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在苏联,业已对海底地质构造和地貌进行了一些综合的研究,并且已经发表了一些专著。Beloussov和Khain在论述大地构造教科书中专门地研究了海底构造方面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在本文中,我们使用地质、地震、地电和地磁资料来描述海底构造和岩石圈的一些深部构造带。地质和地球物理证据表明大陆和海洋的地壳构造没有本质的差异,因此,没有根据去划分出一个特殊的海洋地壳类型。(Afanas′yev,Pronin.和其他研究人员提出了相似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王中剛 《地质科学》1964,5(3):264-275
花崗岩中賦存有稀有元素副矿物,已早被人們所熟悉,然而,作为稀有元素矿床或矿化現象来加以对待和研究,还是近年来的事。自从在尼日利亚发現了含钶鉄矿及烧綠石的花崗岩及其风化壳,扩大了铌精矿的資源以来,世界各国对花崗岩中稀有元素的矿化現象給予了极大的注意。如苏联就先后在哈薩克斯坦、烏拉尔及外貝加尔等地区发現了含钶鉄矿花崗岩、含黑稀金矿花崗岩及含綠柱石的花崗岩等。  相似文献   

3.
沈德富 《地质科学》1960,3(1):38-38
1959年3月18-19日苏联科学院矿床地貭、岩石矿物地球化学研究所召开了內生矿床分布規律研究委員会学术会議。出席会議的有苏联各地科学研究单位和地貭生产部門代表。委員会主席Г.А.索科洛夫教授在开幕词中闡述了委員会的基本方針与任务,以及1959-1960年工作計划。E.E.薩哈洛夫教授在会上詳細介紹了卡拉套地区成矿的特点,认为本区鉛鋅矿床与海西宁的花崗岩侵入有关。  相似文献   

4.
工作中曾就有关地区所取得的花崗岩人工重砂样經副成分矿物的系統分析和鉴定后,发現其中有烧綠石、釷石、锆英石等稀有元素矿物。进一步研究了花崗岩的特性,初步认为是合烧綠石--細晶石族的蝕变天河石花崗岩,属于铌、钽矿化花崗岩的远景工业矿床类型之一,值得今后工作中予以充分注意。近年以来,在挪威、瑞典以及苏联等地相继均有产出天河石化花崗岩的报导,但在我国还鮮有記載,尤其确定其中合有稀有元素矿物的富集現象尚属初見。  相似文献   

5.
镭同位素在海洋学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镭同位素具有不同的半衰期,可以用来研究不同时空尺度的海洋学过程,在海洋学研究中得以广泛应用。镭同位素在海洋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溶解态物质输运,水体停留时间的估算,海洋地下水排放,沉积物的地球化学和放射年代学以及海洋水团分析5个方面的内容。从海洋中镭同位素的地球化学行为、测量方法及其在以上5个方面的研究综述了镭同位素海洋学研究进展,比较了海洋中镭同位素测量方法,阐释了各应用领域的示踪原理,给出各种应用的方法模式及公式,总结了镭同位素海洋学的发展变化,并指出我国镭同位素海洋学的发展前景和方向。  相似文献   

6.
海洋地质学是研究被海水淹没了的这一部分地球在时间上的发生、发展,在空间上分布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从国际上看,海洋地质学做为一门学科则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军事、航海,特别是石油等海底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的迫切要求才开始建立起来的。特别是六十年代以来,国际海洋地质科学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仅在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上做出了贡献,而且像海底扩张和板块学说等这样一些涉及到整个地球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上也有了重大的突破。有人预言:在八十年代,海洋地质学将在至少是中生代以来的全球性的古地理变迁,特别是在古气候演变,也就是在古海洋学的研究方面做出新的理论突破.我国的海洋地质科学是在解放后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逐渐发展起来的,已取得了显而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海洋地质基础理论的研究及其成果,八十年代大型国际海洋地区及地球动力学研究调查活动及成果等两个方面阐述了海洋地质调查研究的进展,指出自五十年代以来,随着海上油气资源勘探活动的兴超和发展,海洋地质调查研究蓬勃发展:使板块理论、机械分异沉积理论、古海洋学、地球化学方法、地震方法由此逐步趋向于完善和成熟,在认识整个地球的演化,指导矿产资源的勘查及预测,减轻地质灾害等方面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书刊评价     
本刊为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主办,1986年创刊,季刊。发表的论文涉及到现代海盆地及边缘记录的海洋沉积,以及大陆上古海洋沉积露头所记录的海洋沉积。采用的研究手段颇广泛,包括沉积岩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古生物学、地震地层学、物理学、化学、生物海洋地理学、海洋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第四纪地质。杂志范围全球性和区域性,包括各时代岩石资料。另外本刊还报道当今事件、学术会议简报和通常感兴趣的项目,如关于古海洋地理成果现代化、涉及海洋钻孔项目的巡航,或其它国际性、全国性古海洋学的项目。第1卷大约600页。需索取本刊  相似文献   

9.
国外海洋地质科学发展态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80年代国外海洋地质科学的主要进展,包括现代沉积、板块构造与地体构造和古海洋学等基础理论研究;海洋矿产资源(油气、滨海砂矿和海底热液矿床)勘查与新发现;新技术方法(GPS、测深与海底扫描、海底取样、深海探矿和深潜器)。根据当今国外海洋地质科学调查研究朝“领域广、精度高、研究深”的趋势,对90年代至21世纪初海洋地质科学的发展态势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10.
冯国桢 《地质科学》1960,3(5):259-259
最近我們在閩北南平县大历口王源村周围找到数处蛇紋岩体。在0.4平方里的范围內共发現三处,长度分别为200米,200米,500米;寬为100米;150米;200米。本区蛇紋岩显深黑綠色,偏光鏡下鑑定結果,纤維蛇紋石及叶蛇紋石占90%以上,具网状結构,网脉由蛇紋石和粉末状磁铁矿組成,网脉間分布着蛇紋石之隐晶貭变种--胶蛇紋石。40个样品化驗結果,MgO一般占38-42%。另外从有关单位踏勘資料証明,建阳县崇雒北历村附近也有超基性岩体,并驗証了該地航测磁异常系因此而成。經福建省地貭局实驗室鑑定为蛇紋岩。浦城县九牧西瓜坪也发現輝石橄欖岩,它們呈小岩株状侵入于前震旦紀片岩系中。  相似文献   

