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文章以环渤海地区17个沿海城市和27个内陆城市为研究对象,系统构建旅游产业发展指数评价体系,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改进的引力模型和Arcgis10.0地理空间分析等方法,测度环渤海地区沿海与腹地旅游空间联系强度,揭示海陆旅游产业的相互作用关系和时空演化态势。研究表明,环渤海地区沿海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普遍高于内陆城市,时序上海陆系统的联系逐渐增强,空间上呈现局部聚集和整体分异态势;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禀赋基础和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是影响沿海与腹地旅游空间联系强度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促进跨区域产业融合和资源配置、优化旅游开发空间格局、建立整体营销机制等对策建议,以期推动环渤海地区沿海与腹地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徐孟  刘大海  邢文秀  李森 《海岸工程》2019,38(2):154-164
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和空间相关性模型研究了2006—2016年53个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关系的时空演变趋势、重心迁移、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我国沿海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总体呈向好态势,但总体协调度不高,仍处于协调发展的初级阶段;协调度发展存在严重的空间不均衡性,且呈逐步扩大态势,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而其他大部分城市仍处于失调状态;2006—2016年协调度重心均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并逐步向西南方向迁移;全局Moran’sI指数和局部Moran散点图显示协调度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正相关,空间集聚性较强。  相似文献   

3.
在生态位的视角下评价城市旅游竞争力,对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合理开发是一项新的尝试。文章以辽宁省6个沿海城市为例,构建辽宁沿海城市旅游资源生态位测评的5个维度,包括资源维、市场维、社会经济维、环境维和沿海交通维,选取2005-2009年的数据资料,得到各城市生态位分值及排名。  相似文献   

4.
对选取的东海区8个沿海城市的滨海旅游业消费环境不同年度、不同城市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是沿海城市滨海旅游业发展重要的研究,文章从自然消费环境、经济消费环境、社会消费环境、生态消费环境以及政治消费环境5个视角,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东海区8个沿海城市2014—2016年滨海旅游业消费环境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上海的经济和社会消费环境较强,自然和生态消费环境较弱,尤其空气质量和城市绿化率需要改善。(2)福州、泉州和厦门自然消费环境较有优势,有较为庞大的海域资源。(3)宁波和温州整体状况较良。(4)连云港和南通整体情况较差。(5)沿海城市之间既有竞争,还有合作,两者是相辅相成、互惠互利的。(6)考虑到东海区沿海城市地理位置优越,有发展国际、国内贸易地域及政策上的优势,建议加快完善东海区沿海城市旅游消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5.
论海洋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外部性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对旅游业认识的提高,加之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视,旅游业尤其是滨海旅游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全国共有海洋和海岛旅游区300余处,沿海旅游景点1 500余个。2001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达8 901.29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177.92 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7%和9.7%。其中,在接待外国入境旅游人数前十名的地区中,沿海地区有6个,接待总人数为7 037 188人次,占接待外国入境总人数的43%;在接待外国入境旅游人数前十名的主要城市中,沿海城市有8个;在旅游外汇收入前十名的地区中,沿海地区有7个,旅游外汇收入总和为95…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中国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包含的47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其所在的36个城市有关数据资料为基础,从空间经济效益、空间经济增长力、空间财政回馈度、空间经济外向度等多个方面,就经济技术开发区对我国沿海城市空间效益的影响作用进行了综合评估分析;并运用系统聚类方法和纳尔逊分类法将经济技术开发区对沿海城市空间效益的影响贡献及作用模式分为高水平高效益型、空间经济外向度主导高水平型、空间财政回馈主导高水平型、相对均衡型和极度不均衡型5种类型,并指出了各类型所对应的城市组群。  相似文献   

7.
测区位于胶州湾口外,属青岛市管辖,海洋环境优越,有面积分别为1140,160和300平方公里的陆架浅海滩涂、陆地和20多个大、小岛屿。区内各种自然资源丰富,特别具有港口、旅游、水产、海洋能源等,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基于青岛市作为全国对外开放的十四个沿海城市之一及全国十五个经济中心城市之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东部沿海城市体验式旅游开发潜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体验式旅游的基本概念,山东省东部沿海城市的体验式旅游的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了山东体验式旅游的优势、劣势以及机遇、威胁。以青岛市为例,利用回归分析法得出旅游总人数相对于年份变化的预测方程,对旅游总人数进行了预测,与实际比较吻合。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东部沿海城市体验式旅游开发潜力较大,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分析沿海城市经济系统、海洋生态环境系统与游艇旅游业系统三者间的耦合协调作用机理;构建耦合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并基于改进的熵值法,对沿海16个游艇旅游发展重点城市三者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研究;运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法探讨各因素间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沿海城市经济、海洋生态环境和游艇旅游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值并不高,可进一步分为城市经济滞后型、生态环境滞后型和游艇旅游业滞后型三种制约类型;区域内三大系统耦合度较高,但耦合协调度较低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系统内部各因素间相互关联。鉴于此,提出游艇城市应因地制宜,协调开发与保护关系,深化产业融合等建议,以促进三大系统较高层次的耦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环渤海地区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采用Theil系数来分析环渤海地区的17座沿海城市入境旅游总体差异,定量评价1997—2006年环渤海地区的17座沿海城市入境旅游时间尺度上的地带间、地带内和市际差异变化状况。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的17座沿海城市入境旅游的市际差异逐渐缩小,且变化速度趋缓;地带间差异大于地带内差异,地带间差异是市际差异的主要来源。最后分析其影响因素,整合环渤海地区旅游资源,缩小入境旅游差异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