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农业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以吉林省乾安县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汤洁  林年丰 《世界地质》1999,18(2):89-94
乾安县是吉林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县之一。近30年来,由于人口剧增,人为对农业资源的过量开发,导致干旱缺水,耕地碱化、贫瘠化和沙化,地氟病也十分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农业生态环境地质的理论为基础,以系统论为指导,将该区的地质地貌作为一个大系统,该系统由水资源环境、土地资源环境、生物资源环境和农业社会环境4个子系统组成。进而,建立了农业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权重分析法和综  相似文献   

2.
努力开拓农业地质工作新局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建军 《中国地质》2000,(12):17-21
关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遇到的问题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及农村经济、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长期的国家重大需求.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中国始终都处在战略性的基础地位,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存在.刚闭幕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提出要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并把加强农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松嫩平原农业水资源优化管理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嫩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水资源短缺和不合理利用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中选择国家“九五”农业重点科技攻关吉林省大安试验作为研究区,针对农业发展状况和目标、次生盐碱化形成机理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等多种自然和人为条件,建立区域农业水资源优化管理模型,确定水资源最优利用方案,为农业发展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同时,拟把此套模型技术推广和应用到整个松嫩平原地区,保证农业安全生产,促进生态环境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坤 《地下水》2014,(3):103-104
节水型农业,是在保证粮食增产的前提下,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节水措施和先进灌水技术,在节约农业用水量的同时,以达到节水和增产的双重目的。对陕西省农业节水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得出节水意识淡薄、灌溉方式落后、水利工程设施老化、果业发展加剧用水矛盾突出等是陕西农业节水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强节水工作宣传、加快施(灌)水节水技术推广、重视节水工程建设、强化节水管理措施等对策,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5.
解决现代农业的发展道路对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举足轻重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对全球生态环境影响破坏的基础上,讨论如何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6.
吴春发 《江苏地质》2004,28(4):214-217
农业地质是以地质理论为基础与大农业专业理论相结合以解决农业相关问题,服务于农业,以在农业生产实践中获取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虽然我国正在广泛开展农业地质调查获取了较多的农业地质信息,但信息利用程度低,发挥的经济效益不够理想。分析了在我国开展农业地质研究的意义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就农业地质信息在农业区划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区域农业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初步构想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区域农业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是适应当前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我国区域农业景观类型多种多样,十分复杂。且有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土壤污染加剧、水体污染日趋严重等环境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健康,提出了区域农业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的框架和方法以及今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陈蓉  毕坤 《贵州地质》2006,23(1):69-74
贵州农业地质区划是在农业综合区划的基础上,用农业地学的观点以地质环境为主线编制而成,是对农业综合区划的补充和发展。对比贵州农业地质区划与农业综合区划,其目的是取长补短,更好地为贵州农业结构调整、发展优势特色农业服务;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成都近郊农业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农业生态旅游业的概念以及成都近郊农业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及其特点,综合分析了影响成都近郊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地质科学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我国人口迅速增长,要保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长持续稳步增长,除继续加强良种培育和推广先进栽培技术外,地质科学特别是农业地质的作用不可忽视。本文着重从农业生产的地质背景、地球化学、农用矿产资源等方面介绍了地质科学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中的重要作用,产并对农业地质的工作阶段和工作内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利用地下水库蓄水是吉林省新的有效治水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汉学  常国纯 《吉林地质》2000,19(2):88-94,99
利用地下水库蓄水是治水的一个有效的效途径。这项工作在我国属于起步阶段,在吉林省是一个空白。本文阐述了地下水库的基本概念、蓄水原理、基础条件、国内外现状,论述了吉林省利用地下水库蓄水的基础条件和巨大的蓄水效益远景。建议建设地下水库蓄水示范工程,推广利用地下水库蓄水,以缓解吉林省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局面,并能大大提高水利化程度 。  相似文献   

12.
庄延革 《吉林地质》2002,21(4):44-49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业收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破坏和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加以预防和防治对农业的增产增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里笔者对影响农业生产的几种常见的农业地质灾害及其防治措施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3.
和龙地区太古宙变质深成侵入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论述了和龙地区太古宙变质深成侵入体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首次提出了该区是以变质深成侵入体为主体的认识。通过其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对太古宙岩浆的成因和演化提出了新的认识,这些认识将对吉林省太古宙变质岩的研究和成矿作用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方燕娜林学钰  廖资生 《水文》2005,25(5):19-22,54
以长春、四平市为中心的吉林中部平原区是吉林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和全国商品粮基地。由于城市、工农业用水量很大,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正确认识该区的地下水资源的开采现状,对正确制定未来的用水规划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该区百余眼地下水动态观测井近10多年地下水位动态的系统分析,提出了在无明显区域水位降落漏斗的情况下,如何判别地下水超采的方法,为正确制定未来供水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马力  张大伟 《吉林地质》2001,20(4):67-71
全球有许多国家面临着水资源危机,我省有些地区也严重缺水。长白山地区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和矿泉水资源,并且质优量大,分布分区。其水化学指标和口感可与欧洲名牌矿泉水相媲美,有极大的潜在经济价值。合理地开发利用这些资源能极大地促进白山地区经济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勃夫 《吉林地质》2000,19(1):18-22
叙述了吉林省的区域地质环境和与农业地质相关的优势--非金属矿产资源.介绍了本省具有农业经济特色的名、优、特农业经济作物产品.提出了农业地质勘察、研究与开发工作的基本内容,并进一步探讨了开展农业地质的思路和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西部位于半干旱半湿润生态脆弱带 ,地下水是主要的供水水源。近年来 ,农业迅速发展 ,对地下水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加上开采布局不合理 ,导致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局部地区形成季节性漏斗和次生盐碱化加重等一系列问题 ,严重制约着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针对上述问题 ,建立地下水优化管理模型 ,运用REMAX模型软件求解 ,确定地下水资源最优开采方案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论述吉林省延边地区屯田营组时代。通过对屯田营组研究历史的回顾,从火山岩喷发—沉积序列和生物地层资料指出屯田营组时代为晚侏罗世,屯田营组与金沟岭组同是晚侏罗世两个火山旋回。  相似文献   

19.
王强  王凯胜 《吉林地质》2001,20(4):41-45
在“九五”期间我省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十五”期间我省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稳定的发展势头。省委、省政府贯彻国家“十五”规划,结合我省自身情况提出了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发展模式.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矿业也必须在跨越式发展战略指引下寻求更好的发展模式。结合我省矿业特点:1.矿产品种类较多,品种相对齐全;2.伴生、共生矿产多;3.贫矿多、富矿少;4.矿产资源地域分布差异很大,造成我省矿产品需求与供给的矛盾;同时,由于技术水平所限,矿产品开采利用与技术水平提高的矛盾也非常明显;另外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矿业发展模式与体制改革之间的矛盾也非常明显。为了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此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法。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大高新技术的引进,提高勘探技术、开采技术等等。同时,在矿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也应该注意一些问题,矿业发展的环境保护问题,矿业的可持续性问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