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7 毫秒
1.
湖南姑婆山花岗岩稀土矿物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林康  陈春 《湖南地质》1991,10(1):43-51
湖南姑婆山花岗岩为一富含轻稀土元素为主的复式岩体,是我省综合开发利用稀土资源最有远景的地区之一。笔者对该岩体的副矿物、特别是稀土矿物作了较详细的研究,查明了岩体中主要稀土矿物的含量及变化,并新发现了氟铈矿、氟碳钙铈矿,硅铍钇矿、方铈石和钇钍石等稀土矿物。并对其特征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羟硅铍铈矿系1976年在我国吉林省某地大型稀有稀土矿床中发现的新矿物。经多次X射线分析表明,它与硅硼钙石为似型矿物,晶体结构基本相同,其化学成分却与国内外同类矿物有较大差异,经计算该矿物分子式为: 简化后为(Ce,Y)_2Be_2Si_2O_8(OH)_2称为羟硅铍铈矿。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白云鄂博矿闻名国内外。自1927年地质队员丁道衡等发现铁矿开始,地质科学研究不断发展。最初大胆估计储量为3400万t,现探明铁矿储量已达14亿t。目前已发现矿石中赋存有71种元素、170余种矿物。其中发现"白云矿"、"鄂博矿"等十几种新矿物。探明的稀土矿储量雄居世界榜首。  相似文献   

4.
1977年在我国大兴安岭地区花岗斑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中,发现一种具有工业价值的稀土、铍的新矿物。1980年3月将该矿物资料报新矿物委员会,同年五月份获通过。矿物命名为羟硅铍钇铈矿yttroceber-ysite。该单矿物样品存放地质部博物馆。  相似文献   

5.
铌是一种战略金属,在现代钢铁技术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某铌-稀土矿矿石中的Nb_2O_5平均含量达0.0855%,稀土总量(REO)含量达1.03%,接近铌矿最低工业品位要求,并伴生有稀土矿,因此查明铌和稀土的赋存状态至关重要。由于铌矿物、稀土矿物具有颗粒细小且嵌布特征复杂的特点,在偏光显微镜下不容易发现,而且定名困难,很难达到研究目的,一直是地质分析测试的难点。为查明铌和稀土元素的存在形式以及铌、稀土元素的赋存矿物,本文应用电子探针背散射图像、能谱分析及电子探针波谱定量分析技术对某铌、稀土矿矿石进行分析,主要研究铌矿物和稀土矿物的种类、嵌布关系及化学成分等特征,更准确地分析铌和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结果表明:(1)铌元素主要以铌铁矿、含铌金红石的形式存在,其中铌铁矿中Nb_2O_5的平均含量为78.26%,含铌金红石中Nb_2O_5的平均含量为5.26%。(2)稀土元素主要以独居石、氟碳钙铈矿和氟碳铈矿的形式存在,其中独居石中稀土总量(REO)的平均含量为64.84%,氟碳钙铈矿中稀土总量(REO)的平均含量为57.52%,氟碳铈矿中稀土总量(REO)的平均含量为70.61%。(3)铌矿物、稀土矿物分布分散,多包裹于钾长石、方解石及黑云母等脉石矿物中。本研究实现了常规岩矿鉴定手段难以完成的矿物识别和鉴定,查明该矿床矿石中主要的铌矿物和稀土矿物的种类及特征,为后续铌-稀土矿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新矿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自1958年首次发现新矿物香花石以来,至1987年11月,已得到国际上承认的新矿物有香花石、钡铁钛石、包头矿和黄河矿等五十多种。新矿物的发现,标志着我国的矿物学研究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近些年来,由于测试方法的逐步先进,我国新矿物的发现速度也随之加快。1958年到1963年六年中,每年只发现一种新矿物。1964年和1965年两年发现新矿物九种。1974年开始,七十年代共发现新矿物十种。1980年至今共发现新矿物三十种左右,平均每年发现新矿物近四种。中国的新矿物的化学成分以氧的化合物最多,其中硅酸盐又居首  相似文献   

