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山区经济发展差异与非农产业的贡献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陈国阶  王青 《地理学报》2003,58(2):172-178
以地区 (市) 作为基本研究单元,选取大小兴安岭、燕山、太行山区、沂蒙山区、武陵山区、东南丘陵、喀斯特山区、横断山区、祁连山区等具有典型性的中国山区,定量分析2000年中国山区经济发展态势以及影响和制约山区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因素,并与平原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进行宏观、中观层面上的多方位对比分析。结果显示: 中国山区人均GDP的区域变化特征与山区非农产业人均增加值发展态势呈正相关;各类山区农业产业人均增加值表现为一条无差异曲线,即山区居民家庭收入的差距,主要来自非农产业,农业产业收入退于次要地位,非农产业人均增加值决定中国山区的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异。  相似文献   

2.
山地地理     
F127 200402110()中国山区经济发展阶段的理论模型与预测=Th印reticalmedel and trend analvsison~ntai~s~c development舫、,inChina/陈国阶.王青//地理学报一2004.59 中国山区经济发展离不开全国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同时亦受到区域发展阶段性规律的制约,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经济有着明显不同的产业结构特征和经济发展驱动力.在探讨区域发展机理的基础上,提出利用时空等价概念模型预测中国山区经济发展趋势与人均(犯P变化特征.以模型定量研究为基础,在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分析山区未来5年、10年、20年不同时段的经济增长状况.…  相似文献   

3.
产业结构演进与山区自然资源贡献度排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青  姚寿福  张宇  周后珍 《山地学报》2004,22(3):292-297
通过建立资源与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模式,系统论述山区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贡献.研究表明就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而言,传统意义上曾经在山区经济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矿产资源、耕地资源、衣食类及轻工业原料类生物资源,其地位和作用正在下降;而特色生物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源正成为21世纪前期推动山区发展的新动力.进一步的定量分析表明,新时期山区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度(贡献度)排序如下生物资源(0.239)>旅游资源(0.204)>水资源(0.198)>土地资源(0.175)>矿产资源(0.095)>气候资源(0.089),这一排序结果亦可作为实施与确定中国山区资源开发优先次序的参考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4.
以江西省100个县级行政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的基础上,运用地理探测器对影响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的自然环境因子进行探测,主要结论如下:(1)江西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呈正向空间相关性且空间集聚特征趋于明显,空间集聚类型以"高—高"和"低—低"为主,"高—高"集聚区分布于环鄱阳湖平原地区,"低—低"集聚区分布于赣南东部地区。(2)河流密度、平均海拔和山区比例对江西省县域经济空间差异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年均气温和年均降水量的解释力不显著;5个驱动因子之间两两交互作用呈现非线性增强,以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与河流密度的交互作用最为典型。(3)江西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与河流密度呈线性正相关,县域平均海拔、山区比例与经济发展水平呈非线性负相关,山区比例显著地制约着县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达县地区位于大巴山南面,面积4650万亩,既有盆周山区,又有平行岭谷区和丘陵区,大体是七山一水两份田。 山区的经济发展在全地区经济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实现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和四川省委提出的“富民”、“升位”的要求,合理利用山区资源、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加速山区经济发展,是山区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不久前,我同地区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一道,深入山区作了一次调查研究,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山区的经济发展方向,看到了山区发展商品生产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6.
潘顺安 《福建地理》2006,21(1):15-18
中国的边远山区大多是经济不太发达的老少边穷地区。这些地方的自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经济基础差,区位上远离发达地区和大城市,经济发展的限制条件较多。本文通过对市场和消费者呼唤绿色无污染的安全产品这一趋势的分析,提出了生态信誉的概念;认为树立和实现良好的生态信誉,是边远山区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关键所在。文章也对边远山区如何树立良好生态信誉、加快经济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边远山区大多是经济不太发达的老少边穷地区.这些地方的自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经济基础差,区位上远离发达地区和大城市,经济发展的限制条件较多.本文通过对市场和消费者呼唤绿色无污染的安全产品这一趋势的分析,提出了生态信誉的概念;认为树立和实现良好的生态信誉,是边远山区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关键所在.文章也对边远山区如何树立良好生态信誉、加快经济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F127 2007021310中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极化分析=Analysis of polarization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entral region of China/刘耀彬,陈志//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15(6).—679~683对中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极化机制和空间极化差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极化机制在于经济发展成果、经济投入和城市化发展,它们对区域  相似文献   

9.
中国山区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国阶  周后珍 《山地学报》2003,21(4):435-441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除呈东中西部三大地带的差异外,还呈平原、丘陵、山区发展的差距。在此基础上,叠加城乡经济发展差异,形成犬牙交错的多维、多梯度差异。人均GDP由东部城市、中部城市、东部整体、西部城市、东部丘陵、东部山区、中部整体、西部总体、中部丘陵、中部山区、西部丘陵、西部山区逐渐降低。人均GDP的最大差距出现在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大中城市与宁夏、甘肃、贵州等省(区)的山区之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受第二三产业发展水平差异的影响,受第一产业的影响较小。中国要实现全面小康,必须逐步缩小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关键是加快西部山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山地学报》系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刊 ,被多种文摘收录 ,曾获全国、中国科学院、四川省优秀科技期刊奖。《山地学报》是目前我国唯一专门报道山地科学研究理论与山区开发、环境整治、生态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科技期刊。内容涵盖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两大门类中与山地有关的多学科知识 ,重点报道山地资源开发与山地生态环境演变、山区工程建设与山地灾害防治 (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山洪等 )、山区社区发展与城镇规划、山区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等领域的理论文章、应用技术、研究和实…  相似文献   

