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地下水径向渗流单井排放诱发的地表位移的一般公式,结合地下水径向稳定混合流的降深表达式,导出了在均质含水层潜水井和承压井两种情况下的地下水稳定混合流单井排放诱发地表位移的解析表达式,讨论了所求表达式的数值积分计算方案,并以20个节点的Hermite求积公式编制了计算程序,并以实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本文研究为在地下水稳定混合流场地区进行高精度动态大地测量时定量考虑地下水排放产生的地壳形变影响  相似文献   

2.
基于地下水径向辐射渗流单井排放诱发地表位移的一般公式,结合多层层状构造含水层地下水径向渗流的降深表达式,导出了多层层状构造含水层潜水井和承压井稳定流单井排放诱发地表位移的解析表达式.讨论了所求表达式具体的数值积分方案,以20个结点的Her-mite求积公式编制了计算程序,并以实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本研究为多层层状含水层地下水稳定层流流场地区进行高精度动态大地测量时,定量考虑地下水排放诱发的地壳形变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刘鼎文  宋文尧 《地震学报》1997,19(6):664-669
基于地下水径向辐射渗流单井排放诱发地表位移的一般公式,结合多层层状构造含水层地下水径向渗流的降深表达式,导出了多层层状构造含水层潜水井和承压井稳定流单井排放诱发地表位移的解析表达式.讨论了所求表达式具体的数值积分方案,以20个结点的Hermite求积公式编制了计算程序,并以实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本研究为多层层状含水层地下水稳定层流流场地区进行高精度动态大地测量时,定量考虑地下水排放诱发的地壳形变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非稳定流排放诱发地表位移的精密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地下水非稳定流Theis理论,志出了地下水非稳定径向辐射渗流单井排放诱发的地表位移的解析表达式,阐述了计算方案,并以20个节点的Hermite求积公式编制了相应的数值积分计算程度,给出了模拟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5.
在高精度动态大地测量时,为考虑地下水单井排放对台站坐标的影响,需精细研究不同水流系统和地层模型下相应的定量计算问题.本文将地下水单井排放诱发地表位移的一般公式与Muman理论结合起来,导出了适用于各向异性和滞后反应的无压含水层完整井非稳定流单井排放诱发的地表位移的解析表达式,以20个结点的Hermite求积公式和15个结点的Gauss-laguerre求积公式,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给出了模拟算例.本文的研究在理论上比基于Boulton理论的相应研究更合理,在实践上此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在高精度动态大地测量时,为考虑地下水单井排放对台站坐标的影响,需精细研究不同水流系统和地层模型下相应的定量计算问题.本文将地下水单井排放诱发地表位移的一般公式与Muman理论结合起来,导出了适用于各向异性和滞后反应的无压含水层完整井非稳定流单井排放诱发的地表位移的解析表达式,以20个结点的Hermite求积公式和15个结点的Gauss-laguerre求积公式,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给出了模拟算例.本文的研究在理论上比基于Boulton理论的相应研究更合理,在实践上此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无压含不层非稳定流诱发地壳形变的定量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无压含水层迟后疏干的Boulton理论,导出地下水无压水层完整井非稳定流单井排放诱发的地表位移的解析表达式,讨论了公式的计算方案,给出了模拟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8.
按照地下水诱发异常的机理,讨论了诱发前兆异常的干扰与识别问题,并对“降水、地下水干扰”观点提出质疑。拟定出5个诱发异常的判据。初步拟定以地下水为加卸载手段的加卸载响应比方法。提出“长、中、短、临多层次组合(耦合)式地震预报模式”。提出地震分析预报方法“同一化”研制思路,对地震地下流体学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9.
根据国内外已发生的水库诱发地震的基本特点,结合三峡工程诱发地震地下水监测网与金沙江下游水电工程地下水监测网建设的经验及我国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网建设与运行中得到的科学认识,探讨了水库诱发地震的地下水监测井网建设中的布网区及其范围、观测井间距确定、观测井位置选择、观测含水层选择与观测井深度和结构设计等若干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0.
定水头注水引起的含水层水平运动和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含水层固体颗粒与孔隙水不可压缩的假设,本文导出了单井注水情况下秦斯承压含水层水平运动速度与水头之间的基本关系式。然后利用注水井壁处的应力、应变边界条件,进一步导出了单井定水头注水引起的泰斯承压含水层水平运动速度、位移和应变解析表达式。该水平位移与应变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由注水压力本身引起的经典弹性力学解项,它仅随半径而变化,与注水时间无关;另一部分为由地下水头变化引起的水动力学位移和应变解项。其中,含水层水动力学水平位移随时间加长呈指数增长特征、水动力学径向应变则表现为近井处拉张、远井处挤压的分区特征,且近井拉张区随时间加长逐渐向外扩展。单井注水含水层水动力学水平位移、应变解的导出,完善和发展了单孔内压经典弹性平面力学问题解。  相似文献   

11.
结构阻尼识别中的目标函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三对共六个小型单层钢框架的弹性动力试验和弹塑性动力-静力对比伙依据,分别以结构的绝对最大位移反应MD,位移平方和反应SSD总滞回耗能EH作为等效目标,对结构阻尼识别中的目标函数选取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阶跃SH波作用下半圆形凹陷地形的瞬态反应—长期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Laplace变换和波函数展开方法讨论了在阶跃的SH位移波作用下半圆形凹陷地形的瞬态反应问题。经Laplace反演后,求出了阶跃SH波通过凹陷地形后散射位移场的长期解。最后给出了在不同时刻凹陷地形表面上各点的位移反应。  相似文献   