7.
大青山矿—新发现的一种稀土矿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秋,作者在内蒙白云鄂博铁-稀土矿床西矿铁矿体下盘含稀土的白云岩中,发现一种淡灰黄色的锶稀土磷酸盐碳酸盐矿物。进一步研究确认它是一个新矿物,并根据其产地附近的山脉命名为大青山矿(Daqingshanite)。今年三月,经国际新矿物及矿物命名委员会(IMA)审议,获得全票通过。标本现存地质博物馆。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日本稀土元素化学家和矿学家的近著摘登.他们收集了迄今世界上发现的142种稀土矿物,以其晶体结构资料为重点,在世界上首先提出了稀土矿物的结构分类,对稀土元素的性质特别是稀土矿物的晶体化学特性提出了许多精辟的看法,对稀土高于与非稀土离子Ca~2+Na~+和Th~4+之间的类质同象置换总结出10多种置换形式,这些对稀土矿物的研究及其工业应用都是十分有用的,现将该书最重要的部分介绍给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9.
吴善浒 《地球化学》1983,(3):314-321
内蒙某稀土-铌-铁矿床含稀土较高,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的有独居石、各种稀土氟碳酸盐、稀土铌钛酸盐(包括易解石、黄绿石、褐铈铌矿和褐钇铌矿),稀土碳酸盐(已发现的有碳铈钠矿)和极少量的硅酸盐(如褐帘石)。此外还有相当量的稀土以类质同象存在于一些非稀土矿物中。本矿床有些稀土矿物的颗粒很细,含量又高,很难单体分离,此外,含稀土分散量的矿物又常连生和包裹这些微细的稀土矿物。用一般物理方法和岩矿手段无法使它们分开,更不能进行定量分析。因此,本文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测定各类稀土矿物和  相似文献   

10.
黔西北地区宣威组底部普遍发育沉积型稀土矿,其品位高,厚度大,呈层状分布,发育稳定,且伴生铌、钪、钛等金属矿产,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针对该沉积型稀土的研究,多针对其成矿规律和成矿机制,极少涉及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本文以黔西北威宁县麻乍地区沉积型稀土矿为研究对象,采用XRF分析、ICP-MS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电子探针分析、物相分析等手段,研究了元素组成、矿物组成及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研究表明,稀土矿石主要由Al、Si、Fe、K、Ti组成,其稀土总量(REO)为1064×10-6~14106×10-6,呈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特征;矿石中矿物可分为硅酸盐矿物(主要为高岭石、伊利石)、金属氧化矿物(主要为褐铁矿、锐钛矿、金红石等)、碳酸盐矿物以及稀土矿物。稀土元素以纳米级独立矿物形态存在,根据其成分推测为磷铝铈矿、方铈矿,同时稀土元素也可能以类质同象赋存于黏土矿物中,离子吸附态很少。  相似文献   

11.
谢先德 《地球化学》2010,39(4):396-396
一年多前,日本国家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岛崎英彦(Hidehiko Shimazaki)等人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杨主明合作,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白云鄂博稀土铁矿床中发现了一种新矿物,经国际矿物学会新矿物、矿物命名和分类委员会审查批准,该矿物被命名为Zhangpeishanite,有关该新矿物的详细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2.
1981年,在地质论评第27卷第5期刊登一篇题为“羟硅铍钇铈矿——一个富含铈、铍的硅酸盐新矿物”一文。当时,这篇文章的英文稿寄国际新矿物和矿物命名委员会审查。该新矿物于1982年一月经国际新矿物和矿物命名委会审查通过。现作者根据该会的意见和建议,将其羟硅铍钇铈矿(Yttroce-  相似文献   

13.
为稳固中国稀土资源大国地位,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稀土资源勘查力度。地球化学勘探是矿产勘查重要手段,本文通过总结以往稀土化探工作,查明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总结前人工作发现,碳酸岩型稀土矿致异常具有衬度低、规模小的特点,其原因主要是:(1)相对地壳丰度,稀土矿工业品位富集程度较低,容易被花岗岩等引起的非矿致异常稀释;(2)稀土成矿指示性矿物粒度小、分选难,对其表生迁移富集规律认识不深,难以制定有针对性的采样方法。基于扫描电镜和能谱的自动矿物分析系统,可实现微米级稀土矿物的化学成分和形貌参数的定量统计,为稀土矿物表生迁移规律研究提供基础。近年来在化探领域,前人利用矿物自动分析系统开展矿体—水系沉积物系统中微细粒矿物含量变化规律研究,显示出该方法的良好应用前景。未来可利用矿物自动分析系统开展:(1)风化过程中稀土矿物粒度变化规律研究;(2)矿体—水系沉积物系统中稀土矿物迁移富集规律研究。通过厘清矿体—土壤—水系沉积物系统中稀土成矿指示性矿物的分布特征和迁移富集规律,为稀土化探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浙江临安石室寺伟晶岩位于河桥岩体西北面,属于典型的Nb-Y-F (NYF) 型伟晶岩,富含大量稀有稀土矿物。本文在野外考察和显微镜观察的基础上,结合电子探针背散射电子图像观察与矿物化学成分分析,系统鉴定了石室寺NYF 型伟晶岩中的稀有稀土矿物,揭示了稀有稀土元素的富集、迁移、结晶与成矿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 石室寺伟晶岩中的稀有稀土矿物有铌钽矿物(铌铁矿、铌锰矿、重钽铁矿、细晶石等)、钇矿物(褐钇铌矿、黑稀金矿)、钨矿物(黑钨矿、 白钨矿、铌钨矿物)、铈矿物(独居石、氟铈矿、氟碳铈矿) 和钍矿物等。(2) 铌钨系列矿物的WO3含量在8.30~70.51 wt%之间呈规律变化,可能为铌铁矿与黑钨矿之间形成的一系列多体矿物。(3) 铌铁矿LA-ICP-MS U-Pb 定年结果显示,石室寺伟晶岩的形成年龄为133±2 Ma,与河桥花岗岩具有成因联系。(4) 石室寺NYF 型伟晶岩中稀有稀土元素的成矿过程与其岩浆的结晶演化密切相关:岩浆阶段,锆石、钍石与独居石等矿物最早晶出;岩浆—热液阶段,黑稀金矿、铌铁矿、褐钇铌矿、氟铈矿等稀有稀土矿物逐渐结晶;热液阶段,黑钨矿、铌钨矿物相继形成,同时早期的独居石、氟铈矿受晚期热液交代形成次生铈矿物。  相似文献   

