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03年2月24日新疆巴楚—伽师交界地区发生了MS6.8地震。地震的发生除了对建筑物及构筑物与水利、交通、电力、电信设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外,在地震烈度Ⅶ度以上(包括Ⅶ度)地区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震地质灾害。地震地质灾害主要为场地砂土液化、地裂缝与河流陡岸滑塌等类型。随后在新疆巴楚—伽师6.8级地震灾区开展了地震小区划工作,对Ⅶ、Ⅷ、Ⅸ度区进行了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勘测与综合评价,判定该地区未来可能产生的主要地震地质灾害为场地砂土液化、河流陡岸滑塌。  相似文献   

2.
<正>研究表明,只有当某个地区发生震级足够大的地震,这一地区才有可能产生场地液化现象。震级小于或者等于5.5级的地震,即使极震区烈度为Ⅶ度,其场地液化则难以发生或者说场地液化震害的影响有限。但是,对于7.5级左右的(特)大地震,由于地震动持续时间长,震动次数多,需要考虑远场甚至是Ⅵ~Ⅴ度区内液化的发生及其引起的破坏。因此,要反映地震强度和地震持续时间对液化的确切影响,仅以烈度概括是不够的,应以震级定量化,这样可以为地震现场工作人员评估场地液化震害奠定基础。结合地震震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根据水库诱发地震的主要影响因素,对辽宁省锦凌水库的诱发地震危险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锦凌水库今后有可能发生3.5级地震,即使发生地震,其烈度也不会超过库区地震基本烈度Ⅶ度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震害预防是目前减轻地震灾害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液化震害预防的第一步就是对工程场地进行液化预测和判别。液化判别方法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对工程震害防御和工程造价影响很大,是土动力学和地震工程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历来受到国内外学者和工程界的高度重视。2003年2月24日我国新疆巴楚-伽师地区发生了MS6.8地震,是新疆自建国以来人员和财产损失最严重的一次地震。灾区属新疆喀什地区,位于叶尔羌河流域,场地土主要为全新世-晚更新世晚期厚度较大的粉砂、细砂、粉土和粉质黏土,地下水埋深浅,在烈度为Ⅶ、Ⅷ、Ⅸ度区产生了大面积的砂土液化、地裂缝、河流陡岸滑塌等地震地质灾害,液化规模与1975年海城地震相当,是继1976年唐山地震后近30多年来中国大陆出现砂土液化现象最显著的  相似文献   

5.
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指由地震活动引起的地质灾害。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主要为崩塌、滑坡,其次为塌陷、地裂缝、砂土液化等。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增强了地震的破坏效应,加剧了地震灾害的损失程度,给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造成很大困难。一般震级大于5级、烈度超过6度的地震可能引发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震级和烈度越高,次生地质灾害越严重。本文根据中国历史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活动程度及发生条件,以地(市、区、盟)为单元,进行了危险性评价:高度和中度危险区主要分布在中国中部的陕甘宁川渝滇藏地区,形成一个大致北北东向的高危险带,其余大部分地区为轻度危险区。  相似文献   

6.
以2003年新疆巴楚6.8级地震砂土液化场地调查和现场波速测试为基础,研究目前国内外5种典型的以剪切波速为指标的液化判别式的可行性和适用性问题。分析表明,目前的5种剪切波速液化判别式对于新疆巴楚地区均没有给出满意的结果,成功率只在36%~64%之间。烈度法对巴楚地震液化和非液化场地判别成功率均只有40%左右,且Ⅶ度区偏于危险,Ⅸ度区又偏于保守;5种方法基准值临界线与巴楚地震实际曲线均相差很大,Ⅶ度区均完全错判;需要深入研究巴楚地区的土性特征,建立新疆地区区域性液化判别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郑州市地震安全基础探测工程的基础上,补充收集了部分建设场地工程地质等方面的资料,对郑州西部地区可能发生的地震地质灾害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内,除局部存在软土分布外,不存在地震活动断层、地基土液化、古河道分布等平原地区潜在地震地质灾害因素。  相似文献   

