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矿工程》2007,34(3):11-11
国土资源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对煤炭、铀、铁、铜、铝等25种矿产资源潜力进行评价,目的是全面掌握矿产资源现状,科学评价未查明矿产资源潜力,建立真实准确的矿产资源数据库,满足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矿产资源储量管理是矿产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它贯穿于矿产资源调查、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全过程。从4个方面阐述了把握和理解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的重要性。提出要大胆探索,深化改革,建立有效的储量动态核查监督机制;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高矿产资源政策研究水平;强化服务,全面推进矿产资源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3.
牛颖超  那春光 《地质论评》2022,68(6):2022112016-2022112016
英国是世界上编制矿产资源规划较早的国家之一,它的规划体系已成为许多国家尤其是英联邦国家建立规划体系的蓝本。本文通过研究英国矿产资源规划体系与管理特征,分析矿产资源发展战略,总结英国矿产资源规划的经验和启示,为我国矿产资源规划编制与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矿产资源规划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当前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工作,也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理应承担的重大历史责任和紧迫的现实任务。指出:强化矿产资源规划工作是保障矿产资源供需基本平衡的现实要求,是贯彻落实国家实行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转变的迫切要求,是规划自身所具有的“龙头”地位性质的必然要求,编制和实施矿产资源规划是搞好我省矿产资源管理的需要。要求增强做好规划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扎实开展矿产资源规划的编制工作并对规划编制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强调了对规划工作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我省矿产资源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部署了矿产资源管理秩序治理整顿的任务,对集中治理整顿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指出要明确任务,分步实施,精心组织矿产资源管理秩序治理整顿工作;要突出重点,加大力度,全面依法治理整顿矿产资源管理秩序;要落实责任,完善制度,确保矿产资源管理秩序治理整顿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6.
矿产品低价造成矿产资源的极大浪费,使矿产资源不能最优配置,供需矛盾加剧,影响矿床勘查的有效投入以及导致采掘业亏损经营等。指出了矿产价格确定的几种常见方法,提出了与矿产资源资产管理相适应的矿产价格体系。  相似文献   

7.
矿产资源储量管理是地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能,也是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的一项重要职责。论述了全面履行这一管理职责的几点要求;坚持矿产储量审批与登记统计制度,严格依法行政;加强业务学习,提高管理水平;树立信心,努力完成矿产资源储量统计与套改任务。  相似文献   

8.
高建斋 《山东地质》2001,17(3):21-24
本文介绍了威海市矿产资源的基本情况,针对矿产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矿产资源管理,促进矿业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9.
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法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善峰  张进德 《地质通报》2004,23(11):1153-115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关于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要求,初步探讨了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思路。参照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规划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列举了矿产资源规划的类型;依据《环评法》第七条和第八条,阐明了不同类型的矿产资源规划所对应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的要求;提出了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议,并简单地探讨了2种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0.
矿产资源储量管理是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介绍了江苏省的矿产资源储量套改和储量登记工作的基本情况以及工作收获,同时对下一步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工作提出了4点设想。  相似文献   

11.
郑锡泉 《江苏地质》2003,27(4):242-245
将土地资产的理论与经验引进矿产资源管理,探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矿产资源市场经济制造,指出实现矿产资源性资产的市场机制是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手段。它能够通过各级政府规划或者指导对资源的形势研究,预测其供求、价格和竞争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推动资源的科学利用与有效保护,合理流动与分配,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探讨和创建矿产资源性资产与产权管理的新机制,其实质是采矿权人根据国家法律,按统一的技术规定、规程、标准和要求,对其占用的资源储量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测,编制相应的动态报表、年度报告和统计报表。国家根据矿种类型,通过省市县建立不同层次的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进行产权管理。政府的监督管理主要由矿产资源储量登记与统计及核查机制组成。  相似文献   

