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地矿部物化探局于1988年10月24-28日在北京召开了水文、工程、环境地质物探、化探、遥感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总结1978年以来,特别是1984年开展城市物探工作以来的重大成果与基本经验,讨论如何部署以第二代物探新水平积极推进新一轮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工作的重要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矿局、专业队(站)及直属单位的代表八十多人。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质学会全国水文物探学术经验交流会于1988年10月在山东省昌乐县召开。这是自1980年在山西召开的全国水文工程物探学术讨论会以后,第一次全国性的水文物探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质学会于1988年10-4-8日在潍坊乐昌召开全国水文物探学术交流会。出席代表90名,山东水利系统代表约50名,会议收到论文等交流材料近80份。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地质学会勘探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联合召开的全国第三届水文物探学术研讨会,于1998年11月16日至18日在山东省泰安市举行,到会正式代表52人,他们来自地矿、水利、铁道、煤田、核工业、兵器工业、冶金和建材部门的科研院所、大学和野外队、个体经营者。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32篇,在会上宣读了23篇,论文所涉及的内容基本上反映了我国水文物探的现状。综合报告中,回顾了我国水文物探的发展进程,展望了进入21世纪我国水文物探的发展目标和前景。在找水方面,有地面电法、航空电…  相似文献   

5.
文章回顾与阐述了水文物探的找水,管水以及治水发展3个阶段,并列举出了水文物探的10个方面应用成果及实例,同时,也对今后水文物探的技术开发与技术推广做了有关介绍。  相似文献   

6.
地矿部综合物探化探(不含石油物探)第三次计算机应用工作会议今天开始了。这是继1980年第二次工作会议以来一次重要的工作会议。这次会议主要是贯彻部今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计算机应用工作会议的精神,总结和交流“六五”以来的成果和经验;明确“七五”后期的目标任务;讨论应采取的必要措施,继续推进计算机的应用,以加速物探化探工作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水文》1985,(4)
水电部水文局于1985年5月5日至10日在湖南长沙召开了全国水文勘测站队结合经验交流会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部属流域机构水文部门的代表共74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交流文件30篇。胡宗培局长主持了会议。会议交流了站队结合试点工作的经验,讨沦和修改了《水文勘测站队结合试行办方(征求意见稿)》并交流,讨论了编制站队结合规划工作的作法和经验。站队结合专题协作组对1981年成立以来的工作和  相似文献   

8.
频率域激发极化法在水文物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频率域激发极化法与时间域激发极化法的等效性入手,说明频率域激发极化法可用于解决水文地质问题,并且频率域激发极化法有许多特点比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更适宜于在山区、市区等复杂地区进行水文物探工作。最后给出几例频率域激发极化法在水文物探中的应用实例,说明频率域激发极化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3月24日至25日,全国水文工作会议在南昌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两会"刚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央1号文件和全国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十一五"水文工作,研究"十二五"水文发展形势任务,部署2011年重点工作。水利部党  相似文献   

10.
全国水文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总结交流两年来水文改革的经验,表彰全国水文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部署今后的水文工作任务,水利部于1998年4月17~19日在长沙市召开了全国水文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省、...  相似文献   

11.
全国水文系统计算机应用工作会议于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日至十五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传达贯彻水电部第二次计算机应用工作会议精神,交流各单位水文业务计算机应用工作经验和计算机选型的经验和意见,提出了“关于水文系统应用电子计算机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提交八五年元月五日全国水文总站及流  相似文献   

12.
本文概要回顾了地矿部物探四十年经历早期创业、发展壮大、全面发展三个阶段。队伍达到4万余人的历史。方法上由三类四种基本方法增加至六类40余种常用的方法,一些已跨入国际先进行列。四十年物探圈出了数以百计的油气构造及油气田,勘查出数以千计的金属矿和非金属矿的矿产地,完成了数以万计的水源地与工程环境物探项目,提出了一大批基础地质和深部地质问题的新认识;圈出了近海四个海域油气远景区,并开发了远洋海域大地构造的研究。四十年物探技术方面形成或建立起第二代航空物探技术系统,区域重力调查技术系统,石油地震勘探技术体系,固体矿产深部找矿的物探方法系列,水文、地热、工程、环境物探方法系列,井中物探方法系列,油气、煤田、盐类矿和水文测井系列,海洋物探技术系统,深部地球物理调查方法系列和体系,计算机应用体系。当今,我部具有一支能在空中、地面、地下、海上开展工作,方法齐全,技术配套的队伍,可胜任摆在我们面前的重点工作,即保证区域物探开展,加强急缺矿产物探普查,拓宽水文、工程、环境物探工作领域,大力推动技术进步,努力开发技术市场。  相似文献   

