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洞岩体是一个罕见的复杂地质体。它以其独特的岩石外貌、多期次的矿物世代、罕见的组构特征及复杂的变形机制而不同其它岩体。在研究其岩石结构构造基础上,对反映其成因信息的组构特征进行了理论解释,并将其命名为流改质碎斑岩──一种底辟构造岩。进一步研究后提出:流纹斑岩、碎斑熔岩及流纹质碎斑岩组成“三位一体”的次火山侵入杂岩体,并依此建立起特殊构造环境下岩石分阶段逐渐自碎的一种新底辟构造机制。  相似文献   

2.
西岭锡矿床岩体含矿性与成因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者研究了西岭锡矿床自碎次花岗斑岩岩体的地质特征、含矿性、成因类型。认为自碎次花岗斑岩具有隐爆特征。岩浆来自上地幔至下部地壳物质的部分熔化,属于徐克勤教授所划分的过渡型地壳同熔型花岗岩类。岩体中锡含量是一般花岗岩类的10—22倍,并具有含锡岩体的有利岩石化学条件,铅同位素比值证实了成矿与成岩的紧密联系。锡矿床与自碎次花岗斑岩是同原的,应为斑岩型锡矿床。接触带和爆破角砾岩带是成矿的有利构造部位。  相似文献   

3.
归纳并总结了前人对碎斑熔岩的产出位置、产状特征、分带性、岩石结构、岩石类型归属、成岩温度及长石矿物特点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其认识,对碎斑熔岩的构造属性、碎斑熔岩与火山碎屑沉积岩、花岗斑岩存在的演化关系及碎斑结构成因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指出了原来的碎斑熔岩在空间上应为火山口附近至火山颈相或火山通道相区间的过渡性岩石类型,而不是某一种岩性,应根据岩石特征和野外产状分别归为熔岩或花岗斑岩的岩石名称,这种过渡岩石类型作为整体可考虑定名为碎斑熔岩体。  相似文献   

4.
古田—溪尾地区碎斑熔岩体的形成受北东向基底断裂带控制,具明显水平和垂直分带。由中心到边缘可划分出中酸性、酸性粒状碎斑熔岩,霏细状、隐晶状碎斑熔岩等4种岩石类型,是晚侏罗世火山活动衰亡和火山机构塌陷时期岩浆侵出—溢流相的产物。碎斑熔岩与同期潜花岗斑岩、流纹质晶屑凝灰岩是同源岩浆分异及演化的结果,在空间上构成三相一体的共生组合体。  相似文献   

5.
酸性火成岩,尤其是酸性火山岩、次火山岩及浅成岩中各种过渡类型的结构特别多,对生成条件的反映亦比较灵敏。例如华南许多地方(浙江桐庐,临安—胃化;江西抚州至乐安的玉华山、桐山;福建古田,龙溪、闽清、德化石牛山、南靖梅林;湘粤边界的天鹅寨等)的次火山相或侵出相出露的流纹质—流纹英安质岩体中,从岩体的边缘到岩体中心,岩石基质中矿物颗粒逐渐变粗,其结构也具规律的变化。以浙江桐庐的自碎二长花岗斑岩为例,其外围的流纹质晶屑凝灰熔岩的基质具霏细结构(图版Ⅱ—1),向岩体内部逐渐变为包含霏细结构(图版Ⅱ—2),包含微晶结构,其中心(岩石由流纹英安质熔岩相变为自碎二长  相似文献   

6.
河北平泉南梁岩体的岩石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梁岩体主要由斑状花岗岩、流纹斑岩、花斑岩及流纹质角砾熔岩组成。侵位时代为侏罗—白垩纪。岩石属钙碱性系列。斜长石的成分及有序度呈双峰型分布。条纹长石为交代成因。锆英石的标型特征表明岩石结晶作用经历了两个阶段。岩石结晶的温度在780°—1000℃之间。侵位深度<1km。南梁岩体是花岗—流纹岩型的次火山岩,可能是安山岩浆结晶分异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福建古田——溪尾碎斑熔岩体的基本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田-溪层地区碎斑熔岩体的形成受北东向基底断裂带控制,具明显水平和垂直分带,由中心到边缘可划分出中酸性,酸性粒状碎斑熔岩,霏细状,隐晶状碎斑熔岩等4种岩石类型,是晚侏罗世火山活动衰亡和火山机构塌陷时期岩浆侵出-溢流相的产物。碎斑熔岩与同期潜花岗斑岩,流纹质晶屑凝灰岩是同源岩浆分异及演化的结果,在空间上构成三相一体的共生组合体。  相似文献   

