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陶勇 《铀矿地质》2004,20(3):141-145
本文从铀矿化特征入手 ,重点对矿床的构造、古气候、岩相古地理、岩性、水文地质和地球化学及有效还原剂含量等与第Ⅶ沉积旋回铀富集有关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认为乌库尔其铀矿富集的关键因素为含铀建造 (砂体 )的存在、含氧含铀水的长期补给以及有效还原剂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文章阐述了十红滩矿区西山窑组沉积、砂体特征和西山窑组层间氧化带纵横展布规模、规律及层间氧化带前锋与铀矿化的关系,尤其对西山窑组第二岩性段、层间氧化带进行了研究和对比,分析了氧化带形成的地质背景;总结了十红滩铀矿床各矿带的空间展布、矿体形态、规模、铀矿化特点;认为在该矿区西山窑组第一、第二、第四岩性段中有望找到新的铀矿床.  相似文献   

3.
十红滩铀矿床首采段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保侠  李占双 《铀矿地质》2003,19(4):193-202
本简述了吐哈盆地十红滩铀矿床的区域、矿区地质特征,重点对矿区、首采段层间氧化带空间展布规模、分带性、前锋与铀矿化的关系做了研究;对首采段含矿砂体的空间分布、结构构造特征和铀矿体的展布规律、形态特征、厚度在空间上的变化情况以及铀矿石物质组分、铀存在形式等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赋矿位置及矿床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4.
吐哈盆地铀矿找矿工作因十红滩矿床的发现而取得了重要突破,之后又在八仙口、苏巴什等地区相继找到了铀矿体与铀矿化.尽管矿床的发现带来了与铀矿化有关的研究工作不断深入,然而,矿床层间渗入氧化成矿作用的关键控制因素——沉积相与微相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通过分析盆地的构造演化、钻孔岩心观察和测井曲线分析,识别出含矿目的层西山窑组(包括一段、二段、三段)主要形成于辫状三角洲环境.西山窑组一段、三段沉积于辫状三角洲平原环境,而最为重要的含矿层——西山窑组二段则沉积于辫状三角洲前缘相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分流间湾等微相.镜下鉴定结果表明,目的层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砂岩,长石岩屑砂岩,次要为岩屑长石砂岩.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铀的存在形式主要是独立铀矿物,即沥青铀矿和含钛铀矿物.连井剖面对比研究表明,含铀含氧流体自南东向北西方向迁移,形成的铀矿体主要为板状和卷状.沉积相、微相与铀矿化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铀矿化发育在辨状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与河口坝微相环境,或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与分流间湾微相接触界面附近的岩石中,沉积相(或微相)界面是控制铀矿化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金属活动态提取技术在十红滩铀矿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十红滩铀矿上方土壤中铀的存在形式研究发现,能指示深部隐伏矿信息的铀酰络阳离子富集在地表覆盖物弱胶结层细粒级粘土中,可占全铀比例的17%~40%。提取土壤中吸附与可交换相的铀可以有效指示矿体,在铀矿体上方,存在明显的铀、钼活动态异常。从而证明金属活动态技术可用于寻找隐伏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6.
吐哈盆地西南缘地浸砂岩型铀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7,自引:1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巧生  李占游 《中国地质》2003,30(2):186-191
通过对近几年来十红滩地区铀矿勘查资料及找矿成果的综合研究,系统阐述了吐哈盆地西南缘十红滩矿床的地质构造、含矿岩系沉积环境、砂体分布、层问氧化带发育特征等铀成矿条件,对矿区南、北矿带控矿层间氧化带分带性、矿体形态、规模、空间展布、铀存在形式、成矿年龄及铀成矿规律进行了详细研究。进一步总结了区域砂岩型铀成矿条件和找矿前景,指出吐哈盆地西南缘随着找矿工作进展可望成为大型地浸砂岩型铀资源基地,并对指导天山造山带及类似地区地浸砂岩型铀矿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吐哈盆地十红滩铀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吐哈盆地地质概况;十红滩铀矿区找矿目的层地质和砂体特征;重点对层间氧化带的纵横展布规律、地球化学分带性及前锋与铀矿化的关系作了阐述;对十红滩铀矿床南、北矿带的空间分布、形态、规模、物质成分、铀存在形式及南、北矿带差异做了研究。通过分析,最后得出十红滩铀矿床控矿因素是层间氧化带、鼻状隆起(南矿带)和北西向断裂构造(北矿带)、同时说明了局部铀矿化产出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8.
