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本文将西藏札达盆地河湖相地层重新划分为第四系下更新统香孜组(Qp1-1x)、新近系上新统古格组(N22g)和上新统托林组(N21t)。河湖相地层的古地磁法和ESR法测年结果表明,札达盆地内河湖相沉积地层的形成时代为新近纪上新世—第四纪早更新世。根据该套河湖相地层沉积演化和其中的孢粉组合特征、河湖相沉积中所发现的各种古动植物化石等的综合分析,笔者对札达盆地上新世—早更新世的古植被、古环境与古气候演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札达地区上新世—早更新世气候经历了从湿热—温暖潮湿—偏冷潮湿—寒冷干旱的变化,以及植被从森林—灌木—草原的逐渐演化。可将札达盆地上新世—早更新世环境演化划分为7个大的阶段,其总体特征是15.4~4.4Ma,札达地区处于亚热带湿热气候环境;24.4~3.95Ma,为暖温带温暖潮湿气候;33.95~3.5Ma,为偏凉潮湿阶段,气候开始转冷;43.5~3.2Ma,为温暖潮湿阶段;53.2~2.9Ma,气候转为偏冷潮湿阶段;62.9~2.57Ma,该阶段气候偏冷而干旱,整体较为干冷;72.57~1.36Ma,气候寒冷而干旱。表明自上新世—早更新世,该区的古气候环境在逐渐变干、变冷的总趋势上,经历了多次明显的冷暖与干湿波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西藏札达盆地香孜剖面沉积物粒度、磁化率、碳酸盐等多项环境指标的分析,探讨了香孜组2.68~1.36Ma以来的气候环境演变.结果表明2.68Ma的古格运动以后,香孜组的气候逐步向干旱、寒冷转变,在约1.81Ma之后,札达第三纪古湖经象泉河向南外泄并被疏干.上述3项环境指标指示的环境特征和演变与介形虫、孢粉等资料,以及喜马拉雅山的隆升都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西藏札达盆地腹足类组合及生物地层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藏札达盆地古格组第四岩性段发现大量腹足类化石:Adelinella regularis Yü(规则小隐螺)、Velutinopsis spiralis Yü(旋纹似天鹅绒螺)、Radix zandaensis sp.nov.(札达萝卜螺)、Hip peutis cf.minor(Ping)(微小圆扁卷螺),称为小隐螺-似天鹅绒螺组合。根据这些腹足类化石在西藏西南部的分布特征,认为它们是分布于北喜马拉雅山间断陷盆地的一个腹足类组合,介于西藏犀类化石与杜氏珠蚌-河北珠蚌层之间,时代处于晚上新世-早更新世之间。对比现生种属研究认为,札达盆地腹足类应生活于近岸的浅湖环境。孢粉分析认为化石层形成时为温暖潮湿的森林-草原环境,化石层下部的三趾马生活在温暖而显干旱的灌丛草原环境,可知札达盆地由托林组至古格组,古气候经历了由温暖干旱向温暖潮湿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4.
刘瑾  陈兴强  王平  李廷栋 《地球科学》2020,45(7):2673-2683
渭河盆地和三门峡盆地内发育的河湖相三门组沉积,记录了上新世-更新世的盆地沉积历史,对认识区域古环境及盆地演化特征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两个盆地三门组地层的沉积相分析和物源重建,发现2.8~2.6 Ma盆地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2.8~2.6 Ma渭河盆地由深湖转为浅湖沉积,水位下降,而三门峡盆地由河流相转为滨浅湖,水位上升.结合前人古地貌重建和区域应力反演结果,认为上新世渭河盆地和三门峡盆地相互独立,早更新世两个盆地才连通,湖水由渭河盆地注入三门峡盆地,形成统一的三门古湖.对比区域构造事件和物源分析结果,认为青藏高原的快速隆升导致秦岭的抬升,可能是盆地及其水系演化的触发动力.   相似文献   