8.
相山铀矿是我国最大的火山岩型铀矿,其赋矿围岩是一套火山侵入杂岩,主要由流纹英安岩(包括流纹英安斑岩)、碎斑熔岩,晚期的次火山岩(花岗斑岩)以及中酸性岩脉(石英二长斑岩,英安斑岩)组成,在晚阶段次火山相的岩石中含有闪长质的淬冷包体.  相似文献   

9.
作者在1:5万区调填图中,应用岩石谱系单位的理论、方法、将著名的锥子山复式深成杂岩体进行了解体。建立了黄土坎超单元,南大天超单元,焦家沟超单元和围场超单元,构成锥子山超单元组合。并从岩体内部组构,变形空间展布和区域构造特征分析,提出了岩体就位的底辟机制,破火山口塌陷机制及岩墙扩展机制。  相似文献   

10.
北山地区斑岩铜矿含矿岩体的某些地质特征及判别标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北山地区两个斑岩铜矿床的含矿岩体为例,系统研究了火山岩-斑岩体系的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和产出构造环境。发现斑岩铜矿区皆发育有钾质、钾钠质、钠质三种类型的中酸性岩类岩石组合,矿区岩石与外围及区域岩石相比,在稀土配分和微量元素特征上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11.
沽源火山盆地燕山期次流纹斑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光银  薛清波 《矿产与地质》2011,25(5):412-416,435
燕山期次流纹斑岩主要分布在沽源火山盆地盖层的上侏罗统张家口组火山岩中,活动时间以燕山晚期为主.次流纹斑岩体在空间分布上受断裂构造和燕山晚期火山构造控制,与铀钼矿化关系密切,矿化主要产在次流纹斑岩体接触带或其顶部的隐爆角砾岩中.次流纹斑岩与围岩呈侵入接触关系,呈岩株、岩墙、岩脉等形态产出.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次流纹斑岩...  相似文献   

12.
寒武-奥陶系太阳顶群是西秦岭南亚带天重要的合金-铀岩系,其主要由碳质硅质岩及碱质板岩组成,岩石中还保留了许多沉积组构,如块状构造、纹层构造、韵律构造、结核状构造等。根据岩石学、岩石组合、沉积组构,结合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特征,认为太阳顶群岩石为被动大陆边缘陆缘海槽中的非补偿性沉积,形成于半深水的滞流水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3.
江西相山铀矿田燕山期岩浆活动的多阶段性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山铀矿田是我国最大的火山岩型铀矿田,区域内主要出露有碎斑熔岩、流纹英安岩、花岗斑岩等火山岩—潜火山岩。前人对这三种岩浆岩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年代学研究。近年来随着相山西部深部钻探的开展,发现钻孔中由上至下出现‘碎斑熔岩—流纹英安岩—碎斑熔岩’的现象,现有的年代学结果还不能给予合理的解释。为此,我们对相山西部典型钻孔中的上下两层碎斑熔岩及其间的流纹英安岩,以及相山北部和西部钻孔中的三个花岗斑岩样品进行了详细的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流纹英安岩的锆石206Pb/238 U加权平均年龄为139.7±1.0Ma,碎斑熔岩(上层)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35.3±0.9Ma,碎斑熔岩(下层)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29.9±0.9Ma,不同地点的三个花岗斑岩样品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25.4±1.0Ma, 134.4±1.3Ma,148.8±2.3Ma,结合上下两层碎斑熔岩的镜下特征,认为下层碎斑熔岩是在上层碎斑熔岩形成后沿流纹英安岩之下的凝灰岩接触面超浅层侵入形成,从而在剖面上显示出“上老下新”的特征。这些结果表明相山燕山期岩浆活动持续时间较长(长达约24Ma),为成矿有利因素,而不是前人认为的相山燕山期岩浆活动是一次短暂而集中的活动。对相山火山—侵入杂岩锆石的Hf同位素研究表明,各岩石样品的锆石εHf(t)值相近,分布在-10.6~-4.9之间,锆石的Hf模式年龄TDM2介于1478~1844Ma之间,本研究认为相山火山—侵入杂岩体可能起源于相山深部中元古代岩地壳所衍生的基底副变质岩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14.
在北梁火山机构中首次发现瘤状流纹质淬碎碎屑岩,产于晚侏罗世张家口组酸性火山岩地层中。此类岩石呈球度较好的疙瘩状或瘤状。球体含量在80%以上,大小一般0.5~10cm,胶结物为隐晶质、玻质熔岩。岩层下部球体滚动特征明显,层圈构造发育;岩层上部球体未滚动,具有平行流面构造。岩石中球体成因主要是喷发的火山集块—角砾岩,被水冷却时产生淬碎作用,并在滚动中进一步圆化而成。  相似文献   

