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512矿床可地浸砂岩铀成矿环境模拟实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正义  戚大能 《铀矿地质》2000,16(6):362-374
本文要野外观察取样的基础上建立实验型并完成6组铀、钼、硒的深解和还原实验,取得了179个分析数据,实验结果表明,形成层间氧化带强氧化的溶液为酸性含氢溶液。铀沉淀的主要因素是溶液pH值的改变、CH4等气体还原及深液中SO^2-4与HCO^-3浓度比值的变化。硒与铀、钼不同,可在氧化亚带中沉淀。实验还证明,512矿床初始含铀溶液为富钠的酸性溶液,它在强氧化亚带内“驱赶钙”(及铀、钼、硒),保留硅、铁“  相似文献   

2.
粒间作用力是控制土体强度和压缩特性的重要参量,但由于黏土中矿物颗粒与孔隙水间存在复杂的物理化学作用,其粒间应力及其变化规律一直无法确定。对泥浆重塑样在不同水化学条件下进行了一系列黏土一维侧限压缩试验,探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对饱和黏土压缩过程的影响,并确定土中粒间应力的大小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同一级固结应力作用下,随替换溶液浓度的增加渗透固结变形量增大;对于相同浓度的孔隙溶液,固结应力越大,相应的渗透固结变形量越小。根据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提出了一种利用渗透固结变形来计算平均粒间应力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确立了粒间应力(或广义渗透压力)相对变化量与浓度和孔隙比之间的定量关系。该研究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确定饱和黏土粒间应力的方法,为今后校正和验证多场耦合下土本构理论模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高温高压岩石粒间熔体(和流体)形态学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温高压岩石粒间熔体(和流体)形态学是现代岩石学的前沿领域之一。它主要研究高温高压下低程度部分熔融(或含少量流体)岩石中,矿物颗粒之间熔体(或流体)形态特征、连通性,以及与周围矿物相互关系的科学。研究中较多地借鉴了材料科学的研究方法,与界面物理化学密切相关。高温高压下地幔岩石粒间熔体(和流体)形态学的研究为探讨地幔部分熔融作用、软流圈和地幔交代作用的成因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已成为地球深部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该学科还没有为我国广大地学工作者所熟悉。为此,对高温高压岩石粒间熔体(和流体)形态学的基础理论、实验方法,以及某些实验研究结果进行简要介绍,从而为读者对该学科的了解提供一些便利。  相似文献   

4.
再论东河砂岩孔隙成因:以塔中地区为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孙玉善  杨帆 《沉积学报》1999,17(12):699-705
塔里木盆地井下东河砂岩埋藏深、储成质,属国内外罕见,对其成因众说纷纭。本依据岩石学特征,针对不同类型的孔隙演化特征与其物性参数,对孔隙的成因类型进行分析后认为东河砂岩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以压实剩余的原生粒间孔为主,在部分压实或半充填的剩余(残留)粒间孔隙北景中发育有以溶蚀石英及铝硅酸盐等,而微度扩大的次生和原生混合型浊。原生粒间孔隙保存的条件与多种地质因素联合、复合作用关系极为密切。  相似文献   

5.
河北张家口金矿石英的标型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详尽地研究了张家口金矿两种主要含矿石英(乳白色石英和烟灰色石英)的气液包裹体特征、显微变形特征、成分标型特征、气液包裹体成分特征及晶胞参数标型特征,对比了两种石英含金性的差异与上述各类特征间的关系,并将该矿床的石英标型特征与国内外一些典型矿床的石英标型特征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得出:烟灰色石英与乳白色石英具有不同的气液包裹体特征、显微变形特征和微量元素特征,张家口金矿的成矿溶液为一种具低中等盐度、弱碱性、Na ̄(+)-Ca ̄(2+)-Cl ̄(-)型及Na ̄(+)-Ca ̄(2+)-SO型、中深成、中高温热水溶液。结合矿床产出的地质背景,文章最后得出:张家口金矿为中高温、中深成变质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6.
粒间溶液与成矿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对20多个矿床的野外地质特征及室内矿物中的包裹体、高温-高压成岩、成矿实验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论述了花岗岩浆性质属熔体-溶液,并分析了岩浆冷凝过程中的局部岩浆分异作用形成粒间溶液的机制,进一步提出与花岗岩有关的矿床成矿溶液主要来源于粒间溶液。这一论点不但可以解释与花岗岩有关的成矿溶液来源问题,而且可以合理解释花岗岩体内自变质蚀变交代作用及其与成矿的关系,此外对研究矿床成因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TiO2柱撑蒙脱石的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TiCL4在HCL溶液中的水解制备了TiO2柱撑蒙脱石,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及N2吸附-脱附实验对所得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煅烧能有效地改善柱撑蒙脱石层间TiO2柱体的结晶程度,但同时也会引起TiO2晶粒长大、比表面积下降以及硅酸盐片层之间平行有序分布的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产在自生胶结物中的水溶液包裹体和石油包裹体的分析,研究了乌拉油田的成岩史和石油允填史。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对反应速率和石油饱和程度仍然知之不多,但在石油到达砂岩之后,成岩作用仍持续活跃。自生石英中包裹体的显微测温证实,石英胶结作用开始广泛发生的温度在110℃左右(相对埋深2.5km),且这一过程延续至今。与此同时,自生钠长石亦以粒间和粒内胶结物的形式存在。大量的石油包裹体主要产于钠长石和石英胶  相似文献   

