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用华山气象站1980-2008年电线积冰观测资料,将其转换为标准冰厚,并与每日4次温度、湿度、水汽压、风速、降水量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华山标准冰厚为O~20mm。积冰主要为5mm以下,出现频率达87.56%。风速为2.1~8m/s,积冰出现频率达75.72%。15mm以上积冰只出现在日平均风速为1.1~16m/s时,并以4.1~8m/s出现频率最大,为0.45%,占该厚度的60%。出现积冰时的水汽压(日4次水汽压中的最大值)多为3.1~7hPa,15mm以上积冰只出现在水汽压为4.1~8hPa时。出现积冰的湿度多为81%~100%;15mm以上积冰也出现在该湿度范围内。当20—08时降水量为5mm以下,华山积冰出现频率达91.03%;15mm以上积冰出现在降水量为0.1~20mm时,并以5.1~20mm频率最大。华山积冰时,14时气温主要为-9.9~5℃,积冰频率达88.24%。15mm以上的积冰也出现在该温度范围内,并以-4.9~0℃间频率最大,为0.45%。华山14时气温为-4.9~0℃、日平均湿度为90%~100%时,积冰出现频率最大,为25.41%.大于四分之一.其中出现5mm以下积冰的频率为21.19%。15mm以上积冰主要出现条件为-4.9~0℃、湿度90%以上,出现频率为0.45%,占该厚度的66%。  相似文献   

2.
凤县花椒霜冻特点及御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凤县气象站1961-2008年的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风县春季霜冻的气候特点:平均终霜日为4月16日,80%保证率的终霜日为4月26日,80%的霜冻和98%的重型霜冻出现在3月下旬-4月上旬,霜冻均为平流辐射型。根据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对2008年4月21-25日霜冻过程对比分析,结合冻害调查,探讨风县花椒冻害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提出凤县花椒春季冻害的防御措施:①通过现代育种技术选育抗冻性强的品种;②大规模种植,要重视气候保证率;③充分开发利用当地小气候资源,因地制宜发展花椒;④使用生长抑制剂延缓作物生长,使花期避开霜冻高发期。  相似文献   

3.
兰州市城区大气烟尘污染的变化与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兰芳  李宗义 《气象》2004,30(8):53-56
利用1961-2001年有烟日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41年中,兰州市城区大气受烟尘污染的变化。结果表明:1961~1984年污染日在119-201天问徘徊;1985-1988年是污染“严重期”,年平均污染日达224天;1996-2001年为显著“好转期”,年平均污染日66天。一年中主要污染段是1月和11、12月,污染日占全年的49%。在污染日,大气水平能见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能见度最差,污染最严重的时间是11~14时。  相似文献   

4.
南京周边地区夏季对流云降水的雷达回波特征与人工增雨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本文利用1998~2002年南京713数字化天气雷达资料,对南京周边地区(距南京150km范围内)7、8、9三个月所有有高显的对流云降水回波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结果发现:南京及其周边地区夏季对流云降水回波在平显上以带状为主,所占比例超过为58.2%,其次是孤立的对流云降水回波,所占比例达到22.6%。在高显上,回波顶高在0℃层以下的降水回波较少,不到10%,回波顶高在0℃~-10℃之间的占11.7%,在-10℃~-20℃之间的占15.3%,-20℃以上的达到63%以上,说明南京及其周边地区夏季对流云中暖云的降水几率很小,大部分为发展旺盛、负温区比较深厚的对流云,这种云是人工增雨作业最理想的云。本文的研究为正确把握作业的时机、催化的部位及用弹量,以便有效地作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土壤水分平衡方程,结合河南省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生长规律和1994~2000年冬小麦、夏玉米田实测土壤湿度资料,建立了河南省冬小麦、夏玉米土壤水分预报及优化灌溉的计算机模型。用1998~1999年郑州市麦田实测土壤湿度资料验证该模型模拟结果,未来10、20、30天土壤湿度相对误差分别为-7.3%~7.7%、-8.3%~6.8%、-7.6%~7.7%,表明利用该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报未来1个月的土壤水分变化,并可根据小麦、玉米不同发育期特点,给出以最高产量和最佳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灌溉建议。  相似文献   

