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安徽地质》2005,15(4):278-278
2005年11月18日至20日,中国地质学会科普工作会议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会议总结了第五届科普委员工作,讨论了第六届科普委员会任期工作目标和任务;讨论了2006年地质科普工作计划,各省地质学会交流了近年来地质科普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2.
为传播地学科普工作之重要性及加强广大社会对学会所属小洋岛科普教育基地的了解,在上海市科协支持及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的帮助下,学会今年已进行了两次宣传活动。 5月19日学会旅游地学及科普教育两专业委员会委派黄大信及景学立携带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及地质学会共同制作的“保护地质遗产、保护地学旅游资源”及小洋岛科普基地介绍等宣传图文版以  相似文献   

3.
黄万堂 《甘肃地质》2002,11(2):93-96,86
兰州市及其周边地区地学旅游资源丰富 ,根据其形态特征、自然属性及成因 ,可分为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地质遗迹等几类。加强地学科普宣传 ,发展地学科普旅游 ,不仅可以丰富旅游文化内涵 ,打造地球科学文化 ,还可宣传兰州 ,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六年度中国科学院地学情报网工作会议于八月十日—十四日在青岛召开。情报网各成员单位负责文献情报工作的同志和院文献情报中心研究发展部、新疆分院图书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科学出版社等单位的代表共45名同志参加了会议。经会议协商、成立了由院兰州图书馆刘全根、北京地质所张素芬、海洋所徐鸿儒、院出版图书情报委员会黄昭厚、北京地理所明世乾、贵阳地化所徐仲伦、院兰州图书馆孙成权等同志组成的会议领导小组。工作会议由领导小组主持,刘全根同志在开幕式上讲了这次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并在闭幕时作了会议总结。海洋研究所所长刘瑞玉和院出版图书情报委员会黄昭厚同志都在开幕式上讲  相似文献   

5.
《地层学杂志》2015,(2):232
全国地层委员会于4月18~20日在甘肃省和政县召开了第四届全国地层委员会第二次常委扩大会议暨学术交流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与地层工作有关的研究、教育、编辑出版、科普工作者四十多人参加了会议。全国地层委员会主任寿嘉华、甘肃省临夏州王建华副州长、甘肃省地质勘探局薛斌义副局长及和政县党政领导参加了会议的开幕式。地层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王小烈作了地层委员会2014年度工作报告,地层委员会副主任王泽九就"全国陆相地层划分对比及海相地层阶的完善"项目做了发言并在会议最后作了会议总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地学情报网成立会议,在院出版图书情报委员会、院图书馆和兰州分院的领导下,经全体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今天就要园满地结束了。这次会议开的时间虽然比较短,但开得很顺利,达到了予期的目的,完成了会议的任务。 在这次会上,院出版图书情报委员会谢淑莲副主任作了重要讲话,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史鉴副馆长致开幕词,王大政同志代表兰州分院在会上讲话。与会代表经过认真的讨论,通过了网章,选举产生了网的组织领导成员单位,提出了1986年的工作任务,通过了会议纪要。同时还有11个单位在这次会上介绍了他们的工作经验,丰富了这次会议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1993年8月13~17日本会在兰州召开了学会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本会下属的专业委员会、对口省学会的主任委员、正(副)秘书长;学会秘书长李加田,副理事长、矿床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杨敏之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李加田秘书长主持。与会同志学习了中国科协四届三次全会上温家宝同志的讲话,以及《关于全国性学会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设想》等文件。李加田秘书长作了1991~1992年学会工作总结报告。  相似文献   

8.
《中国勘察设计》2007,(5):I0002-I0002
张建新:男,52岁,汉族,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现任兰州城市建设设计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主持全院工作。兼任甘肃省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学术委员会委员,省抗震防害协会常务理事,省工程力学、计算力学、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分会、市政分会理事等职务。[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2011年4月6日,我会在广州召开了第七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暨第三次常务理事会议,近70名学会理事出席了会议,部分专业委员会主任和副秘书长列席了会议。会议由刘丛强理事长主持。李世杰秘书长首先汇报了我会2010年的主要工作进展。他指出,我会2010年在学术交流活动、科普工作、期刊的出版、人才举荐以及组织工作等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八年五月五日及六日于南京召开了江苏省地质学会四届六次理事扩大会。出席会议的理事有计元龙、王自强、王瀛之、史文秀、叶水泉、朱三光、朱崇琪、刘焕杰、杨万容李文达、张佩桦、严安康、孟凡睿、陆志刚、施央申、郭仁炳、顾良珍、涂登峰、陶奎元、蒋斯善、谢瑞征、褚桂棠、潘恒椿、薛禹群、林凡盛(潘全平代)、欧庆贤(陈忠华代)。专业组组长有:卫自立、严刚、杨国炘、叶水泉(兼)、涂登峰(兼)、孟凡睿(兼)、陶奎元(兼)。学会秘书处专兼职秘书均列席了会议。会议由王瀛之理事长,李文达、施央申副理事长主持。史文秀秘书长汇报了去年学会工作情况和1988年工作计划;科普主任蒋斯善同志汇报了中国地质学会科普委员会3月海口会议精神和总会1988年地质科普工作计划;顾良珍副秘书长汇报了中国地质学会成立青年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已六十周年了!值此隆重庆祝之际,回顾我省过去地质科普工作,展望未来,更使我们满怀信心地为把我省地质科普工作不断推向前进。云南地质科学普及工作始于一九五七年,当时省地质局开展发动群众报矿。1960—1963年间,省地质学会地层古生物和岩石矿物专业委员会,对昆明市青少年儿童科技站地学爱好小组经常进行地质科学普及的辅导工作,向该组赠送了一些岩石矿物和古生物标本,并向他们进行了有关识别岩石、矿物和寻找化石的科学普及知识,带领他们到野外亲自采集了一些化石和岩石、矿物标本,培养了他们对地学的爱好和兴趣,使他们了  相似文献   