9.
广东莲花山钨矿成岩成矿温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兆麟  杨忠芳 《矿床地质》1995,14(3):252-260
利用淬火油浸法测得莲花山钨矿流纹岩,石英斑岩和花岗岩锆石和造岩矿物石英中熔融包裹体均一化温度。证明本区成矿溶液来源主要与石英斑岩的含矿粒间溶液有关。  相似文献   

10.
利用活性炭从硫酸酸性硫脲金浸出液中回收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守本 《国外铀金地质》1995,12(2):185-189,192
本研究利用含金硫脲络合物和Fe(氧化剂)的合成溶液进行了一系列活性炭吸附实验,解吸实验是利用乙醇和丙二醇作为解吸剂进行的。根据吸附实验结果,金在活性炭上的吸附与硫脲(TU)、三价铁离子、硫酸和活性炭浓度以有温度有关,当溶液中的硫脲,硫酸和Fe^3+的浓度分别为5g/L,0.4mol/L和0.5g/L,并在活性炭浓度为7.5g/L、温度为35℃和吸附时间为75min的最佳条件下,金可被完全吸附在活性  相似文献   

11.
李中州  王梦玺  张步乾  王洁 《地质论评》2022,68(4):1261-1277
层状岩体冷凝中—晚期有铁钛氧化物结晶时,晶粥中粒间熔体的排出方式常以压实作用为主,但不同层位压实作用的效率往往不同,目前对控制压实作用效率的主要机制尚不清楚。笔者等以扬子北缘出露规模较大、分异程度较高的新元古代望江山层状岩体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斜长石、单斜辉石的晶体粒度分布(CSDs)和空间展布形式(SDPs)分析,探讨了岩体中部带下段(MZa)橄榄辉长苏长岩、辉长苏长岩和中部带上段(MZb)氧化物辉长岩粒间熔体的排出机制及其效率。岩体MZa和MZb中斜长石和单斜辉石的CSD曲线均具有相互平行的特征,SDP图解具有负相关趋势,分别与机械压实的特征和趋势一致,表明各岩相带粒间熔体的排出方式均为机械压实。模拟计算得到橄榄辉长苏长岩、辉长苏长岩和氧化物辉长岩中封闭粒间熔体比例(FTL)分别为:28%~33%,14%~23%和7%~12%,表明从MZa到MZb机械压实逐渐增强。MZa中橄榄辉长苏长岩斜长石CSD截距最大(2.23~3.78),特征长最小(0.29~0.45)且小颗粒斜长石具有较大长宽比(5∶1~11∶1),表明岩浆冷却速率较快,导致压实效率最低,粒间熔体未被有效排出。MZa中辉长苏长岩斜长石CSD截距减小(1.31~2.60),特征长增大(0.43~0.58)且小颗粒斜长石长宽比减小(<5∶1),说明冷却速率变慢,导致压实效率提高,粒间熔体被有效排出。MZb氧化物辉长岩中斜长石CSD截距进一步减小(0.49~1.60),特征长进一步增大(0.53~0.69)且小颗粒斜长石具有低长宽比(<5∶1),说明冷却速率进一步降低,同时相较于橄榄辉长苏长岩和辉长苏长岩堆晶矿物与粒间熔体密度差增大,压实效率进一步提高,粒间熔体排出程度达到最高。因此,层状岩体晶粥中机械压实效率主要受控于堆晶矿物与粒间熔体密度差以及岩浆冷却速率,当冷却速率较低并有大量铁钛氧化物结晶时机械压实作用的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2.
李中州  王梦玺  张步乾  王洁 《地质论评》2022,68(3):2022062040-2022062040
层状岩体冷凝中—晚期有铁钛氧化物结晶时,晶粥中粒间熔体的排出方式常以压实作用为主,但不同层位压实作用的效率往往不同,目前对控制压实作用效率的主要机制尚不清楚。笔者等以扬子北缘出露规模较大、分异程度较高的新元古代望江山层状岩体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斜长石、单斜辉石的晶体粒度分布(CSDs)和空间展布形式(SDPs)分析,探讨了岩体中部带下段(MZa)橄榄辉长苏长岩、辉长苏长岩和中部带上段(MZb)氧化物辉长岩粒间熔体的排出机制及其效率。岩体MZa和MZb中斜长石和单斜辉石的CSD曲线均具有相互平行的特征,SDP图解具有负相关趋势,分别与机械压实的特征和趋势一致,表明各岩相带粒间熔体的排出方式均为机械压实。模拟计算得到橄榄辉长苏长岩、辉长苏长岩和氧化物辉长岩中封闭粒间熔体比例(FTL)分别为:28%~33%,14%~23%和7%~12%,表明从MZa到MZb机械压实逐渐增强。MZa中橄榄辉长苏长岩斜长石CSD截距最大(2.23~3.78),特征长最小(0.29~0.45)且小颗粒斜长石具有较大长宽比(5∶1~11∶1),表明岩浆冷却速率较快,导致压实效率最低,粒间熔体未被有效排出。MZa中辉长苏长岩斜长石CSD截距减小(1.31~2.60),特征长增大(0.43~0.58)且小颗粒斜长石长宽比减小(<5∶1),说明冷却速率变慢,导致压实效率提高,粒间熔体被有效排出。MZb氧化物辉长岩中斜长石CSD截距进一步减小(0.49~1.60),特征长进一步增大(0.53~0.69)且小颗粒斜长石具有低长宽比(<5∶1),说明冷却速率进一步降低,同时相较于橄榄辉长苏长岩和辉长苏长岩堆晶矿物与粒间熔体密度差增大,压实效率进一步提高,粒间熔体排出程度达到最高。因此,层状岩体晶粥中机械压实效率主要受控于堆晶矿物与粒间熔体密度差以及岩浆冷却速率,当冷却速率较低并有大量铁钛氧化物结晶时机械压实作用的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3.
王海云  李捷 《世界地质》1998,17(3):28-31
论述了东北晚中生代断陷盆了J3-K1储层的孔隙组合特征及砂岩储层的孔隙结构类型,砂岩储层的孔隙组合为5种类型,正常粒间孔及缩小粒间孔组合;正常粒间孔及粒间扩大溶孔组合;粒间扩大溶孔及铸模孔组合;粒内溶孔及胶结物内溶孔组合,微孔和裂缝与少量原生粒间孔及残余缩小溶孔组合;特殊储层的孔隙组合因储层类型的不同而异,砾岩储层以砾间孔隙+砾间填隙物孔隙为主,安山岩储层为气孔+裂缝或气孔+裂缝+砾(粒)间空隙。  相似文献   

