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西廉州湾海洋浮标的施放和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义忠 《海岸工程》1994,13(4):55-57
在海洋环境调查中利用锚啶浮标是获取大面积、同步和长期连续海洋资料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对锚破浮标施放前的准备工作、施放中的技术问题和回收时的注意事项作了详细阐述。还指出在浮标工作期间,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及时清除附着在浮标上的海洋生物,以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和资料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稳定的CNR柱状浮标用于搜集气象和海洋学资料。研究浮标对于风,波和流的反作用力不无重要意义。可以使用有三个自由度的非线性模型研究上下起伏,纵向—水平晃动,前后摇摆对波的反作用力。对所得结果与从安装在普罗旺斯海深水区长期锚碇监测浮标上获取的资料进行了比较。据认为,浮标在作用力矢量的竖直平面上产生位移。对于实时的固定风和流,仅仅是用于研究静力平衡。研究一定深度的固定流u(m/c)。锚碇浮标的倾角为a_c,因此,以流阻力和浮力为条件的力矩相互  相似文献   

3.
根据"黑潮及其对中国海环境影响的研究"课题计划安排,冬季黑潮调查于1984年12月25日开始至1985年2月5日结束,历时42天.在25°N-38°N及128°35′以西近八十万平方海里范围内,进行了海洋水文、气象、生物、化学和物理等专业的综合调查, 施放了锚碇测流浮标站,获取了长达约十六昼夜连续海洋观测资料,同时进行了定点连续观测,试验了红外测温仪,表层水温走航自记仪和安德拉海流计及"CTD"等新的调查仪器、设备.资料质量比较可靠,较好地完成了调查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在过去历次投放测流浮标站经验的基础上,参考了国外深海浮标站的系留组成形式,于1981年春季以及1981—82年冬季南海北部的海洋学调查中,由“实验1号”和“实验3号”调查船,多次在陆波深水区施放锚碇测流浮标站,成功地取得了多层同步的首批海流连续观测资料,特别是深层海流的宝贵实测资料。这是在国内外首次获得的南海深层海流资料。  相似文献   

5.
我国海洋工程正在迅速发展。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圆盘形浮标应用于海洋平台和近海探测海洋学和气象学的发展实例.着重介绍了浮标体和锚碇系统在设计、结构和模型实验方面的技术进展情况.并提出了发展我国浮标站(网)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开发海洋石油需要使用固定式平台、浮动式平台或钻井船。不论在设计制造平台和钻井船时,还是在建成以后的海上作业期间,都必须详细地了解海洋环境对平台与船舶的影响。因此,必须掌握海洋环境资料,其中特别是海洋水文气象资料,以便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1966年以后,我们在已建成的石油平台上、海洋调查船上或者利用锚碇浮标收集资料以研究海洋环境对石油平台的影响问题。主要工作海区在渤海湾,其次在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我国近海海域进行剖面观测,获取到多层位水体的多要素观测数据,尝试依托中国近海海洋观测研究网络东海站10 m浮标系统的锚系,采用在锚系上挂载自容式组合传感器方式,获取到8个观测周期共412 d的有效剖面观测数据,观测层位分布于10,20,30 m 3个水层;通过结合浮标获取的表层温度数据与3个水层的对比分析表明,锚链式剖面观测方案在实用性和可推广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是基于海面浮标载体进行剖面观测的有益尝试,可在我国构建的海洋浮标观测网络上进行广泛应用,将为我国近海海洋科学研究提供弥足珍贵的水面-水体全序列系统观测数据资料,从而为近海海洋科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
1980年7月1—4日,我们在东海北部济州岛西南的海区投放了多站锚碇浮标,进行了三天的连续测流工作。此后,我们还对浮标站附近海域进行了准同步的水文大面观测。调查海区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9.
1984年7—8月份,我们在黄河口用ENDECO—956型波浪跟踪浮标系统做测波实验,漂移浮标测的波浪统计参数与锚碇浮标测的是比较一致的。试验结果表明:ENDECO浮标系统可以用于大洋中测波。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全面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提出深海大型资料浮标锚碇系统的形式选择、系统布置和各部件设计方法。考虑了锚系防鲨咬的问题;分析了系统受力情况,建立了系统受力分析的数学模型,编制系统静力计算程序。  相似文献   

11.
我国海洋监测浮标技术及监测网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海洋资料浮标可以在各种复杂的海洋环境中提供长期、连续、实时、可靠的海洋观测数据,是海洋监测技术中最可靠、最有效、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本文概述了海洋资料浮标的分类、主要理论及技术体系;总结了近年来国内海洋资料浮标发展的典型技术突破;介绍了我国目前海洋监测网的构成、应用情况,并对比了我国海洋资料浮标与国际先进国家的技术水平差距,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面临的形势及需求,展望了海洋资料浮标及监测网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海洋资料浮标技术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洋资料浮标是长期连续进行海洋监测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简单介绍了国内外海洋资料浮标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及浮标在我国海洋监测中的应用情况,提出了我国资料浮标技术的研究与发展设想。  相似文献   