5.
西藏阿里札达盆地地质构造的基本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札达盆地及其周缘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地层剖面的实测,确定了札达盆地的大地构造位置以及在喜马拉雅板块构造格局中的位置,并从基底构造、盆缘构造和盆内构造三个方面,论述了札达盆地的地质构造特征。从盆地类型、盆地的形成过程,对札达盆地的构造成因进行了探讨。尤其是札达盆地上新世—早更新世河湖相沉积中香孜组与古格组、古格组与托林组之间两个不整合面的发现,象泉运动与古格运动两次构造运动的确定,以及上新统褶皱的发现,为研究青藏高原喜马拉雅运动晚阶段(第Ⅲ幕)的表现形式及新近纪到第四纪时期高原隆升过程、方式等,提供了实际资料和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根据札达盆地剖面中地层的接触关系、沉积旋回、沉积体系和岩相岩性特征,可将上新统河湖相地层划分为2个组、5个沉积相、8个岩段。古格组(N22g)一岩段为砾岩,属河流相沉积;二、三、五岩段以细碎屑岩为主,属浅湖相沉积;四岩段以含粘土质细碎屑岩为主,属深湖相沉积。托林组(N21t)一、二、三岩段为一套砾岩、含砾中粗粒钙质长石岩屑砂岩和中细粒砂岩的碎屑岩,为典型冲(洪)积扇沉积物。ESR法和古地磁法测年结果表明,古格组形成时代为上新世晚期(4.40~2.47Ma);托林组形成时代为上新世早期(5.44~4.40Ma)。札达盆地为一同生断陷盆地,在上新世时期的构造运动过程中,盆地演化经历了水进体系域—湖泊扩张体系域—湖泊收缩体系域3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7.
西藏札达盆地沉积物的石英砂表面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扫描电镜下对札达盆地香孜组、古格组和托林组地层中的石英砂表面结构特征进行观察, 三个组中石英颗粒外形磨圆度均不好, 以棱角和次棱角状为主, 结合区域地质认为, 盆地的沉积物源距离盆地沉降区很近, 为盆地周围的山地。其中香孜组的上部和中部冰川砂粒表面特征明显, 认为是水体较浅冰缘区河湖相沉积环境; 香孜组下部为湖泊水体较深的冰缘区河湖相沉积环境。古格组石英砂颗粒表面具有溶蚀坑和沟, 属于低化学能的湖相沉积。托林组则表现出河流相沉积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西藏阿里札达盆地河湖相地层实测剖面中的古地磁、ESR样品的测试分析,确定了札达盆地新近纪上新世—第四纪早更新世沉积地层的时间序列。测试结果表明:从剖面自下而上所做的古地磁测年数据为5.41~1.60Ma;而ESR测年数据为5.4~1.36Ma,两者大体吻合。根据古地磁、ESR测年结果,可将该套河湖相地层的时序划分为:上新世托林组(N21t)的形成时间为5.41~4.20Ma、上新世古格组(N22g)为4.20~2.57Ma、早更新世香孜组(Qp1-1x)为2.57~1.36Ma。为青藏高原新近纪上新世—第四纪早更新世地层时间序列标尺的建立,以及上新世、早更新世河湖相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根据札达盆地河湖相地层实测剖面中的接触关系、沉积旋回、沉积体系、岩相、岩性、古生物特征和ESR、古地磁测年结果,笔者对札达盆地上新统一早更新统河湖相地层进行了重新划分和时代确定。结合该套河湖相沉积的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磁性地层、层序地层和地质构造事件,对札达盆地上新统一早更新统河湖相地层进行了多重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将札达盆地河湖相地层划分为3个组、4个沉积相、7个沉积亚相、11个岩性段。由新到老划分为:早更新统香孜组(Qp^1-1X)、上新统古格组(N22g)和上新统托林组(N2^1t)。  相似文献   

10.
根据札达盆地河湖相剖面地层岩性、粒度、沉积构造、古生物等反映的沉积岩相,以及不整合面等沉积特征,可将札达盆地上新世—早更新世河湖相地层,初步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Ⅰ、Ⅱ)。层序Ⅰ代表上新统地层层序,并进一步区分出退积准层序组和进积准层序组。对应上新世湖相沉积由低位体系域—湖泊扩张体系域—湖泊收缩体系域的演化,反映湖泊由源区水系冲积亚相—滨湖三角洲亚相—滨浅湖亚相—半深湖亚相—滨浅湖亚相的湖泊,由扩张到萎缩的一个完整的发展演化旋回。层序II代表下更新统地层层序,反映一个盆地受构造和气候(冰期—间冰期)双重控制的夭折型冰湖形成演化的由冰水冲积相到冰湖沉积相的不完整沉积旋回,为青藏高原新近系上新统与第四系的研究与划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国际埃迪卡拉系年代地层学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埃迪卡拉系为国际地层表新增的新元古界最上部的系级年代地层单位,层型剖面被确定为南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山脉依诺拉马河剖面,其底界点位(GSSP)选定为埃拉逖那冰成杂砾岩(Elatina diamictite)之上盖帽碳酸盐岩努卡利那组(Nuccaleena Formation)的下界(Gradstein et al.,2004;Knoll et al.,2004)。我国修定后的震旦系与埃迪卡拉系完全相当,底界以南沱冰碛岩之上盖帽碳酸盐岩的下界为界。本文综合国际地层委员会新元古代地层分会以及相关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在埃迪卡拉系年代地层学领域研究的新进展、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作一概要介绍,以期引起国内晚前寒武纪地层古生物学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层序地层格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在不同沉积相区典型露头、钻井及地震层序综合分析基础上,将塔里木盆地奥陶系海相地层划分出8个可全盆地对比的三级层序(OSQ1~OSQ8),首次建立了综合露头层序、钻井层序及地震层序划分的层序地层格架,建立了年代地层、牙形石生物地层、岩石地层与层序地层之间的相互关系(表1)。首次提出海相碳酸盐岩全岩或生物化石壳的碳同位素值可作为全球海平面变化的良好指标。在相似气候带及沉积环境具备相近的碳酸盐沉积速率的假设条件下,当沉积相分析所得到的相对海平面变化趋势与全岩碳同位素分析反映的全球海平面变化趋势总体一致时,说明碳酸盐层序的发育主要受控于全球海平面变化,反之则主要受控于区域构造沉降运动。鉴于这样的分析原理,我们认为塔里木盆地下奥陶统层序OSQ1及层序OSQ2属于主要受控于全球海平面变化的稳定加积型层序,而中、上奥陶统层序OSQ3~层序OSQ8则属于全球海平面总体上升背景下主要受区域构造运动控制形成的构造淹没型层序。  相似文献   