14.
中频电炉热压设备筹建的技术和特征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超深钻探国家专业实验室薛军,刘大权,马孝春为了适应碎岩工具研究的需要,超深钻探国家专业实验室经一年多时间的筹备,完成了中频电炉热压设备的筹建,并投入正常运行。该中频电沪热压设备的筹建是在科学钻探日益...  相似文献   

15.
酸碱及可溶盐溶液对桂林红黏土压缩性影响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水环境对红黏土工程地质性质的影响,以桂林岩溶地区典型地段的红黏土为研究对象,对浸泡于不同浓度的 HCl、NaOH、Fe(NO3)3和 Al(NO3)3溶液中的试样进行固结实验。结果显示:(1)在 HCl 和 NaOH 溶液中浸泡后,红黏土的压缩模量都降低,压缩系数都增大,且溶液浓度越大其值降低或增大的幅度越大;(2)浸泡在 NaOH 溶液中的红黏土的压缩模量比浸泡在 HCl 溶液中的大,且压缩模量值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压缩系数则相反;(3)在 Fe(NO3)3和Al(NO3)3溶液中浸泡后,红黏土的压缩模量会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压缩系数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而降低,且 Fe(NO3)3溶液对红黏土的压缩性影响作用比 Al(NO3)3溶液的大。  相似文献   

