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煤田地质勘探和矿井开发的发展,测井资料和地质资料的结合日趋密切,逐渐形成了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一测井地层学。测井地层学是以煤田测井资料为对象,根据测井学、岩石地层学、沉积学的原理,来研究含煤地层的沉积作用和沉积环境以及基本的地层关系(成层作用、地层间断、相与相变);进行地层对比,划分地层;揭示煤层和其他有益矿产的分布规律的学科。   相似文献   

2.
西秦岭北缘潭县地区分布的中—新生代红层地层格架和时代一直存在争议。该地区红层地层格架的正确厘定对于重建西秦岭北缘中—新生代构造地貌演化过程和认识印度-欧亚板块汇聚碰撞过程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远程地质响应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通过对红层地层与下伏老地层以及不同红层地层之间的角度不整合、红层沉积序列及岩石学特征和红层地层与西秦岭北缘断层之间关系的研究,结合孢粉分析资料,重新厘定了西秦岭北缘漳县地区的红层沉积地层地质格架。研究表明,西秦岭漳县地区分布的中—新生代红层地层自下而上可分为三套地层系统,即①下白垩统紫红色砂岩、砾岩。②中新统红色砾岩、砂岩、黏土岩和深紫色-灰色泥岩、灰色泥灰岩、蒸发岩系。③上新统河流相砾岩层(韩家沟砾岩)和F1断层以北的红色洪积砾岩层。三套红层地层之间都为角度不整合面分割,相对地质关系清晰,沉积岩石特征差异明显,尽管由于断层的破坏,但没有影响到整体地层格架。三套红层地层系统反映了西秦岭北缘中—新生代不同阶段的沉积构造环境和古地貌演化过程,为研究西秦岭中—新生代陆内构造过程和青藏高原隆升、构造变形向东北缘的扩展远程效应等科学问题提供了基本的地质约束。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5月17日)前言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基本布局,对地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地层是地球发展历史过程中分布最广、时代跨度最大、意义最为重大的地质记录。地层学是地质科学奠基性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研究构成地壳的所有层状或似层状岩石体的特征和属性,据此将它们划分为不同类型和级别的单位,并建立它们之间的时间顺序和空间关系。地层学经历了初创、统一地层、多重地层划分等阶段,目前正朝着建立全球标准年代地层系统和从区域地层对比逐渐扩展到全球地层对比的方向发展。地层学在地球科学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方  相似文献   

4.
解放前,新疆基本上是地质空白区。新中国成立之后,经过广大地质工作者三十多年的艰苦努力,完成了全部应测面积的中、小比例尺的地质调查,发现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并通过综合研究丰富了我国地质科学的宝库。一、地层区内地层发育齐全,但各时代地层分布不均,以古生代地层分布最广,岩相厚度变化极  相似文献   

5.
地层学的几个基本问题及中国地层学可能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王鸿祯 《地层学杂志》2006,30(2):97-102
对地层学的几个基本问题,包括地层分类、国际地层表的建立、全球地层标准剖面及剖面点进行了讨论。在各种地层分类体系中,年代地层学和岩石地层学是分类中的主体,其他系统都居于补充或从属的地位。国际地层表是地质学的基本文件和地学研究的主要参照,其建立的基础应是地史上关键性地质事件的记录,其方法应是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前寒武纪与显生宙划分的建立标准应是一致的。国际地层委员会制订的GSSP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所定点位不够稳定,点位以外无法对比,在实践上和认知上都有不足。可考虑用多学科综合研究,寻觅接近等时的物理界面取代剖面点作为地层界面。在中国地层研究方面,以三次全国地层会议为准,分阶段概括论述了半世纪以来做出的主要成果。对今后中国地层研究的可能趋势提出了一些看法。主要是:应从系统论、整体观和复杂性观点的高度开展多学科的融合,共同解决地层的时空关系和划分对比等复杂问题;应当扩大服务面和扩展研究面,着重开展以古环境和古气候为中心的地层研究,协助解决与经济建设中的资源与环境两大主题有关的地质课题;制订2008年后的中、长期规划,改进GSSP程序,持续完善《国际地层表》这一永恒任务;开展高分辨率、高精度地层学研究,建立融合及协调多种分支学科的综合地层学;扩大地层学对整个地球科学的服务,使中国地层学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遭遇和诱发了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这严重危及了城镇安全及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地质环境自身良性演化及其可持续利用,保障城镇安全及其可持续发展,文章系统分析了地质环境综合评价中的人-地相互作用以及人-地相互关系,并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人-地关系协调理论和地球系统科学思想,构建了评价的基本流程:1人类活动-地质环境相互作用机制研究;2人-地相互适应能力评价:地质环境脆弱性评价、地质环境适宜性与功能区划、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3人-地相互关系评价:地质环境影响性评价、地质环境风险性评价;4人-地相互关系协调。所建立的城镇地质环境综合评价研究体系,是实现城镇可持续发展与地质环境良性演化的协同调控技术,可为城镇化进程中减灾防灾、国土规划与地质环境安全保障提供理论先导。  相似文献   