12.
多维GIS矿产评价数据管理系统设计和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产资源评价需通过各种物探、化探、航空磁法、遥感、地质和实地调查资料综合分析以确定钻井孔位.针对多源、多时相、多尺度矿产资源勘探资料一体化管理和可视化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多维GIS模型的矿产资源评价数据管理方法.首先,分析了矿产资源预测评价数据资料特征,提出基于多维GIS模型的矿产资源评价数据管理模型;其次,提出了多源矿产资源评价数据处理策略,设计了一种全球瓦片金字塔模型的栅格和地形数据处理方法;再次,设计了分布式多维GIS矿产资源评价数据管理系统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提出了双缓存性能优化方案;最后,开发实现了一个典型的矿产资源评价数据管理系统,实现了多达40种二维、三维数据、文档、多媒体等矿产资源评价数据一体化管理和可视化分析,可用于分布式矿产资源勘探评价的全球协同办公.  相似文献   

13.
朱华平 《西北地质》1997,18(2):57-59
矿产资源开发涉及到土地使用的变更。土地的多级所有制造成土地管理和矿产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诸多矛盾,引起了矿产资源开发的混乱。因此,明确土地国家一级所有,对培养矿产资源勘查和开采市场,实行矿产勘查成果的有偿转让,限制小规模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矿产资源储量管理是矿政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又是矿政管理的重要基础。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地位,不仅反映在矿产资源储量是矿政管理的一个重要客体,而且也反映在矿政管理的各个环节都与矿产资源储量有  相似文献   

15.
据国土资源报2001-06-29报道:已经运行了半个多世纪的我国矿产资源储量统计制度将发生重大变革,从明年1月起,这项内容将桉《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实施。为此,国土资源部储量司6月21日在哈尔滨举办了储量统计软件培训班,对此项改革作了部署。矿产资源储量登记统计是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基础工作,统计数据的可靠程度关系到国家宏观决策和微观管理的合理性、1999年12月1日《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实施后,国土资源部首先对45种矿产的储量进行套改,今年将完成其他种类矿产储量的套改:从明年起,矿产资源储量…  相似文献   

16.
引进外资勘查开发矿产资源无疑是解决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资金短缺、技术落后,加快矿产资源开发力度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贯彻中央“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的资源管理政策,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对此,1996年  相似文献   

17.
张明燕 《江苏地质》2004,28(2):125-127
通过对国际及国外地质矿产标准的了解,结合我国矿产资源管理的热点,指出矿产资源标准同有关政策、法规一样不可或缺。为实现我国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矿产资源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8.
政策     
阮煜琳 《湖南地质》2010,(10):11-11
1 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建设项目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 为进一步规范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审批管理工作,近日,国土资源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建设项目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凡建设项目实施后,导致其压覆区内查明的重要矿产资源不能开发利用的,都应按本通知规定报批。同时强调,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协调,做好建设项目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审批管理与土地管理的衔接。  相似文献   

19.
矿产资源开发管理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分采矿登记管理,监督管理,采矿权出让转让管理和规费征收等4部分。矿产资源按矿种,储量规模或矿山生产规模及经济类型的不同,其审批登记,颁发采矿许可证的地矿主管部门也不同;为维持正常的矿业秩序,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回收率,保护环境,要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实行监督管理,具体可分为对采矿行为的日常监督,对矿产品运销的管理和利用年度报告等形式对开发的监督,检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组织招标,拍卖等活动,对矿业权的出让让进行管理,依法对采矿权人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和采矿权使用费。/  相似文献   

20.
GIS矿产资源预测中的证据权重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应用已成为提高矿产资源预测水平的重要途径。矿产资源预测的方法很多,证据权重法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基于二值图象的地学统计方法。基于GIS的证据权重法矿产资源预测是通过对与矿产资源相关的地学信息的叠加分析进行预测,其中每一种地学信息都作为预测的一个证据因子,而每一个证据因子对矿产资源预测的贡献由其权重值确定。基于GIS的证据权重法矿产资源预测的优点是数据驱动、易于编程实现,在金矿资源预测中已有很多成功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