13.
14.
通过2 0 0 4年度各相关图幅的大力工作,在基础地质、矿产和资源等方面取得了大量实际材料,综合研究区域构造地层格架、青藏高原地质图和青藏高原南部火山岩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等,取得重要进展和新认识,在矿产资源、旅游和人文景观等方面也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5.
燕山地区中元古代常州沟组潜穴化石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刘鹏举 《地质论评》2003,49(5):522-524
在燕山地区中元古代常州沟组中发育有大量的潜穴化石,潜穴产于常州沟组中部的泥质粉砂岩中。潜穴呈个体较大的直管状,垂直层面保存。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遗迹化石,表明在距今近1800Ma前就已出现古老的后生动物,这对于研究后生动物的起源及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综合运用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将黄骅坳陷目前的勘探热点地区——歧北次凹的主要勘探目的层段,即沙一下亚段划分为4个四级层序和8个五级层序,建立了沙一下亚段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结合属性提取和测井约束反演等地球物理方法技术,在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约束下对歧北次凹目标层内单个地质体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精细刻画,研究其空间展布,并剖析其内部结构特征,分析地质体的控制因素。研究发现:物源供给、断裂陡坡带及断裂转换带对地质体的发育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最后提炼出地质体发育模式,为研究区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2004年度各相关图幅的大力工作,在基础地质、矿产和资源等方面取得了大量实际材料,综合研究区域构造.地层格架、青藏高原地质图和青藏高原南部火山岩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等,取得重要进展和新认识,在矿产资源、旅游和人文景观等方面也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8.
环境中硒形态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硒的形态研究是了解环境中硒的毒性、生物可利用性、迁移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方面的基础,其研究方法一般分为直接和间接法。本文总结了环境中硒形态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对环境样品中常用的硒形态分析技术——连续化学浸提技术作了全面详细的讨论,并综述了其它硒形态分析方法的最新动态。  相似文献   

19.
Using the standard methods of paleogeographic analysis, small-scale paleogeographic sketch maps of the Verkhnyaya Bureya and Gudzhik depressions of the Bureya Foredeep are compiled for the Pliensbachian, Bajocian-Bathonian, Callovian, and Tithonian ages of the Jurassic. Marine sedimentation settings that existed during the Late Triassic and the major part of the Jurassic are characterized.  相似文献   

20.
北羌塘盆地中部上侏罗统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北羌塘盆地腹地自然条件恶劣 ,地层研究难度极大。经在北羌塘盆地腹地东湖、河湾山、长水河及半岛湖等地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地层及生物地层研究工作 ,依据岩石特征和生物化石特征 ,将上侏罗统二分 :下部灰岩层为索瓦组 ,含 L acunosella triobatiformis- Pentithyris vulgaris、Radulopecten fibrosus- Gervillella aviculoides组合 ,其时限为牛津期 ;上部灰岩、碎屑岩互层为白龙冰河组 ,具 Radulopecten scarburgensis、R.moondanensis、Cladophylliaqeibulaensis、Stylosmilia chaputi化石 ,其主体时限为基默里奇期—提塘期 ,顶部可能跨入早白垩世。白龙冰河组的确立 ,是北羌塘盆地上侏罗统岩石地层与生物地层研究上一个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