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网络社会的形成和发展,网络社会新的特点和运作方式使社会心理因素呈现多元化和复杂化,本文探讨了网络社会心理对防震减灾信息工程建设影响,提出了网络社会防震减灾信息工程建设工作机制及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以西安基准地震台为例,介绍利用地震台站现有设备资源和当前较为实用的网络接人方式,对地震速报网络进行备份和技术改造。结果表明,3种网络备份方案可以保证地震台站日常数据报送和大震速报工作对网络通信需求,降低大震速报时间延迟和网络不通次数,对其他地震观测台站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和网络用户日益普及,广大计算机和网络用户随时关注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安全问题,这也是网络维护人员和网络用户面临的新的挑战。本文主要对新疆地震局局域网用户在计算机和网络安全方面的认识和安全防范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为优化局域网性能 ,提高网络的效率 ,对局域网经常遇到的网络数据传输阻塞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用对网络适配器及传输介质进行检测 ,对服务器、硬盘和交换机合理设置及对设备驱动程序及时更新与维护等方法 ,解决网络硬件和软件常见的故障。得出使用该方法可优化局域网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我国互联网使用现状和网络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对网络在地震宣传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行论证,提高决策人员和管理人员对地震专业网站建设的重视度。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的地震波初至拾取方法对低信噪比资料拾取精度较低、算法的鲁棒性较差,以及目前提出的基于深度学习的初至拾取方法制作训练样本耗时耗力、训练样本尺寸太大或网络结构太深导致训练和测试网络模型效率较低等缺点,本文对经典的U-Net网络结构进行了改进,将经典的U-Net网络结构中的跳跃连接改为包含多个卷积块的残差连接,减小了网络结构中融合的两个图像特征的差异,并使用自动拾取的小尺寸训练和测试样本,对本文用于初至拾取的经典U-Net网络模型和改进的U-Net网络模型分别进行了训练和测试.结果 表明,改进的U-Net网络模型的训练准确率更高,初至拾取的精度也更高,尤其对低信噪比地震道初至拾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生命线网络的脆弱性不单单只表示地震发生后对网络作用而产生的后果,还应该包括网络的连通情况。本文在重新确定生命线网络脆弱性定义的基础上,运用风险评估理论中的风险矩阵方法综合考虑生命线网络的连通性能和失效后果两个方面来评价生命线网络的脆弱性,并以一个供气管网为例说明改进的风险矩阵法评价生命线网络脆弱性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找出供气管网中脆弱性等级最高的节点,分析其脆弱性等级最高的原因,以便于重点保护,并降低网络的脆弱性。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浅地层剖面数据噪声多、分辨率低问题,本文将环形生成对抗网络的方法应用于浅地层剖面资料的去噪,实现智能去噪。首先,选择具有特殊对称生成对抗网络循环机制以及“循环一致性”损失的环形生成对抗性网络,并对其进行结构改进,提升网络学习和训练的性能。然后,基于优化的浅地层剖面样本集训练网络,实现对于浅地层剖面数据随机噪声的去除,提升数据的信噪比。通过对实验和实际资料的试算,以及与传统带通滤波方法的对比,验证本文方法对浅地层剖面数据去噪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新疆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平台与网络安全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述新  史勇军  罗刚 《内陆地震》2009,23(2):282-290
分别从信息节点、台网中心信息网络部、局域网、政务网、网络监控系统方面阐述了新疆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平台建设及其成果,并从对网络中信息的威胁和对网络中设备的威胁角度介绍了网络安全建设及其成果.  相似文献   