11.
2002年国外物理海洋学研究主要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技术进步和多学科交叉的推动下,当今的物理海洋学研究已经大大突破传统的研究范畴。与气候变化相联系的缓慢变化海洋物理过程成为现阶段物理海洋学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世界大洋环流研究计划(WOCE)在经过20年实施后于2002年结束,国际上物理海洋学研究又面临一个新的起点。2002年国外物理海洋学的研究涵盖了与大尺度问题相关的许多领域,主要成果体现在:热盐过程和热盐环流变率、海洋混合、年代际与长期海洋变率、印度洋气候变化、海洋盐度与气候变化、古海洋学、海洋模型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1989年9月11日至19日,由苏联科学院远东分院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发起,在苏联南萨哈林斯克市召开了“太平洋地区地质—地球物理编图国际讨论会”。太平洋地区地质一地球物理图集的编委会议同时举行。主要交流和讨论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海区及大洋区地质—地球物理编图的原则及新进展。 2、现代海洋地质研究方法和技术的新进展。英、美学者应用高分辨率的侧向扫描设备(Gloria系统和Seamarc系统等)绘制了可与陆地地形图相媲美的海底地形图,令人耳目一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加强我国近海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及物理海洋学在海洋学发展中的重要性;提出了需要加强研究的一些重要物理海洋学问题——近岸区研究的重要性、陆坡区的交换过程、陆架“暖流”动力学问题、陆架海气相互作用等。同时指出亟待加强海洋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深海沉积物中的宇宙球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1979年,我国海洋调查船“向阳红09号”从太平洋西部海底沉积物中发现了很多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的细小球粒(直径<1mm),作者曾作过初步报道[1,2]。本文将报道对这些球粒的进一步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5.
刘克强 《地质科学》1960,3(6):326-326
1959年10月5-10日在布达佩斯举行了国际地球化学会議,这次会議是由匈牙利人民共和国科学院地质委員会召开的。参加会議的有11个国家的学者。会议研究了与岩浆岩的成因及矿化現象有关的地球化学问题。此外还討論了有关岩浆岩分类学及其统一名称的问题。专門的地球化学方法和某些一般性的及理论性的地球化学問題,也得到很大的注意。为了查明匈牙利第三紀火山作用和匈牙利某些类型的矿床的特点,曾經瑪特拉、托卡依和别尔任山区,以及鋁土矿区作了为期三天购旅行。  相似文献   

16.
生物海洋学     
生物海洋学是近一、二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学科,特别是近几年,在一些重大国际计划的带动下正愈来愈受到海洋学界的重视。 什么是生物海洋学?从字面上可以了解,它是与生命活动有关的海洋学。同物理海洋学和化学海洋学一样,它是海洋学的一个分支。说得完整一点,它是研究发生在海洋中的生物学现象和过程、它们自身的规律和它们与其他物理的、化学的、乃至地质的现象和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在资源开发利用、海上经济与军事活动和海洋环境保护的有关生物学问题。  相似文献   

17.
高峯 《地质科学》1960,3(2):65-65
中国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发現30周年紀念会于12月21日在北京西頤宾館隆重开幕。参加大会的代表141人来自16个省市,列席代表13人。这些代表来自科學研究机关和文教部门,其中有古生物工作者、地貭工作者、人类学工作者、考古工作者、博物館工作者和高等学校有关学科的教师。出席会議的还有苏联考古学家吉謝列夫通訊院士。大会开始由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楨致开幕詞。竺副院长說:“这次会議是检閱和总結这五年(1954-1959)里我們在古人类学上的工作成績”。竺副院长詳細地列举了近年来所获得的工作成績。  相似文献   

18.
包头矿——一种含稀有元素的新矿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的钛、鈪和鋇的矽酸盐矿物--包头矿,是中国科学院和苏联科学院在內蒙某地铁矿产地工作的中苏合作地貭队发現的。包头矿多呈四方状,有时呈长方状,其大小为0.1-1.0厘米,最大为8-10厘米,产于石英脉中(見封三图1)。矿物沿(110)面具有明显的两組解理(見封三图2)。矿物顏色为浅褐至黑色,具玻璃光泽;比重4.42,硬度6。用ПМТ-3型显微鏡測定,显微硬度为769公斤/平方毫米。  相似文献   

19.
《地球化学》1972,(3):273-274
由美国全国科学基金会和华盛顿大学主持的关于海底土壤工程性质及其地球物理鉴别的国际讨论会,于1971年7月26日—29日在美国西特尔举行. 与会者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他们都持有共同的目的——为更多地了解洋底沉积物的工程物理性质以便使人能安全顺利地进入海洋环境开发海洋的财富. 大会强调指出:必须探索一些新的和更加理论化的方法来测定海洋土壤的物理性质.就此而论,有  相似文献   

20.
杨启伦  叶开祥 《地质论评》1982,28(6):585-590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工业技术的发展,随着军事、航海的需要和以海底石油为主的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以及一系列国际性大规模海洋考察活动,其中特别值得指出的是50年代后期的国际地球物理年和从1968年开始并延续至今的深海钻探计划,丰富了人类对占地球表面积71%的海洋的认识,极大地推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