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江西省莲花芯铜钼多金属矿床位于江南隆褶带西段,九岭成矿带西南部,前人对该矿床的研究程度较低。本文对矿床的赋矿主岩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获得其成岩年龄为(833±13)Ma,锆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为典型的壳源岩浆锆石。通过与九岭岩体晋宁期花岗岩的成岩时代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对比,表明二者具有同期同源性。因此,笔者认为研究区的赋矿主岩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属于九岭岩体晋宁期花岗岩。  相似文献   

2.
江南造山带东段的九岭岩体为华南分布面积最大的新元古代花岗质侵入体。据其岩石组合、结构构造及野外侵入关系,可将其解体为由早到晚3个侵入序次的复式岩体,依次为黑云母花岗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及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其中,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分布面积最广,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次之,英云闪长岩分布面积最小,围岩为新元古代双桥山群浅变质岩系。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黑云母花岗闪长岩、英云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分别形成于821.6~824.0 Ma、819.5~823.6 Ma、820.4~824.5 Ma,指示它们基本同时侵位,但三者均具有自SE向NW时代变新的趋势。九岭岩体与围岩(双桥山群)的侵入接触面具有南陡北缓、角岩化带南窄北宽且围岩捕掳体及捕获锆石也呈南少北多的特征,表明九岭岩体SE侧岩体剥蚀深度强于NW侧,可能暗示了新元古代华夏板块向扬子板块碰撞拼贴过程中,研究区SE侧岩浆起源深度较深,剥蚀程度较高,且形成时代较早,并逐渐向NW侧迁移(岩浆起源深度变浅、时代变新)。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锂元素在中细晶岩中的分布特征和赋存规律,及与钨、锡、铌、钽、铍、铷等矿产的共伴生关系,对香花岭矿田有色—稀有金属的分布特征和成岩成矿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以出露的花岗岩岩体为中心划分出了癞子岭—南吉冲、尖峰岭—香花铺、通天庙—瑶山里等3个稀有金属锂的成矿区段,且已在癞子岭—南吉冲和尖峰岭—香花铺成矿区段的中细晶岩中发现有富锂矿化体赋存。锂元素在中细晶花岗质岩体的内部、顶部及高侵位岩枝、岩脉前锋部位和边缘相等处的自变质蚀变作用部位,或在与富含硅质的围岩体接触带处的富硅石英脉封闭的区域中汇聚并富集成矿,划分这些矿化蚀变地段是香花岭矿田探获中细晶岩型锂矿体的一个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4.
利用已有的岩体地质、地球化学、华南地区地热异常数据及区域地震特征,初步获得了湖南省主要花岗岩体的放射性生热、盖层导热率、地温梯度、大地热流、居里面深度以及地体稳定性6项干热岩指标,结合国内外有关干热岩判别指标及权重,对湖南地区具有高放射性生成热的岩体干热岩地质赋存条件进行了评价,认为湘东南的诸广山岩体、九嶷山岩体、香花岭岩体、骑田岭岩体是重点干热岩勘探区,其次为大义山岩体、越城岭岩体、关帝庙以及沩山岩体。基于放射性异常及深部隐伏岩体分布特征,建议在诸广山岩体热水地区、香花岭-骑田岭NEE向带、九嶷山岩体北西部、关帝庙岩体中部、沩山岩体中部红盆覆盖区开展干热岩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5.
果阿的前寒武纪岩石序列,以南印度前寒武纪克拉通的西南端为代表,包括;(1)著名的果阿群为低级变质外壳岩层序;(2)若干酸性花岗岩质岩体和片麻岩体与外壳岩一起产于封闭空间组合中。果阿东北部的Anmod Ghat奥长花岗片麻岩为果阿群的基底,其Rb-Sr全岩等时线年龄为3400±140Ma。遍布的晚太古宙酸性深成作用接在果阿群外壳岩层序演化之  相似文献   

6.
杂岩体是混合岩化的复式花岗岩体,由南山岩体和白山岩体组成,面积425平方公里,同位素年龄,分别为151百万年,124百万年,属燕山中期和燕山晚期。南山岩体的岩性为中粗粒变斑黑云闪长花岗岩,西岭一店门以西,相变为边缘相-混合岩。由于白山岩体的侵入,大部分边缘相-混合岩残缺不全,仅杉木桥—石碑冲一带保存较好。白山岩体的岩性为二云二长花岗岩。该岩体侵入后,又有细粒花岗岩补体发育,分布于岩体的西部和东北部。  相似文献   