16.
钼是典型的环境敏感元素,同时也是潜在的稀有金属元素,为了查明钼元素在原煤和煤灰中含量特征及其在固(体)液(体)间的迁移规律,选取陕南石煤及煤灰样为研究对象,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分析样品中钼元素含量,通过浸泡实验模拟纯水、酸性、碱性和矿井水4种溶液中石煤及煤灰中钼元素浸出率。结果显示:石煤中钼元素含量为315.4~785.4 μg/g,煤灰中钼元素含量675.5~1 005.1 μg/g,燃烧后钼元素具有向石煤灰中富集(迁移)的趋势;不同类型溶液对石煤中钼元素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浸出率,总体特征为酸性溶液中钼元素的浸出率普遍偏低,低于其他3种类型溶液;而石煤灰中钼元素在不同溶液中浸出率不同于石煤样,总体特征为酸性溶液中钼元素的浸出率较高。结合浸出量进一步分析表明,酸性条件抑制了石煤中钼元素的迁出能力,而石煤灰样在酸性溶液中的钼浸出率与浸出量普遍高于其他类型溶液。分析认为,有氧燃烧使有机质释放钼元素、含钼矿热解、对钼的吸附能力等方面发生了变化,导致石煤灰中钼元素的迁移能力有所提升。研究认识具有环境保护和钼元素提取利用双重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深源地震机理的新认识──反向裂隙断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温高压实验究表明,地幔矿物相交与深源地震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具有放热效应的橄榄石一尖晶石相变过程中形成的反向裂隙(anticrach)是诱发深源地震的主要原因;而发生在下地幔的相变作用(例如钛铁矿-钙钛矿相变)因其具有吸热效应的特征,不形成反向裂隙,从而导致深源地震终止于下地幔顶界。  相似文献   

18.
《岩土力学》2017,(Z2):116-122
为研究孔隙溶液的浓度和组分对膨胀土力学性质的影响规律,对含不同浓度的Na Cl、Ca Cl_2溶液的膨胀土进行自由膨胀率试验和直剪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自由膨胀率先快速降低,再平缓下降;浓度相同时含Na Cl溶液的膨胀土其自由膨胀率比含Ca Cl_2溶液的稍大,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土样的剪切强度和黏聚力降低;溶液对内摩擦角的影响较小。分析试验结果认为,膨胀土表面具有固定的负电荷,颗粒表面会形成双电层;随着盐溶液浓度的增大,双电层厚度降低,颗粒间斥力减小,使得粒间应力增大,土颗粒沉降,降低了自由膨胀率;阳离子化学价越高,半径越大,对双电层的影响越显著,因此Ca Cl_2溶液比Na Cl溶液对自由膨胀率的影响更大。另一方面,盐溶液会改变膨胀土的结构,使其从集聚状变成絮凝状。盐溶液增大粒间应力,使膨胀土的强度增大,结构的改变会使强度降低,上述两种影响因素对强度呈相反的趋势,对该广西膨胀土,结构的作用超过了粒间应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孔喉特征是储集层研究的核心,厘清储集层孔喉在三维空间中的展布对油气勘探与开发意义重大。文中借助微纳米CT立体成像技术和数字岩心技术对川东北飞仙关组残余鲕粒白云岩的孔喉特征进行刻画与描述,建立了微纳米级的孔喉三维空间展布模型,并计算了孔喉半径、形状因子、空间连通性等表征参数。此外,结合扫描电镜、压汞曲线等传统方法,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补充。结果表明,川东北地区残余鲕粒白云岩孔隙类型主要有粒间孔、粒间溶孔(铸模孔)、晶间(溶)孔、晶间缝和微裂隙等。其中,晶间孔和微裂隙为连通的喉道,其最小值可达20~30 nm。样品重结晶强烈,受重结晶晶体的生长及后期压实等改造作用的影响,喉道堵塞,储集层渗透性差。  相似文献   

20.
杨超  张金川  唐玄 《地学前缘》2013,20(4):240-250
为深入研究鄂尔多斯陆相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特征及成藏地质意义,特选取了延长矿区本溪组、山西组、延长组长7、长9段的页岩钻井岩心进行了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实验、压汞实验、氦气吸脱附实验以及相关的地化等实验,实现了对孔隙特征从电镜下直观观察到吸脱附实验间接定性反映,以及对孔隙结构从宏孔到微孔的定量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陆相页岩存在粒间孔、粒内孔、晶间孔、溶蚀孔、有机孔及微裂缝共6种微观孔隙类型。其中粒间孔、粒内孔普遍存在,且以黏土矿物聚合体粒间孔和层间粒内孔最为发育,粒间孔孔径多在微纳米级,粒内孔多在几十个纳米内;晶间孔和溶蚀孔仅少量存在于某些特定矿物中,孔径多为纳米级;有机孔相对不发育,以赋存于黏附结合态有机质中且呈凹坑状、片麻状有机孔为特征,孔径多在20nm以内;微裂缝少量存在,多为脆性矿物裂开缝或大型贯通式裂缝。另外,分析得出黏土矿物集合体粒间孔和层间粒内孔对研究区页岩气的赋存和运移贡献最大且是储层各向异性(渗透性)的主要控制因素,晶间孔及溶蚀孔次之;有机孔因相对不发育,可能贡献较小。同时微裂缝的影响不容忽视,是沟通宏孔与中孔的主要微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