15.
寒武-奥陶系太阳顶群是西秦岭南亚带最重要的含金-铀岩系,其主要由碳质硅质岩及碳质板岩组成,岩石中还保留了许多沉积组构,如块状构造,纹层构造,韵律构造,结核状构造等,根据岩石学,岩石组合,沉积组构,结合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特征,认为太阳顶群岩石为被动大陆边缘陆海槽中的非补偿性沉积,形成于半深水的滞流水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6.
西藏冈底斯带东段的岗讲铜钼矿床产于复式岩体中,岩体主要由二长斑岩、英安斑岩和流纹斑岩类岩石组成,其岩性属于钙碱性系列岩石。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复式岩体可能形成于碰撞后抬升期,矿化与低温低压的岩浆结晶分异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7.
绩溪东部发育陆壳改造型(S)花岗岩,具有成分和结构演化序列。根据同源岩浆演化的观点,岩石谱系单位的划分方法,将绩溪东部地区归并成伏岭序列和扬溪序列。并从侵入体的组构,围岩蚀变变质、变形特征和区域构造特征分析,提出了岩体定位的岩墙扩张机制、顶蚀机制和底辟机制。  相似文献   

18.
香港国家地质公园粮船湾组火山岩岩石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香港国家地质公园西贡火山岩园区,核心地质景观是白垩纪粮船湾组(Kkh)火山岩优美的六方形石柱(柱状节理),它们的岩石类型长期存在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之争。笔者等经野外调查和薄片岩石学研究,确认粮船湾组火山岩实属一种特殊的熔岩——流纹质碎斑熔岩,以普遍的柱状节理、斑晶具有碎斑结构和珠边结构、基质发育霏细结构和流动构造为特征;它们不仅代表了香港地区中生代最晚期火山喷发的产物,而且构成了西贡破火山机构的中央侵出相岩穹。推断粮船湾组火山岩石柱是地球上已知面积最大的流纹质碎斑熔岩石柱群(~150 km2),目前所见的火山岩石柱仅是长期剥蚀后的残余部分。  相似文献   

19.
东秦岭松树沟超镁铁岩侵位机制及其构造演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董云鹏 《地质科学》1997,32(2):173-180
东秦岭松树沟蛇绿岩主要由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组成。镁铁质岩类的Sm-Nd全岩等时年龄为1030±46(2δ)Ma,εNd(t)=+5.7±0.2,代表了蛇绿岩的形成时代。超镁铁质岩石由不同成因的橄榄质糜棱岩和中粗粒橄榄岩组成,橄榄质糜棱岩是地幔橄榄岩经历复杂变形并多次部分熔融的残余体,具LREE亏损特征,其中发育橄榄石高温位错构造和高温组构以及低温位错构造和低温组构。中粗粒橄榄岩具LREE略富集的分布特征,是地幔橄榄岩残余体再次部分熔融熔体分离结晶的产物。野外地质、地球化学、构造变形特征均表明超镁铁岩块是因洋壳俯冲而底辟侵位于上覆玄武岩中的地幔橄榄岩残余体。综合分析认为,松树沟蛇绿岩经历了古陆块裂解或洋脊扩张(1271-1440Ma)-洋壳形成(1030-1271Ma)-洋壳俯冲消减-橄榄岩块底辟侵位(983Ma)-蛇绿岩构造侵位及其后构造变形叠加改造的复杂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20.
刘耀荣  贾宝华 《地质通报》2000,19(2):159-165
根据板杉铺岩体的基本特征 (形态、产状、主体单元的空间分布、接触关系 )、围岩构造 (褶皱、断层、片理等 )、内部构造 (片麻理、包体、断层、节理、岩脉、岩石磁性组构 )等构造样式认为 ,板杉铺岩体侵位经历了重熔岩浆的产生→底辟上升→多次脉动式上侵的逆旋—气球膨胀的过程 ,为花岗岩体构造样式研究与就位机制分析开拓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