7.
综合地层学的系统层次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分析地层学各分支学科研究内容。出发点和相互关系的基础上,从系统科学观点出发阐述了综合地层学在研究地层体时空分布规律中以岩石地层学为基础,以沉积地层学、火山地层学、磁性地层学、构造地层学等为基本层次,以生物地层学、同位素年龄地层学、年代地层学为主导层次的系统结构特点。综合地层学就是要以这种系统结构为基本指导思想,最大限度地利用包括地层的岩石组合、化石、变形变质、物理化学属性和侵入地层中的岩脉及它们所反映的沉积与构造环境等各种地质资料解决地层问题。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北部铝土矿分布于黔中-渝南铝土矿成矿带的南段北部,成矿地质条件较好。通过分析黔北不同矿带基底地层岩性差异、矿体分布、矿床规模和成矿物质来源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了铝土矿矿床下伏基底地层岩性对黔北铝土矿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基底地层古风化地貌的空间变化控制着铝土矿的矿体分布和矿体规模,而基底地层的岩性特征决定了所形成矿床的矿石质量。  相似文献   

9.
矿床的成矿系列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本文论述了矿床成矿系列的主要学术思想及研究趋势。文中强调指出,矿床成矿系列概念视成矿是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地质环境中的组成部分,其本身是四维空间中的成矿整体,它们在地史演化过程中从空间的分布、成矿物质的组成都经历着演化,并有一定规律。笔者着重阐明了成矿系列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研究基础、命名及分类系统,以及不同地质作用对成矿系列所占的份额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地层学杂志》2001,25(Z1):346-349
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部、自然科学基金委员 会: 地层学是地质科学奠基性的基础学科,地层工作是地质工作的最基础工作,对地层进行研究能够不断提高基础地质的深度、广度、精度和水平,并能很好地为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和地下水资源的勘查和开发,以及预测与防治地质灾害和保护生态环境、气候变迁趋势等服务.因此,加强地层的研究工作,编制地层工作和地层学发展规划,对提高我国地质科学水平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孙云铸 《地质论评》1959,19(10):439-447
一、绪论地层学是地质科学中最重要的基础科学之一。研究这门科学就可确定各个地区地层系统分布的程序并找出有关矿产的成矿的规律,从而实际运用到国家各种工、农业建设中去。地层学是以生物学、地球化学、沉积学、以及关于地壳运动的理论等为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地质科学,它和古生物学有密切的联系。从各个时代古生物群的  相似文献   

12.
碳同位素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同位素地层学的研究集中于了解海相地层中碳酸盐岩的碳同位素组成与地质时代的关系,在各级地层单位内,特别是在大的年代地层单位分界线上的变化情况;探索碳同位素作为地层划分和对比的一种新原则、新标志以及碳同位素变化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 如何科学地对地层进行分类是地层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由岩石地层、层序地层、年代地层构成的新的三重地层分类方案见表1。  相似文献   

