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新疆的降水新疆属干旱地区,年降水量普遍比内地少得多.例如,乌鲁木齐年降水量为277.6mm;阿勒泰为180.8mm;南疆的库尔勒及和田更少,分别只有50.1mm及34.4mm.各为北京年降水量的40.7%、26.5%、7.3%和4.9%.  相似文献   

2.
一、各时段年最大降水量的用处 各时段年最大降水量是表示降水强度的气象资料,它是城市规划、厂房建筑、铁路勘测和水利建设等工程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依据之一。因此,在新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增加了挑选各时段年最大降水量这个项目。  相似文献   

3.
1957~2004年中国不同强度级别降水的变化趋势特征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0  
利用1957~2004年我国506个测站的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分析我国8个区域年降水量、年降水频率和平均降水强度的趋势变化,根据百分位的分布,分析不同强度级别降水量和降水频率的趋势变化,以及频率和强度变化分别对降水量趋势的贡献.结果表明,年降水量、降水频率和平均降水强度均存在明显的区域变化特征.针对不同强度级别降水量和降水频率的趋势分析表明,极强降水量的趋势变化最为明显,频率变化在各强度级别均有体现,降水量的趋势变化主要由强降水量的变化引起,降水频率变化对降水量趋势的贡献远大于强度变化,趋势变化主要由频率的趋势产生.  相似文献   

4.
基于土地荒漠化的涵义,以及塔里木河流域的人类活动特点和流域水系的组成状况,选择了26个与水系组成相关的气象台站1961~2000年的年降水量、夏半年(5~10月)月均气温的资料,对近40年来该区域土地荒漠化发展的气候背景和时空变异特征进行了分析.年降水量的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平均年降水量为77 mm,年降水量年际变化较稳定,变异系数为0.50;40年来各水系的年降水量普遍呈增加趋势;年降水量的空间差异较大,差异系数多年平均为2.29.气温的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多年平均气温为20℃,气温年际之间变化微弱,变异系数为0.03;从气温的变化趋势来看,流域各水系的增降趋势不同步,其中叶尔羌河流域和干流上游的气温表现为下降趋势,其他各水系为增温趋势;气温空间差异较小,多年平均为0.21.近40年降水和气温的空间差异具有缩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利用张家界2003~2008年自动站与人工站降水量资料,从日降水量误差年平均情况、主汛期日降水量误差及小时降水昔误差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寻找原因和解决办法,结果表明:总体上误差在允许范围,但随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增大而增大,暴雨以上级别降水时,有超过正常范围现象.仪器故障、人为原因产生的误差各有处理方法,系统误差需要改进仪器.  相似文献   

6.
一、降水与麦田土壤水分关系1.各生育期降水分配据统计,北道区年降水量为315.2-738.7毫米,平均为507.6毫米,从社棠良种场旱地小麦亩产250—300公斤耗水量来看,小麦一年耗水量约400—500毫米,有80%的年份降水量可满足小麦上述产量对水分的要求。但由于降水量分布不均,大约61%的降水量分布在小麦播种以前的6月底至10月初,播种到生长期间仅占39%。特别是小麦返青至成熟的降水量平均有175.4毫米,同小麦此期间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6月份各降水量级的分片24小时预报。引进降水量级的可信度预报方程,并把其作为独立、并列的规则),采用逻辑推理一信息集成的模式,建立了各片各降水量级的可信度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8.
利用东江流域13个气象观测站1967—2011年的逐月降水量资料,对流域内汛期降水量的时空分布非均一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内汛期各时段降水量无明显增加趋势,年际、年代际变化明显;降水量的时空间分布与其均方差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各时段降水量的站间偏度系数和各站偏度系数均以正偏为主,峰度系数多为负值,且站间偏度和峰度系数皆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汛期各时段降水量均有88.9%的年份在空间上服从正态分布;汛期有95.6%的气象站降水量服从正态分布、前汛期和后汛期有93.9%的气象站降水量服从正态分布。未能通过正态性检验的年份和站点,多是由于偏度系数不能满足条件。  相似文献   

9.
利用重庆市涪陵区1953~2008年来的气温、降水、日照等资料,通过气候统计诊断分析方法,从气候基本特征、要素变化趋势、气候突变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6年来,重庆市涪陵区除夏季外,年和各季节气温呈上升趋势,冬季升温显著.年降水量和春、夏、冬季降水量均为上升趋势,秋季降水量为下降趋势.日照时数经历了一次显著波动,由多到少的突变发生在1973年前后.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都存在突变现象.气温和降水的异常年份多发生在90年代以后.  相似文献   

