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常熟地震台水管倾斜仪的数字化观测资料,采用功率谱密度估计方法,在没有对资料进行去除固体潮处理的情况下,获得了2011年3月11日日本9.0级大地震激发的0S6~0S30基频球型自由振荡,并与地球初步参考模型(PREM)的理论自由振荡频率进行了对比,发现实测振荡频率与PREM预测的振荡频率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2.
利用河南信阳台和河北张家口台伸缩仪的数字化观测资料,采用功率谱密度估计方法,在没有对资料进行去固体潮处理的情况下,准确获得了2011年3月11日日本9.0级大地震激发的0S4-0S39基频球型自由振荡,并与地球初步参考模型(PREM)的理论自由振荡频率进行了对比,发现实测振荡频率与PREM预测的振荡频率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张家口台宽频带倾斜仪的数字化观测资料,采用功率谱密度估计方法,在没有对资料进行去固体潮处理的情况下,准确获得了2011年3月11日日本9.0级大地震激发的oS2~oS35,基频球型自由振荡,并与地球初步参考模型(PREM)的理论自由振荡频率进行了对比,发现实测振荡频率与PREM预测的振荡频率基本符合。宽频带倾斜仪的数字化观测资料的确可以提取到日本地震激发的地球自由振荡。  相似文献   

4.
针对印尼9.0级大地震,我们在既保证低频自由振荡信号的分辨率,又不对高频自由振荡信号产生抑制效应的前提下,采取逐步增减样本数据的方法进行试验,首次用赤城台的水位观测资料较好地检测到了0S2~0S76的基型球型振荡,并与地球初步参考模型(PREM)的理论自由振荡频率进行了对比,发现实测振荡频率与PREM预测的振荡频率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5.
汶川大地震激发的地球球型自由振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垂直摆倾斜仪和水管倾斜仪的数字化观测资料,利用功率谱密度估计方法,在没有对资料进行去固体潮处理的情况下,准确获得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大地震激发的0S6~0S32基频球型自由振荡.并与PREM模型的理论自由振荡周期进行了对比,发现实测振荡周期与PREM预测的振荡周期相吻合,除0S7振型的观测周期和PREM模型理论周期的相对误差大于0.3%外,其他振型的观测周期和PREM模型理论周期的相对误差大都集中在0.1%左右.可以从垂直摆倾斜仪和水管倾斜仪的观测资料中提取汶川地震激发的地球球型振荡信息,这为地球自由振荡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仪器观测方法.用数字化地倾斜观测资料研究地球自由振荡问题或许有着较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M9.0级大地震后5天的长春台体应变观测资料,利用功率谱密度估计方法,在没有对资料进行去固体潮处理的情况下,较准确地获得了大地震激发的基频球型振荡,并与地球初步参考模型(PREM)的理论自由振荡频率进行了对比,发现实测振荡频率与PREM预测的振荡频率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7.
利用沈家台LN-3A型数字化水位仪观测资料,采用功率谱密度估计的方法,检测到了2011年3月11日日本M_w9.0级大地震激发的_0S_2~_0S_(76)基频球型自由振荡和5个谐频球型自由振荡_1S_3、_1S_6、_2S_(12)、_7S_(10)、_1S_(38),并与地球初步参考模型(PREM)的理论自由振荡频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实际观测振荡频率与PREM模型预测的振荡频率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8.
将湖州地震台数字伸缩仪线应变观测数据转换成体应变数据,采用功率谱密度估计方法,资料未进行去固体潮处理,准确获得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激发的0S4- 0S30基频球型自由振荡,对照PREM模型的理论计算周期,发现观测资料周期与之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9.
利用怀来地震台水管仪的数字化观测资料,采用功率谱密度估计方法,在没有对资料去固体潮处理的情况下,准确获得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9.0级地震激发的_0S_2—_0S_(38)基频球型自由振荡,并与PREM模型的理论自由振荡周期进行对比,发现实测振荡周期与PREM预测的振荡周期吻合,除_0S_2、_0S_4、_0S_7振型的观测周期和PREM模型理论周期的相对误差大于0.3%外,其他振型的观测周期和PREM模型理论周期的相对误差大都集中在0.1%左右,同时检测到7个谐频球型振荡和10个环型振荡。可以从水管倾斜仪的观测资料中提取地球球型振荡信息,为地球自由振荡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仪器观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基于功率谱方法,利用新疆铁门关台、温泉台、乌什台3套钻孔体应变资料提取2011年3月11日日本9.0级地震激发的地球自由振荡信息,将观测值频率与PREM模型理论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实测值与理论值基本一致,验证了PREM模型的准确性,显示出利用体应变资料提取地球自由振荡信息的可行性。3个台提取结果显示出一些共性和差异,与震源条件及钻孔所处地质构造有关。  相似文献   