叙述了十红滩铀矿区找矿目的层地质和砂体特征;重点对层间氧化带的纵横展布规律、地球化学分带性及前锋与铀矿化的关系做了阐述;对十红滩铀矿床南、北矿带的空间分布、形态、规模、物质成分、铀存在形式及南、北矿带差异做了研究。通过系统分析,得出十红滩铀矿床控矿因素是层间氧化带、鼻状隆起(南矿带)和北西向断裂构造(北矿带)同时总结了局部铀矿化产出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9.
查汗通古凹陷为库米什盆地北西端一个山间小凹陷,位于富铀古生代花岗岩基底之上。中侏罗统西山窑组赋存有厚度巨大的超低品位砂岩型铀矿化。从铀源、含矿建造、构造演化、氧化带、铀矿化特征等方面进行论述,认为该区铀源丰富。西山窑组属一套冲积扇体系的含碳碎屑岩建造,砂体发育,含矿层为第二、第三、第四等3个岩性段。构造演化上存在中侏罗世、渐新世两次沉降接受沉积过程,及晚侏罗—始新世、中新—全新世两次抬升剥蚀过程。西山窑组第一、第五岩性段发育面状潜水氧化带,第二、第三、第四等3个岩性段局部发育氧化带,铀矿化产于氧化-还原过渡带附近,多为砂岩型,少量泥岩型。成矿后压实与构造挤压作用使砂体胶结致密,现有技术条件下难以地浸开采铀。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了吐哈盆地十红滩铀矿床地质构造、含矿地层和水动力环境对层间氧化带和铀矿化控制作用的基础上,认为艾丁湖构造斜坡带、断块构造及次级断裂、褶皱是铀矿化定位的标志,辫状河相砂体为层间氧化带和铀矿化提供了有利的空间,层间承压水和地球化学环境的变异部位是成矿物质沉淀的重要场所,并对有利的成矿区段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1.
十红滩铀矿床位于新疆吐哈盆地西南缘,为我国近年来探明的中大型砂岩型铀矿床之一。为了解十红滩矿床矿带成矿规律,对十红滩矿床南、北、中矿带分别开展目的层砂体岩性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和总结,包含目的层岩性、铀钍变化及地球化学参数层间氧化带及分带、后生蚀变中常量组分及伴生元素等。结果表明,十红滩矿床矿带含矿岩性多为灰色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北矿带中砂体整体分选性、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均好于南、中矿带。南、北矿带产矿层位铀背景值较高,伴生元素有V,Mo,Se,Re,Ga,Ge,Sc。与U关系密切的为Se,Re元素,Th表现稳定。据微观上其它地化指标、常量元素含量及碳酸盐分布特征等,揭示后生蚀变成矿地球化学微小变化特征及成矿机理。  相似文献   

12.
吐哈盆地西南部铀矿化特征与成矿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吐哈盆地西南部艾丁湖斜坡带为一相对稳定的地质构造单元,其上在温湿气候条件下超覆沉积了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三工河组和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主体为一套河流相-河流三角洲相的含煤碎屑岩系;地层泥-砂-泥结构发育良好,砂体岩性主要为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的长石质砂(砾)岩、岩屑砂(砾)岩;岩石为黑色和灰色原生地球化学,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组内层间氧化带广泛发育,总体可划分为完全氧化亚带、其不完全氧化亚带、氧化还原过渡带和原生岩石带,砂岩型铀矿化完全受层间氧化带控制,位于氧化还原过渡带内。目前已在区内找到了十红滩大型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通过对吐哈盆地西南部构造地质背景、找矿目的层、层间氧化带、水文地质条件、岩石原生地球化学类型及区内已发现铀矿床基本特征的综合分析,指出区内未来仍具有广阔的层间氧化带型铀矿找矿前景。认为十红滩地区作为下一步铀矿勘探基地,主攻层位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第一、三岩性段;迪坎儿地段为下一步普查远景区,主攻层位为西山窑组第三岩性段;白咀山、八仙口地段为下一步预查远景区,主攻层位为西山窑组第二、三岩性段。  相似文献   

13.
