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汪洋  胡云中  邓晋福 《矿物岩石》2001,21(3):200-204
根据三江地区中南部三叠系地层 30 0余件岩石样品分析结果 ,我们对该地区三叠系地层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三江地区中南部三叠系地层明显富集As,Sb和 Ca元素 ,亏损碱金属元素 K,Na,L IL元素 Ba,Th以及相容元素 Co,Cr,Mn,Ni,V ,且轻重稀土元素分异程度较高。在成矿元素方面 ,研究区三叠系地层富集 Pb,Sb,且Cu,Au,Zn的丰度值明显高于华北地台表壳 (出露地壳 )。根据微量元素比值推断 ,三江地区中南部三叠系地层的物源区在地球化学成分方面较典型岛弧造山带上地壳更为成熟  相似文献   

2.
扬子地块西南部地球化学异常层与地壳演化和成矿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裘愉卓  于炳松 《矿物学报》1997,17(4):369-375
本文通过对扬子地块西南部自上元古界板溪群到三叠系发育在盆地和下斜坡背景中泥质岩的系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首次发现了下寒武统、上泥盆统和上二叠统这三个在元素地球化学性质上明显不同于其它层位的地球化学异常层。通过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层与本区地壳演化和成矿作用关系的研究,使我们认识到,后太古代沉积地层中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地壳演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可通过这些地层的元素地球化学体系来恢复地壳发育和演化历史;同时,在正常沉积地层中,元素的富集和亏损程度是有限的,只有在那些与地壳发展演化的特定阶段相对应的层段中,某些元素才有可能高度富集而成为重要的矿源层。这对应用元素地球化学体系正确认识地壳演化和成矿作用的时控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莫坝-希拉沟地区16个元素水系沉积物测量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贫乏元素有Au、Hg、Mo;正常元素有Cu、Pb、Zn、Co、Mn、W、Sn、Bi;富集元素有As、Sb、Ag、Fe、Ni;无强富集的元素。通过各元素空间分布研究,对主要地球化学异常进行推断解释,指出三叠系地层、尤其与喷出岩有关的地区是寻找Cu、Pb、Zn、Au、Ag等多金属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4.
地球化学研究的中心任务是研究地层及各类岩石中成矿元素的分散富集规律。以内蒙古奇安绰罗地区地层的岩石、岩屑样品化学元素光谱分析数据为基础,对测区各地层进行比较系统的地球化学分析,讨论了各地层中Au、Ag、Pb、Mo、W、Cu、Zn、As、Sb、Bi、Hg、Sn 12个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从成矿元素的相对富集与贫化、变化性、后期作用叠加强度几个方面考察地层中成矿元素的成矿潜力,揭示研究区主要矿产的赋矿层位。  相似文献   

5.
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基础上,对东昆仑大沙沟一带成矿元素分布特征进行研究,获得了较为丰富的区域地球化学成果。通过对元素分布特征、元素相关性、地球化学参数特征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元素的富集与地层、构造、岩浆岩明显相关;Cu、Zn、Au、Ag、Sb、Hg富集成矿可能性较大,可作为区内主成矿元素及指示元素。本次工作共圈定37处综合异常,6处成矿远景区,5处找矿靶区,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扬子地块西南部晚元古代--三叠纪沉积地球化学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炳松  李娟 《沉积学报》1997,15(4):127-133
本文通过对扬子地块西南部自上元古界板溪群到三叠系发育在盆地和下斜坡背景中的泥质岩的系统的无素地球化学研究,首次发现了下寒武统、上泥盆统和上二叠统这三个在元素地球化学性质上明显不同于其它层位的地球化学异常层,从而构成了本区地质历史中三个明显的地球化学旋回。通过地球化学旋回与本区地壳演化和一系列沉积事件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说明沉积地层的地球化学演化是地球发展演化的必然结果和物质表现形式。因此,可通过这些地层的元素地球化学体系来恢复地壳发育和演化历史,这为我们正确认识本区的地壳演化和成矿作用的时控性提供了强有力的地球化学证据.  相似文献   