13.
对具有任意多平面分层,且每一平面分层中又具有任意多径向柱面分层的复杂非均匀介质中偏轴点源激励的位场分布进行了高效数值分析.对于这种三维非均匀位场分布,应用数值本征模展开描述其径向的基模和高阶模,用集合反射矩阵和集合透射矩阵匹配各平面界面的边界条件,各平面分层中的位场则用递推算法获得.偏轴点源位场的求解,为电法测井中高分辨薄五层探测提供了理论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包括三部分,首先概括地介绍了水口山、恩口、桥头河矿区抽水期间诱发地震的某些特点,接着从空、时两方面论证了地下水潮与抽水地震的关系及诱发机制,最后部分讨论了地下水潮研究方面目前存在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揭示平面弯梁桥的地震响应特征,探讨行之有效的抗震对策,以在汶川地震中严重损毁的百花大桥第五联为研究对象,通过三向输入两组汶川实际地震波,研究了百花大桥第五联上部结构位移响应和下部结构应变响应特征,分析了百花大桥损毁原因,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抗震对策并进行对比验证分析。研究表明:限位能力不足和支座布置不合理使百花大桥第五联出现了以固定墩为中心的平面转动,且主梁一端的径向偏移会加重另一端的切向偏移;固定墩底钢筋应变响应明显大于其他墩柱,其纵筋接近屈服,且最大应变位置大都与桥梁径向形成30°左右的夹角;引入改进抗震对策后,主梁、支座及桥墩位移显著下降,其中16#固定墩左右柱不同步位移下降超过90%,通过将固定墩的地震能量转移至具有恢复力机制的交界墩,使得各墩间能量分配更加均衡、合理。  相似文献   

16.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在地下水勘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8,自引:7,他引:5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CSAMT)法进行地下水勘查时取得的大量资料,通过总结、分析与研究,提出了在蓄水构造的断层上,CSAMT测量的视电阻车断面等值线图呈中间低、两侧高的异常特征.利用这一模式解决了在山区、半山区,很多地球物理方法难以解决的地下水勘查问题.经打井验证,成井率很高.  相似文献   

17.
本文舍弃桩基动力分析中的土介平面应变假定,采用薄层内位移纡性变化条件下的动力Green函数形成桩-土-桩相互作用所需的土介质柔度矩阵,用梁单元模拟桩的运动,用振型分解方法来考虑上部结构与桩基承台间的动力相互作用,以任意地震波入射为初始运动输入,建立了层状土介质中群桩及其上部结构体系对放射地震波响应的半解析分析模型,研究了桩基及其上部结构体系对不同角度入射、SH、SV和P波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本文  相似文献   

18.
三维半球形凹陷饱和土场地对平面P波散射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Biot饱和多孔介质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利用Fourier Bessel 级数展开法,得到饱和多孔介质半空间中半球形凹陷地形对入射平面P波三维散射问题的解析解.利用这一解析解数值计算给出地表位移幅值,分析入射角、入射波频率对地表位移幅值的影响,并与现存的单相介质情况下三维半球形凹陷问题和两相介质情况下二维圆弧形凹陷问题得到的结论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9.
层状半空间中洞室对入射平面P波的放大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中利用间接边界元法,在频域内求解了层状弹性半空间中洞室对入射平面P波的放大作用问题。通过自由场反应分析,求得假想洞室边界上各单元的应力响应。在洞室边界各个单元上施加虚拟分布荷载,求得位移和应力的格林函数。根据应力边界条件确定虚拟分布荷载,将自由场位移响应和虚拟分布荷载产生的位移响应叠加起来,即得到问题的解答。比较了层状半空间和均匀半空间中洞室对入射平面P波的放大作用,结果表明,层状半空间情况有可能导致较大的地表位移幅值,尤其是对于较低频率入射波。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入射平面P波在饱和半空间中洞室周围散射问题,分析了入射波频率和角度、边界渗透条件、孔隙率、泊松比等参数对散射的影响。研究表明,平面P波入射情况下,饱和半空间和单相(干土)半空间中洞室附近地表位移幅值的差别很大,干土情况的水平位移幅值相对较大,饱和情况的竖向地表位移幅值相对较大;由于波在洞室附近的干涉,饱和情况与干土情况的地表位移出现相位漂移。随着孔隙率的增大,洞室附近水平地表位移幅值逐渐减小,竖向地表位移幅值则逐渐增大;当孔隙率较低时,边界渗透条件对地表位移幅值的影响很小,而当孔隙率较大时,边界渗透条件的影响则不可忽视,不透水情况下,水平和竖向地表位移幅值的峰值均相对较大;随着入射频率的增加,孔隙率的影响逐渐增大,而且不透水情况下孔隙率的影响相对较大。随着泊松比的增大,洞室附近水平地表位移幅值逐渐降低,竖向地表位移幅值则逐渐增大;泊松比较小时,边界渗透条件对位移幅值的影响较大,泊松比较大时,边界渗透条件对位移幅值的影响则较小;随着入射频率的增加,泊松比的影响逐渐增大。当孔隙率较小时,半空间地表和洞室表面孔隙水压幅值较小,但空间变化比较剧烈,随着孔隙率的增大,孔隙水压逐渐增大但空间变化逐渐平缓;随着入射频率的增加,孔隙水压幅值逐渐增大,且孔隙水压的空间变化逐渐变得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