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纳木那尼峰地区冰川信息的综合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喜马拉雅山脉西段的纳木那尼峰地区为例,基于ASTER遥感数据,采用波段比值法、ND-SI指数法等多种方法,自动提取冰川信息,对比分析各方法在山体阴影与非阴影区冰川提取的优势和局限,并集成各方法的优势综合提取该地区的冰川.结果表明,在阴影区ASTER3/AsTER4波段比值法提取的冰川信息更准确,而在非阴影区,NDSI指数法的提取结果较准确.综合波段比值法和NDSI指数法在阴影区和非阴影区的优势,分别提取阴影区和非阴影区的冰川,集成两部分结果,并采用掩膜方法剔除高海拔基岩区的积雪,得到了研究区的冰川数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岩溶类型煤田水文地质问题,几年来,我们在上级领导和兄弟单位的支持下,引进了无线电波透视法来探寻充水岩溶的空间分布位置。该法根据是:电磁波在地下传播时,当遇到比周围岩石电阻率更低的介质时,由于低阻介质对电磁波的吸收、界面反射等特性,在其背面形成了一个接受不到讯号或讯号显著减弱的“阴影区”。利用不同角度进行透视所产生的各条阴影带进行交会而确定出低阻介质的具体位置,故亦称“阴影法”。我国地质部门已成功地将该法应用于找寻金属盲矿体。我们探寻的对象是充水溶洞,它产生在高阻的灰岩中,而溶洞中的水与灰岩相比为低阻,二者电阻率一般相差10~2~10~5倍。  相似文献   

3.
分区分类法针对山区遥感图象的一种有效的分类方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莫源富  周立新 《中国岩溶》2000,19(4):360-365
高原山区山高坡陡,地形复杂,地块零碎,形成大量的阴影区及混合象元,被认为是遥感分类的难点地区,笔者大多年的山区遥感研究和基础上,通过对地表地貌、地物生态环境、地物分布特点的分析,提出分区分类法,对光照区与阴影区,地形耳峻区与地形平缓区,不同地物组合,地物生境区分别分类,是山区遥感图象行之有效的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4.
阴影和场源附加效应将导致对地质构造的错误推断,在实际工作中将导致一定的经济损失。这里通过利用有限单元法数值模拟了阴影和场源附加效应,对比分析均匀半空间中异常体在场源与测线之间不同位置的数值模拟结果,得出了阴影效应影响规律。同时,通过扩大测区范围得出阴影效应的影响区域比异常体本身大得多,并且阴影区域穿过异常体的中心,从中心向两边阴影效应逐渐减弱。通过改变收发距的大小,异常体的埋深以及其形态大小,分析了阴影和场源附加效应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5.
通过建立石漠化综合治理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采集研究区治理前后环境、经济、社会等各项指标数据,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贵州省普定县陈家寨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综合治理,研究区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由于在洼地沟谷地带发展高效山地农业,种植辣椒、秋葵、何首乌、半夏、丹参等经济作物,人均收入和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资金产投比和土地生产率提升明显,农产品商品率有所增加。通过对研究区山地坡面开展林分改造,林草覆盖率有所提高,土壤侵蚀模数和石漠化面积比例减少,贫困发生率、农村恩格尔系数和文盲率有所下降。研究区综合治理之后,经济效益评价等级由“差”变成了“中”,生态效益由“差”变成了“良”,社会效益仍然处于“差”,综合效益评价由“差”到“中”,其中经济效益增幅最大,这主要得益于小流域内利用道路积蓄雨水、修建集水池等抗旱设施,有效地解决了研究区的灌溉问题。   相似文献   

6.
文献中常从分形角度来分析遥感图像,但是,有一方面未曾考虑,那就是图像可能为几个不同的分形过程的混合体,在这次勘查中,对已知分维数表面的太阳照射区和阴影区的分维数进行确定,并发现阴影区的分维数趋向于2.0。而令人惊奇的是,太阳照射区的分维数与其表面的分维数成反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内学者从数值模拟、瞬时谱的计算和实例应用等方面对"低频阴影"分析方法进行了详细地研究,但少见"低频阴影"分析方法作为主力方法进行流体识别的成功案例。以国内某区的油水储层预测为实例,分析并总结了水层、油层和含油水层的瞬时谱特征,以详实的测井数据和瞬时谱剖面论证了"低频阴影"分析方法的适用性问题和"低频阴影"的成因问题。实例研究结果表明:(1)"低频阴影"的成因非单一的"衰减"因素;(2)"低频阴影"分析方法能有效地用于油层地识别,对于水层的识别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即使对于同一个研究区的同一地层的上段与下段地层的瞬时谱特征具有较大的差异;(3)"油层"与"含油水层"具有不同的"低频阴影"特征,且两者的"低频阴影"的主要成因机制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8.
沩山岩体地处湘中宁乡、安化、涟源、湘乡、韶山等县(区)交界地区,是一个以印支期为主体、燕山早期和晚期有活动的复式岩体。岩体显示原地—半原地交代花岗岩成因特征,具有明显时空演化规律。时间上从老到新,向偏酸偏碱方向演化。空间上,可以划分出演化程度低的“基性区”,较低的“偏基性区”,中等的“过渡区”和较高的“酸性区”。岩体内工业矿产有钨,其次为铀,另有独居石、磷钇矿重砂异常和铜、铅、锌矿点。它们的分布与产出,除受构造因素控制外,与各演化区密切相关,组成基性区—偏基性区产铜、铅、锌→过渡区产铀、稀土→酸性区产钨的演化成矿序(系)列。铀矿床(矿点)具体产出部位,与稀土异常区严格分开,围岩铀丰度值与浸出率高,成矿时期晚,与岩体显示出“岩源”联系。  相似文献   