10.
王绳祖  张宗淳 《地震地质》2003,25(2):227-236
根据岩石圈塑性流动网络与塑性流动波 (网络波 )的观点 ,在采用和改进以往对于亚洲中东部其它地区网络波研究方法的基础上 ,通过地震活动沿塑性流动网带的迁移、速度场及边界起波期等研究 ,绘制了中国东南地区网络波走时等值线图和波峰带分布图 ,初步展示了网络波控制下的地震能量背景 ,为进一步的研究及该地区地震能量背景的物理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大地电磁反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进一步提高大地电磁非线性反演的稳定性、运算效率及准确度,将遗传神经网络算法引入大地电磁反演.首先针对大地电磁二维地电模型建立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基本框架进行学习训练,网络输入为已知地电模型的视电阻率参数,输出为该地电模型参数;再利用遗传算法对神经网络学习训练过程进行优化,计算出多种地电模型网络连接权值和阈值的最优解;最后将最优连接权值和阈值对未知模型进行反演测试,网络输入为未知地电模型的视电阻率参数,输出为该地电模型参数.模型实验表明:遗传神经网络算法充分结合了遗传算法的全局寻优性和神经网络的局部寻优性,相比单一神经网络算法,在网络学习训练中提高了解的收敛成功率和计算速度,在反演测试中能更准确地逼近真实模型.将遗传神经网络算法与最小二乘正则化反演进行对比,理论模型和实测数据都验证了遗传神经网络算法在大地电磁反演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为保证散字化区域前兆网络的正常运行,从网络系统设置以及网络服务两个方面详述了如何加强数字他区域前兆网路安全性的问题,给出了前兆网络安全防范的若干措施,提出了增强网络安全性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局域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将虚拟局域网技术引用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局域网管理中,分析和讨论建立虚拟局域网的实现方法和实际意义,解决目前局域网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局域网网络管理和网络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4.
根据台网布局和实际使用参数,运用反推方法,对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和模拟遥测地震台网的监控能力进行了计算分析,粗定了数字台网速报表任区的范围,并对数字台网的大震响应能力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大同数字台网的监控能力较模拟台网有了较大的提高,整个网内及网缘地震的监控能力为2.0级,网内大部分区域及东部网缘区域可达1.5级;数字台网对网内最大的测定能力为5.0级,网内南部区域可达5.5级;对于网内更大震级的地震,记录将全部限幅,测定震级困难,对山西北部5.5级以上地震要靠山西台网中北部台站来控制。  相似文献   

15.
如何通过评价区域测震台网方式,改善与提高我国区域测震台网监测效能,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本文提出的一个省级区域测震台网监测效能评价体系基本思路是,通过建立台网监测效能评价子系统,引入动态统计,指标分析,目标评价,公众评判的综合分析与关联评价方法,探讨我国省级测震台网系统性能与台网运行,维护能力及资料产出、数据服务之间的相互关联。以安徽区域测震台网为例,检验区域台网监测效能评价体系的可行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周园  李卫东  岳新宇  田力 《地震》2001,21(4):148-152
扼要介绍计算机网络安全结构及Internet网络应用中的数据服务。国家防震减灾技术系统网络中心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及安全。介绍了Internet提供的服务;网络中心与Internet的2个出口以及它提供的DNS、FTP、E-MAIL、WWW等服务。重点介绍网络中心的防火墙安全及防火墙的过滤作用。  相似文献   

17.
The concept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network was presented on basis of the overall analysis of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tinental faulted basin and of the systemic re-search on the major controlling factors on th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Th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network can be defined as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a three-dimensional network system which is constituted by the hydrocarbon migration passages under multiple dynamics,following the hydrocarbon generation from source rocks.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network is composed of four elements,i.e.,hydrocarbon source (source rock kitchen),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terminal (trap),network pathway connecting source and terminal (transporting system),and network potential driving hydrocarbon migration in the network pathway (migration dynamics). Compared with other networks,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network has three basic characteristics: the irreversible geological process of material and information flow in the network; the loss of material and information in the flow process in the network; the multiple dynamics in the flow process. Interac-tion of all the elements in the geological process can be calle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network. There are three basic models fo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network,that is,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the network source area,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the network pathway,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the network terminal. The key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models in network in practice is to confirm the major accumulation stage and the function range of the four elements controlling the hydrocarbon firstly,to predict the profitable accumulation region by su-perposition of the favorable areas confirmed by four elements consequently,and to evaluate the oil-bearing property of the trap as well as confirm drilling targets. This paper takes the Dongying De-pression in the Bohai Bay Basin as an application examp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