8.
砂土液化深度历来是工程界颇为关心的问题.以往研究砂土液化深度多靠间接或宏观的方法, 因而取得的结果彼此间差别很大, 本文提出一种建立在喷砂同地下砂层直接对比基础上的矿物学方法.唐山地震之后, 作者等收集北京通县的西集、王庄(以上为 Ⅷ 度烈度区), 河北香河县的骡子王、渠口、县城大气所(以上为 Ⅶ 度区)等五个钻孔剖面上的砂样及地表喷砂、并进行矿物与颗粒成分的研究.结果表明, 西集喷砂同地下12.26米砂层类似;王庄喷砂同地下11.02米砂层类似;骡子王喷砂同地下12.3米砂层类似;大气所喷砂同地下9.2米砂层类似;渠口喷砂同地下11.28米砂层类似.据此可以认为, 唐山地震时北京通县与河北香河等地的 Ⅶ 和 Ⅷ 度烈度区的最大液化深度不超过12.30米, 变化在9.2——12.30米之间, Ⅶ 度区有可能更浅些.   相似文献   

9.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 ,我国历次正式出版的地震目录 ,皆将此次地震审定为M5 ,宏观震中为41 8°N ,1 2 3 4°E ,震中烈度为Ⅶ度。为进一步核实此次地震的参数 ,笔者查阅了已发表的有关资料 ,调阅了辽宁省档案馆 3 0卷历史档案 ,以确定文献中提供的破坏点的具体位置 ,统计了近、现代中强地震的烈度分布和人员伤亡情况 ,咨询了有关专家。经进一步研究认为 ,历次出版物对这次地震宏观震中位置和震中烈度的认定是合适的 ,但Ⅶ度区范围较笼统。我们依据历史地震烈度评定原则 ,确定了各破坏点的烈度 ,圈定了Ⅶ度区的范围 ,宏观震中在Ⅶ度区内 ,地震发生在当时的沈阳市区 ;根据极震区建筑物破坏程度和极震区长轴尺度、现代中强地震的震中烈度和人员伤亡情况 ,并考虑到确定历史地震的误差 ,震级取M5 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0.
四川北川新县城地震地质灾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给北川老县城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北川新县城选址与建设中地震地质灾害研究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汶川地震中北川老县城所遭受的地震地质灾害及北川新县城地质条件的分析,在地质考察、地质钻探、断层探测等基础上,对北川新县城地震地质灾害进行了研究,认为北川新县城不会发生断裂地表破裂、砂土液化等灾害;在新县城南部可能发生局部崩塌;新县城南东侧河流侵蚀堆积阶地局部可能发生轻微滑坡灾害。建议在规划和建设中对上述灾害引起注意,进行必要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1966年邢台7.2级地震的构造背景和发震构造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石油地质勘探的最新资料和元-济人工地震地壳测深剖面相应地段重新解释的结果,分析了邢台7.2级地震的构造背景和发震断裂。研究结果表明,7.2级地震震中位于束鹿断陷盆地南部次凹的东缘,该次凹发育在由新河断裂等4条缓倾铲形正断裂分制围限地台盖层而成的“斛”状构造块体上,块体之下的地壳中存在两条倾向相反的高角度断裂;地震与断陷主断裂及其控制的断陷盆地并非是简单的对应关系,7.2级地震的发震断裂不是单一的缓倾铲形新河断裂或其下方的高角度的F_3断裂和深部的东断裂,而是它们的组合,且高角度断裂是发震断裂的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12.
土石分界面对城市抗震设防和地下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城市中复杂的干扰限制了常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使用,本文选用环境友好且抗干扰能力强的微动H/V谱比法对济南中心城区的土石分界面展开研究.在济南中心城区开展三分量微动测量,得到了400多个测点的微动数据,计算了对应的H/V谱比曲线.将得到的H/V曲线划分成单峰、宽峰、双峰和无峰四种类型,分析了不同类型曲线与地质结构的关系.根据基岩性质不同,将研究区的基岩划分为灰岩和岩浆岩两种类型,总结出了基岩为灰岩时的深度-频率关系式,同时发现当基岩为岩浆岩时无法得到可靠的关系式.根据关系式计算得到了济南部分测线的土石分界面深度分布,另外,关系式的计算结果与钻孔资料十分吻合,能满足工程探测的精度要求.本方法为在城市强干扰环境中确定土石分界面深度提供了快速准确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姚清林 《地震地质》2003,25(2):245-259