10.
在实际的预报工作中,对于月的降水量预报或做其它长期预报,通常从这样几个方面考虑问题:1.降水自身的演变规律;2.寻找各气象要素或要素场与降水量的相关关系,3.选择最佳预报因子,用统计的方法做出预报。 所以我们最关心的正是如何确定气象要素场与降水量的相关关系,选择合适的预报因子。在实际工作中预报因子的选择往往是预报成败的关键。但在预报因子选取之后,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也是不容忽视的。现将我们做的一点工作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1.
1948~2000年全球陆地年降水量场趋势变化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施能  黄先香  杨扬 《大气科学》2003,27(6):971-982
用全球陆地月降水资料(PREC/L),计算了1948~2000年全球陆地年降水量场的趋势变化.结果表明,在1948~2000年期间,全球陆地年降水量场有明显的趋势变化,全球大约2/3左右的陆地年降水量是负趋势(降水量减少),1/3左右的年降水量是正趋势,正负趋势面积及强度的差异在统计上是显著的.年降水量明显减少的地区是:热带非洲,加拿大的东南部及美国的东北部,中国的淮河以北,蒙古、俄罗斯的中、西西伯利亚及朝鲜、韩国和日本等9个地区.陆地年降水量增加地区是:加拿大的北部、南美的阿根廷及智利、格陵兰等6个区域.分别研究了36个纬圈的年平均降水量的趋势系数,指出有13个纬圈的年平均降水量的趋势变化达到0.05的信度的显著性,其中有1个纬度带(75~80°N)是正趋势.全球年降水量正趋势的范围是很小的,仅在70°N以北.初步研究了全球年降水量场趋势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雨季划分及雨带变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德瀚 《气象学报》1981,39(2):252-256
1.雨季划分标准 鉴于月、旬、候降水量的分布都不是正态的,用多年平均资料划分雨季并不能代表多数年份的情形。因此本文定义某旬降水量相对系数C=某旬降水量÷(该旬天数×多年平均年降水量/365),用相对系数的好处,在于它能避免因各旬所包括的日数不同而引起的差异。用历年逐旬降水量计算相对系数,并且定义C≥1的旬为多雨旬。统计每一旬为  相似文献   

13.
利用石家庄地区5个代表站1961-2014年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石家庄地区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石家庄地区年降水量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下降,80年代达到最低,90年代有所增加,但也没有明显的上升趋势,21世纪初又开始下降.20世纪70年代降水量的减少春季和秋季贡献最大,80年代降水量的减少和90年代降水量的增加主要是夏季的贡献.石家庄地区年降水量起伏较大,1963年降水量最多,为1038.4 mm,2014年最少,仅为276.2 mm.近54年石家庄年降水量在波动中呈现下降趋势,线性趋势为-11.0 mm/(10 a),但下降趋势并不明显.石家庄北部年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市区及东部、南部和西部年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变化趋势均不明显.近54年,石家庄春季降水量呈上升趋势,线性趋势为0.9 mm/(10 a),夏季、秋季和冬季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线性趋势分别为-11.9,-1.1和-0.3 mm/(10 a),上升或下降趋势均不明显.夏季降水减少是导致石家庄年降水减少的主要原因.石家庄四季降水量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和区域特征.石家庄四季降水量均存在显著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14.
新疆降水量统计特征和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新疆各地区150个水文、气象测站33年的降水资料,研究了全区范围内降水量统计特征和季节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新疆降水量的各统计特征随地理位置和季节变化有明显区域特征。因此,模拟降水量概率分布模式因区域、因季节而异。  相似文献   

15.
根据广东飞来峡水库流域汇流特征,将全流域划分为5个支流,并采用求积仪分别计算各支流面积;然后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各支流的面雨量,并将各支流面雨量对相应的支流面积进行积分,计算各支流体积降雨量;利用洪水过程飞来峡水库入库流量、出库流量和水库流域蒸发量对体积降水量预报结果进行验证,求出误差订正系数.结果表明:利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水库流域体积降水量,经过误差订正后,预报准确率可控制在90%左右,基本满足预报业务服务要求.  相似文献   