7.
以富集系数值(ki)为指标,系统讨论了三江地区中段Au,Ag,Cu,Pb,Zn,As,Sb,Hg8个成矿元素从老基底时期-盖层时期-古特提斯时期-中新生代地层时期富集与贫化的演化历史情况。研究表明,基底时期Cu-Pb-Sb富集,盖层时期Au-Ag富集,特别是As强烈富集,古特提斯洋时期,Au-Sb强烈富集在金沙江洋脊环境,Cu强烈富集在金沙江洋岛环境,古特提斯弧时期,金沙江洋内弧表现出Cu的富集,P -Zn富集在滞后弧,而碰撞及澜沧江陆缘弧没有成矿元素的明显富集,中新生代时期,As-Hg富集。  相似文献   

8.
湘西、湘中新元古界—古生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湘西湘中新元古界-古生界是金锑砷等金属矿床的重要出层位。岩石地层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对于认识矿源层以及矿术成因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单一地球化学过程产生的地质体中元素含量趋向于正态分布的认识,对于湘西湘中的新元古界-古生界中的微量元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新生古界的板溪群和震旦系是Au,Sb,As的重要含矿建造;Pb在奥陶系,志留系中显著富集;Hg在寒武系和奥陶系中明显富集,古生代各地层中Sb,As,Hg,Au等成矿元素均匀不同程度地受到后期成矿作用的影响,泥盆系和石炭系中Sb,As的高平均含量是由成矿叠加作用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三江地区中段岩石地球化学分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根据特定的地质构造及幔型元素(KT)特征值(富集系数累加值)的不同,将三江地区中段划分为7个地球化学区,即扬子基底、扬子盖层、金沙江古特提斯、澜沧江古特提斯、兰坪中新生盆地、印支花岗岩、喜山花岗岩地球化学区;再根据各地球化学区中高强场元素(KNb)或放射性元素(KTh)特征值的不同划分为16个子区(或亚区)。进而论述各地球化学子区(或亚区)特征值的变化规律;并寻找成矿元素在某些子区的富集特点。  相似文献   

10.
通过解析灰家堡金矿田地质和地球物理等资料,建立该矿田成矿构造模式,并应用构造地球化学研究方法了解Au和其他微量元素在不同构造部位分布情况,最后将研究结果应用于找矿勘探实践。灰家堡背斜是龙潭组及其之上地层由弯滑褶皱作用形成的。背斜中Au元素在垂向上主要沿着构造蚀变体和背斜轴分布,在横向上背斜核部越紧闭金矿化越强,显示了明显的背斜控矿特征。微量元素因子分析显示成矿元素组合为Au、As、Sb、Hg和Tl。对应分析表明构造蚀变体中的角砾岩主要富集Sb和Tl,龙潭组和长兴组的生物碎屑灰岩主要富集Au,龙潭组的黏土岩、粉砂质黏土岩等主要富集Hg和As。原生晕垂向分带序列自下而上为Tl-Sb-Hg-Au-As。在综合成矿构造模式和构造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上,认为黔西南二叠系-三叠系浅海碳酸盐台地相区的背斜/穹窿及相关的逆断层构造组合区是重要的找矿区域,Au、As、Sb、Hg和Tl元素异常套合最好的地段为找Au有利靶区,高As/Tl比值地段深部找矿潜力大,且碳酸盐岩和黏土岩组合部位是有利的富Au部位。  相似文献   