6.
渠永兴  阎敬泽 《青海气象》2004,(7):50-51,57
本文用甘肃岷县1959~1998年的年雹日和受灾面积历史资料,用统计学分析方法检验高炮防雹前后防雹效果。序列、wolch检验发现,高炮防雹后“年雹日”减少32.8%,“受灾面积”减少33.6%,检验结果都达到了0.05以上的显著性水平,可信度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7.
自动与人工测温仪器观测地温极值差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门头沟气象站2004-2009年不同温度传感器(自动和人工)在地温测量中得到的日极值差值序列的特征分析发现:地面最高温度月均差值在-2.5~2.0℃之间,并呈现季节和年际波动,平均差值超标率为17.5%,但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地面最低温度月均差值在-0.5~2.0℃之间,并呈现季节和年际变化,平均差值超标率为3.8%.分析了铂电阻温度表和玻璃液体温度表仪器自身误差和土壤状态、降水等因素对差值的影响.由地温表接触的土壤环境、安装状态、太阳辐射强度、天气条件等外部因素影响所产生的误差比仪器自身原因引起的误差要显著;外部因素造成的误差可以通过规范安装、改良土壤环境等方法减小或消除.提出了降低人为误差的具体建议,为观测人员正确维护地温表、提高观测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丁锋  张凯静  郭文慧 《山东气象》2021,41(1):147-152
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采用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C-D)生产函数模型,分析了不同气象变量对青岛地区滨海旅游的经济产出弹性影响。结果表明:滨海旅游经济产出与高温日数在1%水平下显著正相关,与降水日数、大雾日数、雷暴日数和大风日数均在1%水平下显著负相关;降水、雷暴、高温和大雾天气是影响经济产出的高敏感性因子,在每提高1%水平的情况下,其弹性影响分别达到-0.679%、-0.507%、0.311%和-0.288%;21世纪以来,青岛地区降水和雷暴天气呈减少的趋势,高温天气则呈增多的趋势,均有利于滨海旅游产值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荆沙市的暴雨主要集中在汛期(5~9月),据统计,汛期暴雨约占全年暴雨总数的86.3%,其中梅雨期(6月20日~7月10日)暴雨约占全年暴雨总数的17.2%,对荆沙市国民经济建设的影响至关重要。尤其是梅雨期集中连续性暴雨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0.
准确完整的日照资料是农业科研和太阳能源开发利用的科学依据。要获得较准确的日照记录,日照纸必须对太阳直射光感应灵敏且感光迹线清晰。这取决于涂日照纸所用的药品、水的品质以及涂刷的质量。1 药 品药品有显影药剂赤血盐与感光药剂枸橼酸铁铵(以下简称枸药)。枸药有药用和实验用两种。药用的呈棕红色,含铁量20.5%~22.5%,其感光性差;实验用的呈棕绿色,含铁量14.5%~16.0%,易感光。气象部门应选用实验用的枸药。赤血盐品质稳定,是有毒药品,应小心。枸药是感光吸水性较强的药品,应在暗处收藏且妥善保管…  相似文献   

11.
石岛地处山东半岛东部沿海,具有冬暖夏凉的海洋性气候特征,冬季日最低气温很少降至-10℃以下。但一旦有北方强冷空气南下时,在出现偏北强风与降雪之后,在往有剧烈降温,因而造成较严重的低温灾害。根据低温灾害的严重程度及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参照预报业务现行规定,将日最低气温≤-10.0 ℃定为低温日。按此标准统计,自1953年至1990年的38年间,石岛共出现低温日63天,平均每年仅1.7天左右。最低极值为-14.6℃。其中在-10.0—-10.9℃之间的为33天,占52.4%;在-11.0—-11.9℃的为21天,占33.3%;≤-12.0℃的低温日仅9天,占14.3%。  相似文献   

