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廖振鹏 《华南地震》1993,13(2):66-71,31
2 复盖土层的一维地震反应历次地震的震害调查以及强震观测记录都表明,地表复盖土层对地震地面运动的幅值、频谱及持续时间有重要影响。如果地表有较强固的持力层,其下夹有软弱层,则软弱层可能会起某种减震作用。因此,研究在地震波作用下土体的动力特性并估计复盖土层对地震动的影响,始终是地震工程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
受沉陷作用埋地管道破坏判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地地震震害经验表明,场地的不均匀沉陷是导致埋地管线破坏地重要原因之一。提出一个适用的管道破坏判别方法十分重要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法,用以分析受沉的埋地管道的反应,该方法发迹了沉陷区和非沉陷区都用弹性地基梁的分析途径,在沉陷区考虑了管道几何大变形,克服了现有方法公适用于无限远处发生最大沉陷的缺陷,适用于任何沉陷参数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沃.  АБ 《内陆地震》1995,9(3):303-311
哈萨克斯坦西部和曼格什拉克半岛正在开采大量的油气田,随时可能导致难以预测的不良后果,即地震、不可逆形变和地面沉陷、数百的地表和近地表断裂。在开发区建设(建高楼、修工程、埋管道、修道路、架电线)时必须考虑上述后果。提出的计算模型不仅可以揭示沉陷矢量和应力张量垂直分量的变化,而且可以随时减少不同深度和离油田对称轴不同距离油气层的压力。  相似文献   

4.
原生地震裂缝(地震断层)的确定在地震考察中占有重要地位。几乎所有地震造成的地表裂缝均以次生裂缝(主要有边坡裂缝和沙土液化引起的地表裂缝)在数量上占优势。为了从大量次生裂缝中区分出原生裂缝,作者从讨论原、次生裂缝的一般含意入手,指出边坡裂缝同原生裂缝的根本区别之一在于是否受地形影响。因此,作者依据岩石力学的研究成果,引入判断边坡稳定性的投影方法用于鉴定裂缝是否受地形影响,从而确定是否原生裂缝。在地形平坦处的松散沉积物中,必须注意沙土液化引起地基局部沉陷和液化滑坡所发育的地表裂缝同原生裂缝的差异。为了解释本文提出的方法和说明观测中的要点,列举了磨黑地震中的两组裂缝。本文中还提出了裂缝应力分析的投影方法。  相似文献   

5.
2001年昆仑山口西Ms 8.1地震最大位移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宇坤  陈杰 《中国地震》2004,20(4):380-387
最大位移是认识地震破裂机理和断层未来地震危险性的最重要参数之一。对 2 0 0 1年 11月 14日发生的昆仑山口西 8 1级地震地表破裂带最大位移的调查有多种结果。通过野外调查发现 ,本次地震地表最大同震水平位移 6 4± 1 4m ,位于库赛湖东北 (93 2 2 6 6°E ,35 7779°N) ,最大垂直位移 5 2± 0 2m ,与水平位移分布基本一致。影响本次地震地表破裂带地表位移测量的因素很多 ,其中断裂带多期活动、地震地表破裂带构造形式复杂 ,以及特殊的冰川冻土区地貌位移标志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地震导致的建筑物破坏是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主要因素,房屋破坏程度调查是灾害损失评估的重要依据。国内外多次地震应急遥感应用实践证明,高分辨率卫星和航空遥感已成为灾害监测的重要手段。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是一种新兴的主动遥感技术,可快速获取高精度地面高程信息,能够监测地震造成的地表变形、滑坡、堰塞湖等地震次生灾害和地表破裂以及道路、建筑物等的损坏。  相似文献   

