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模式识别在强余震等早期综合判别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渭宾  王虹 《地震》1994,(4):1-6
本文利用所收集到的29个6级以上地震序列,探讨将模式识别CORA-3算法用于5级以上强余震或震群或再发生更大地震的前震-主震-余震型地震序列早期综合判断的可能性及具体方法。文中参与学习和训练的25个地震序列中,8个I类序列全部被正确识别,17个II类序列中有16个被正确识别,只有1个被误判为I类,预报评分V值达0.92。对于留作外推的4个地震序列中,2个II类序列全部被正确识别,2个I类序列,1个  相似文献   

2.
模式识别是一门年青的学科。Gelfand、Press和Briggs等人都曾将此方法用于危险区的划分及研究地震与钱德勒颤动等的关系。有关模式识别在地震学中应用的概况,请参看文献[3]。 在“大震前地震活动的图象识别”一文中,我们将模式识别方法用于识别强震发生的时间,我们曾得到:“大震发生前的一定时间内,中等地震活动增至一定水平、相差半级  相似文献   

3.
模式识别(图象识别)是近二十年来发展的一门新兴科学,已广泛应用于许多科学领域中。本文主要是用模式识别方法研究南北地震带北段(33°—40°N,103°—108°E)地区的地质、地貌、地球物理特征,以判定该区的强震危险点。模式识别的结果表明:该区的易发震点主要与主活动断裂,及新生代断陷盆地、温泉等特征有关,FH实验的结果也成功地检验了模式识别方法在强震区划中的应用。它所预测的1700年到1936年中发生的Ms≥6.0级的18个地震均被识别在未来可能发生强震的区域内。  相似文献   

4.
自然灾害危害度模糊模式识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文献[1]提出的相对隶属度概念和模糊模式识别理论,讨论了相对隶属度及模糊模式识别用于自然灾害危害度评价的原理和过程,并结合贵州毕节地区泥石流危害度评价,阐述相对隶属度和模糊模式识别用于自然灾害危害度评价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收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由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的“地震模式识别交流讨论会”于1984年12月4日—8日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国家地震局系统及其他有关方面共15个单位41人参加。其中13名代表在会上宣读了有关模式识别、模糊数学等方面的论文共23篇,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陈颙到会并讲了话,还向会议赠送了礼品。宣读的模式识别方面的论文主要涉及地震危险区划、地震活动性的异常标志、中强地震的发生时间、地震的触发因子和地震前兆的综合判别等方面的问题。与会代表认为,模式识  相似文献   

6.
1.引言模式识别法在地震危险区预测和地震预报中已有许多应用,但发震特征的选取随地区地震活动特点的不同,以及研究者认识的差异而不同。笔者为了判定青藏高原北部部分地区地震活动的危险性,根据定性分析,选择了以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场因素为主的12个特征量,运用模式识别的加权Hamming方法判别研究区内  相似文献   

7.
应用模式识别定量划分潜在震源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韫玉  杜兴信 《地震研究》1990,13(2):122-130
本文以陕西关中及部分邻区为例,考虑地质构造、地震活动及地球物地场等因素,采用不同的模式识别方法和多种计算方案,以定量判定潜在震源区。其结果表明,模式识别方法有利于地质、地震活动及地球物理场等多种因素综合应用,并能选择和显示判定潜有震源区的主要特征。不同模式识别方法的比较和多种试验方案的综合,则可提高潜在震源区判定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对不同结构样品进行识别的PTR算法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4种模式识别方法。在样品平面投影、典型样品分析和这几种模式识别方法的基础上, 提出了对不同结构样品进行识别的PTR方法。文中还给出了两个应用实例。结果表明, PTR方法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核爆地震模式识别中的特征相空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核爆地震模式识别中的最少不相关特征量确定、训练样本的选择出发,介绍了特征空间与相空间等价问题的由来,并通过数值实验验证了特征空间与相空间等价的有效性,确定了特征选择中不相关特征量的下限,而且特征相空间分析方法具有很好的噪声鲁棒性,对于分析实际的模式识别问题极具优势.最后,本文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思路和设想.  相似文献   

