。一片为反映当地民族关系的内容, 上面可辨出“越人城邑反蛮”宇样,这对 考证秦汉时期的湘西地区有哪些民族 居住有重要史料价值。一片上书“迁陵 已邮行洞庭”字样。袁家荣解释说,这是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名》2011,(8):68-69
巢湖因湖得名,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城市,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约4000多年,古称“居巢”、“南巢”等。现已考证巢湖水下的确有座古城遗址,而它可能是带着当时已相当高的文明和发达程度,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沉没的。  相似文献   

18.
武越 《中国地名》2011,(5):26-33
日前,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在陕西西安隆重开幕。这是继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之后在我国举办的又一重大国际盛会。本期“中华名地”栏目,让我们共同走进西安这座世界历史名城,去感受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绿色时尚,一睹千年古都西安的绝代风姿。  相似文献   

19.
洛阳桥坐落于福建省泉州市东约10公里、与惠安县分界的洛阳江上。洛阳桥又名“万安桥”,是一座梁式石桥。由于桥坐落在古时万安渡的地方,故而得名,始建于北宋皇祜五年(1053年),嘉祜四年(1059年)竣工,工程历时7年。桥原长1200多米,宽约5米,有46座桥墩,500个扶栏,28个石狮,7座石亭,9座石塔,规模宏大,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梁式石桥。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名》2011,(12):77-77
九门口长城,因其城桥下有九个泻水城门而得名,水势自西向东直入渤海,气势磅礴,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享有“水上长城”的美誉,系全闻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东北地区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