通过铀在含矿目的层西山窑组碎屑岩中各粒级的配分比例、α径迹蚀刻、电子探针,铀的价态和含氧系数等多种测试方法,对十红滩铀矿床北矿带铀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北矿带矿石中60.93%~87.45%的铀赋存在粒径小于0.05 mm的填隙物中,α径迹蚀刻显示主要呈团块状、(弱)聚集状及星点状分布,铀的赋存状态主要为沥青铀矿、铀石和铀钛氧化物(含铀钛氧化物),矿石的U~(6+)/U~(4+)平均2.15,含氧系数平均2.58。通过本次对吐哈盆地十红滩铀矿床北矿带铀的赋存状态研究,认为对北矿带开展地浸选冶工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吐哈盆地十红滩铀矿床控矿因素及找矿靶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傅成铭 《铀矿地质》2005,21(2):85-91
在分析了吐哈盆地十红滩铀矿床地质构造、含矿地层和水动力环境对层间氧化带和铀矿化控制作用的基础上, 笔者认为艾丁湖构造斜坡带、断块构造及次级断裂、褶皱是铀矿化定位的标志, 辫状河相砂体为层间氧化带和铀矿化提供了有利的空间, 层间承压水和地球化学环境的变异部位是成矿物质沉淀的重要场所, 据此对有利的成矿靶区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5.
吐哈盆地砂岩型铀矿U-Pb同位素地质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吐哈盆地十红滩砂岩型铀矿主要成矿年龄为48±2Ma、28±4Ma。盆地西南部蚀源区觉罗塔格山片麻状花岗岩的形成年龄为422±5Ma、斑状花岗岩的形成年龄为268±23Ma。赋矿地层西山窑组(J2x)砂体碎屑锆石U Pb等时线年龄为283±67Ma ,证实花岗岩侵入体是含矿砂体的主要物质来源。含矿层位的富铀沉积砂体及蚀源区富铀的岩体、石炭系碎屑岩以及火山碎屑岩等 ,构成铀成矿铀源。  相似文献   

16.
系统阐述了吐哈盆地西南缘十红滩铀矿床的地质构造、含矿岩系沉积环境、层间氧化带发育特征等铀成矿条件,对矿区南、北矿带控矿层间氧化带分带性、矿体形态、空间展布及铀存在形式进行了详细研究。进一步总结了区域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和找矿前景,随着找矿工作进展,该区可望成为大型地浸砂岩型铀资源基地。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双龙铀矿床经过多年的地质工作,发现了2层铀矿化,Ⅰ号矿化层赋存于直罗组下岩性段上亚段粉砂质泥岩中,分布范围小,暂不具工业开发前景;Ⅱ号矿化层赋存于直罗组下岩性段下亚段灰色中粗砂岩中,共圈定了5个工业铀矿体,矿体呈"鱼尾"板状和单一似层状展布,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通过电子探针研究了双龙铀矿床矿物的赋存状态,发现铀矿物主要为沥青铀矿和铀石,并含少量钛铀矿。沥青铀矿和铀石一般都围绕后生黄铁矿边缘分布,这些铀矿物和黄铁矿又都分布在有机质边缘及外围的空隙之中,说明铀矿化与还原环境有关,"含炭质和黄铁矿的砂质碎屑岩"可作为该区铀矿化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8.
相山铀矿田邹家山工区含铀凝灰岩的矿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山铀矿田邹家山工区 5 0m中段发现含铀凝灰岩 ,化学分析结果显示 ,这种凝灰岩铀矿石中铀含量达 7 1 3 % ;该矿石中绿泥石含量较高。笔者认为 ,在相山铀矿田中 ,花岗斑岩与凝灰岩接触部位应有富铀矿体存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大批量试样中轻烃与铀、钍、有机碳、二氧化碳的相关性统计,发现十红滩铀矿床的过渡带中铀与轻烃相关系数达0.7以上,表明在铀矿物形成过程中,轻烃起到了一定的还原作用。在氧化带中铀与轻烃则是负相关,也说明在氧化环境下,轻烃作为还原物质存在量较少。提供的相关信息可供铀矿地质工作者在成矿理论方面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微生物在矿床的形成中直接或间接参与了成矿过程,某些细菌从 U6+还原成 U4+过程中获得生存能量,在铀矿化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十红滩铀矿床容矿层岩石的不同地球化学分带中细菌的分布特征研究,分析和探讨了不同细菌的生命代谢特征与铀迁移、富集成矿的关系,建立十红滩地区铀矿微生物的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