12.
接《上海地质》一九八一年第一期〈学会活动简讯〉以来,我会开展了以下各项活动。二、会议消息: 1.《上海市青少年地质爱好者协会》成立大会。于一九八一年一月四日在市少年宫召开,市科协、市教育局、市地质学会、市儿福会等各方面的领导出席了大会。 2.1981年1月17日,科普委员会正副主任会议,讨论上半年度的科普工作。 3.1981年1月25日,邀请为学会开展技术咨询和工程地质勘察服务工作中有贡献的同志和学会积极分子迎春茶话会,学会领导,市科协工部同志出席了会议。参加人数35人。  相似文献   

13.
岩芯科技资源科普化是打通地质科研—科普链条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梳理我国岩芯科技资源现状,分析了岩芯科技资源科普化的现实意义,重点阐述了岩芯科技资源在向地质科普转化5个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了今后岩芯科技资源科普化工作应建立良好政策机制制度、转变科研人员观念、科技知识向科普转化水平、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以及做好科普活动的实施总结等5项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志伟  刘文卿  袁野  高建伟  苏桂芬 《地质论评》2023,69(4):2023040026-2023040026
岩芯科技资源科普化是打通地质科研—科普链条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梳理我国岩芯科技资源现状,分析了岩芯科技资源科普化的现实意义,重点阐述了岩芯科技资源在向地质科普转化5个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了今后岩芯科技资源科普化工作应建立良好政策机制制度、转变科研人员观念、科技知识向科普转化水平、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以及做好科普活动的实施总结等5项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5.
《沉积学报》2012,(4):723
《沉积学报》是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是全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主要刊载沉积学、沉积矿产、  相似文献   

16.
《沉积学报》2011,(5):865
《沉积学报》是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是全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主要刊载沉积学、沉积矿产、  相似文献   

17.
代国标 《地质论评》2020,66(3):66030532-66030532
正为了进一步加强地质学科学普及,鼓励会员参与地质科普,中国地质学会设立了科普奖。中国地质学会第一届科普奖近日揭晓,5位科学家获人物奖,5组作品获产品奖。该获奖名单是由各省级地质学会和中国地质学会各专业委员会推荐,经专家评选后确定,并于2020年4月21日~26日在中国地质学会网站公示。  相似文献   

18.
《浙江地质》2009,(5):22-23
4月19日至20日,北京山水宾馆汇聚了来自全国28个省(区、市)从事一线国土资源科普工作的单位负责人及国内地学科普专家。大家对申报第一批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单位进行了认真咨询评议。这意味着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建设工作正式启动。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指能独立开展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基础地质、地质环境、地质灾害、测绘科技等国土资源领域国情教育和科学普及活动的科技场馆、科研实验基地、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承担的双线偏振天气雷达系统的研制与应用课题研究工作,在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局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的大力支持下,已完成了整个系统的研制工作,并自1987年至1989年8月进行了外场试验和开展了气象应用的理论研究。 1989年8月26~27日中国科学院委托兰州分院主持,在中科院平凉冰雹云野外观测试验站召开了技术鉴定会,邀请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等单位各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了鉴定委员会。与会专家和代表听取了该系统的研制报告、应用研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全新世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冰芯与寒区环境开放研究实验室共同发起的2000年来气候与环境变化学术讨论会于1996年7月13日在兰州召开。出席会议的17位专家分另IJ来自国家气候中心,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广州地理研究所和新疆气象局等10个单位。会议首先由发起和组织者施雅风院士讲述了2000年来气候变化在古全球变化(PAGES)中的重要性,并转达我国全球变化研究主持者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