11.
利用LN-3型数字化水位仪的观测资料,采用功率谱密度估计方法,在没有对资料进行去固体潮处理的情况下,获得了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大地震激发的0S3~0S30基频球型自由振荡,并检测到2S1、1S2、1S3、2S5和2S6等5个谐频球型振荡,同时记录到一些明显的振型的谱线分裂现象。用水位观测资料提取了0S3、0S4和2S1等3个振型的谱线分裂周期,虽然3个振型均只得到2个单峰,但地球自由振荡谱线分裂现象的检测为研究地球的深内部结构提供了新的、不同类型的观测资料。研究表明,用数字化水位仪的观测资料可以提取到苏门答腊大地震激发的地球球型振荡,为地球自由振荡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观测手段。  相似文献   

12.
丽江台水管仪频谱分析及同震震后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丽江台水管仪观测资料进行了频谱分析和同震震后效应初步研究。频谱分析结果清楚地显示了日波动和半日波动,并得到了3个主要日潮汐波01、P1、K1,3个主要半日潮汐波N2、M2、S2和三分之一波M3。该台水管仪记震能力强,同震效应形态均呈振荡型,震后均能恢复到震前日变及趋势变化,震后没有震阶和趋势变化,但可记录到大震后激发的地球自由振荡信息。  相似文献   

13.
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昆仑山口西地震的球型自由振荡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万永革  周公威  郭燕平 《地震》2005,25(1):31-40
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 (CDSN)改造后的7个台站的VHZ波形资料, 采用功率谱密度估计方法, 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地震仪对低频信号压制的特点, 在没有对资料去除固体潮影响的情况下, 提取了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地震激发的0S4~0S76地球球型自由振荡, 并与地球初步参考模型(PREM)的理论自由振荡周期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与PREM预测的球型自由振荡周期符合得很好。 该地震的地球自由振荡信息, 可用于地震震源机制研究和地球内部结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徐晓枫  万永革  王惠琳 《地震》2010,30(1):36-49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M8.0特大地震, 这次特大地震使得地球自身产生了整体的连续振动。 本文采用地震发生之后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所记录到的5天地震波形, 对VHZ频段进行了功率谱密度分析。 由于CDSN台网的地震仪对低频信号具有压制特点, 所以没有对资料进行固体潮处理, 从而获得了大地震激发的73个(0S40S76)基频球型自由振荡和6个谐频球型自由振荡(1S2, 3S2, 1S4, 1S0, 1S7, 4S2), 并与PREM模型的理论自由振荡周期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观测振荡周期与PREM预测的振荡周期吻合很好。 所得结果可以进一步用来研究地震震源机制和地球内部结构, 并对大地震的震源破裂分布给出一定的约束。  相似文献   

15.
利用格尔木基准地震台重力观测资料,检测到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海岸9.0级特大地震激发0S0 ~0S40之间的球型自由振荡,其中有0S0、0S13、0S22、0S26、0S30共5个振型的观测频率值与理论频率值偏差近似为0.同时发现0S2、0S3振型有明显的谱线分裂现象,但是0S32、0S37振型未与周围噪音区分开,观测效果不明显.整体平均偏差约为0.10%,观测频率值与理论频率值有很好的相符,这不但说明了PREM模型理论的正确性,也说明了格尔木基准地震台重力资料质量的优良,研究结果对了解地球内部结构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我们率先用钻孔应变仪观测资料研究了地球自由振荡. 泰安地震台有差应变和体应变两种钻孔应变观测仪器,都观测到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大地震激发的地球自由振荡. 体应变仪观测到地球的球型振荡,而差应变仪观测到地球的环型振荡. 两种观测还记录到环型振荡与球型振荡相互的耦合作用. 观测也记录到明显的一些振型的谱线分裂现象. 用直接观测到的高质量的环型振荡资料求解了0T8~0T19等主要振型的Q值. 根据两个方向的剪应变观测数据,求解了环型振荡的最大剪应变方向,发现这个方向是相当稳定的. 这种研究表明,高精度钻孔应变观测仪是一种理想的地壳形变观测仪器,可以为地球自由振荡研究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