10.
孙晓丹 《内陆地震》1998,12(4):320-326
以乌鲁木齐及其附近地区多项前兆监测手段的系统性震例总结资料为基础,根据地震短期综合预报的特点,对利用模式识别方法进行地震短期综合预报的可能性做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利用模式识别方法进行地震短期综合预报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取1974年以来我国华北、西南地区15个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的地区时段和20个没有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的地区时段作为模式识别研究的对象,用地震空区、条带、b值、集中度、密集、平静、安全域等地震活动性方法构成问题征询表。采用修改的CORA-3算法进行模式识别。消除等效特征与弱特征,进行广泛的K阈值、对象及参数变化的控制试验。计算结果表明,识别较稳定,地震条带、b值、集中度、安全域等组成的地震活动性图象特征具有重要的前兆意义。综合模式识别能力明显高于任一单项方法。本文改进了一般的识别准则,采用综合决策方案,提高了模式识别结果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2.
应用模式识别方法预测油气储集层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论述了模式识别在地震油气解释中的应用,并提出了一套实现的方法.在地震资料处理中提出了信息保持的思想和处理方法.从特殊处理后的地震记录中提取多种地震特征,这些特征主要来自地震道的自回归系数、最大熵频谱和自相关函数.利用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对地震特征向量进行分类,实例表明,本文提出的地震模式识别方法能有效地划分油气储集层,即使在油层较薄或是反射变化不明显的地区也能奏效.  相似文献   

13.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马秀芳、王碧泉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陈传涓、张英合作,对“模式识别 CORA-3修改算法程序包”进行了开发,于1985年2月完成了将该程序包从 VAX 大型计算机转至 PDP-11系列小型计算机上的转机工作。“模式识别 CORA-3修改算法程序包”简称为 PR 程序包,是应用模式识别中的CORA-3修改算法进行强震危险地点判定、地震预测或其他有关研究的专题程序包。PR 程序包是用 Fortran 77~+编写的,共包括三个程序:①COIN 程序:输入、修改资料,建立文  相似文献   

14.
正确地判断地震记录仪器模拟地面运动的方向,在测震技术中是一件最基本、最简单技术;同时又是一件难以准确掌握的技术.历来采用的方法是敲摆法.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是容易造成判断失误,尤其是照相记录地震仪.因为,短周期地震仪的高频干扰大,误判的可能性常会由人为干扰而引进,单台又不易校正以致于有的台将错就错地记录长达数月之久.为此,我们介绍一种分段极性判别法,试图克服上述缺点.  相似文献   

15.
王碧泉  马秀芳 《地震学报》1983,5(3):257-267
用模式识别方法研究了大地震的发生时间与中等地震活动性、太阳活动水平、地球自转之间的关系.由模式识别所得的性质提出,大地震前中等地震活动达到一定水平是大地震可能发生的重要性质.而太阳活动极值前后及自转加速度变化较大时段可能触发大地震.   相似文献   

16.
周翠英  张宇霞 《地震学报》1996,18(1):118-124
以模式识别方法提取地震序列类型早期判断的综合指标周翠英,张宇霞,王红卫,焦利强中国济南250021山东省地震局中国北京100036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主题词地震序列,模式识别,综合判断地震序列类型的早期(1~7天)正确判断是实现震后趋势预测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在意大利举办的“地震活动性的模式识别与分析实习班”概况。  相似文献   

18.
人工神经网络在地震综合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煜东  甘俊人 《地震学报》1993,15(2):257-260
多级判别、聚类分析等统计模式识别方法在地震综合预报中的应用已有多篇文献报道(石绍先、沈斌,1986;1990;王学仁,1982).多年预报实践表明,模式识别方法对于地震预报是有效的.随着国际上神经网络研究的兴起,该方法也被用于模式识别领域,但尚未见其用于地震综合预报方面.本研究运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对滇西南地震区17个震例进行了计算机分析,建立了地震综合预报的专家系统,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决定地震强度的物理因素,准确地预报将来的未知地震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9.
箱型钢结构应力场的模糊模式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依据模糊模式识别理论,以深圳市民中心屋顶网架结构的智能健康监测系统为背景,系统地介绍了屋顶网架结构支承箱型钢牛腿应力场的模糊模式识别方法。文中,在说明了方法的基本思路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方法的基本原理和仿真分析的步骤。并通过对深圳市民中心25号钢牛腿应力场识别的仿真,验证了方法的效果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模糊数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了轻亚黏土地震液化的影响因素,采用较为合理的模糊模式识别的方法对轻亚黏土液化与否及液化的轻重程度进行了预测,并以天津滨海区轻亚黏土为实例得出其模糊模式识别评判图。预测结果表明,用本文建立的方法对轻亚黏土液化进行预测的结果与宏观调查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