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吴根耀  关静 《地质科学》2005,40(1):15-15
95岁高龄的老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崔克信编撰的《中国西南区域古地理及其演化图集》2004年由地震出版社出版。全书共两部分:文字部分共15章,514页,839千字。第一章绪论,简要介绍了编图的主导思想、基本观点和图面设计(图例)。第二章至第九章分别探讨了中国西南地区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和三叠纪的地层组合、  相似文献   

2.
《古地理学报》2004,6(4):418-418
著名古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95岁高龄的崔克信先生等的专著《中国西南区域古地理及其演化图集》,已于2004年5月由地震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3.
新书介绍     
《地质论评》2005,51(2):127,155-155
崔克信等著 .中国西南区域古地理及其演化图集 .北京 :地震出版社 ,2 0 0 4。文字 5 14页 ,附 4开 (A2 )彩色图件 2 7幅 (其中通用图例4幅 ,古地理图 19幅 ,14 0 0万 ,震旦纪—三叠纪每世一幅 ;古构造演化图 4幅 ,1〕40 0万 ,前寒武纪、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和印支期各一幅 )。定价 :15 0元。作者编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观点是 :“现在是过去的钥匙”,今天的自然地理景观是现实的 ,看得见的 ,甚至可以摸得着的。了解了现代自然地理的方方面面 ,掌握了它的特点和内涵 ,再把它应用于过去历史时期的古地理研究 ,是完全必要的。“将今论古”是研究…  相似文献   

4.
谢良珍 《地球学报》1988,10(1):149-157
本文以系统工程原理将《中国古地理图集》编制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根据《图集》编制各阶段的工作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按系统论构成了“《图集》编制系统图”。又将《图集》作为古地理信息的载体和通道,叙述了《图集》系统内古地理信息传输的过程和特点,最后简述了为实现《图集》系统的各项目标、达到古地理信息传输目的所采取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2012年4月,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负责编制完成的《中国典型县(市)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图集》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图集以县(市)为单元,共分5卷(华北东北卷、华东卷、华中华南卷、西南卷和西北卷),由  相似文献   

6.
<正>为了进一步促进古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学术交流、发展与创新,为了促进《古地理学报》(英文版)的建设与发展,从而把《古地理学报》(英文版)早日办成国际化的先进的学术期刊,定于2017年9月23—25日,在中国四川成都西南石油大学召开第三届国际古地理学会议。会议发起单位依次为:《古地理学报》(英文版)编辑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西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学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煤田地质委员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地理图集》(下面简称《图集》)属於概略性古地理图,是一本八开本的综合性图集,由多种专业类型的全国性图件和地区性图件123幅及20万文字说明和英文摘要组成。《图集》从设计、编绘、制版、印刷历时数年,经地质人员、制图人员、制印人员、出版工作者等多方通力协作,现已正式出版发行。本文希望通过总结与探讨《图集》制图设计与编制工作中的某些有关问题,能有助于小比例尺大区域岩相古地理图的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8.
扬子准地台西南陆缘的活化与右江地槽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来,笔者在研究中国三叠纪古地理时,曾注意到右江区的地台活化和地槽再生的地史演化历程,及其对过程特征的溯源探索和认识。本文主要应用古地理、古构造、古生物地理等分析方法,对右江区进行历史发展阶段的剖析。当前,主要获得以下初步认识:(1)右江印支地槽发育于扬子准地台西南陆缘区,而非华南加里东褶带。(2)地槽再生,是扬子西南陆缘长周期递进式活化的结果。其初始活化期,是整个华力西期。活化型式是陆壳深断陷的区域地堑带。(3)地槽萌发于晚二叠世,而非早三叠世。回返期是前诺利期,而不是中三叠世晚期。因此,按传统划分它是一个晚海西—印支地槽带。(4)右江地槽的构造演化,包括陆内裂谷和弧后边缘海两个发展阶段。按构造分异,可区分出岛弧带和弧后三个差异沉降的断块区。(5)本文初步厘定了右江地槽北缘的地质、地理边界。 此外,文中尚指出研究本命题的普遍意义在于,它涉及:(1)我国印支构造旋回下限的合理划分;(2)对我国印支期构造活化或构造过渡型式的同一性和多样性的认识;(3)位于滨太平洋域和特提斯域交接地带的构造演化及其特征的探讨等。本文对这些重要问题,均有不同程度的涉及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由王鸿祯教授任主编、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和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等四个单位三十余名科技教学人员联合编制的《中国古地理图集》即将出版.本《图集》是在广泛研究了建国以来地层、构造、古生物、岩石、  相似文献   

