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根据汶川8.0级地震后各地上报的宏观异常现象,开展调查分析。这些宏观异常现象主要包括动物异常、地下水位异常、地象异常。地震序列前期宏观异常现象出现多,后期出现少。2008年5月25日青川6.4级地震前后几天出现的宏观异常现象相对更突出。研究认为,汶川8.0级地震后大量宏观异常现象分布范围很广。其中,地象异常以及地下水位宏观异常现象集中,主要沿龙门山前山断裂带分布。  相似文献   

2.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大地震.我们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每日上报到中国地震分析预报网的宏观异常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时空统计分析.通过统计可知,震前,2008年2月初至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大地震发生前,距汶川1500km的范围内发现宏观异常现象有20起,其中,生物异常9起,地下流体异常11起.  相似文献   

3.
我国地震又进入了新的活跃期,几亿人在担心如果明天有大地震能预报吗?当前世界各国地震专家认为地震预报比癌症更难对付。1975年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报避免了10万人死亡,减少40亿元的经济损失。海城大震前除微观异常以外还获得了大量的宏观前兆,广大群众发现和报告这些宏观异常现象是成功预报的重要内容。而唐山大震前也有明显的动物、井水等宏观前兆,但没能作出预报,为此我们应该汲取几十万人殉难的惨痛教训。  相似文献   

4.
展览会上,介绍了我国成功预报四川省松潘县和平武县之间地震的情况.这是我国对无前震型地震首次做出准确的中期、短期和临震预报的实例.震中地区没有明显前震.确实给临震预报带来很大困难.但是,地震部门依据阴显的前兆和“三起三落”的宏观异常现象做出了短期和临震预报.地震工作者用科学仪器监测出松潘等地区的地震波速比异常、地段相对隆起、水氡大幅度上升和地电阻率缓慢下降等,及时做出中期预报:松潘、茂汶在1976年可能发生6级或6级以上地震.地震部门还根据井水变色变味、泉水干枯、天然气冲出地面等宏观异常现象,提出短期预报:6月、7月内  相似文献   

5.
《大理古佚书钞》收编的《三迤随笔》 《淮城夜语》 《叶榆稗史》等笔记作品中,分别记述了法端、光明、杨景浩等人,依据多种宏观异常现象,预测、预报和预防了779年、1111年、1341年的大理地震。宏观前兆现象较多的地震,是可以预测、预报和预防的,但需要加强宏观前兆机理的探索研究,揭示宏观前兆现象的物理本质,研发能够有效捕捉临震宏观前兆现象的高灵敏度、高分辨率、高精度的地震前兆监测仪器,精心设计地震前兆监测网格节点。通过网络,将连续监测到的各种信号,实时发送到地震监测中心,使用高速的计算机网络和云平台,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提取可靠的地震前兆信息,才有望对宏观前兆现象较多的地震,实现预测、预报和预防。   相似文献   

6.
1986年8月12日18时45分在我省盐源县发生5.4级地震,这次地震的震级虽然不高,但震前出现的宏观异常现象却很明显、普遍。据震后调查资料分析,这些宏观异常现象不仅种类繁多(地下水、各类动物、人感、局部天象等),而且还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7.
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策勒县交界处发生了7.4级地震;2012年6月30日,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交界处发生了6.6级地震。通过统计计算对比分析两次震后获得的宏观异常数据,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强震发生前,都存在一定数量的宏观异常现象;(2)震区烈度越高,出现的宏观异常现象越多;(3)在各类宏观异常现象中,动物类异常所占比例最大,接下来依次是地声、地光类异常、地下水异常和其他不常见异常现象;(4)在震前宏观异常现象中,地下水异常出现最早,地声、地光异常出现最晚,而动物类异常出现时间则居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8.
0 前言 1991年2月25日,新疆柯坪县南发生6.5级地震。震后第二天,自治区副主席毛德华率领慰问组立即奔赴现场对灾区各族人民进行慰问。新疆地震局及所属阿克苏中心台、阿克苏地震办公室以及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在震后即派出人员赴现场进行监视预报、宏观调查,并编写了“柯坪6.5级地震工作总结报告”。本文即为此报告部分章节缩写而成。  相似文献   

9.
利用宏观异常预报地震,是在总结我国丰富的地震史料基础上提出来的研究课题。近年来,广大群众根据某些宏观异常现象,曾经预报过一些地震。  相似文献   

10.
大气电场观测研究在近场地震短临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郝建国  柳松 《中国地震》1990,6(3):87-91
本文简述了在华北地区开展的近地表大气电场异常与近场地震关系的观测研究情况,并通过对北京附近发生的两个4级地震前所记录到的大气电场异常现象的分析研究,论述了震前大气电场异常的时间及空间分布特征。指出了继续深入地开展大气电场与地震关系的观测研究,有可能为近场地震的短临预报提供出一种较为可信的预报标志。  相似文献   