11.
中国山区经济发展阶段的理论模型与预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陈国阶  王青 《地理学报》2004,59(2):303-310
中国山区经济发展离不开全国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同时亦受到区域发展阶段性规律的制约,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经济有着明显不同的产业结构特征和经济发展驱动力。在探讨区域发展机理的基础上,提出利用时空等价概念模型预测中国山区经济发展趋势与人均GDP变化特征。以模型定量研究为基础,在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分析山区未来5年、10年、20年不同时段的经济增长状况:在2005~2006年中国山区人均GDP达到8000元左右,在2010~2011年达到12000元左右;最后,通过对中国山区发展阶段定位,确定山区经济发展阶段转换的时机,并对转换的条件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乌鲁木齐地区水资源若干问题研究》,是为适应干旱地区经济发展和未来国家建设重点战略西移而提出的课题。由中国科学院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组织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等有关单位共同完成。主要成果有:(1)柴窝堡—达坂城地区水资源与环境。(2)新疆柴窝堡盆地第四纪气候变迁及水文地质条件。(3)乌鲁木齐河山区水资源形成与估算。(4)乌鲁木齐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及其合理利用。全文共120多万字,由施雅风、曲耀光主编,科学出版社于1989—1992年分四册出版。同时,还有一套印刷精美的1: 25万土地资源系列图(土壤图、土  相似文献   

13.
正题1.(人口与环境)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陕南即陕西省南部地区,北靠秦岭、南倚巴山,包括汉中、安康、商洛三市。因地处山区,经济基础薄弱,自然灾害频发,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并威胁到山区群众的生命安全。资料显示,这三个市涉及搬迁的28个县(区)中,有21个属于国家或省级贫困县。地质灾害频发导致一般年份平均死亡人数在30人左右。2010年,陕南地区遭遇"718"特大暴雨泥石流灾害导致安康市汉滨区大竹园镇七堰村12人死亡、17人失踪。  相似文献   

14.
X171.4,F127 2003032743川西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及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Engi-neering of ehanging eultivation into tree ptanting and its effeetsto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ies in western Siehuan,Chi-na/林波,刘庆…//山地学报一2002,20(4)一438一444 四川省西部地区是全国退耕还林(草)试点示范工程的重点地区.由于区内人地矛盾突出,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造成了该地区林农、林牧、农牧关系紧张,阻碍了当地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对川西地区退…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86、1995和2000年3 a同期陆地卫星的TM影像作为主要数据源,经过人工解译生成土地分类数据,对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格局特征、单一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山区的土地利用类型明显多于平原.山区主要以林地和草地等自然景观为主,而地区则以耕地和建没用地为主,表现出很明显的人类活动特征.(2)两个地区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在空间与单一地类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都是人为因素.(3)两个地区的景观多样性指数相近,山区的景观优势度指数高于平原,平原的景观破碎度指数高于山区.据此,提出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政策的建议:适度保护农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合理协调农业用地与非农业用地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根据区域的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等实际特点对土地利用进行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在土地利用的某些政策上要对山区与平原之间实施差别对待.  相似文献   

16.
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要振兴任何地区的经济,都有一个开发与建设落后地区的问题。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至今仍有些农村相当贫困(尤其在山区)。现从自然环境与灾害的角度提出些意见。 1.贫困山区的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因素是对农林牧业长期起作用的。 1984年,党中央提出我国11片贫困地区,即努鲁儿虎山、太行山、吕梁山、秦岭大巴山、大别山、武陵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互联网区域差异的时空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将中国互联网域名地区分布数据与图形数据结合, 运用相关分析、Lorenz 曲线和区位 熵等方法, 从时间和空间上探讨了中国互联网分布的区域差异。通过分析认为: (1) 中国互联网发 展水平从东到西呈阶梯状分布。(2) 发展水平高的区域与发展水平低的区域差距较大。(3) 东部地 区和中部、西部地区的发展水平在拉大, 但全国各地区差异基本保持不变。(4) 东部地区互联网发 展速度加快, 中部地区发展缓慢, 西部地区步履艰难。(5) 互联网的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反 映, 同时也具有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以豫西山区为例,采用均值变点法提取地形起伏度,以县域为分析单元,选择人口密度与经济密度两个指标,利用相关分析法定量探究地形起伏度对人口和经济的影响及其差异,并与海拔高度、坡度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豫西山区地形以中起伏(200~500 m)为主,小起伏(70~200 m)和微起伏(30~70 m)次之,平坦地区(0~30 m)和大起伏(≥500 m)所占比例较少。②地形起伏度对人口、经济的影响均强于海拔和坡度的影响,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强于对经济发展的影响。③豫西山区49.29%的人口和47.42%的经济总量分布在地形起伏度不超过115 m的区域,土地面积仅占26.45%;地形起伏度超过245 m的区域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9.55%,但仅居住5.89%的人口且仅创造4.85%的经济总量。豫西山区的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向低地形起伏区的集聚态势明显。  相似文献   

19.
以广东省21地市为基本研究对象,运用区位商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及回归分析等方法对1999~2014年广东省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区域差异与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广东省各地市旅游产业集聚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明显的负相关性,且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市旅游产业集聚水平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市则反之;(2)广东省山区地市旅游产业集聚水平要高于珠三角地市,珠三角地市高于西翼地市,西翼地市高于东翼地市;(3)根据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可将广东省21地市分成4类;(4)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对整个广东省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市的旅游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市特别是山区地市的旅游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则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喀纳斯湖地区冰川地貌和冰碛物特征的研究,认为喀纳斯地区可划分出四个冰期,每个冰期中又有多次冰川活动。冰期由老至新一次比一次规模小,冰川活动范围由南向北沿喀纳斯河谷逐渐退缩。这与整个阿尔泰山区的冰期划分相一致,也可与天山山区,中国东部的冰期相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