7.
白沙冲岩体和北炮台岩体均位于个旧矿田的东区北段.白沙冲岩体岩性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而北炮台岩体岩性主要为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本文通过对白沙冲岩体、北炮台岩体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Nd、Sr同位素研究,厘定白沙冲岩体属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花岗质岩石,北炮台岩体属准铝质的钾玄岩系列花岗岩.两岩体均表现出亏损Ba、Sr、Nb、...  相似文献   

8.
湖南骑田岭岩体东缘菜岭岩体的锆石SHRIMP定年及其意义   总被引:63,自引:10,他引:6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锆石SHRIMP方法对湖南骑田岭岩体东缘的“印支期”菜岭岩体进行了精确的SHRIMP定年研究。结果表明菜岭花岗岩的形成年龄为(160±2)Ma,从而确证它是燕山期花岗岩,且属于骑田岭岩体主侵入阶段的范畴。少量继承锆石核记录了中元古代的年龄信息,表明前寒武纪岩石可能是区内花岗岩浆熔融源区的重要组成之一。  相似文献   

9.
新疆库米什变质地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库米什地区的变质杂岩,过去曾被认为是泥盆系地层和海西期花岗岩体。本文研究表明,该杂岩体的诸方面特征与其周围古生代岩块存在明显差异,而与塔里木克拉通北缘库鲁克塔格地区的托格拉克布拉克群可以对比。实际上,库米什变质杂岩并非泥盆系地层和海西期花岗岩体。而是天山造山带中的前寒武纪变质地体,是因弧后扩张从塔里木克拉通北缘裂解出来的大陆碎块。  相似文献   

10.
牡丹江-鸡西花岗岩类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牡丹江-鸡西一带有许多花岗岩类出露,其中具代表性的为柴河、石场、光复屯、岗子沟岩体等。过去人们一直将其认作元古代花岗岩体。作者采用单颗粒锆石逐层蒸发-沉积测年法,对区内包括上述岩体在内的花岗岩、花岗斑岩、混合岩及花岗质脉体,分别选其中锆石,进行年龄测定。结果表明:区内花岗岩类的侵位及混合岩化作用主要发生于290-250Ma的华力西造山阶段,部分花岗岩可能形成于488-409Ma的加里东期,而不形成于元古代;同时根据花岗岩和混合岩中获得的2871±8Ma和1134±14Ma继承锆石的年龄数据,认为八面通杂岩两侧均存在前寒武纪变质基底。  相似文献   

11.
大庙斜长岩杂岩体的岩石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解广轰 《地球化学》1980,(3):263-277,i002
斜长岩产出可分为两类:层状型和岩体型。前者不形威独立岩体,而为层状基性-超基性杂岩中的斜长岩层。这种杂岩体具韵律性,层状构造发育,造岩矿物成分随层位有规律变化,它是基性岩浆重力结晶分异的产物,时代不限。岩体型斜长岩只产于前寒武纪,呈巨大岩体,多见于地台和地质的边缘,常与环斑花岗岩共生。它在大陆壳的分布虽不广,但其产出的构造位置、侵入的围岩、形成时代、岩性及与之共生岩石和含矿性等都有明显的共性。  相似文献   

12.
在前寒武纪地块广泛分布的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质片麻岩是世界各大陆太古宙高级变质区片麻岩(灰色片麻岩)的主要岩石,也是绿岩—花岗岩地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各大陆早前寒武地体的同位素资料表明,这些岩石的形成(或变质)年龄均老于绿岩带。显然,早前寒武纪花岗质岩石的形成与地球早期历史中上地幔—地壳  相似文献   

13.
浙江西裘细碧角斑岩的成因与相关幔源花岗岩类的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华南地区广泛分布不同时代、不同成因的花岗质岩石,但前寒武纪花岗岩很少,主要分布于江南地背斜带范围内,其中的一种花岗岩在很多方面与各种成因的后寒武纪花岗岩类有着很大的差别。这类岩体一般体积不大,化学成分偏中性,并常与大量的富钠  相似文献   

14.
江西九岭花岗岩类复式岩基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江西九岭花岗岩体产于扬子地块东南缘, 是我国华南的一个规模巨大的复式花岗岩基.该岩体一直被认为是在晋宁期、海西期和燕山期多期次岩浆侵入活动的产物.在对该复式岩基进行详细野外调查的基础上, 开展了锆石SHRIMPUPb年龄测定, 过去认为是晋宁期形成的花岗岩样品, 测出的206Pb/238U年龄为(9828±8) Ma; 而原来认为是海西期形成的甘坊岩体测出的年龄为(820±10) Ma, 说明该区不存在海西期的花岗岩, 结合其他新的年代学资料推测扬子板块内可能不存在加里东—海西期的岩体; 原认为是燕山中期的样品测出的年龄为(151.4±2.4) Ma, 研究结果与原来的一致.此外, 还获得了1.4~1.9 Ga的继承锆石的年龄, 可能代表九岭新元古代花岗岩源岩的年龄.   相似文献   

