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2 毫秒
1.
云南数字强震动台网硬件系统建设完成后,有效的强震动台站维护和强震动数据处理应用是面临解决的首要问题。该文实现了云南强震动台网中心应用系统一系列的强震动业务系统应用,使得云南强震动台站自动检查和实时扫描、震动图自动生成(ShakeMap)、强震动台站建设资料、台站维护日志等系统通过应用系统实现无逢对接和集成,系统具有安全认证、信息发布、业务信息处理、外部系统接口4大类功能,为仪器维护人员和数据开发处理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平台支撑。该系统经过实际地震考验,有效地提高了强震动数据的处理。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数字强震台网建设与运行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辽宁省在“十五”、“十一五”期间,已建成一个具有72个强震台站组成的数字强震动台网。本文从台网布局、技术系统、设备运行等几个方面介绍了辽宁强震台网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宁夏数字强震动台网观测系统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防震减灾基础设施项目,由48个数字观测台站和1个强震动台网中心组成.台站采用无人值守方式,利用电话拨号、CDMA和扩频微波以及卫星传输的方式,在台网中心与各强震台之间建立连接,实施远程监控.台网全部采用先进的数字技术,使宁夏强震动观测技术发生了质的变化, 填补了宁夏境内没有固定数字强震台站的空白,大幅度增强了获取近场强震动数据的能力.当宁夏发生4级以上地震时,可以获得多台强震动记录;同时,在监视区范围内发生3级以上地震时,亦可获得多台近场加速度记录,从而为震害快速评估和制定震后应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天津数字强震动台网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阐述了"十五"天津数字强震动台网技术系统的组成以及实现台站自动监控、台站数据自动汇集、存储、台站远程控制、烈度速报、强震动数据常规处理、强震动数据共享与服务功能的技术思路与方法.该项目的完成:(1)提高了烈度速报能力和震后应急反应速度;(2)提高了强震动台网管理与运行的自动化水平;(3)突出了强震动观测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作用;(4)锻炼了台网技术人员,为台网的后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2007年宁洱6.4级地震强震动观测记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五"期间建设并投入试运行的中国数字强震动台网云南区域台网有20多个强震动台站记录到宁洱6.4级地震产生的地面运动。记录的最大峰值加速度为431.2cm/s2,这是我国大陆自开展强震动观测以来在一次强震中同时获取记录最多的一次,初步展现了"十五"强震动台站建设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2008年辽宁海城M 4.3地震,辽宁省强震动台网12个强震台站记录到地面运动,是辽宁省自开展强震动观测以来同时获取强震记录最多的一次,记录的最大加速度为167.5 cm·s-2,初步展现了辽宁省强震动台网建设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通过新疆强震台站的加速度传感器极性检测和方位角校正工作,发现新疆强震台站加速度传感器方位角最大误差为83.7°。按照国家强震动台网中心强震台站加速度传感器安装规范,加速度传感器方位角误差应该严格控制在2°以内,经过校正后,新疆区内全部强震台站的加速度传感器方位角误差都控制在1°以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新疆强震动台网的数据质量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2009年吉林伊通M4.3地震,辽宁省及吉林省强震动台网有8个强震台站记录到地面运动,记录的最大加速度为30.8 cm·s-2,初步展现了强震动台网建设的功效.  相似文献   