15.
王凤岗 《铀矿地质》2021,(2):283-283
近日,由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王凤岗等发现并命名的自然界新矿物Haitaite-(La)(海塔铀矿)获得国际矿物协会新矿物、矿物命名及分类委员会(IMA CNMNC)批准,正式确认该矿物为一种新的矿物(编号为IMA 2019-33a)。  相似文献   

16.
在白云西矿云母闪石型矿石物质成分研究工作中,发现在实体镜下很难对稀有元素矿物的颗粒准确鉴定。特别是受地表氧化影响的矿石,更难以确认那个颗粒是什么矿物。因此对铌、稀土矿物定量问题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赣南花岗岩风化壳型稀土矿床中纳米级稀土矿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次生风化成因稀土矿物的赋存形态和分布特征,对赣南安远岗下稀土矿区花岗岩风化壳剖面进行了研究。采集风化壳不同层位的样品进行分选、提纯,场发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结果表明,与稀土矿物紧密相关的粘土矿物是高岭石和埃洛石等,风化壳中发现的纳米级稀土矿物既有附着于其他矿物表面的微细颗粒,也有呈集合体存在的稀土矿物(可能为方铈石),这一现象有助于进一步认识风化壳稀土矿床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8.
广西岑溪地区出露众多花岗岩体,形成了大量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前人研究结果表明其与粘土矿物有关。为了真正了解粘土矿物对这种类型稀土矿床成因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方法,对广西岑溪和村稀土矿床的粘土矿物组成进行研究,分析表明粘土矿物主要是高岭石,其次是伊利石和蒙脱石,同时,粘土矿物的含量和稀土品位高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这类稀土矿床的成因机制是含矿岩体经过风化作用后以离子形式溶于水中的稀土元素被粘土矿物吸附并在风化层底部富集而成矿。  相似文献   

19.
稀土元素的迁移形式富集机理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稀土矿物与碳酸盐相关性,矿物包裹体主要成分,代表性稀土矿物的化学成分,稀土矿物的主要共生、伴生矿物组合,稀土氢化物、稀土合金氢化物的形成条件及理化性质的研究。认为稀土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是呈稀土合金氢化物与CO、CH4等共同迁移,然后被氧化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20.
孙晓旭  冯坚  李超  高野  王雷  苗彤  徐杨  闫伟 《岩矿测试》2023,(6):1120-1131
辽宁省已知的稀土矿类型较少,以往稀土矿床的勘查评价偏重于独居石砂矿和碱性岩型稀土矿,沉积变质型稀土矿涉及较少,其矿石学、矿物学研究程度偏低。本文以吉祥峪稀土矿床为研究对象,应用自动矿物识别和表征系统(AMICS),结合高分辨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高通量能谱仪(EDS)对矿石进行分析,获得吉祥峪稀土矿石中矿物化学成分、元素赋存状态及矿物共生组合关系。结果表明,矿石中稀土元素以La、Ce、Pr、Nd等轻稀土元素为主;主要稀土矿物为独居石(0.73%)、褐帘石(6.25%)、方铈石(0.25%)和磷灰石(类质同象)等;通过背散射图像结合光学显微镜观察得出矿石中的褐帘石、独居石、方铈石及磷灰石等具有较好的连生关系,这些矿物以单颗粒或聚粒结构与磁铁矿交叉镶嵌,或分布在磁铁矿边缘及间隙中。矿石中稀土矿物与磁铁矿密切共生,含量呈正相关,其原因可能为:(1)沉积富集。吉祥峪稀土矿位于辽吉裂谷的核部,裂谷为矿床提供了有利的沉积环境。(2)岩浆改造。岩浆热液可能与里尔峪一段变粒岩产生反应,使其中的稀土和铁元素集聚。(3)构造控制。吉祥峪稀土矿位于吉祥峪—算盘峪背斜核部穹隆之上,构造发育,断裂带和褶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