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红松、兴安落叶松、红皮云杉苗圃苗木的换床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兴安落叶松、红松、红皮云杉等小兴安岭主要树种不同床高、不同解冻深度裸根苗的生长发育与土壤各层地温、主要气候因子关系的研究,表明:床高30—35cm对换床苗木生长较为有利。兴安落叶松以解冻15cm换床效果较好;红松以解冻25cm换床效果较好;红皮云杉以解冻20cm换床效果较好。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日照时数等主要气候因子对不同床高、不同解冻深度换床苗木生长的影响是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各气候因子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落叶松纯林及林粮间作林下不同深度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林下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测定及比较分析,阐明间作林的土壤容重低于纯林,土壤总孔隙度和含水量大于纯林。落叶松与大豆间作使土壤酸度提高,有机质含量增加,全N、速效N、P、K的含量增加,其中由于大豆的固氮作用而使间作林土壤中N素含量增加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兴安落叶松、云杉、红松林木物候期对气象条件响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运用spss软件对降水、温度、辐射气象因子与兴安落叶松、云杉、红松林木3个物候期芽开放期、展叶期、种子成熟期进行了相关及其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芽开放时期,兴安落叶松及其云杉与四月上旬的温度显著相关,红松与≥0℃积温、≥0℃天数内的降水、≥0℃天数内的辐射显著相关,说明红松对光、温、水的匹配要求较高;温度是影响3个树种萌芽的主要因子。(2)在展叶期,兴安落叶松、云杉、红松林与此时期的积温极显著相关,3个树种与辐射的相关性依次降低,红松与降水极显著相关。(3)展叶至种子成熟期,兴安落叶松、云杉、红松与降水无关,与辐射相关,兴安落叶松和红松与该段时期内的积温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利用桑斯维特(Thonthwaite)的气候分类法和半峰宽(PWH)计算法,采用Kriging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探讨了黑龙江省1961-2003年间气候变化对生态地理区域界限及当地森林主要树种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气温升高的背景下,黑龙江省温带与暖温带的热量界限向北撤并东移,寒温带与温带的热量界限则大幅度北撤。同时,分布于大兴安岭的兴安落叶松、小兴安岭及东部山地的云冷杉和红松等树种的可能分布范围和最适分布范围均发生了北移。其中兴安落叶松分布总面积减少6.28万km2,云冷杉和红松分布面积均扩大1.57万km2。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了解高寒地区草地土壤冻融期(5—9月为融期,10月—翌年4月为冻期)能量收支平衡及不同剖面物理属性过程,采用热传导对流法、振幅法和相位法就该区不同深度土壤热通量分别进行了计算,并初步分析了不同年际间土壤热力学参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热传导对流法能较好地描述高寒地区不同深度土壤热通量的变化特征。不同深度土壤温度的多年平均值由地表向深层土壤逐渐呈滞后效应,地表温度(T0cm)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左右,而深层土壤T160cmT320cm的最高值出现时间分别为8月和9月,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其振幅减小,相位滞后。中间层土壤温度实测值与模拟值的拟合效果最佳,回归校正系数分别为0.9361、0.9509和0.9133;土壤总热通量与对流热通量相位的变化趋势一致,而与传导热通量相反。因此,季节变化是影响该区土壤剖面热量传递过程和传输方向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6.
利用吉林省西部10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数据与人工取土烘干法实测土壤湿度数据,制作吉林省西部土壤墒情监测及干旱预报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气候背景下在作物不同生育期、土壤不同深度、不同初始湿度下的土壤湿度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但在相同的无降水日数或降水量时,不同台站不同深度的土壤湿度变化率却有一定的差异.各站农田土壤初始湿度越大,无降水时初期墒情下降速率越明显;而土壤湿度初始值越低,则失墒速率越慢.土壤不同深度均是开始时间失墒较快,后期变化逐渐趋于减弱状态.土壤深度越深则水分变化速率越缓,降水量越大,0~50 cm土壤湿度变化曲线整体越接近一致,直到从上而下几层土壤湿度全部达到饱和.通过对2017—2019年吉林省西部玉米农田土壤湿度预报结果和实测值进行对比检验,基于自动土壤水分观测数据的吉林省西部干旱模型预报的准确率超过80%.  相似文献   