9.
介绍新疆地震观测台网发展过程,包括台站建设以及观测设备的更新和发展。观测设备在历经模拟和数字化阶段发展后更加智能化,能够实时、准实时进行数据传输,有效提高了地震监测台网和强震动台网的监测能力。地震监测台网和强震动台网的服务对象不同,地震观测设备和仪器参数、选址条件等也不同,但随着观测技术的发展,地震观测设备不断完善更新,测震宽频带仪器包含强震仪器频带范围,2类台网记录互为补充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在地震灾后重建期间对强震动台网系统进行了改造,本文针对四川省数字强震动台网技术系统从通信、电源、台网管理软件三方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认为原来的技术系统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公共环境下,运行效率较低,通过台站技术系统的升级改造,可以满足《强震动观测规程》的要求。并分析了台网技术系统升级改造之后的结果,技术系统的改进代表了台网智能化管理、提高台网管理工作效率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JavaEE设计模式、软件框架和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的研究应用,实现了云南强震动台网中心烈度速报系统的整体建设。在系统总结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全面统计了近两年发生的所有5.0级及以上地震烈度速报系统自动生成地震烈度图所需要的时间。通过对比2014年8月3日鲁甸6.5级地震后的地震烈度图与中国地震局现场工作队发布的地震烈度图,结果表明:两者的烈度强度和烈度分布范围一致。此外烈度速报系统产生的地震烈度图显示出的局部场地效应明显,其主要集中在山谷和盆地等人口密集居住区域,应用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2.
利用云南区域数字地震台网46个地震台的记录资料,将2002-2008年间云南区域数字地震台网速报的、震中位于云南省界外300 km以内邻省(国)的中强震速报定位参数,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正式速报结果(M≥5.0)(中国地震台网大震速报目录,2002-2007年)及云南地震台网正式速报结果作比较(M<5.0),总结速报分析...  相似文献   

13.
云南分布式地震观测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结合云南地震观测数据库建设和云南地震业务系统运行管理模式,在对云南地震观测数据的产生、流程和运用需求充分论述的基础上,按照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技术特点和规范,详细设计了分布式地震观测数据库的节点分布构架、数据分布策略、数据分布存储、节点间数据库复制计划,并以省中心节点和红河州节点为例,实现了云南分布式地震观测数据库系统,对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环境下的应用作了初步探讨,为实现“十五”项目“地震信息服务系统”提出的数据共享目标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用极限时间法分析四川吉居地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正荣 《地震研究》2003,26(3):279-281
用极限时间法分析了四川吉居地震前,云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缅甸、老挝及越南边境等地地震异常的情况。指出,像吉居那样的地震是有能力预报的。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Oracle 10g分布式数据库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分布式数据库在地震观测数据处理方而的优势;应用Oracle 10g数据库技术,设计了云南地震观测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结构,阐述了分布式地震观测数据库的实现过程及相关技术,有效地解决了数据分散和集中管理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基于SeisComP大型地震台阵的数据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明恕  刘治  陈九辉 《地震地质》2009,31(2):341-348
随着中国科学探测台阵观测系统的建成,大规模流动地震台阵观测项目不断开展。其中,川滇地区安装的由约300台宽频带地震仪组成的地震台阵支持下的"活动地块边界带动力过程与强震预测"探测项目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在首都圈地区进行的约250台地震仪台阵实验探测项目最具代表性,这对流动数字地震台阵数据的有效管理和自动处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迫切要求。文中介绍了可用于流动地震数据管理和自动预处理的SeisComP软件及其数据的归档结构,针对台阵仪器众多、参数配置繁琐和数据处理环节复杂的特点,给出了基于SeisComP软件包台阵数据的一种高效管理方案,整合了数据格式转换和参数修正等环节,实现了台阵数据的自动归档和地震信息的自动提取,可以提高数据的管理效率,对台阵地震信息的及时发布和波形数据共享提供了良好的科研条件  相似文献   

17.
Application of apparent stress in earthquake predic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n the basis of the assumption that ω2 model accords with source displacement spectra of moderate-small shocks, we calculate the apparent stress values of 1 020 moderate-small shocks recorded by the Digital Seismic Network of Yunnan Province by using the low-frequency flat level and corner frequenc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pparent stress is of good significance in earthquake prediction. The moderate-small shock with apparent stress larger than 0.9 MPa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tial index to predict moderate-strong earthquakes in Yunnan area. And its relevant predictability evaluation (R value) has a high confidence level.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云南地震应急指挥技术软件系统现状与使用中发现的问题,结合新的应急需求与应用技术,对其在弹性资源调用、空间算法、多线程并行运算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优化,设计了云环境下的云南地震应急指挥技术软件系统,并对新旧软件系统的运行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了微服务架构的新软件系统,在运算速度、资源使用效率、服务形式、运维难度等多方面均优于现用软件系统,更加适应目前云南省内地震应急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