10.
20 0 1年 5月《古地理学报》获得国家批准 ,有了期刊出版许可证和刊号 ,属正式刊物。《古地理学报》是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石油大学 (北京 )、石油大学(华东 )、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天然气所、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和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校区 )主办的地学类学术性期刊 (季刊 ) ,主要刊登国内外古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或学术领域的文章 ,如岩相古地理、生物古地理、构造古地理、地层古地理、层序地层古地理、自然地理古地理、第四纪古地理、古地理研究方法、沉积环境、沉积相、古生态、古气候、古地貌、古水文…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敬爱的王鸿祯先生百岁诞辰纪念,我们怀着崇高的敬意,深深怀念这位为中国地质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前辈大师。 王鸿祯先生博学多才,学术造诣深厚,研究领域包括古生物学、地层学、古地理学、前寒武纪地质学、大地构造学和地质学史。在地层古生物和古地理方面,建立了四射珊瑚的系统分类和演化阶段;提出了以年代地层和岩石地层为主的地层分类观点,将沉积相与构造背景相结合,区别不同的古地理格局和古构造框架,主编出版了《中国古地理图集》;提出了层序地层学的分类级别体系及其与天文周期之间的可能联系。在大地构造与全球构造方面,提出了构造名词体系和中国及全球的基底构造单元和构造发展阶段的划分;提出了以泛大陆(联合古陆)为准的大陆聚散周期的认识和地球史上不同类别和不同级别的节律及可能的天文控制因素;进行了全球古大陆再造的研究,由此形成了全球构造活动论和历史发展阶段论相结合的地球史观。在地质学史方面,提倡以学科史和学科思想史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求“以史为鉴,继往开来”(参看《王鸿祯文集》第465页)。 (1)  相似文献   

12.
靳是琴、李鸿超编著的《成因矿物学概论》(上册)已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成因矿物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意义。由浅入深、简明扼要地介绍了热力学基本知识,为学习成因矿物学提供了基础。全书共分七章。第三章着重论证了矿物发育史及其研究方向,第四章介绍了典型组合中标型矿物的研究意义,矿物标型  相似文献   

13.
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编写、2011年12月出版的《2011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古地理学报》2010年的影响因子为1.064,在全国1998种科技期刊影响因子总排序表中居第105位。兹将影响因子排序前500名之内的地学类和石油地质类部分期刊的影响因子及其排序、总被引频次和  相似文献   

14.
段威武 《地质论评》1960,20(2):95-96
喻德渊所著“中国地质学”一书是1959年8月在北京出版的,全书共十二章,可分为五部分,现简单介绍如下: 第一部分(第一章)是大地构造基本概念;在这章里,作者对地槽和陆台的特征、活动规律,岩浆活动、沉积建造和矿产作了总结性的描述;同时,对地槽区产生  相似文献   

15.
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编写、2012年12月出版的《2012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古地理学报》2011年的影响因子为1.086,在全国1998种科技期刊影响因子总排序表中居第80位。兹将影响因子排序前500名之内的地学类和石油地质类部分期刊的影响因子及其排序、总被引频次和综合评价总分列  相似文献   

16.
岩相、古地理(或称沉积相古地理)研究,是通过对古代沉积岩的研究并与现代沉积类比,辨认其沉积相,从而恢复当时的沉积古地理景观。全国性的岩相古地理图,过去刘鸿允先生和原北京地质学院地史教研室各编过一套概略比例尺图集,1979年在中国地质科学院主编的《中国地层》中,每个时代附了古地理略图。岩相、古地理研究与编图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地质工作。近年来,地质部系统组织了一些地质调  相似文献   