7.
兴安落叶松、红松、红皮云杉物候期及气象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春市五营地区具有丰富的林业资源,掌握林木尤其是兴安落叶松、红松和红皮云杉这三大珍贵树种的物候节律及其与天气条件的关系,对林业经营具有重要意义。1观测地段和资料观测地段位于黑龙江省五营林业局中心苗圃管理区的东山风景林内,距离五营气象站观测场东南300...  相似文献   

8.
2017—2018年在晋南4个不同海拔高度的麦田,开展了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及对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麦田不同土层的成熟期土壤贮水量均低于播种期土壤贮水量,在0~100、100~200、0~200 cm土层深度不同海拔麦田成熟期土壤贮水量占播种期土壤贮水量的比例分别为47. 28%~45. 46%、42. 49%~77. 50%、45. 06%~60. 96%,其中0~200、100~200 cm深度所占比例均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上升;播种期至成熟期0~100、100~200 cm土壤耗水量占该阶段0~200 cm土壤耗水量的比例分别为51. 53%~72. 12%、27. 88%~48. 47%,其中0~100 cm深度所占比例随海拔高度上升而上升,而100~200 cm则表现为随海拔高度上升而下降;播种期至成熟期0~100、100~200、0~200 cm土层耗水量占播种期同一土层贮水量的比例分别为52. 72%~54. 54%、22. 50%~57. 51%、39. 04%~54. 94%,其中100~200、0~200 cm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下降,最高海拔(1008 m)麦田0~100、100~200 cm土层及其他3个海拔麦田不同土层深度在不同生育阶段土壤耗水量与其初始土壤贮水量均呈正相关;不同海拔麦田的全生育期平均气温与其全生育期不同土层的土壤耗水量均呈现正相关;水分利用效率基本随海拔高度的升高在提高。  相似文献   

9.
西芹纤维少、产量高、净菜率高、品质脆嫩、营养丰富。我们在秋冬茬西芹的试种中摸索出育苗及田间管理技术。1 育 苗西芹种子小,不易发芽,采用育苗移栽。⑴浸种催芽。于7月25日用清水浸种24小时,然后装入纱袋,外用湿纱布包好吊入井中,距水面40cm进行催芽,约15天后50%的种子露白,即可播种。⑵苗床准备。苗床选择在通风凉爽、土壤肥沃的地块,苗床畦宽不超过1.5m,每平方米施入腐熟农家肥1~1.5kg作底肥,与15cm表土混匀,耙细整平。⑶播种管理。播种苗床应先造墒浇水,再用掺40%农家肥的湿润细肥土…  相似文献   

10.
采用突泉县1982—2011年土壤相对湿度和1971—2000年的气候平均统计资料,经统计分析逐旬0~40cm四个深度的土壤相对湿度平均值,得出不同季节和随深度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季节降水量对土壤相对湿度的变化影响。为科学、合理、高效利用农业水资源,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和防御干旱等自然灾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气象要素对太阳能电池板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温度升高会引起光伏电池发电效率下降,电池板温度是确定温度折减系数的必要条件,目前我国尚没有充足的外场实测电池板温度数据。该文基于北京南郊太阳能试验站2010年全年逐时电池板温度、气温、地表温度、斜面和水平辐照度实测数据,分析了电池板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及其与各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电池板温度与气温和斜面辐照度的综合相关或与地表温度的线性相关最好,但实测数据不易获得;电池板温度与气温的线性相关较好,数据较易获得且质量有保证,从现实可行性考虑,是推算电池板温度最实用的相关方程;电池板温度与气温和水平辐照度的综合相关可以作为辅助方程,用于推算气温较高情况下的电池板温度。基于2010年电池板温度实测数据和加权计算的方法,得到北京地区年平均光伏发电温度折减系数约为2%,最高可达到13.3%。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55-2009年西藏那曲气象站(NQ站)和2001-2009年BJ野外气象站(BJ站)的观测资料,对NQ站和BJ站气温、风速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BJ站的年平均温度和最低温度均低于NQ站,年平均风速反之;两站(NQ站-BJ站)温度差的增长率依次为最低温度(0.117℃.a-1)>年平均温度(0.034℃.a-1)>最高温度(-0.014℃.a-1),年平均风速为0.076m.s-1.a-1;以青藏铁路正式通车的2006年为界,2001-2005年和2006-2009年分别为人类活动影响较弱期和较强期。人类活动影响较强期与较弱期相比,两站温度差异增加的幅度依次为最低温度(0.512℃)>年平均温度(0.152℃)>最高温度(-0.025℃),年平均风速为-0.198m.s-1。  相似文献   