16.
艾卉  张耀存  卢伟 《气象科学》2009,(3):299-306
用全国1958—2004年逐日降水资料,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夏季总降水日数以及不同等级降水日数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0—2004年与1958—1979年两个时段相比,我国东部各地区夏季总降水日数和不同等级降水日数具有明显不同的变化特征。东北地区总降水日数和总降水量减少,这主要与小雨日数减少有关。华北地区总雨日数和总降水量也呈减少特征,总雨日数减少是由于各等级雨日数减少引起,且小雨日数减少贡献较大,而总降水量减少却主要是由于暴雨日数的减少引起。长江流域总降水日数和总降水量增加,总雨日数增多主要与中雨以上级别雨日数的增多有关,而总降水量的增加主要与暴雨日数增加有关。华南地区总雨日数和总降水量减少,总雨日数减少主要与小雨日数减少有关,而总降水量减少是由于各等级降水日数减少引起。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东部地区夏季不同等级降水日数年际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用全国1958--2004年逐日降水资料,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夏季总降水日数以及不同等级降水日数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0--2004年与1958--1979年两个时段相比,我国东部各地区夏季总降水日数和不同等级降水日数具有明显不同的变化特征。东北地区总降水日数和总降水量减少,这主要与小雨日数减少有关。华北地区总雨日数和总降水量也呈减少特征,总雨日数减少是由于各等级雨日数减少引起,且小雨日数减少贡献较大,而总降水量减少却主要是由于暴雨日数的减少引起。长江流域总降水日数和总降水量增加,总雨日数增多主要与中雨以上级别雨日数的增多有关,而总降水量的增加主要与暴雨日数增加有关。华南地区总雨日数和总降水量减少,总雨日数减少主要与小雨日数减少有关,而总降水量减少是由于各等级降水日数减少引起。  相似文献   

18.
使用反映降水强度的各时段最大降水、各量级降水等气象观测资料,应用累积距平法、M-K法和YAMA法对东莞降水强度进行初步的气候诊断分析.分析表明:从1980年代起,东莞的降水强度在6小时以内时段呈多波动变化,9小时以上时段的趋势大体上振荡下降.20分钟、30分钟、3小时的最大降水量在1980年代初发生突变,1988-1997年为谷底,其后是增强的趋势.大量级(100 mm及以上)最大降水量显著增强、增多.5分钟、20分钟、45分钟、1.5小时和12小时时段的最大降水量出现了均值的突变,其中1.5小时的突变(2002年)较强,突变之后的均值较之前增大.大量级的降水日数均值未发生突变.近年东莞的6小时以内时段的降水强度是增大的,但这种趋势变化未达到显著程度,2小时内的降水强度在2004-2005年间是个转折点,可能是一个趋势突变点.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下游地区汛期暴雨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IPCC(1995)第二次科学评估报告指出了极端气象事件变化研究的重要意义[1].长江下游地区地势低平,往往是我国暴雨洪涝的多发区域,造成严重灾害,因此,研究长江下游地区暴雨的规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选取了长江下游地区52站1960~2003年逐日降水资料,运用EOF分析将其分为3个分区,采用小波分析,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及趋势系数法等分析方法研究各分区汛期暴雨降水的气候统计特征.结果表明:虽然汛期同为暴雨降水的集中时期,但各分区暴雨降水在汛期降水中所占比重略有差异,暴雨降水量、频次所占比例的空间分布为西区较大、东区和北区略小,暴雨平均强度则西区和北区东部强、其他区域小.同一区域中降水量与频次具有显著的正相关,不同区域间仅暴雨降水量的相关性较好.暴雨降水量44 a中呈现了增加的趋势.各区汛期暴雨具有多重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暴雨降水量和频次的周期在西区与全区的较为一致,主要是6~9 a的周期振荡.东区和北区有着不同尺度的振荡周期.各区的暴雨降水强度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3 a的周期振荡.长江下游地区汛期暴雨降水量除北区外,全区及其他分区的突变时刻均发生在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这一时期,暴雨降水量在1980年代中期~20世纪末出现了一个增长的过程,北区趋势并不显著.全区暴雨平均强度在突变时刻之后有一个减弱的过程,而西区和北区的暴雨平均强度变化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利用长江三峡库首宜昌站及库区巴东站1955—2008年分钟降水强度资料,采用广义极值分布和线性矩参数估计方法,拟合两站7个短历时(60min以内)年最大降水量概率分布,推断各历时有关重现期降水极值,计算各历时暴雨频次及年最大降水量气候倾向率,分析各历时降水广义极值分布的参数随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宜昌、巴东两站7个短历时年最大降水量采用广义极值分布拟合,其效果较好;两站短历时降水平均值趋势变化不明显,而不同百分位数降水量变化趋势差异较大,其中中位数的降水量呈下降趋势,较高百分位数的降水量增加趋势显著,达20%~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