11.
针对2008年四川汶川8.0级地震后存在的问题,从地震监测工作的定位与功能,地震预测预报工作的定性与定位以及监测、预报、科研结合,监测仪器和软件市场化几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2.
河北唐山地区发生了7.8级地震(1976·7.28)后,由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动物研究所、河北省地震局等单位组成联合考察组,对唐山地震前的动物异常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共搜集到三十余种动物的震前异常2093起,其中大牲畜、鸡、鼠、猪、狗、羊、鱼、鼬等动物的反应较为普遍,占总异常量的80%左右.唐山地震前为什么这些动物会发生异常现象?探讨这个问题将有助于利用动物异常作临震预报.  相似文献   

13.
从地震宏观异常现象的发展历史入手,简要介绍了地震宏观异常现象的特征.叙述了于田 7.4级地震的宏观异常现象,并进行了统计与分析.认为该次地震的宏观异常现象在时间上有一定的短临异常特征,在分布上是不均匀的,一般较多地集中分布在离震中相对较近地区或高烈度区.  相似文献   

14.
近20多年来,我国发生的多次强烈地震前都出现了大量的动物行为异常现象,在海城、松潘等地震的临震预报中,动物行为异常现象显示了一定的作用,引起了国内外的注意.唐山大震后的考察中,由幸存者的叙述,搜集到了大量的动物异常现象,据震后调查,唐山大震前出现行为异常现象的动物近70种.其中,无脊椎动物14种,鱼类12种,爬行类4种,鸟类15种,哺乳动物23种.异常现象较明显、数量较多的有30余种,共2202起异常现象.大牲畜、猪、羊、狗、猫、鸡、鱼、鼠、黄鼬等动物的异常现象较普遍,约占总异常起数的90%这些资料的统计结果表明,唐山大地震前的动物异常现象主要出现在震前两天  相似文献   

15.
清理了汶川8.0级地震前四川省地震局收到的每周、月度各单位或个人上报的各类异常资料.这些宏观异常现象主要包括居民生活用井水质变化、泉水变化,气象、动、植物异常现象等.2002~2003年宏观异常现象集中分布在凉山州,多数沿安宁河-则木河构造带以及川滇交界西侧分布;2004~2008年5月宏观异常现象散布在龙门山、龙泉山、鲜水河-安宁河-则木河构造带以及川滇交界地区.四川地区宏观异常项数在2002年4~6月,2003年6~8月间为最为集中出现的两个时段,之后零星出现.对震前龙门山构造带附近出现的宏观现象进行分析后,我们看不出与地震间的必然联系,难以作为预测未来大地震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强烈地震发生之前出现的宏观异常现象是否与地震相关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题目。根据雅安市2008~2013年收集到的宏观现象调查资料进行归纳和分析,统计结果显示:雅安市的宏观现象出现后在一定范围发生M≥4级以上地震的对应比率仅占3%,这说明宏观现象与地震发生之间的关系和收集宏观现象的方式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强震前电磁波异常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美  李开复 《地震研究》1990,13(4):353-360
本文报导了1981年以来,特别是1985年以来架设于楚雄观测站的电磁波接收器记录到的电磁波异常现象。后出,1985年一1987年4月停记前,以观测站为中心,400公里为半径范围内,发生了18次M_L>5.0级地震,有15次地震前记录到明显异常(其余3次异常不太明显,当作无异常)。结果表明,电磁波异常观测是一种有希望的临震预报手段。  相似文献   

18.
汶川8.0级地震前后宏观异常现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小涛  张永仙  许敦煌 《地震》2009,29(2):104-117
文章对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大地震前后(2008年2月1日至6月10日)出现的宏观异常现象进行了收集整理。 较为可靠的异常做为地震宏观异常, 并对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在时间分布上, 地震宏观异常的数量在临震前形成一次峰值, 震后出现两次峰值; 在空间分布上, 大震前后宏观异常的空间展布方向趋于一致。 文章还对宏观异常的映震机理以及对地震预测可能发挥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1996年新疆两次强烈地震戈澍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乌鲁木齐830011)主题词:新疆强震中期预报长期预报1996年是新疆地区地震强烈活动的一年。在新疆境内发生了两次强烈地震,它们是3月19日阿图什6.7级地震和11月19日和田西南的7.1级地...  相似文献   

20.
付虹 《地震研究》2020,(2):207-207
1966年邢台地震后周恩来总理正式提出中国要搞地震预报。1970年通海7.8级地震后,在周总理的直接关心下,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地震局,从那时起,大量的地震观测台站开始在大陆地区建设,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正式纳入了国家政府行为。实际的地震预报比之前预期的要难得多,在中国50多年的地震监测预报实践中,经历了1976年唐山、2008年汶川等大地震预报失败的惨痛教训,遵循周总理“对今后的地震估计,要做两手准备。当地可以建立值班制度,警觉一点,一有情况,招呼一下,往外跑,避免伤亡”的指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