15.
张德全  徐洪林 《地质论评》1995,41(5):415-425
昆嵛山花岗岩为中生代复式岩体,并非前寒武纪侵入体。邓格庄金矿的容矿岩体是昆嵛山复式岩的中期侵入体。对格庄金矿的定位年龄为118Ma。含金热液不是容矿岩体直接分异出的岩浆期后热液。  相似文献   

16.
卿敏  韩先菊 《矿物岩石》2001,21(4):23-27
本文以豫西地区小秦岭、外方山为例,将磁铁矿系列花岗岩进一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与金矿具密切的空间关系,本文命名为M1型花岗岩,以文峪岩体、合峪岩体为代表;另一类成金能力较差的岩体,本文命名为MS型花岗岩,以华山岩体、太山庙岩体为例。两类岩体在化学成分、矿物含量、同位素组成等方面均有一定差异。M1和MS型花岗岩的源岩是一致的,均为陆内腐冲碰撞地壳板块冲下插作用所产生的物质,其成分及含矿性差异与源岩部分熔融程度、岩浆演化及其分熔序列有关。M1型花岗岩是在下地壳源岩分离熔融晚阶段、源岩部分熔融程度较高、环境较氧化的条件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
九岭花岗岩是华南地区出露面积最大的一个花岗岩基,长期以来一直被地质工作者所关注。文章以岩浆动力学理论为指导,对九岭岩体选择典型岩体分布区进行构造解析,探讨新元古代花岗岩岩浆活动与构造的关系,分析侵入岩的侵位机制。  相似文献   

18.
赣南不同类型花岗岩体的锆石形态群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赣南不同时期的各类型花岗岩体的锆石形态群的研究,确定了赣南在前燕山期形成的隘地体、安西-龙州岩体都是造山花岗岩,寨背岩体,陂头岩体,柯树北岩体和安西-龙州岩体均可能是地幔物质混染地壳物质后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王楠  吴才来  马昌前  雷敏  郭文峰  张昕  陈红杰 《地质学报》2016,90(10):2681-2705
敦煌地块主要由前寒武纪TTG片麻岩和变质表壳岩组成,并且出露有大量古生代花岗岩,对这些花岗岩的研究工作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敦煌地块的构造演化及地球动力学意义。本文对三危山地区的党河水库花岗岩体和沙枣园花岗岩体进行了岩相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党河水库岩体侵位时代为461.7~438.1Ma,沙枣园岩体的岩石组合为中粒二长花岗岩-细粒二长花岗岩,形成时代为457~433.9Ma,均属早古生代时期产物。2党河水库岩体为I型花岗岩,ε_(Hf)(t)为-5.5到+2,t_(DM2)为1.3~1.7Ga。结合地球化学特征,判断其源岩为中元古代古老地壳为主,同时含部分新生地壳成分的(变)基性岩。沙枣园岩体为S型花岗岩,ε_(Hf)(t)为-8.6到-0.9,t_(DM2)为1.5~1.9Ga,其源岩为富长石贫黏土的(变)杂砂岩,源岩时代为古元古代晚期至中元古代早期。3两个花岗岩体的残留相同样为石榴石、角闪石和斜长石为主的麻粒岩,并且部分源岩可能与Columbia超大陆的聚合和裂解有关。4党河水库岩体和沙枣园岩体均属造山带花岗岩,因此敦煌地块内的早古生代造山活动可提前至461.7Ma,并且结束时间晚于中央造山带。而敦煌地块造山活动时限和花岗岩的时空分布与北侧的天山-北山造山带具有较强的对应关系。推测敦煌地块在早古生代期间卷入了中亚造山带的造山活动中,未受或只是早期受到南侧的中央造山带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元古代石秤花岗岩体为嵩山地区出露面积最大岩体,以往研究认为其主体岩性为钾长花岗岩。在野外实地调查研究过程中,首次发现石秤岩体中有晚期侵入形成的正长岩、碱长花岗岩小岩株、岩脉,石秤花岗岩岩体并不是单一的正长花岗岩岩性。通过对稀土矿化体分布、岩石学、化学成分特征及其与石秤花岗岩关系的研究,表明稀土矿化体为石秤花岗岩岩体在后期演化过程中更富集轻稀土等成矿物质,含矿热液沿裂隙充填所形成,为岩浆后期热液成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