11.
翁水地区位于滇西北义敦岛弧南段,属于香格里拉弧斑岩型Cu-Mo-W成矿带,区内已发现大型休瓦促Mo-W矿床及多处金属矿床(点),具寻找Mo、 W、 Pb和Zn等多金属矿前景。1∶50 000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成果显示,翁水地区Cu、 W、 Pb、 Zn、 Sn、 As、 Sb、 Bi、 Co和Ni等元素丰度显著高于西南三江成矿带水系沉积物背景值;元素异常明显受控于构造和岩性,Au元素主要富集在喇嘛亚组三段(T_3lm~3);W、Mo和Bi元素主要富集在二长花岗岩;Pb, Zn元素主要富集在图姆沟组二段(T_3t~2)。综合研究区元素异常特征、成矿地质条件及异常查证结果,圈定29处地球化学综合异常,优选2处找矿预测区,即休瓦促Mo-W A级找矿预测区和磨莫亚Pb-Zn-Ag B级找矿预测区,为进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了勘查方向和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额济纳旗道噶地区矿化类型为石英脉型,见含Au石英脉出露。通过对该地区进行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在统计研究区各地层Cu、Ag、Au、Pb、Zn、Sb、Mo、Ni、Co、W、As、Sb等微量元素含量基础上,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元素间相关关系。在研究区圈定出61处单元素异常区,其中Au元素异常8处。根据地球化学异常分类规范,综合考虑地球化学异常的规模、形态、异常的强度、分带性、异常元素的组合及异常区成矿地质条件和地球化学条件,在单元素异常的基础上圈定出乙类综合异常区2个(Ⅰ号、Ⅱ号综合异常区),丙类综合异常区1个(Ⅲ号综合异常区)。在对研究区地质特征及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圈定出3个找矿靶区,并进行地表工程验证,为进一步找矿工作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地壳元素丰度的计算尚处在探索性研究阶段。笔者根据岩石测量成果,采用岩层厚度和岩石出露面积加权平均,计算安徽省域及3个地层区40种元素或氧化物的表壳丰度值。通过与陆壳丰度值和所在构造区域丰度值对比,本次计算的丰度值波动范围小,富集元素与省内已发现矿种元素大部分一致,较好地反映了安徽省及3个地层区表壳丰度特征,为安徽省地质找矿、环境监测、土地利用等建立了一份地球化学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14.
西天山(南段)地区地处伊犁亚板块南缘活动带和塔里木板块边缘活动带内.向北突出呈弧形展布的近东西向主干断裂控制本区地层、岩浆岩及地球化学异常的分布.主体为志留、泥盆系富含碳质的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西天山(南段)主要成矿元素及其伴生元素集中在志留系、泥盆系和石炭系中,因而它们是研究区内最有潜力的找矿层位.志留系Au、As、Sb、Sn、Zn、Cr、Ni、Co、Ti富集,微量元素分布不均匀,元素组合多样,局部地段有富集成矿的趋势,地球化学图上有明显的Au、As、Sb、Hg、Cu的单元素异常或多元素的组合异常出现;泥盆系总体地球化学背景偏高,空间分布不均匀,元素组合复杂.富集元素有Au、As、Sb、Hg,有多元素的综合异常显示.根据区内元素异常分布、组合类型及控制异常分布的主要地质因素,将本区划分为4条综合异常带(9条亚带).  相似文献   

15.
新疆昆仑山东段布喀达坂峰-依吞布拉克一带区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长城系富集W、Pb;奥陶系富集Au;二叠系富集Cu、Zn、Hg、Sb;三叠系富集Zn、Pb、Ag;三叠纪石英斑岩富集Cu、Zn、Hg、Sb.元素区域分布规律表明:与全国高寒山区平均水平相比,工作区相对富集Ba、Hg、Pb、Sn、Mo元素,贫化铁族元素;工作区可分为北、中、南3个地球化学带.北带形成了富集Au、Ag、Sb、Hg、Cu、Zn、Pb、Mo、Mg及铁族元素,贫化Cr、Co、Ni、Li、Be、Bi元素地球化学带;中带富集Cu、Pb、Zn、Ag、W、Sn、Mo、U、Th,贫化Hg、Li及铁族元素,形成了有色、稀有稀土、放射性元素地球化学带;南带富集Au、As、Sb、Hg、Cu、Zn,形成了贵重、有色元素地球化学带.石英斑岩富集Cu、Zn、Hg、Sb元素.祁漫塔格带元素组合与斑岩型铜钼矿、层控型Pb、Zn矿和夕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元素组合相似.第四系元素含量均一,不存在元素大面积区域性富集与贫化的物理化学条件.  相似文献   