提出了地质因素对震害风险影响的评价问题 ,分析与选择了有关的地层因素指标。给出了指标的量化表达方式与论域空间 ,从烈度的角度对不同地震、震中距、区域条件下的建筑物震害数据进行了归一化处理。针对邢台、海城等大震的震害与地层资料 ,建立了地层岩性、深度、厚度等因素与震害程度之间的模糊因果律推理模型 ,给出了多维可能性 -概率模糊风险的算法。由模糊信息传递的方式解决了可能性 -概率风险分析过程中地层与震害变量空间分离的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可以衡量相关因素之“贡献”量的风险评价方法。然后通过实例说明了如何用这种方法针对地层因素进行震害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区埋藏基岩凹陷地形对地震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京市区沿三里河——西四——德胜门有一条地震高烈度异常带,其产生异常的原因众说不一。目前北京地区仍存在中等强度地震的波及与威胁,同时该区高层建筑正在日新月异的发展,因而探明这条高烈度异常的成因看来是很必要的。本文回顾了有关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对地震动的影响的研究进展,详细分析了该区的工程地质和基岩构造情况,利用经作者扩展的SAP 5程序计算了典型剖面的地震反应。结果表明深度在1000——1500米的基岩凹陷对这一高烈度异常似有着控制性的影响。由于地面振动的卓越周期在1.0秒左右,将对该区的长周期结构(如高层建筑和烟囱等)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历史地震核查就是核查地震的宏观震中,而宏观震中应是地震能量的辐射中心。由于过去在认识上的误区,在历史地震的确定中,往往把破坏最大的地区定为震中,这样就有可能把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定为震中。1558年,在广东省的西部与广西省交界处发生了一次中强地震,在1995年出版的“中国历史强震目录”中,将其震中定位于封川。本文通过查阅有关的县志和府志,阐述了地震发生时的人文环境,包括行政建制、政治局势、经济与文化、地质条件以及各地间的关系等,同时还结合地震破坏的地基条件和单边地震记载点的分析,认为以上所确定的地震震中,仅是地震所诱发的地质灾害,而不是地震的辐射中心——释放能量最大的地区。同时,通过1558年地震记载点与1584年肇庆2个地震记载点的比较,说明了这些地震的震中相近。最后,根据地震影响范围(地震记载点)确定了1558年地震的参数。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水口库区及邻近地区的地震地质构造特征和库区蓄水前后的地震活动变化特点。重点分析了水库蓄水以来发生的最大地震——古田ML4.8地震序列,并对库区地质与水文环境条件、诱发地震成因、机理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口库区地震与水库蓄水有直接关系,诱发地震震中主要集中在古田县水口镇湾口—前洋一带,范围约13km2。库区地震活动还将持续较长时间,且库区水位的升降与地震之间的相关性将越来越弱。最后对水口库区地震预测方法和最大震级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根据国内12个大中城市的12个气象站实际测量的2008年5月份31天的天气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共744个数据,结合曲线图对其特征进行对比研究,表明:①南宁市和广州市的低温,北京市和济南市的高温、低温,该月最低值都出现在5月12日汶川地震当天;②其他城市该月低温最低值出现的时间为:哈尔滨市9日,西宁市10日,西安市、郑州市...  相似文献   

18.
地震反应谱是城市地震小区划的关键,也是房屋抗震设计和减灾的基础。反应谱最大值,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是地震反应谱的最重要参数之一,由于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受到场地条件、基岩条件和特殊地质现象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相互关系复杂且不能用经验公式简单表示,故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的精确计算是困扰科技工作者多年的难题。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分布的精细预测,关键在于如何选择基岩指标,以及如何确定基岩条件、场地条件和特殊地质现象等指标的分布与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分布之问的关系。根据唐山市具体情况,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预测模型,探讨较为准确的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分布计算方法,为确定唐山市地震反应谱小区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水库地震是一种复杂的地质运动。许多研究者认为水库地震是在水岩和渗压共同作用下诱发的,本文作者认为这还不能充分解释高震级、高频度的水库地震活动。通过研究发现在水库地震的发生过程中存在非线性共振现象,它和高震级的水库地震的发生有直接关系。本文从尖点突变模型出发解释非线性共振现象的本质,并据此进一步研究水库诱发地震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