13.
全国水文科技情报网在网长单位的主持下,于1987年10月16~20日在西安市召开了全网工作会议。会议回顾了建网十年来为发展水文水资源科技和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水文科技信息的各项工作;总结交流了搞好水文科技情报的经验;对一批先进网员单位和积极分子进行了表彰。与会代表认为,钱正英部长为建网十周年的题词“做好水文情报工作,为水文现代化服务”,为全  相似文献   

14.
《水文》2016,36(3):95-95
<正>2016年4月初,水利部在山东省胶州市召开2016年全国水文工作会,这次会议是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时隔三年首次召开的现场水文工作会议。此次水文工作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五大发展理念"和新时期治水方针为指引,按照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部署,全面总结交流2015年及"十二五"水文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科学谋划"十三五"水文改革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推动黄河水文勘测站队结合工作的全面开展,黄委会水文局于1987年11月19~23日在甘肃省西峰市召开了黄河水文勘测站队结合工作会议。黄委水文局及其所属各总站、勘测队的代表40多人出席了会议。会议听取了三门峡水文总站和西峰水文勘测队开展站队结合工作的试点经验介绍并进行了现场调研。同时,各单位也对站队结合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汇报和交流。最后,会议还对黄委水文勘测站队结合工作提出了规划和安排。  相似文献   

16.
由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主编、水利电力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水文预报方法》一书,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建国三十来的水文预报科学成果和技术经验;代表了七十年代我国水文预报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该书广泛地吸收了我国水利水电部门和有关高等院校多年来水文预报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是当前国内水文学科领域里质量较好,深受广大水文工作者欢迎的一本新书。  相似文献   

17.
五水 《水文》2004,24(3):32-32
本刊讯由安徽省水利厅、安徽省·淮委水利科学研究院、德国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主办的第六届水文试验与水文规划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3月24日至27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中外专家70余人参加了会议,其中有来自11个国家的31名外国专家。本次研讨会研讨的主要内容是:气象变化与水文动态、水环境问题、水文模拟、水文实验技术、水资源评价与可持续开发利用、水资源规划与管理、城市水文与水资源、河道防洪问题和同位素在水文中的应用等。会议宣读论文30篇,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会议期间,代表们还参观了佛子岭水库、鮯史杭灌…  相似文献   

18.
全国水文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经验交流会于5月24~27日在长沙市召开。会议由水利部水文司主持,来自全国各有关单位从事水文、水质监测工作的81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交流文件74篇。会议总结、交流了近二年来计算机技术在水文上的应用经验,主要交流了用VAX机进行水情信息处理及预报、水文水质资料电算整编的经验,以及建立通用的分布式水文数据库试点进展情况和水文系统计算机管理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本刊编辑部 《水文》2013,33(2):18-18
<正>2013年3月26日,全国水文工作视频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了2012年全国水文工作,分析面临的形势,部署2013年水文工作。水利部副部长刘宁出席会议并讲话。刘宁首先代表部党组和陈雷部长,向全国水文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慰问。他指出,2012年水文工作成效显著,水情测报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20.
《水文》2004,24(4):31-31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防办主任会议和全国水文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2003年水文情报预报工作,检查2004年防汛抗旱水文工作汛前准备情况,全面做好2004年的防汛抗旱水文情报预报服务工作,2004年6月21日,全国水文预报工作座谈会在石家庄市召开。本次会议是水利部水文局主持召开的首次全国水文预报工作座谈会。水利部水文局局长刘雅鸣、河北省水利厅厅长韩乃义、海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任宪韶以及国家防办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到会并讲了话。参加会议的领导同志还有水利部水文局副局长张建云、林祚顶。会议由林祚顶副局长主持。刘雅鸣在讲话中指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