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杨世礼 《矿床地质》1985,4(2):31-40
石菉铜矿包括原生铜矿和次生铜矿两部分:前者沿着石英闪长玢岩与大理岩的接触带断续分布,系矽卡岩型铜矿床。其规模小,品位低,矿体分散。后者又分为两段:石菉山以西称西段次生矿,由于规模小、品位低,目前尚未开采;石菉山以东称东段次生矿,矿体埋藏浅、品位高,且矿体集中,适于露天开采,是本矿区主要工业矿体。本文试就东段次生铜矿  相似文献   

2.
新疆阿舍勒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铜矿床中黝铜矿广泛产出,并以锌砷黝铜矿为特征。在以铜为主的主矿体(Ⅰ号矿体)中,黝铜矿几乎均属锌砷黝铜矿,含银甚低,其化学成分在时空分布上变化不大且无显著的变化规律,不同类型矿石之间黝铜矿的成分变化也不大;但在以铅锌为主的次要的Ⅱ号矿体中黝铜矿含一定量的银。与其它各类矿床相比,锌砷黝铜矿是阿舍勒黝铜矿的主要类型,也是阿尔泰成矿带的主要黝铜矿类型。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苏尼特右旗香林香达矿区铜矿的矿体赋存于晚二叠世黑云母石英闪长岩中,围岩在矿体附近蚀变较强烈,矿体与围岩界线清楚;目前已探明11个铜矿体和1个钼铜矿体;构造是最主要的控矿因素,它控制了成矿流体的运移、定位以及矿体形态和围岩蚀变。  相似文献   

4.
纳埃铜矿矿体赋存于古近系始新统(E_2)碎屑岩的破碎带内。矿体主要受构造破碎带控制,矿体呈脉状产出,地层、岩性、围岩蚀变也起到明显的控制作用,属于较为稳定的热液脉状铜矿。与铜矿有关的围岩蚀变主要为褐铁矿化、碳酸盐化、硅化。矿床属次生张性裂隙控制的中温热液脉状铜矿床。矿区具有一定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5.
加仁铜矿位于羊拉-曲隆铜、铅、锌、银成矿带,该铜矿矿体严格受断裂构造破碎带控制,矿体的近矿围岩主要为印支期花岗闪长岩及燕山期二长花岗岩,属中低温热液交代-充填型脉状铜矿床。  相似文献   

6.
刘俊涛  杜欣  刘伟 《新疆地质》2005,23(4):369-372
松树沟铜矿矿体主要赋存于二叠纪花岗斑岩体外接触带,明显受花岗斑岩体控制.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矿体特征均显示出斑岩型铜矿床特点.在综合分析松树沟铜矿矿区资料的基础上,探讨矿床成因,提出松树沟铜矿的下步找矿方向,并为西天山地区斑岩型铜矿的找矿方向提供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收集研究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铜矿床的发现和勘查过程、矿床地质特征、物化探异常特征、勘查方法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矿体特征进行了归纳,提出了将长江中下游主要铜矿体划分为二型四式的矿体类型划分方案.分别建立了四种类型铜矿体的找矿模型,并建立了铜矿体综合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8.
为区分黄狼沟铜矿体、花豹沟铜矿体的矿体类型和特征,对华北板块南缘的山西地块和豫西地块接壤部位的两个铜矿体特征进行了对比。通过对两矿体的出露岩石、含矿岩相似点和相异点等方面的对比,得出结论为两矿体虽有一些特征相似,但也有一些特征相异,故两矿体不是同一类型。  相似文献   

9.
马龙县西沟铜矿区目前发现的V1、V2矿体铜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近东西向F_5、F_6断层构造破碎带中,断层构造控矿、容矿明显,该铜矿属构造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铜矿矿床。沿近东西向断层的铜矿化、硅化是直接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0.
察尔其铜矿位于新疆拜城县,是区域滴水铜矿带的东段。铜矿体产于新生界中新统-上新统康村组第四段(N_(1-2)k~4)的第3亚段和第5亚段;铜矿化主要产于杂色砂岩及其与泥灰岩接触部位附近。矿区含矿层主要有B矿层和C矿层,B矿层划分出3条铜矿体,其中B1、B2号矿体为主矿体;C矿层矿体划分出5个矿体,其中C1号矿体为主矿体,也是察尔其铜矿区的主矿体。矿区新近系康村组含矿层沉积特征为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和分流间湾微相,滨浅湖亚相的浅湖砂坝微相和浅湖泥微相,局部出现深湖相。康村组沉积物来自再旋回造山带物源区,含矿砂岩的碎屑来自灰岩、泥灰岩、砂岩、泥岩、变质岩、深成岩、火山岩等,与北邻天山造山带的岩性相当。认为察尔其铜矿床属于与新近纪湖相沉积作用有关的砂岩型铜矿,并将铜矿形成过程分为2个成矿期3个成矿阶段,建立了矿床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1.
易门三家厂铜矿床是昆阳裂谷易门裂陷盆地中与刺穿构造有关的强改造—深源叠加型矿床(韩润生等,1999)。铜矿品位较高,矿床规模大,主要矿石矿物为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等,三家厂凤山铜矿床59号矿体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59号矿体的就位特点、展布特征与刺穿体、F39和F10断裂及NE向断裂存在密切的成生关系。因此,查明矿体、刺穿体、成矿断裂等特征,  相似文献   