13.
近海海区污损生物调查有浮标挂板法和海上设施(浮标及其锚碇系统,Marex水文浮标,移动式钻井平台和固定式生产平台)采样法。由于近海海区污损生物调查工作的特殊性和艰难性,笔者提出了利用已有的海上设施,尤其是固定式平台来积累近海污损生物资料,以便进行生态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1999年下半年 ,我国在南沙预定海域成功地布放了两只海洋气象浮标。该两只浮标是我国自行设计的首批船型海洋气象浮标 ,浮标具有对海洋气象、水文数据的自动遥测和传输功能。该浮标的成功布放 ,标志着我国海洋浮标的发展向前迈进了一步 ,对获取海洋资料 ,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建设、海洋开发事业和维护海洋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在南沙海域布放海洋气象浮标@毛祖松  相似文献   

15.
海洋资料浮标的资料有效接收率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海洋资料浮标的现状及问题的提出海洋资料浮标由于它具有无人管理、长期、定点、连续观测、实时传输、资料可靠及费用低等一系列优点,毫无疑问,它作为一种新型的海洋环境监测设备正日益受到我国海洋界的重视。随着我们国家浮标研制工作的迅速开展,海洋资料浮标网的建成,如何定义海洋资料浮标的资料有效接收率、船和浮标观测数据的比对方法以及比对数据的处理;根据海洋资料浮标的资料有效接收率、船和浮标比对的结果评价海洋资料浮标的工作性能等问题便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本文想就海洋资料浮标的资料有效接收率的有关问题提出来与大家商讨。  相似文献   

16.
极区海洋锚碇测流系统的设计和布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在白令海峡和北冰洋楚科奇海布放了一套潜标和两套明标,这是我国首次在极区布放锚碇观测系统。潜标和明标在本次考察结束前被成功回收,获得了最长为45 d的连续观测资料。文中通过介绍这次布放过程,对极区锚碇系统的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包括观测站位和层次的选择,锚碇系统的设计,布放步骤等,为在海冰存在的低温海域布放锚碇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国家海洋局海洋资料浮标工作会议于1992年7月14日至16日在天津召开,来自局内外的17单位和部门的37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国家海洋局陈炳鑫副局长到会并讲话,叶人秒副司长作“依靠科技进步、狠抓措施落实、提高整体效益、把浮标网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工作报告。他说,从1985年决定建设国家海洋资料浮标网开始,在全局上下、局内局外的共同努力下,现在初步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配套基本齐全的海洋资料浮标业务运行系统。海洋资料浮标是一个海上“无人观测站”,七年来,先后在12个浮标站位上布放37个站次浮标,其中9个站已经有一年连续或基本连续的海洋资料,截至1991年,共获得有效数据资料161兆字节。这些资料对海洋环境预报、海洋灾害警报,海洋资源开发、海洋工程建设和科学研究都是十分宝贵的。  相似文献   

18.
三锚式浮标综合观测平台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我国近海海域渔业活动频繁的情况下,为实现具有实时、连续、长期和稳定特征的近海海洋水体剖面观测,满足海洋科学研究对剖面水体数据的需求,通过借鉴目前我国近海广泛使用的10 m大型综合观测浮标的优点,在结构和稳性方面进一步优化,设计完成直径15 m的三锚式浮标综合观测平台,该平台通过在浮标中间预留中央透水井,使用绞车上下驱动多参数观测设备实现水体剖面的实时、连续、长期和稳定观测,并通过三锚式锚泊方式有效避免了剖面观测设备与固定锚系的缠绕问题,同时还具有智能判断、远程监控等功能,是一种新型的近海水体剖面观测平台。经过在我国东海海域一年的试验性观测表明,三锚式浮标综合观测平台整体运行效果良好,取得大量的水体剖面观测数据,在我国近海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为迎接海洋21世纪的到来,以适应海洋环境监测、海洋防灾减灾、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科学研究的需要,山东省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和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联合攻关,应用世界高新技术研制成功我国新一代FZF3-1型海洋资料浮标,近日投入海洋浮标网东海F站位使用。 海洋资料浮标是无人值守的海洋自动观测站,能够在恶劣海况下连续加密观测,是任何观测手段无法替代的现代化海洋观测工具。  相似文献   

20.
三锚浮标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浮标是一种现代化的海洋观测设施。它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稳定可靠的收集海洋环境资料的能力,并能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自动标示和自动发送。海洋浮标与卫星、飞机、调查船、潜水器及声波探测设备一起,组成了探测海洋奥秘的主体监测系统。论文详细阐述了水面浮标采用的新型三锚系留系统的组成、优点、以及克服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