7.
北京时间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鲁甸县发生了MS 6.5地震,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为包谷垴-小河断裂。野外调查发现,王家坡不稳定斜坡上的地表破裂在整个破裂带中比较具有代表性,其地表破裂带整体走向N45°W-N50°W,并且由剪切破裂、张剪切破裂、压剪切破裂、张性破裂以及鼓包等典型地表破裂组成。其中左、右地表破裂边界与发震断层的出露位置一致,由断层错动造成;而部分地表破裂与断层的位置不重合,其成因分为2种,一种是发震断层导致的一些次级地表破裂,另一种是地震引发的滑坡后缘破裂。地表破裂类型和基本组合特征显示出王家坡潜在不稳定斜坡上的地表破裂带具有左旋走滑的性质。  相似文献   

8.
岷江断裂南段地表破裂的存在性,是近年来颇具争议的问题。研究区位于南北地震带中段,地震频发,1933年叠溪地震是近现代史一次重要地震,然而其发震构造至今悬而未决,2017年研究区又发生了九寨沟7.0级地震,因此岷江断裂南段地震危险性分析的评估非常重要,而其地表破裂的存在性是首先要查证的问题。研究否定了岷江断裂南段地表破裂的存在,并对马脑顶异常负地形的成因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抚顺老虎台煤矿地表裂缝带、房屋破坏情况等资料的调查,认为抚顺煤田老虎台矿原有东西向断裂的存在是产生采沉区地表裂缝带的必要条件,房屋破坏由地表裂缝带的位移和沉陷造成,而地表裂缝带的产生则与地下开采造成的断裂非构造性"复活"有关,文章最后针对房屋破坏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灾对策。  相似文献   

10.
汶川MS8.0地震是近代少有的大陆褶皱逆断层型巨大地震,其地表破裂带是研究和解剖褶皱逆断层地表同震变形样式,并以此探讨古地震遗迹的不可多得的现实案例。在整理和分析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地质地貌调查资料的基础上,选择可能仅记录1次事件的平通、邓家(北川-映秀断裂)和九龙(江油-灌县断裂)等地为例,分析同震变形的特点和类型,并结合映秀、桂溪等地的古地震研究成果,讨论褶皱逆断层型古地震识别的技术要点。结果显示:地表变形主要包括逆断层直接位错、折曲位错变形和弯曲褶皱变形等类型;崩积楔、断层与地层切盖关系是分析断错地表型古地震事件的可行依据,而折曲位错变形型和弯曲褶皱变形型古地震识别则强调在上盘是否存在侵蚀不整合面,下盘是否存在生长地层,以及标志地层在断层两盘位差的突然增减;断层陡坎高度的倍数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与古地震次数相关,但不能简单地用同震位移量除以陡坎高度的方法确定古地震期次;对于低角度逆断层的古地震识别,薄长状崩积楔、断层与堆积地层的切错关系和不同标志地层在断层两侧的累积位差的突变是重要的标志。识别古地震应因地制宜、思考多种因素的影响、用多种证据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11.
2004年西藏懂错M_S 5.6地震的宏观烈度调查与控震构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表调查结果表明,发生在西藏中部的2004年懂错MS5.6地震的极震区位于懂错东侧的贡巴淌—怕尔淌之间,最大烈度为Ⅶ度,宏观震中的地理坐标:31.70°N,91.26°E。此次地震是懂错盆地东缘边界断裂活动的结果。该断裂带是一条长40km左右、NNE走向的全新世活动正断层,在断裂带的北段发育可能形成于全新世晚期的古地震地表破裂带。地表的晚第四纪断裂活动和近期的地震活动特征显示,蓬错-懂错-错那-安多地堑系构成了西藏中部一个重要的长约120km的NE向地震活动带,其北段和中南段是其中应变积累时间更长的地段  相似文献   

12.
复杂山区近地表调查技术是制约地震资料品质的主要因素.地质雷达可以高效准确得到表层结构,为地震静校正提供依据.本文利用地质雷达在四川南江山区进行了近地表调查,所用天线为50MHz的拖缆式天线.通过微测井数据进行标定,精确得到了测线近表层结构.结果表明配置拖缆式天线的地质雷达较适合复杂山区施工,是建立地表浅层结构调查的有效...  相似文献   