9.
遥感图像蚀变信息的提取是遥感地质找矿的一个重要方法,地质构造信息作为一种指示信息对找矿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利用ETM+卫星影像数据,运用PCI软件通过掩膜技术去除白泥地、水体、阴影、植被等干扰信息,采用主成份分析法和波段比值,阈值分割技术,对西藏西部某地区进行了铁染及羟基蚀变信息的提取,并根据明显异常区建立参考谱,创新利用光谱角法剔除假异常信息。结合研究区线性、环形构造的特点,对研究区进行成矿预测,圈定找矿远景区。此工作方法较灵活且效果明显,为今后加快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一条可参考,并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黄金瓯  鲜阳  黎伟  张达政  庄晓明 《地球科学》2021,46(7):2565-2582
滨海平原地区地下水流系统水化学场演化过程复杂,同时受古海侵咸化以及现代人类活动影响,当前对其专门分析的研究较少.以杭嘉湖平原为例,综合运用多元统计和水化学分析方法,对采集的78个深层孔隙承压水样品水化学数据进行解译.研究表明:区内水化学分区可划分为“古海侵区”、“径流排泄区”、“海水咸化区”,水化学类型依次为Na-Cl-HCO3型、Na-HCO3和Na-Ca-HCO3型、Na-Cl型.深层地下水化学成因包括“海水入侵和离子交换”、“天然矿物溶解”、“人类活动”.滨海平原区地下水流系统无明显级次划分,地下水化学场演化先后经历原生淡水形成、古海侵咸化、人为超采和现代海水入侵3个阶段,当前不同程度的“人类活动”已取代自然过程成为驱动区内地下水流系统、尤其是水化学场演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宁波市江东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紧紧抓住“东扩”和“中提升”的重大战略机遇,以东部新城和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重点,以“重大项目建设年”活动为抓手,“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全力以赴推进征地拆迁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其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2.
孟伟 《新疆地质》2004,22(3):300-303
对塔河油田4区奥陶系油层、地震数据体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塔河油田4区奥陶系油层具有明显的地震数据体结构特征响应,并在随后用此“地震数据结构特征预测油气法”所部署的一系列钻井中得到了印证,提高了钻探成功率,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地洼区的特征和性质及其与所谓“准地台”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言地洼区是地壳发展经历了地槽阶段及地台阶段后,继续往前发展,由地台区转化而成的一个新的基本构造单元。当笔者初提出这种新构造区的时候,本来建议名为“活化地台”或“地台活化区”(简称“活化区”)。这两名称已为大家所熟识并使用。但因“活化地台”一名有缺点,即易被误解为地台区的一种,或被误解为等同于“准地台”,而不能表达  相似文献   

14.
提出川滇地洼系“四层楼”铜矿床序列的形成与陆壳演化的成生联系,是与本区陆壳由前地槽—地槽—地台—地洼演化各阶段与之相匹配的成矿作用的产物.与此同时,并总结了本区“四层楼”铜矿床序列的成矿作用具有明显的继承性、新生性、旋回性及层控性四大特点和多因复成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5.
月球水冰探测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月球上是否存在水冰是第二次月球探测热潮中的热点问题。 1 994年克莱门汀号 (Clementine)环月探测器搭载的频率为 2 .2 73GHz双基地雷达探测到月球南极一些地区出现同向极化增加等独特的回波特征 ,这些地区正好处于极地永久阴影区 ,表明这些地区可能存在水冰。Arecibo天文台频率为 2 .38GHz的地基雷达对月球极地进行制图 ,也得到类似结论。 1 998年月球勘探者号 (LunarProspec tor)环月探测器搭载的中子探测仪在月球极地永久阴影区探测到高含量的氢信号大多认为是水冰引起的。但雷达探测和中子探测结果均存在多解性。月球表面粗糙度同样可以引起雷达回波呈现出类似水冰的异常特征 ,而中子探测仪测量到的仅仅是氢信号而非水 ,而且月球勘探者号撞击月表之后并没有探测到任何的水蒸气信号。月球极地水冰存在与否、存在形式和存在数量等科学问题的回答需要对月球极地特别是永久阴影区作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6.
闻广 《地质论评》1959,19(7):331-332
近来,大地构造方面的活化学说在我国某些地方开始流行起来了,陈国达并加以“发展创造”成为“地洼”的说法。陈国达对“地洼”所下的定义如下:一个区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首先为活动的地槽区存在,然后由“地槽区固结、僵化转变而成为稳定的地台区”,最后“由地台区活化转变而成为更高级的新的活动区——地洼”。而且,分别称这“三个阶段”为第一、二、三构造层,其  相似文献   