17.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生物灭绝主要受古环境演变的控制.然而,古地理、古构造背景和生物自身因素(如生物的生理特 征)也影响着生物的演化规律及空间分布.从沉积学、放射虫古测深以及生物组合等方面对扬子海盆及其周缘的古地理特征进 行了详细研究,重建其古地理和古构造背景,为华南古-中生代之交生物和环境演化的全球可对比性提供了古地理依据.研究 表明:(1)扬子海盆北缘,从南往北,水体逐渐变深,面向东秦岭-大别深海;扬子海盆南缘深水盆地,从北往南,水体也是逐渐 变深,面向古特提斯洋盆.扬子海盆边缘面向广海表明扬子海盆二叠纪末生物和环境演化具有区域上广泛的代表性甚至全球 意义.(2)扬子海盆北缘盆地的古水深普遍小于南缘深水盆地的古水深.(3)华北板块与华南板块的最终碰撞发生在二叠纪以 后;钦防地区晚古生代为洋盆环境(古特提斯的分支小洋盆),该洋盆一直延续到二叠纪末甚至三叠纪,因此,扬子和华夏古构 造体系西南段的最终碰撞和拼合可能发生在二叠纪末甚至三叠纪.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的研究展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是对中国区域地质调查成果的理论概括,回答所研究地区的地球动力学环境及其在地质历史上的演变。中国占据亚洲东部环太平洋与特提斯构造域结合部位,在过去4亿年期间由具有不同地壳结构、生物地理区系和演化历史的地质体镶嵌拼合而成,具有复式大陆构造的典型特征。中国的区域构造研究有可能在如下方面对全球构造理论作出自己的贡献:(1)与北美、非洲等巨型克拉通相比,中国地台的规模小、刚性化程度低、盖层变形强烈,这种相对高的构造活动性正好提供了有关大陆生长和演化规律的窗口;(2)复式大陆中并列的陆块来自不同源区,意味着中国区域构造的"世界性",因此开展大区域古地磁、古生物-地理区、古沉积、古构造与古成矿作用与环境复位的综合研究,厘清中国各陆块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在全球构造中的位置,必然对完善全球构造演化做出贡献;(3)中国是世界上造山带最多的国家之一,青藏高原和台湾海岸山脉是正在进行中的大陆碰撞和弧-陆碰撞场所,从极为丰富的实例中总结出古、新造山带的类型和基本演化规律,可以丰富全球大陆增生的理论;(4)古特提斯洋从古亚洲退却的过程与路径是迄今尚未解决而长期受人关注的科学问题;(5)中国广泛存在的中—新生代陆内变形与盆山构造-地貌的形成,应该是大陆动力学深入研究的命题;(6)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对环境变化的影响扩展了区域构造研究的领域。面对新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交叉和新技术应用对地学研究的促进,将迎来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研究蓬勃发展的新前景。  相似文献   

19.
自《岩相古地理》(1987年第5期)开始介绍“全球沉积地质计划”(GSGP)的层序地层学以来,引起了地矿部门广大科技人员的极大兴趣,并将其基础理论和基本工作方法引入有关的研究工作,如“黔西南及邻区两类赋金层序与沉积环境”(王砚耕,1990)、“中国南方三叠纪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化”(牟传龙、吴应林,1991),以及在“中国南方岩相古地理及沉积、层控矿产远景预测”项目中的研究等等。最近,又开始了对地表露头(特别是在缺乏地球物理资料和占孔资料的地区)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本工作方法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吴根耀  关静 《地质科学》2006,41(3):499-499
冯增昭、鲍志东、吴茂炳、金振奎和时晓章著的“塔里木地区寒武纪和奥陶纪岩相古地理”。2005年由地质出版社出版。全书共300千字,186页,后附彩色岩石图版8幅,彩色岩相古地理图8幅。冯增昭先生及其学生曾对中国西北的寒武-奥陶系进行过长期的研究,早在1991年即出版了“鄂尔多斯地区早古生代岩相古地理”,之后又出版了“鄂尔多斯奥陶纪地层岩石岩相古地理”(1998)、“中国西北地区寒武纪和奥陶纪岩相古地理”(2000)和“中国寒武纪和奥陶纪岩相古地理”(2004)。本书是这一研究的系统总结和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