13.
检波器-地表耦合系统对地震记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检波器与地表耦合处于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的最前端,考虑到其位置和功能的重要性,探讨了检波器-地表耦合对地震记录的影响问题.为了提高野外地震资料的品质,在调查了地表物性的基础上,自行研制了检波器-地表耦合装置.先后在吉林油田、大庆油田和新疆塔河附近等地区,在可比条件下与常规耦合方式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特殊耦合方式与常规耦合方式相比,无论从比较接收能力的实验中取得的单次记录,以及按生产要求所获得多次叠加剖面,其地震信号的能量、频带宽度和信号保真的程度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芦山MS7.0地震发震构造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2013年4月20日的芦山“4·20”MS7.0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震中地区分布多条NE向断裂,构造较为复杂.这次地震震源机制解显示为逆冲型地震,破裂面为NE走向,与龙门山断裂带的运动性质和走向一致.地表调查只在大川-双石断裂(前山断裂)和新开店断裂(大邑断裂南段)发现局部分布的NE向地表裂缝、沿地表裂缝分布的喷砂冒水和砂土液化,不规则的边坡开裂等地表变形,以及断裂沿线较严重的滑坡崩塌和房屋破坏.野外调查没有发现明显的地震地表破裂.GPS测量结果显示,此次地震的发震断裂位于芦山县城附近或其以东,而芦山西侧的断裂也可能参与了部分活动.根据野外地质调查、GPS观测、震源机制解、震源深度、余震分布等结果综合判定,芦山7.0级地震的主要发震构造是芦山之下、大川-双石断裂和新开店断裂之间的龙门山前缘滑脱带.此滑脱带在该段的运动导致了这次地震的发生,并可能带动了它上面的大川-双石和新开店等断裂的活动.  相似文献   

15.
李建军  张军龙  蔡瑶瑶 《地震》2017,37(1):103-111
东昆仑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北部一条重要的断裂, 具有明显的分段活动性。 现代在不同段发生过多次由东向西迁移的强震, 连接形成千余公里长的地表破裂带。 各段历史地震调查、 古地震、 复发周期和滑动速率等研究表明东昆仑断裂带存在两个地震空区, 其中玛曲段地震空区的危险性大, 最大潜在地震矩震级不小于7.5。  相似文献   

16.
利用乌兹别克斯坦安格连露天采煤场的工业爆破试验,研究了黄土的地震动力学效应,对不同烈度区地震裂隙、地震沉陷、滑坡和液化等地震形变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些地震形变的发育取决于一系列工程地质和地震因素,如黄土的地貌、土层厚度、工程地质性质、土层湿度、沉陷形、变形、稳定性特征以及地下水埋藏深度和土层的静荷载,等等。此研究对黄土的抗震性能和建筑安全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地震地表破裂发育特点及环境条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已有震害实例分析,总结出了地震地表破裂的发育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震源破裂的深、浅部环境条件和形成力学机制、震源破裂和地震地表破裂的相互关系,讨论了地震地表破裂形成的环境条件。认为其所处的地震地质区特点是影响地震地表破裂发育的宏观环境条件,而场地第四系松散地层是影响地震地表破裂发育的微观环境条件。第四系地层对地震地表破裂的影响主要取决于第四系地层的土动力学性状、不均匀性和土层厚度等因素。  相似文献   

18.
1850年西昌地震地表破裂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着重从1850年西昌地震的地表破裂带调查入手,通过对地表破裂的分布特征、几何特征以及与各次级断层的关系的研究,对这次地震的震级、震中位置和震源深度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着重从 1850年西昌地震的地表破裂带调查入手 ,通过对地表破裂的分布特征、几何特征以及与各次级断层的关系的研究 ,对这次地震的震级、震中位置和震源深度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深源地震亦是天然地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对地表的破坏、社会影响都较小,常常不被人们所重视,但做为地震科学本身来说,深源地震的观测及研究则有着重大的意义.中、深源地震分布及其震源机制不仅是板块构造理论的重要证据,同时也是进一步研究地球动力学过程的不可缺少的有利线索.它有助于了解上地幔的物质结构,及其有关参数.详细研究深源地震的活动性,可深入了解消减型板块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过程以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