12.
基于LAPS分析的WRF模式逐时气温精细化预报释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白永清  林春泽  陈正洪  祁海霞 《气象》2013,39(4):460-465
为了满足湖北电力和华中电力系统对逐时气温预报的需求,开展气温精细化预报服务,基于局地分析预报系统(LAPS)分析融合的WRF模式精细化数值预报产品,对2011年4月1日至7月20日湖北省内及周边区域站点的逐时气温进行精细化预报释用.比较几种模式释用方案,结果表明:WRF模式预报趋势较好,预报准确率评分50%左右,日间08-20时预报误差小于夜间,最高气温(Tmax)评分54%,最低气温(Tmin)评分为44%.通过模式释用,提高了预报准确率,可使预报评分提高到60%~70%,对Tmax评分达到57%,对Tmin评分最高达到74%.分时刻建立MOS方程能够有效降低夜间20-07时的预报误差.将实况最高气温引入Kalman滤波方程能进一步提高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冷暖两种空气共同作用是产生初雷暴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某地区初雷的出现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此地春季冷暖空气的活动情况。本文分析了玉林地区1954~1985年共32年初雷出现的时段后(用玉林市站的资料),把3月6日以前(含6日)出现的初雷定为早初雷,3月7日后出现的初雷定为迟初雷。(即以惊蛰为界)32年中共出现早初雷19年,出现迟初雷13年。资料分析发现,历年初雷当天的降水绝大部分为小雨,没有出现过大雨以上降水,初雷后1~40天内出现大~暴雨日降水的有22年,约占70%;70%初雷早的年份没有出现过倒春寒天气;75%初雷早的年份对应当年3~4月份的总降水量都在历年同期平均值以上;初  相似文献   

14.
岷县高炮防雹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渠永兴  孙旭映  阎敬泽 《干旱气象》2003,21(2):37-38,41
根据甘肃省岷县1959-1998年的年雹日和受灾面积、历史资料,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检验高炮防雹效果。经序列、wolch检验发现,高炮防雹后“年雹日”减少32.8%,“受灾面积”减少33.6%,显著性水平达到0.05.可信度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2011年高速公路气象服务效益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省高速公路为调查对象,成立调查评估小组,对河南省高速公路建设、运营、维护等环节受气象因子的影响情况进行咨询调查发现:影响河南省高速公路的主要敏感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为公路结冰、公路积雪(深度)、降雪、雾霾、冻雨、短时强降雨、闪电雷暴、最低气温、风力、日雨量、路面高温等.影响临界值分别是公路积雪深度2~5 cm,降雪为中雪,雾霾能见度200 m,短时强降雨为中雨量级,最低气温0~-4℃,风力7~9级,日雨量为大雨,路面高温50 ~54℃,最高气温40℃,路面低温0~-4℃,日温差10℃以上,沙尘天气能见度200 m.根据专家对气象服务贡献率等级的评估,得到气象服务对河南省公路交通行业效益的贡献率为1.16%.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WRF-Chem(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Chemistry)模式研究中国东部地区气溶胶及其部分组分(硫酸盐、硝酸盐和黑碳气溶胶)在天气尺度下的辐射强迫和对地面气温的影响。5个无明显降水时间段(2006年8月23~25日、2008年11月10~12日、2008年12月16~18日、2009年1月15~17日和2009年4月27~29日)的模拟显示,气溶胶浓度呈现显著的白天低,夜间高的日变化特征,且北方区域(29.8°~42.6°N,110.2°~120.3°E)平均PM2.5近地面浓度(40~80 μg m-3)高于南方区域(22.3°~29.9°N,109.7°~120.2°E,30~47 μg m-3)。气溶胶对地面2 m温度(地面气温)有明显的降温效果,在早上08:00(北京时,下同)和下午17:00左右最为显著,最高可降低约0.2~1 K,同时气溶胶的参与改善了模式对地面气温的模拟。本文还通过对2006年8月23~25日一次个例的模拟,定量分析了气溶胶及其部分组分(硫酸盐、硝酸盐和黑碳气溶胶)的总天气效应(直接效应+间接效应)、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分别对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和地面气温的影响。北方区域平均气溶胶直接效应所造成的短波辐射强迫要高于南方区域,分别为-11.3 W m-2和-5.8 W m-2,导致地面气温分别降低了0.074 K和0.039 K。南方区域平均气溶胶间接效应所产的短波辐射强迫高于北方区域,分别为-14.4 W m-2和-12.4 W m-2,引起的地面气温的改变分别为-0.094 K和-0.035 K。对于气溶胶组分,硫酸盐气溶胶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的作用相当,其总效应在北方和南方区域平均短波辐射强迫分别为-7.0 W m-2和-10.5 W m-2,对地面气温的影响为-0.062 K和-0.074 K,而硝酸盐气溶胶的作用略小。黑碳气溶胶使得北方和南方区域平均到达地表的太阳短波辐射分别减少了6.5 W m-2和5.8 W m-2,而地表气温则分别增加了0.053 K和0.017 K,相比于间接效应,黑碳气溶胶的直接效应的影响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7.
从天气形势、θse场、单站总温度和卫星云图几个方面对宝鸡 1 999-0 4 -2 3~ 2 6日连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 ,指出久旱转雨预报要着眼于大环流调整分析 ,此次过程就是在乌山阻高重建及东亚环流由纬向转向经向过程中产生的。  相似文献   