16.
对金木达—南木达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成矿元素的分布特征、相关性、分形及异常元素组合特征进行了研究,采用多重分形异常下限计算方法,圈定了该区Au、As、Sb异常范围。发现区内Au、As、Sb的异常规模大,多富集在三叠系新都桥组地层中,与金木达—南木达断裂带、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关系密切。元素离散程度大,成矿潜力较大。据此划分出卓钦—如伊沟及昂阔Au找矿远景区,为今后在该区进行进一步地质找矿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张岳  颜丹平  赵非  李旭拓  邱亮  张翼西 《岩石学报》2016,32(11):3252-3268
贵州开阳磷矿地区出露较为完整的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层序,这套黑色岩系中富含多种金属元素,但目前对岩系中主要低温成矿元素As、Sb、Au、Ag的地球化学背景异常与分布规律了解极少,对其形成背景与赋存状态无法进行深入讨论。本文以开阳磷矿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岩系剖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系统采样并进行地球化学分析、全岩硫同位素分析及黄铁矿电子探针分析,划分了详细的牛蹄塘组地层层序,对主要低温成矿元素(As、Sb、Au、Ag)的丰度异常、富集特征及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色岩系中普遍富集As、Sb、Ag三种主要低温成矿元素,Au也在大部分层位富集。四种元素具有层控性的特点,在牛蹄塘组下部有机质含量较高的黑色白云质粉砂质页岩和黑色页岩层位中具有较高的元素丰度异常,在泥岩和粉砂岩混合层位元素丰度异常较低,钙质成分含量较高的层位元素含量较低。黄铁矿是黑色页岩中金的主要赋存矿物,也是Sb的重要赋存矿物,同时是Ag和As的次要赋存矿物;不同类型的黄铁矿,元素富集规律也不相同:As、Ag更容易富集在不规则集合体和草莓状黄铁矿中,Sb和Au则在散布的单颗粒黄铁矿中富集系数最高。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若尔盖地区三叠系泥质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三叠系各地层样品中轻稀土显著富集,重稀土变化平缓,稀土总量为173.41×10-6~238.46×10-6,其变化不大。稀土含量与中国东部泥质岩相比差别不大。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本区三叠系物源为大陆岛弧。  相似文献   

19.
郴临深大断裂带及其两侧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根据各构造单元不同结构层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元素在地表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认为郴临深大断裂带及其两侧地球化学特征明显受不同构造单元、基底与上地幔元素含量差异和地壳演化程度差异的制约,结合元素的区域分布规律,将其分为3个构造地球化学分区。郴临深大断裂带东侧地壳成熟度较高,构造岩浆活动频繁,有利于亲壳的不相容元素富集成矿;西侧地壳发展较稳定,下基底又富含亲幔的相容元素,导致金之类深源元素富集成矿;断裂带本  相似文献   

20.
"三江"地区和青藏高原内部广泛分布有新生代早第三纪高镁钾质岩(MgO6%,K2O/Na2O1),通常认为它们应起源于地幔源区,虽然它们均有着富钾、富集LILE和亏损HFSE的共同特征,并在形成时代上有着一致性,但青藏高原这些在不同区域的早第三纪火山岩在地球化学特征有显著的差异。"三江"地区同高原内部高镁钾质岩相比具有明显高的εNd(t)值,指示前者起源于一个相对亏损的富集地幔源区。青藏高原早第三纪高镁钾质岩可能源于与古俯冲环境相联系的富集地幔源区,但不同地区的富集物质和地幔源区矿物组成以及形成深度却是各不同。青藏高原内部高镁钾质岩的形成可能与高原腹部始新世下地壳的拆沉有关;而"三江"地区早第三纪高镁钾质岩可能与发生在50~40Ma北向俯冲的特提斯大洋板片断离有关。同时早第三纪特提斯大洋板片的北向俯冲和断离对"三江"地区在该时期的成矿物质的富集和成矿过程有着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