13.
浅谈恒山黄芪生长的气象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恒山黄芪生长的不同时期的气象条件,分析了黄芪最佳的有效用光群体结构及立体应用,阐述了气温、温差、积温、降水适宜黄芪生长发育的气象指标。  相似文献   

14.
根据鹤壁市1996~2000年逐日电力负荷资料和气象资料,分析了电力负荷与各种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电力负荷总量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并且与多种气象因子存在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区域多种数值模式资料的地面气象要素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级自动站(2421个站)的观测资料,分别对2010年7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的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ECMWF)、日本气象厅(JMA)和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的全球预测系统(GFS)数值模式资料的地面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在中国区域的适用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数值模式资料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观测资料所具有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东部地区的适用性要高于西部地区。不同的地面气象要素,差异较大:对于地面气温和地面相对湿度,ECMWF比JMA和GFS更接近实际观测,ECMWF和JMA的分析场数据质量要好于预报场;ECMWF和JMA地面气温在冬季与观测差异最大,GFS地面气温在夏季与观测差异最大;3种数值模式资料的地面相对湿度在秋季和冬季与观测差异最大;对于地面风速,在江淮流域和华南等东部区域JMA与实际观测差异最小,在北部和西部区域ECMWF最好,JMA和GFS地面风速在冬季与实际观测差异最大。  相似文献   

16.
In the present study, three wavelet basis functions (Mexican-hat, Morlet, and Wave) were used to analyze atmospheric turbulence data obtained from an eddy covariance system in order to determine effect of six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three-dimensional wind speed, temperature, and CO2 and H2O concentrations) on the time scale of coherent structures. First, we used the degree of correlation between original and reconstructed waveforms to test the three wavelets’ performance when determining the time scale of coherent structures. The Wave wavelet’s reconstructed coherent structure signal best matched the original signal; thus, it was used for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time scale, number, and time cover of the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We found similar results for all elements, though there was some internal variation, suggesting that coherent structures are not inherently dependent on these elements. Our results provide a basis for proper coherent structure detection in atmospheric turbulence and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oherent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which is helpful for further research into atmospheric turbulence and boundary layers.  相似文献   

17.
气象要素场客观分析软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介绍了一套在VC^++环境下开发的气象要素场客观分析软件。该软件利用三角形网格进行等值线分析,采用3次B-样条随线平滑,采取逆距离加权法插值;封装了CxImage图形包的部分功能,实现了内存图形的快速绘制与存储;通过菜单信息列表、产品输出列表和控制信息列表等接口设计,成功地实现了客观分析的自动化控制,灵活性大大加强,既可作为独立平台,也可作为模块,可自动化,也可人机交互;借助于Windows的计划任务,实现了无人工干预的山东省级实时雨情业务的全自动化图形服务。  相似文献   

18.
靖西县气象观测场环境变化对气象要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靖西县1957~2008年部分气象要素的对比分析,发现从1957年至1998年后观测场周围环境逐年恶化,年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气温上升,平均相对湿度下降,雾日、大风日、日照时数减少,SE主导风向受阻,目测项目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9.
ECMWF 和 GRAPES(Global/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System)预报产品是国内目前主要的应用服务产品.为了了解ECMWF和GRAPES预报产品的性能,使用户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需求可选择性地应用上述预报产品,本文利用中国气象局2421个国家级自动站和81...  相似文献   

20.
选取墨玉新旧站2017年逐小时气温、相对湿度、风速3个气象观测要素进行差值分析,同时选择旧站1966—2013年与新站2014—2021年的月平均数据做t检验。结果表明:(1)墨玉新旧站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差值均呈偏态分布,气温差值分布较分散,仅有38.68%的差值在-1~1℃,相对湿度和风速差值分布较集中,58.91%的相对湿度差值在-10%~10%,79%的风速差值在-1~1 m·s-1。(2)新站平均气温低于旧站,全年平均气温差值为-1.7℃;新站平均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大于旧站,全年平均相对湿度差和平均风速差分别为11%和0.3 m·s-1。(3)经t检验,在0.05的显著性条件下,3种要素均存在断点,需进一步订正。平均气温在1、2、7、9月连续,平均相对湿度在1—3月和10—12月连续,平均风速仅3月连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