18.
分析贵定县1957-2009年出现的134次暴雨日样本。结果表明:贵定县暴雨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其线性增长率为0.2d/10年,年暴雨日数在0~7d次之间,暴雨日平均每年出现2.53次,最大降水量为234.9mm,1h最大降水量为63.5mm;2—10月均有暴雨日出现,暴雨日发生的季节性明显,夏季暴雨日占全年的54.3%,暴雨日频发于6—7月,且6月下旬为暴雨的高峰期;暴雨日降水对月、年降水量的贡献显著,5-9月的暴雨日雨量对月降水量的贡献较大,6月为最大。年降水量最少的年份,无暴雨日出现。  相似文献   

19.
利用FY-2E静止卫星反演的云参数产品对乌鲁木齐2015年12月11日和2017年12月27日两次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在降水发生前2 h,云宏观参数的云顶温度、黑体亮温、云顶高度和过冷层厚度都处于不断增强的较高水平,且出现快速增强后又不断减弱,对应后期可能要出现强降水,其中与小时降水量变化具有较好的相关性,降水前期相关参量较降水中后期都要大。在降雪天气中云顶温度普遍在-20~-60℃,云顶高度最大值均超过10 km,过冷层厚度集中在2~9 km。从云微观参量来看,降雪云的光学厚度主要在10~35,绝大多数的有效粒子半径分布在15~35μm,两场天气的液水路径分别分布在75.49~975.63 g/m2和47.41~796.01 g/m2,前者降雪天气的云宏微观参量均值都不同程度地大于后者。  相似文献   

20.
广西冬耕季农业气候资源对冬种马铃薯布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广西冬耕季农业气候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马铃薯气候生态条件,结合生产实际,选取了80%保证率的极端最低气温和霜日数、1~2月的平均气温、80%保证率的日平均气温≥5℃的积温、80%保证率的13平均气温≥IO℃的日数、11月~次年3月降水量作为区划指标,用专家打分法,得出广西冬种马铃薯的种植布局,其中最适宜气候区以沿海地区及桂东南部分县(市)为主。区划布局结果为保障冬种马铃薯稳产高产和广西粮食安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