17.
根据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把所论岩溶地区划分为“基岩裸渗区”、“山前平原连通区”和“深隐伏越流区”三种资源评价区,采用水均衡的方法,进行岩溶水开采资源的计算,并以此为据,预测了有远景的水源地八处,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意见。   相似文献   

18.
侧扫声呐在人工鱼礁跟踪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刚  李妍  许祝华 《江苏地质》2020,44(3):307-311
随着海洋渔业资源的衰退和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人工鱼礁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成为海洋牧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人工鱼礁的设计时已考虑了防沉降、防倾覆等因素,但在建设过程中仍会面临上述问题,影响礁区的建设效果。利用侧扫声呐对连云港海州湾海洋牧场示范区进行鱼礁数据采集,根据阴影长度计算目标物高度的原理计算目标鱼礁的高度,分析对比鱼礁沉降量,结果表明个别礁体存在破损、倾斜,实际礁体布局与预设布局有一定的偏差,方形礁体抗沉降能力优于“十”字形礁体。  相似文献   

19.
王学滨 《岩土力学》2005,26(Z2):189-195
由于从实验及理论角度研究岩样单轴拉伸条件下的破坏全过程及尺寸效应难度都很大。因此采用拉格朗日元法来研究这些问题。在峰值强度之前后,岩石材料的本构模型分别取为线弹性及拉破坏线性应变软化模型。为了使拉伸塑性区不出现在试样的端部,在试样的两侧面中部预制了2个凹槽。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全程拉应力-拉应变曲线分为峰前和峰后阶段。在接近峰值的峰前阶段,由于两凹槽附近具有明显的拉应力集中现象,拉伸塑性区最先出现在两凹槽附近。随着轴向拉应变的增加,发生拉伸破坏的单元的数目增加,新发生拉伸破坏的单元越来越接近试样的中心,直到两块拉伸塑性区在应变软化阶段贯通。两凹槽连线上各单元拉应力的分布呈现3个阶段,“澡盆型”(“U型”)阶段,“双峰型”(“M型”)阶段及“单峰型”(“Π型”)阶段。“澡盆型”阶段对应于全程拉应力-拉应变曲线的弹性阶段。“双峰型”阶段及“单峰型”阶段对应于全程拉应力-拉应变曲线的非弹性阶段(包括峰值强度之前的一小段,即应变硬化阶段及峰后的应变软化阶段)。增加试样高度及降低试样宽度,拉应力-拉应变曲线的软化段变得越来越陡峭,因而试样越容易发生失稳破坏。由于试样宽度较大时,试样内部的单元并非处于单向拉应力状态,因此,增加试样宽度,全程拉应力-拉应变曲线的峰值强度增加。当试样宽度较小时,从出现塑性区,到塑性区贯通所需要的时间步较小,或应变范围较窄。这说明试样的脆性较强,前兆不明显。前兆不明显的脆性破坏对应常见的是洞室岩爆、冲击地压及地震等灾害。  相似文献   

20.
祁连山大通河源多年冻土区浅层土壤水热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通河源不同草甸生态系统中建立浅层土壤水热监测网络. 2010-2011年监测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和水分均具有明显的冻融交替和空间梯度变化格局. 在沼泽化草甸和典型草甸区,土壤融化和冻结末期分别出现在5月底、6月初和11月中下旬;而退化草甸区对应的时间则出现在4月底、5月初和11月中上旬. 在沼泽化草甸和典型草甸土壤温度变化曲线上有明显的“零点幕”时期,而退化草甸则不太明显. 土壤温度曲线的阶段划分结果表明,沼泽化草甸和典型草甸各阶段不存在显著差异,二者阶段划分曲线基本重合,均可以划分为6个阶段:春季升温阶段、春季“零点幕”阶段、夏季升温阶段、秋季降温阶段、秋季“零点幕”阶段和冬季降温阶段. 对于退化草甸而言,春季和秋季“零点幕”时期不明显,阶段划分曲线与前二者具有较大差异. 退化草甸温度曲线“零点幕”时期不显著对应于下伏多年冻土临近岛状多年冻土边缘,是最易于受环境影响变化而发生退化的区域. 3个监测场地浅层土壤水热格局一定程度上指示了下伏多年冻土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