12.
云南牟定县高家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运华 《云南地质》2014,(4):514-519
云南省牟定县高家铜矿属楚雄盆地砂岩型铜矿,矿体赋存于白垩系马头山组郝家河段地层中,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矿石矿物以辉铜矿、斑铜矿、黄铜矿为主;在含矿地层中,尤其是其第一亚段中出现紫红色砂岩与灰色砂岩相互交替出现时,为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3.
旬阳地区夹沟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旬阳夹沟铜矿位于南秦岭—大别构造带中部,镇(安)旬(阳)古生代沉积盆地的南缘。矿体长度为650-750m,在倾向上延伸300-400m;矿体平均厚度2.22~2.39m,平均铜品位1.24%~1.47%。矿床规模为小型。矿体呈北西、南东向赋存于下志留统梅子垭组上岩性段的绢云母千枚岩中。矿体呈似层状相互平行顺层产出。硅化、碳酸盐化与铜矿关系最为密切。铜矿化受地层和构造的双重控制,初步认为矿床类型属受变质型铜矿。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凤凰山铜矿床新的矿化类型—斑岩型铜矿体的系统采样分析,认为斑岩型铜矿体具有各自的原生晕分带性;多阶段矿化作用和多矿体的迭瓦状产出,使各阶段矿化作用和各矿体的原生晕叠加形成了统一的、范围较大的、较为稳定的原生叠加晕。因此,矿体的原生晕和原生叠加晕特征可指导本区斑岩型铜矿体的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15.
巴丁吉格铜矿矿体呈层状、脉状主要沿矿区中一组次级断裂带分布,同时矿体的就位,又受地层中侏罗统花开左组中不同岩性转换界面—砂质泥岩与灰岩转换界面的控制,为热液砂岩型铜矿。  相似文献   

16.
甘肃北山公婆泉铜矿矿集区成矿构造剖析及成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荣科 《地质与勘探》2010,46(1):93-101
甘肃肃北县公婆泉铜矿是北山成矿带一个中型斑岩铜矿床,作者运用矿田构造分析思路,综合利用重力、遥感、矿床勘查及同位素测年资料,研究了控制该矿带?矿田?矿体的不同级次构造的空间展布及形成演化,厘定出4级成矿构造:斜切弧的北西向深大断裂控制了公婆泉铜矿、勒巴泉铜矿、红柳沟铜矿、419铜矿等构成的矿集区的展布,公婆泉铜矿田?各矿区?各矿段的分布分别受控于代表岩基?岩浆柱或浅部岩浆房?热液通道的一、二、三级环形组构,各个热液通道内的矿体至少呈深浅两层矿体群出现。类似的环形构造FV1?10及外围是公婆泉铜矿田重要的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7.
香格里拉县塘浪顶铜矿,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分布于层间断层破碎带中,矿体产状与岩层产状一致。该区剧烈岩浆活动为成矿提供了良好的热动力条件,该铜矿属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  相似文献   

18.
金沙江成矿带矿产资源以铜、铅、锌矿为主,之前尚未发现具有经济价值锑矿床。云南羊拉铜矿床为该成矿带内的代表性大型铜多金属矿床,近期在其深部新发现高品位锑矿体,在金沙江铜多金属成矿带内属首次报道。该类锑矿体主要呈似层状和不规则脉状及团块状产出,空间形态严格受NE向断裂及其节理裂隙的控制。已控制的锑矿体长约300 m,厚3~15 m,矿石品位变化范围为11.14%~21.17%,局部富集地段矿石品位可达45.75%,初步估算新发现锑矿体可达到中型矿床规模。研究表明,该矿床锑矿成矿作用与铜矿成矿作用差异明显,对新发现锑矿体和已知铜矿体的成因联系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完善羊拉铜矿床成矿理论,亦可开拓矿区深部与外围锑资源地质勘探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通化县二密铜矿是一座开采历史悠久的中型矿山,多家地勘单位及学者普遍认为该矿床为斑岩型—脉状热液充填交代型铜矿,对于216矿体、501矿体只有少数专家提出爆发角砾岩筒成矿、浸染型矿体和柱状矿体。本文通过总结角砾岩中团块状矿体特征,认为其矿化范围整体呈筒状,具有明显的分带性,是典型的隐爆角砾岩型矿体。该类型矿体规模小,不容易被发现,但蕴含资源量大,对该区寻找接替资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聆 《地质与勘探》2009,45(3):287-291
文章以MATLAB技术为平台,以西藏自治区雄村铜矿床为实例,详细讨论了如何开发以克立格理论为基础的固体资源储量估算系统,其中包括模块:数据预处理、变异函数分析、克立格估值、储量估算、地质可靠度评价等.论文使用该系统对西藏自治区雄村铜矿床进行储量预测,得出结果数据表格;并对原生矿体、次生矿体、氧化矿体、总矿体、矿体的自然形态以及在工业品位规范下的矿体形态进行拟合.通过与专业储量估算软件Minesjght的估算结果对比,证明了本系统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