14.
地震油藏地质研究及其在大港滩海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滩海地区油藏评价阶段"井点少,以地震资料为主,面向水平井、大斜度井开发需要"的特点和要求,提出地震油藏地质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技术,其涉及的内容包括地震地层划分对比、地震构造精细解释、地震沉积相研究、地震储层预测、地震油藏流体识别以及油气分布的不均一性研究。以地震沉积学的原理及方法为指导,以单井相分析为基础,将地震高阶信息应用于沉积相平面分析;利用地层切片技术在地震数据体中提取等时地层单元信息,结合各种地震属性参数的分布研究不同地层单元的沉积相分布及其演化史。在对储集层特征进行重构基础上的随机模拟地震反演是储层表征与预测的有效方法。地震油藏地质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揭示油藏的非均质性及油气分布的不均一性,进而较准确地评价油藏。实现这一目的的关键一方面是依据地质模式减少地震信息的多解性和提高地震信息的纵向分辨率;二是探索如何将地震信息与测井、录井、地质等多种信息真正融合起来,综合分析和解决地质问题。通过大港滩海地区地震油藏地质研究,发现研究区油气分布的不均一现象,这对认识复杂油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晚新生代地质填图理论与方法的新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希涛  胡道功  吴中海 《地质通报》2009,28(10):1419-1429
在评述中国现有地质填图(主要是中比例尺地质图)的历史、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晚新生代地层的特点,以及笔者长期从事地貌、第四纪地质研究工作与填图实践积累的经验,以青藏高原及其邻区为例,提出了提高中国大比例尺地质图填图水平和加快填图工作进度的几点建议。认为认识晚新生代地层的基本特征是提高地质填图水平的基础;解译地形图和遥感图是确定晚新生代地层成因类型与分布范围的重要手段;要重视相对高度在划分晚新生代地层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填图单位的地层层序系统;强调同位素年龄测定与地层顺序判定之间的辩证关系:皇冠与皇冠上的宝石;加强青藏高原隆升、环境变迁研究与晚新生代地质填图的联系方能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6.
花岗岩是地球上最古老和造山带分布广泛的岩石之一。其研究大体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与地层同等对待、进行构造—岩浆岩带的划分与研究是填图、特别是大范围中、小比例尺工作必要而且是有效方法和发展趋势。"合理划分地质体,研究地质体内部特征和相互关系,建立花岗岩等级体制,探讨岩浆演化规律。"是花岗岩填图和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成矿专属性与成矿继承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闻广 《矿床地质》1983,2(1):1-10
成矿规律(Metallogenie)是研究控制矿床生成的各种因素和条件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在地质时间和空间中的综合表现,即矿床生成和分布的规律。控制岩浆成因矿床成矿的主要因素,就是岩浆、构造及岩性,而地层控制实质上是岩性加上一定的地质时间概念。在岩浆控制成矿因素中,为人们所经常注意,也是最突出的问题有两个,即以岩浆岩的矿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为中心的成矿专属性(Metallog-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层表及说明书的特点与主要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地层表及说明书》由全国地层委员会组织中国地层学家编制。《中国地层表及说明书》建立了中国年代地层系统与国际年代地层系统之间的精确对比关系;充分反映了各地质时期岩石地层的展布状况,各地质历史阶段的地质年龄、生物地层序列(列数列各阶期的主导化石门类的组合序列)、磁性地层、地质事件及海平面升降等的变化特征;根据最新研究进展,对中、新元古代、寒武纪、侏罗纪—白垩纪等的地层划分方案做了一些重要调整;为使阶名与组名尽量不重名,对中生代和部分古生代阶名进行了重新命名。该表是具有很强实用性的全国统一多重地层表,对了解中国地层发育整体情况,进行国内、外和大区域的地层对比研究,开展地学研究、地质教学、地质调查工作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中国地层表》在第三十四届国际地质大会和第四届全国地层会议上得到国内外地质学家的高度重视和一致好评,部分成果已经在地质调查和中国区域地质志编制中得到广泛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9.
<正> 制订地层规范的目的是为了对地层分类、地层工作程序和名词的建立使用提出一个统一标准,以利于学术交流和促进地层工作的健康发展。国际上对地层的分类命名作出规范性的规定已有近百年历史。1900年的第8届国际地层会议肯定了地质年代单位同年代地层单位之间的对应关系。长期以来,在地层分类方面,围绕着年代地层单位与岩石地层单位以及其它地层单位的关系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争论。概略说来,德国学派(Schinde  相似文献   

20.
Iuka.  UK 王辉 《世界地质》1991,10(1):169-170
一些科学家认为约80%的癌症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后者中地质因素是重要的。该报告包括在白俄罗斯社会主义共和国领土内研究癌症发病率和地质因素之间联系的结果。该研究包括地方病的地图以及它们与特定地层之间关系,自然地形的土壤和沉积物中的重金属的分布和存在状态的分析,已登记的有肿瘤病的农村个人田地的土壤,水和食物产品的研究等。白俄罗斯癌症分布草图分析表明了癌症患者的数量在不同地层上分布不均衡。在泥盆纪沉积物上分布最多。值得强调的是在白俄罗斯,很少有这样的例外,人们不是直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